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9321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9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标准]-FZT 71005-94 针织用棉本色纱.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 Z / T 7 1 0 0 5 一 9 4 针织用棉本色纱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用棉本色纱( 以下简称“ 针织棉纱” ) 的产品品种规格、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 规则和标志、 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环锭机制针织棉纱的品质。 2 引用标准 G B 2 5 4 3 -8 1 捻度试验方法 G B 3 2 9 2 -8 2 电 子均匀度仪测定纱条短片段不匀率方法 G B 3 9 1 6 -8 3 单根纱线的断裂强力及伸长试验方法 G B 4 1 4 5 -8 4 纱线疵点的分级试验方法 G B 4 7 4 3 -8 4 纱线的线密度( 或

2、支数) 的测定方法 绞纱法 F Z / T 1 0 0 0 7 -9 3 棉及化纤纯纺、 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Z B W0 4 0 0 6 . 1 -8 9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 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本色纱线及 染色加工线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Z B W0 8 0 0 1 -8 5 棉及化纤纯纺、 混纺本色纱线包装和标志 3 产品品种规格 针织棉纱的线密度以1 0 0 0 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g ) 表示, 称为特克斯( t e x ) . 针织棉纱的公定回潮率为8 . 5 %, 针织棉纱的标准重量 313233 1 0 0 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 8 . 5 %时的标准

3、重量( 妇=特克斯数 1 0 (1) 1 0 0 m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 妇 特克斯数 1 0 . 8 5 (2) 3 . 4 针织棉纱的最后成品设计特克斯数必须与其公称特克斯数相等。 3 - 5 针织棉纱的公称特克斯数系列与其1 0 0 m的标准重量规定见表t o 中国纺织总会1 9 9 4 一 1 0 一 0 7 批准 1 9 9 5 一 0 4 一 0 1 实施 F z / r 7 1 0 0 5 一 9 4 表 1 公称 特克斯 数系列 标准干燥 重量 g / 1 0 0 m 公定回潮率 8 . 5 % 时的标准重量 g / 1 0 0 m 公 称 特 克 斯 数 系 列 标准干操 重

4、量 g / 1 0 0 m 公定回潮率8 . 5 % 时的标准重量 g / 1 0 0 m 4 4 5 5 5 . 15 6 6 . 5 7 7 . 5 8 8 . 5 9 9 .5 1 0 1 1 1 2 1 3 1 4 ( 1 4 . 5 ) 1 5 1 6 1 7 1 8 1 9 ( 1 9 . 5 ) 2 0 2 1 2 2 2 3 2 4 25 0 . 3 6 9 0 . 4 1 5 0 . 4 6 1 0 . 5 0 7 0 . 5 5 3 0 . 5 9 9 0 . 6 4 5 0 . 6 9 1 0 . 7 3 7 0 . 7 8 3 0 . 8 2 9 0 . 8 7 6 0

5、 . 9 2 2 1 . 0 1 4 1 . 1 0 6 1 . 1 9 8 1 . 2 9 0 1 . 3 3 6 1 . 3 8 2 1 . 4 7 5 1 . 5 6 7 1 . 6 5 9 1 . 7 5 1 1 . 7 9 7 1 . 8 4 3 1 . 9 3 5 2 . 0 2 8 2 . 1 2 0 2 . 2 1 2 2 . 3 0 4 0 . 40 0 0. 45 0 0 . 5 0 0 0 . 5 5 0 0 . 6 0 0 0 . 6 5 0 0 . 7 0 0 0 . 7 5 0 0 . 8 0 0 0 . 8 5 0 0. 9 0 0 0 . 9 5 0 1 . 0

