[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68874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标准]-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ICS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7172007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07-06-06 发布 2007-06-06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7172007 1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君 田灵芝 孔令娟 蔡志明。 DB34/T 7172007 2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稻茬麦生产的范围、产量指标、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

2、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稻茬麦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15671 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3 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产量:350kg/667m 2400 kg/667m2;穗数:35万/667m237万/667m2,穗粒数:32粒35粒,千粒 重:35g37g。 4 栽培技术 4.1

3、 品种选择 选用品种应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早熟、耐湿、抗 赤霉病能力较强,适宜安徽省稻茬麦地区种植。 4.2 整地 4.2.1 整地方式 免少耕机械整地,每隔2年3年深耕或深松整地一次。 4.2.2 整地质量 水稻收获前10d15d断水,土壤墒情不足灌“跑马水”造墒,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旋耕深度,土壤含 水量低于35时,应用镇压装置,提高整地质量。 4.2.3 “三沟”配套 开好畦沟、腰沟、田头沟,深度分别达到0.2m、0.25m和0.35m左右;畦面宽1.5m2m,田外大沟深 0.6m0.8m,“三沟”配套,沟沟相通,主沟通河,达到雨停田干,减轻渍涝危害

4、。 4.3 施肥 4.3.1 施肥原则 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科学施用氮肥,补施磷、钾肥,根据测土配方,施用 微肥。 4.3.2 施肥量 每667m 2施纯氮13kg15kg,五氧化二磷5kg6kg,氧化钾6kg8kg, 土杂肥3000kg,或还田秸秆 300kg。缺锌的土壤施硫酸锌1kg, 4.3.3 肥料分配 有机肥、磷钾肥、锌肥全部做基肥,氮肥总量的60%做基肥,40%用作追肥。 4.3.4 施肥方法 深耕整地的:深施基肥,犁地时将肥料施于犁沟,随即翻垡覆盖。追肥施用方法:用耧穿施、趁雨 撒施或叶面喷施。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

5、下载 DB34/T 7172007 3 浅旋耕整地的:把肥料均匀撒施在稻板茬上,浅旋碎土整平后进行小麦播种。 免耕撒播的:用三元复合肥做基肥的把肥料和种子混匀,均匀撒在稻板茬上,随后开沟覆土。 4.3.5 秸杆还田 一般每667m 2直接还田秸秆300kg,切割成10cm20cm(也可整株稻草下地),均匀覆盖田面,以草 不成堆,田不露土为宜。小麦播种后覆盖或越冬前覆盖均可。 4.4 播种 4.4.1 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 4.4.2 药剂拌种 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15%粉锈宁75g水3kg搅匀,拌麦种50kg,边喷边拌,拌后稍等晾干后 播种。提倡使

6、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标准按GB 15671规定执行。 4.4.3 播种期 半冬性品种在 10 月中旬 (日平均温度为 1614) 播种; 春性品种在 10 月下旬11 月上旬 (日 平均温度为 1412)播种。 4.4.4 基本苗 半冬性品种 18 万/667m 220 万/667m2;春性品种 20 万/667m222 万/667m2。 4.4.5 播种量的计算方法 根据每 667m 2计划基本苗、种子发芽率、净度、千粒重、田间出苗率确定每 667m2实际播种量。田间 出苗率一般以 80%计算,整地质量高、墒情足按 85%计算,差的按 75%计算。播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4.4.6 播种方式

7、 免少耕机条播:浅旋碎土整平后,用条播机进行播种,开沟覆土,行距20cm23cm,播深3cm5cm。 联合作业机械播种: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时用条播机,一次完成灭茬、开沟、播种、盖粒工序, 行距20cm23cm,播深3cm5cm。 免耕撒播: 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时将小麦种子和三元复合肥均匀撒播在稻板茬上, 随后开沟覆土。 覆土厚度3cm5cm。土壤墒情不足播种前灌“跑马水”造墒。 4.5 田间管理 4.5.1 苗期管理 4.5.1.1 管理目标 小麦进入越冬期时,主茎5叶1心至6叶1心,单株2个3个分蘖,次生根4条6条,每667m 2总茎蘖 数50万60万,叶色葱绿。 4.5.1.2 化学除

8、草 免耕撒播田于小麦播种前1天进行化除; 条播田于小麦3叶叶期进行化除, 冬前防治效果不好的 待早春气温回升后,小麦拔节前补防。防治方法见附录。 4.5.1.3 查苗、补苗、间苗 基本苗过多的田块,在小麦3叶叶期及时间苗,将间下的麦苗移栽在缺苗断垄处。 4.5.1.4 控制旺苗 播种量偏大,有旺长迹象的田块,冬前可进行深中耕,在小麦行间深锄5cm7cm,切断部分根系, 控制麦苗旺长。 4.5.1.4 追施腊肥 对基肥不足,麦苗生长瘦弱,群体小的麦田,于越冬前每667m 2追施尿素6kg8kg趁雨雪追施,免 耕田块:追施三元复合肥(每667m 2按施纯氮3kg4kg折算)。 DB34/T 717

