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69242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0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标准]-SJT 10167-1991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i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行业标准 S J / T 1 0 1 6 6 一1 0 1 6 7 -9 1 电 子一设 备 密 封 结 构 1 9 9 1 - 0 4 - 0 2 发布 1 9 9 1 一 0 7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行业标准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 S J / T 1 0 1 6 7 - - 9 1 Te s t me t h ods of d en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r u ct ur e f o r e l e c t r o n i c e q u i p me n t s 1 主题内

2、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密封结构壳体( 以下简称“ 密封壳体” ) 的密封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密封壳体的水密封、 尘密封、 气密封试验。 2 引用文件 S J / T 1 0 1 6 6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技术条件 3术语 S J / T 1 0 1 6 6 规定的 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4 通用性要求 4 . 1 试验大气条件 a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温度 1 5 - 3 5 C; 相对湿度: 4 5 % - 7 5 %; 气压: 8 6 1 0 6 k P a , b . 试验大气条件容许误差 : 温度: 士3 C; 相对湿度: 士3 %; 气压: 当使用流体压力计时容许误差为士

3、5 %, 4 . 2 测量仪器的精度 除试验方法中另有规定外, 全部试验条件的测量均应采用其精度不低于试验条件容许误 差三分之一的测量仪器, 并且应在检定的有效期之内。 4 . 3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为本标准规定的设备, 非本标准规定的设备如能同样达到试验目的, 必须在供 需双方达成协议后, 方可使用。 4 - 4 试验设备的精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1 9 9 1 - 0 4 - 0 2 批准1 9 9 1 - 0 7 - 0 1 实施 S J / T 1 0 1 6 7 -9 1 试验设备的精度不应低于试验条件容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并且应在检定的有效之内。 4 . 5 试验样品

4、的温度稳定 当试验样品中热容量最大的零( 部) 件在一小时内的温度变化不大于 2 时, 就认为达到 了温度稳定。若测量试品温度的稳定时间有困难时, 则温度稳定时间可从表 1 中选取。 表 1 试验样品温度的稳定时间 试验样品质t k g 1 . 5 - 1 5 1 5- - 1 5 0 1 5 0 租定时间 h 2 . 04 . 08 . 0 4 . 6 一般试验程序 4 . 6 . 1 预处 理 4 . 6 . 1 . 1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 按4 . 5条达到温度稳定。 4 . 6 . 1 . 2 对试验样品在正常使用时可能打开的门和盖, 应开启和关闭三次, 以证明其工作

5、正 常。 4 . 6 . 2 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 S J / T 1 0 1 6 6 有关章条或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有关检测。 4 . 6 . 3 试验样品的安装 若无其他规定, 试验样品应模拟正常工作状态安装连接, 尽可能安装在试验设备的中心位 置。 试验样品的安装固定装置应能使试验样品呈正常工作状态或试验需要的其他状态。 安装试验样品的固定装置的底座面积( 除安装在壁板上或顶板上的设备外) , 应小于试验 样品安装面的面积。 对安装在壁板上或顶板上的设备, 其安装面的面积应等于设备正常工作时与壁板或顶板 的接触面积. 4 . 6 . 4 条件试验 对试验样品施加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在

6、试验期间, 试验样品是否工作或进行中间检 测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 4 . 6 . 5 恢复 条件试验结束后, 应采用擦拭, 室温空气吹风等方式, 或按本标准有关规定。 使试验样品恢 复到正常状态。 4 . 6 . 6 最后检测 恢复完成后, 对试验样品按S J / T 1 0 1 6 6或产品有关要求进行检测. 4 . 了 试验中断及处理 试验中断及处理按 S J / T 1 0 1 6 6 中 6 . 1 . 9 条规定进行。 4 . 8 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应包括: 所使用的全部试验设备、 仪器的鉴定检查结果, 试验中施加的试验条件, 以及样品试验结果( 数据) 。记录上应有试验人员的

7、签名和日期。 4 . 9 试验报告 试验完成后, 应写出试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 时间、 全部记录、 试验分析及有关说明。 一1 3 一 s J / T 1 0 1 6 7 - 9 1 5 防滴型试验方 法 5 . 1目的 评定密封壳体防滴水的密封性能。 5 . 2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按s 7 / T 1 0 1 6 6中5 . 1 条规定。 5 . 3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见图 1 8 . 2 - 4 . 5 恢复 试验结束后, 按 4 . 6 . 5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恢复。 8 . 2 . 4 . 6 最 后检测 按4 . 6 . 6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一1 9 一 S J / T