6、 0 0 1 . 1 0 0 1 . 2 0 0 1 . 3 0 0 1 . 4 0 0 1 . 4 5 0 1 . 5 0 0 1 . 6 0 0 1 . 7 0 0 1 . 8 0 0 1 . 9 0 0 1 . 9 5 0 2 . 0 0 0 2 . 1 0 0 2 . 2 0 0 2 . 3 0 0 2 . 4 0 0 2 . 5 0 0 2 6 2 7 2 8 2 9 3 0 3 2 3 4 3 6 3 8 4 0 4 2 4 4 4 6 4 8 5 0 5 2 5 4 5 6 5 8 6 0 6 4 6 8 7 2 7 6 8 0 8 8 9 6 1 2 0 1 4 4 1 9 2

7、 2 . 3 9 6 2 . 4 8 8 2 . 5 8 1 2 . 6 7 3 2 . 7 6 5 2 . 9 4 9 3 . 1 3 4 3 . 3 1 8 3 . 5 0 2 3 . 6 8 7 3 . 8 7 1 4 . 0 5 5 4 . 2 4 0 4 . 4 2 4 4 . 6 0 8 4 . 7 9 3 4 . 9 7 7 5 . 1 6 1 5 . 3 4 6 5 . 5 3 0 5 . 8 9 9 6 . 2 6 7 6 . 6 3 6 7 . 0 0 5 7 . 3 7 3 8 . 1 1 1 8 . 8 4 8 1 1 . 0 6 0 1 3 . 2 7 2 1 7 .

8、 6 9 6 2 . 6 0 0 2 . 7 0 0 2 . 8 0 0 2 . 9 0 0 3 . 0 0 0 3 . 2 0 0 3 . 4 0 0 3 . 6 0 0 3 . 8 0 0 4 . 0 0 0 4 . 2 0 0 4 . 40 0 4 . 6 0 0 4 . 8 0 0 5 . 0 0 0 5 . 2 0 0 5 . 4 0 0 5 . 6 0 0 5 . 8 0 0 6 . 0 0 0 6 . 4 0 0 6 . 8 0 0 7 . 2 0 0 7 . 6 0 0 8 . 0 0 0 8 . 8 0 0 9 . 6 0 0 1 2 . 0 0 0 1 4 . 4 0 0

9、1 9 . 2 0 0 4 技术要求 4 门普梳针织棉纱的技术要求见表 2 e 71 3 F z / T 7 1 0 0 5 一 9 4 表 2 特克斯数 英制支数) 等 别 单纱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c v % 不大于 百米重量 变异系致 CV % 不大于 条干均匀度 棉结 粒数 粒/ 9 不多于 棉结 杂质 总粒数 粉/ 9 不多于 纱疵 ( 个/ 1 0 万米) 不多于 单纱断裂 强度 c N八e x 不小于 百米重量 偏差 % 黑板条干均匀 度 1 0 块板比例 优 : 一 : 二 : 三 不低于 条千均匀度 变异系数c v 0 o 不大于 8 1 0 ( 7 0 5 6 ) 优1 2

10、 . 0 1 6 . 5 2 1 . 0 2 . 5 3 . 7 5 0 7.3:0:0 0.7.3:0 0,0:7,3 1 8 . 0 2 1 . 0 2 4 . 0 3 5 8 0 1 2 5 5 0 1 1 0 1 6 5 3 0 6 0 9 0 1 0 . 4 士 2 . 5 1 1 - - 1 3 ( 5 5 - 4 4 ) 优 1 1 . 5 1 6 . 0 2 0 . 5 2 . 5 3 . 7 5 . 0 7:3:0.0 0.7-3:0 0+07.3 1 8 . 0 2 1 . 0 2 4 . 0 3 5 8 0 1 4 0 6 0 1 2 0 1 8 5 3 0 6 0 9

11、0 1 0 . 6 1 4 1 5 ( 4 3 - 3 7 ) 优 1 1 . 0 1 5 . 5 2 0 1 0 2 . 5 3 . 7 5 . 0 7.3:0.0 0:7.3:0 0, 0.7,3 1 7 . 6 2 0 . 5 2 3 1 5 3 5 8 0 1 4 0 6 0 1 2 0 1 8 5 3 0 6 0 9 0 1 0 . 8 1 6 - 2 0 ( 3 6 2 9 ) 优 1 0 . 5 1 5 , 0 1 9 . 5 2 . 5 3 . 7 5 . 0 7,3:0.0 0,7.3.0 0,0.7.3 1 7 . 0 2 0 . 0 2 3 . 0 3 5 8 0 1 4