9、2007 4 4.5.2 中后期管理 4.5.2.1 管理目标 穗大、粒多、籽粒饱满。 4.5.2.2 早春划锄 条播田于返青、起身期及早划锄,消灭杂草,增温保墒,加快养分释放和根系发育,促进小麦生长。 中耕1次2次。 4.5.2.3 化学调控 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起身期用助壮素、多效唑等进行化控。(1)每667m 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20g30g,对水30kg喷雾。(2)每667m 2用助壮素15ml20ml,对水20kg40kg叶面喷施。 4.5.2.4 重施拔节肥 于拔节始期每667m 2追施尿素8kg10kg,确保穗大粒多。长势弱的田块,于早春趁雨雪每667m2追施 尿素4kg5

10、kg,促进麦苗均衡生长。 4.5.2.5 根外追肥 小麦成熟前 20 天,每 667m 2叶面喷施 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50kg,缺氮的麦田可加喷 1 2的尿素。 也可把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等混配,开展“一喷三防”。 4.5.2.6 清沟排水 疏通“三沟”,保证排水畅通。 5 防治病、虫、草害 5.1 防治对象 病害以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为主,尤其是赤霉病。虫害以麦蚜、麦蜘蛛、 吸浆虫为主, 草害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 5.2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 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中

11、,提倡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 5.3 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适期及方法见附录。 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7172007 5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防治指标 农药名称 推荐使用剂量 注意事项 纹枯病 小麦拌种 时或分蘖 末期 病株率 20% 纹霉清 井冈霉素 纹霉清 33%可湿性粉剂种子量的

12、 0.2% 20%可湿性粉剂 50g 对水 50kg 喷雾 12.5%可湿性粉剂 150-200g 对水 50kg 喷雾 茎基部喷药 白粉病 孕穗至抽 穗期 病株率 20% 三唑酮 烯唑醇 15%可湿性粉剂 75g 对水 50kg 喷雾 12.5%可湿性粉剂 40g 对水 50kg 喷雾 叶片喷雾 赤霉病 抽穗至扬 花期 病穗率 3% 多菌灵 80%超微粉 100g 对水 50kg 喷雾 40%胶悬剂 150ml 对水 50kg 喷雾 感病品种 一周后补喷 一次 锈病 早期的发 病中心集 中围歼 大田病叶率 20% 三唑酮 烯唑醇 20%乳油 45-60ml 对水 50kg 喷雾 12.5%可

13、湿性粉剂 40g 对水 50kg 喷雾 地下害虫 播种前拌 种 死苗率 3% 辛硫磷 50%辛硫磷乳油种子量的 0.1%加种子 量 6%的水拌种 苗蚜 穗蚜 生长期 穗期 百株(穗)蚜 量 500 头 吡虫啉 抗蚜威 10%可湿性粉剂 15g 对水 50kg 喷雾 50%可湿性粉剂 10g 对水 50kg 喷雾 喷植株 喷穗部 吸浆虫 4 月中、下 旬 10 复网20 头 幼虫以上或 扒开毒垄见 虫2 头3 头 敌敌畏 毒死蜱 80%乳油 150ml 加土 20kg 撒施 40%乳油50ml加适量水加土20kg撒施 拌毒土 麦蜘蛛 小麦返青 后 每米行长 1500 头 扫螨净 毒死蜱 20%乳

14、油 40g 对水 50kg 喷雾 40%乳油 50ml 对水 50kg 喷雾 粘虫 幼虫二三 阶段 25 头/平方 米30 头/平 方米 灭幼脲 3 号 高效氯氰菊 脂 25%悬浮剂 30g40g 对水 50kg 喷雾 4.5%乳油 30ml60ml 对水 50kg 喷雾 田块周边均 要喷到 单子叶杂 草 冬前为主, 春季补充, 450 株/平方 米 粉恶唑禾草 灵 6.9%骠马或精骠或骠灵乳油 40ml 60ml 对水 50kg 喷雾 3%世玛油悬剂 20ml30ml 对水 50kg 喷雾 日平均温度 5以上,小 麦拔节前 阔叶杂草 小麦 3 叶4 叶 期 450 株/平方 米 氟草烟 磺酰胺 ED-570 十 阔草清 20%使它隆乳油 50ml70ml 对水 50kg 喷雾 5.83%麦喜悬浮剂 7.5ml12.5ml 对水 50kg 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