8、 1 0 1 6 7 - 9 1 8 . 2 . 5 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细则 a . 预处理的要求; b . 初始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e . 试验样品的安装; d . 浸水深度及浸水时间; e . 试验样品是否工作和中间检测; f . 恢复的要求; 二最后检测的项目及是否合格的要求。 9漫水型试验方 法 9 . 1 目的 评定密封壳体防浸水的密封性能。 9 . 2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按S J / T 1 0 1 6 6 中 5 . 1 条规定。 9 . 3 试验设备 a . 试验设备可采用水箱或加压 水箱。加压水箱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b . 试验用水按 5 . 3 c 条规定。 9 .

9、 4 试验程序 9 . 4 . 1 预处理 按 4 . 6 . 1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预处理。 9 . 4 . 2 初始检测 按 4 . 6 . 2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初始检测。 9 . 4 . 3 试验样品的安装 试验样品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 9 . 4 . 4 条件试验 a . 采用水箱试验时, 浸入水中的密封壳体最高点距水面的距离按技术条件规定。 浸水时 间 按技术条件规定。 优选时间为。 . 5 h , 2 h , 2 4 h ; b . 若采用加压水箱试验时, 试验样品被水反盖. 按技术条件规定的压力( 包括扭盖的水 的压力) 进行加压试验。试验时间按技术条件规定, 优选时间为。 . 5

10、 h , 2 h , 2 4 h o 9 . 4 . 5 恢复 试验结束后, 按4 . 6 . 5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恢复。 9 . 4 . 6 最后检测 按 4 . 6 . 6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9 . 5 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细则 a预处理的要求; b . 初始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c试验样品的安装; d . 浸水深度或加压水箱加压值及浸水时间; e . 试验样品是否工作和中间检测; f . 恢复的要求; 一2 0 一 S J / T 1 0 1 6 7 -9 1 9 . 最后检测的项目及是否合格的要求。 1 0 防尘型及尘密型试验方法 1 0 . 1 目的 评定密封壳体在砂尘环境条

11、件下贮存、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 1 0 . 2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按 S J / T 1 0 1 “ 中5 . 2 条规定。 1 0 . 3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为砂尘试验室( 箱) , 见图4 , 1 0 . 3 . 1 试验室( 箱) 应密封, 试验过程中砂尘不得逸出室( 箱) 外。 1 0 . 3 . 2 试验室( 箱) 应有观察窗和照明装置, 1 0 - 3 . 3 试验室( 箱) 应有测控温度、 湿度、 砂尘浓度、 风速的装置。 1 0 . 3 . 4 试验室( 箱) 应能保证砂尘冲击试样时, 砂尘均匀地悬浮在气流中, 模拟与实际相同的 效应. 1 0 - 3 . 5 试验室(

12、 箱) 的内部空间体积, 应大于试验样品体积的 3 . 3 倍; 试验样品在垂直于气流 方向的面积不能超过试验室( 箱) 横截面积的5 0 %0 砂生润拍口 空 气调节器 一K t 1 盛 沈公 凌速 风扇 .旋 皿砂尘供峙 器 试 脸瀚 目住次翎合川p 砂尘 一 空气润合物 iY tY 图 4 砂尘试验设备简图 s J / T 1 0 1 6 7 -9 1 1 0 . 4 试验程序 1 0 . 4 . , 预处理 a . 按4 . 6 . 1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预处理; b . 对试验样品清除砂尘。 1 0 - 4 . 2 初始检测 按4 . 6 . 2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初始检测。 1 0 .

13、 4 . 3 试验样品的安装 按 4 . 6 . 3 条要求和产品技术条件规定安装试验样品,除实际工作中使用而在试验中不用 的擂头、 外翠及检测板应扭盖外, 试验样品应保持原状.并使试验样品的最关键或薄弱部位对 粉砂尘冲击方向。 有门、 窗的应关闭门窗. 1 0 . 4 . 4 条件试验( 见图 5 ) 诃) 图 5 砂尘试验程序 1 0 . 4 . 4 . 1 调节试验区域的温度到 2 3 0C, 相对湿度不大于 3 0 %( 试验自始至终保持相对湿度 不 大于3 0 %) 将风速调节到8 . 9 f 1 . 2 m / s ; 调整砂尘供给控制器, 砂尘参数值按S J / T 1 0 1

14、6 6 中5 . 2 条表4 选取, 砂尘浓度为1 0 . 6 士7 g / 耐。在上述条件下保持6 h , 1 0 . 4 - 4 . 2 停止输尘. 将风速降至 1 . 5 士l m/ s , 并以不大于 1 C / mi n ( 五分钟平均) 的速率将室 ( 箱) 温度升到6 0 或被试设备最高工作温度。 试验样品在此条件下保持温度稳定, 稳定时间 见 4 . 5 条。 1 0 . 4 - 4 . 3 将风速调到 8 . 9 士1 . 2 m/ s , 并打开砂尘供给控制器, 按 1 0 . 4 . 4 . 1 选取的砂尘参数 值和浓度.在 此条件下保持6 h , 一22 一 S J /

15、 T 1 0 1 6 7 - 9 1 1 0 . 4 - 4 . 4 切断试验室( 箱) 所有控制器. 打开试验室( 箱) 门、 窗, 试验样品随试验室( 箱) 自然 降温到环境温度. 1 0 - 4 . 5 恢复 从试验室( 箱) 中取出试验样品, 除去积聚在试验样品外表面的砂尘。 除砂尘过程中砂尘不 得进入试验样品中。 1 0 - 4 . 6 最后检测 按 4 . 6 . 6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a . 防尘型试验样品内进砂尘量不应超过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量及指定位置, 并能正常工作, b . 尘密型试验样品内不能有砂尘进入。 1 0 . 5 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细则 a砂尘

16、试验粒度参数的选择; b . 初始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c试验样品所需要的恢复时间; d . 试验样品的安装状态; : . 最后检测的项目及是否合格的要求; 其他要求 。 气密类试验方法 们. 6 目的 . 1 标准压力试验为评定密封壳体有无永久变形和漏气。 . 2 极限压力试验为评定密封壳体有无破裂。 . 3 密封性试验为评定经装配成完整的密封电子设备的密封性。 试验大气条件 试验大气条件应符合 4 . 1 条规定. 试验条件 除设备技术文件或订货合同另 有规定外, 应在S J / T 1 0 1 6 6 的表s 、 表6 中 选取。 试验设备 a . 水 池; b . 加压设备; c . 汉

17、 1 量仪表; d .三通阀门 ; e耐压橡胶管, f . 管接头; 9 . 温度计; h . 三通管接头; i . 其 他. 试验仪器、 仪表的精度 试验仪器、 仪表的精度为试验条件容差的 1 / 3 , 并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试验前的准备 1111.111.111.111.111.2 S .1 / T 1 0 1 6 7 - 9 1 1 1 . 6 1 1 . 6 1 1 . 6 测试 系统 测试 系统 自检连接 框图见图 减压 排气 尸 一 一一 一 匕_一_ - J 图 6 b . 试验测 试连接 框图 见图 7 图 7 . 2 测试系统自检 在每次进行试验前, 测试系统自检均应合格

18、, 不得有任何渗漏环节。 . 2 . 1按照 1 1 . 6 . 1条中图 6连接 自检测试系统 1 1 . 6 . 2 . 2启 动加压设 备 , 给测 试系统缓慢加压到试验 条件中规定 的压力值的 2 3倍 时 , 关 闭三通阀门, 关闭加压设备。 1 小时后, 压力值应不小于初始压力值为测试系统自检合格。 否则 查明原因, 排除故障, 直至合格。 1 1 . 6 . 2 . 3 检测时, 将测试系统自检的初始压力值、 保持时间、 初始温度、 终止温度、 终止压力 值、 合格与否作记录 1 1 . 6 . 3 试验 样品 1 1 . 6 . 3 . 1 按 4 . 6 . 2条对试验样品进

19、行初始检测。并记录检查结果。 1 1 - 6 . 12 对试验样品的密封环节进行认真检查。对试验样品上可能掩盖渗漏的沾污进行清 除。并记录检查结果。 对试验样品中某些部位应采取保护措施( 例如: 用橡胶套套住密封壳体上的插座, 防止插 座进水等) 。 1 1 . 6 . 3 . 3 按 4 . 5条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温度稳定处理。 1 1 . 6 . 3 . 4 管接头接入试验样品。 1 1 . 6 . 4 粗漏检测 1 1 . 6 . 4 . 1 按 1 1 . 6 . 1 条图 7 将试验样品用耐压橡胶管接入测试系统中。 一24 一 S J / T 1 0 1 6 7 -9 1 1 1 .

20、 6 . 4 . 2 启动加压设备给试验样品缓慢加压到试验条件中规定的压力值时止。 此处加正压。加压设备为干燥气源, 按 S J / T 1 0 1 6 6 中 5 . 3 . I g条G p 规定。 1 1 . 6 . 4 . 3 粗漏检查用下列方法进行: a . 用肥皂水检查试验样品有无泄漏点; b将试验样品缓慢放入水池中. 仔细观察有无气泡。注意区别附着在壳体外侧的气泡 与泄漏造成的气泡。 1 1 . 6 . 4 . 4 如有泄漏点, 应查明原因并采取产品技术文件中允许的措施, 消除泄漏点。并重复 1 1 . 6 . 4 条直至无粗漏现象。 1 1 . 6 . 4 . 5 将试验样品从水

21、中取出, 缓慢泄压。并按 S . 4 . 5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恢复。 1 1 . 了 条件试验 1 1 . 7 . 1 按 1 1 . 6 . 1 条图 7 将试验样品用耐压橡胶管接入测试系统中. 极限压力试验时, 试验样品应放入水池中, 并采取防护措施, 防止密封壳体爆炸或破裂时 伤人。此时试验压力应排除水压因素的影响。 1 1 - 7 . 2 启动加压设备给试验样品缓慢加压到1 1 . 3 条试验条件中规定的压力值时止。 加压方式分为两种, 可按产品技术条件进行选取。 a , 抽气法 抽去试验样品内的气体, 使密封壳体内压小于外压。 此时加压设备为可满足试验条件的抽真空系统 b .充气法

22、向试验样品内充压, 使密封壳体内压大于外压 经装 配成完整的电子设备做密封性试验时充入干 燥气体。 按S J / T 1 0 1 6 6 中5 . 3 . l g 条中 规定进行 密封壳体做标准压力试验和极限压力试验时充入一般空气即可。 1 1 . 7 . 3 稳定 3 0 mi n , 此时压力值应符合 1 1 . 3 条试验条件中规定的值。否则应重新试验。 1 1 . 7 . 4 关闭三通阀门, 关闭加压设备, 试验时间按 1 1 . 3 条中规定。 如有明显泄漏按S J / T 1 0 1 “ 的 6 . 1 . 9 c 条中规定处理。 1 1 . 8 恢复 缓慢泄压, 除去检漏时遗留下

23、的污物( 如肥皂水等) , 使试验样品彻底干燥, 并恢复到常态 1 19试验 中应记 录的资料 a . 试验前试验样品温度稳定的时间; b . 所加压力值; c . 试验时间; d . 试验结束时的压力值; e , 试验开始与结束时的温度; f .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9 . 做极限压力试验时试验样品放入水中的深度、 方式及系紧措施; h . 试验样品的试验结构状态 1 1 . 1 0最后检测 按 4 . 6 . 6 条对试验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并做记录 1 1 . 1 1 合格判定 一25 一 S J / T 1 0 1 6 7 - 9 1 标准压力试验结束后. 试验样品不得有任

24、何永久变形, 不得有任何渗漏环节。 极限压力试验结束后, 试验样品不得有任何破裂( 包括: 脱胶、 脱焊、 脱铆、 铸件穿裂 氏卜 等) 。 蕊密封性试验结束后按 S J / T 1 0 1 6 6 表 6中的要求进行判定合格与否。 以上判定结果做记录。 1 1 . 1 2 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细则 a . 试验样品的结构状态; b . 做粗漏检查时的系紧措施; c . 按试验目的所选定的试验条件及容差; d . 做极限压力试验时的防护措施; e . 做极限压力试验时试验样品浸入水中的深度、 方式及系紧措施; f . 初始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9 . 试验样品温度稳定的时间; b . 试验中加压方式; 百试验时间; j . 检漏的方法; k , 试验结束后所需恢复时间、 方式; 1 . 最后位测的项目和要求; 瓜其他 要求。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国 营第7 8 6 厂、 机械电 子工业部电 子标 准化研究 所负责起 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师华钦仇金陵孙树菊张继瑞冯长友。 一2 6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