12、 0 6 0 1 2 0 1 8 5 3 0 6 0 9 0 1 1 . 0 2 1 - 3 0 ( 2 8 - 1 9 ) 优 1 0 . 0 1 4 . 5 1 9 . 0 25 3 . 7 5 . 0 7:3:0:0 0-7:3.0 00:73 1 6 . 5 1 9 . 5 2 2 . 5 3 5 8 0 1 4 0 6 0 1 2 0 1 8 5 4 0 7 0 1 0 0 1 1 . 2 3 2 - 3 4 ( 1 8 - 1 7 ) 优 9 . 5 1 4 . 0 1 8 . 5 25 3 . 7 5 . 0 7:3- 0:0 0.7:30 00:7,3 1 6 . 0 1 9

13、. 0 2 2 . 0 4 0 8 0 1 3 0 7 5 1 4 5 2 2 5 40 7 0 1 0 0 1 1 . 0 3 6 - 6 0 ( 1 6 1 0 ) 优 9 . 0 1 3 . 5 1 8 . 0 2 . 5 3 . 7 5 . 0 7,3,0,0 0.7.3:0 0:0:7-3 1 5 . 0 1 8 . 0 2 1 . 0 4 0 8 0 1 3 0 7 5 1 4 5 2 2 5 4 0 7 0 1 0 0 1 0 . 8 精梳针织棉纱技术要求见表3 。 4.2川 F z / T 7 1 0 0 5 一 9 4 表 3 特克斯数 英制支数) 等 别 单纱断裂 强力变导

14、 系数 C V % 不大于 百米重量 变异系数 ( 了 v % 不大于 条干均匀度 棉结 粒数 粒/ 9 不多于 棉结 杂质 总粒数 粒/ 9 不多于 纱疵 ( 个/ 1 0 万米) 不多于 单纱断裂 强度 c N八e x 不小于 百米重量 偏差 % 不大于 黑板条干均匀 度 1 0 块板比例 优 一: 二: 三 不低于 条干均匀度 变异系数 0 % 不大于 5 - 5 . 5 ( 1 3 0 - 1 1 1 ) 优1 2 . 5 1 7 . 0 2 1 . 5 2 . 5 3 . 7 5 . 0 7: 3: 0: 0 0:7,3.0 0-073 1 8 . 5 2 1 . 5 2 4 . 5

15、 2 5 5 5 8 5 3 0 6 5 9 5 2 0 5 0 8 0 1 1 . 6 士2 . 5 6 - 6 . 5 ( 1 1 0 -9 1 ) 优1 2 . 0 1 6 . 5 2 1 . 0 2 . 5 3 . 7 5 . 0 7-3,0:0 0:7:3.0 0:0:7:3 1 7 . 5 2 0 . 5 2 3 . 5 2 5 5 5 8 5 3 0 6 5 9 5 2 0 5 0 8 0 1 1 . 8 7 - 7 . 5 ( 9 0 - 7 1 ) 优 1 1 . 5 1 6 . 0 2 0 . 5 2 . 5 3 . 7 5 . 0 7:3:0-0 0,7:3:0 0:0:

16、7.3 1 6 . 5 1 9 . 5 2 2 . 5 2 5 5 5 8 5 3 0 6 5 9 5 2 0 5 0 8 0 1 1 . 8 8 - -1 0 ( 7 0 5 6 ) 优 1 1 . 0 1 5 . 5 2 0 . 0 2 . 5 3 . 7 5 . 0 7:3- 0:0 0:7,30 0:0.7:3 1 5 . 5 1 8 . 5 2 1 . 5 2 5 5 5 8 5 30 6 5 9 5 2 0 5 0 8 0 1 2 . 0 1 1 - 1 3 ( 5 5 4 4 ) 优1 0 1 5 1 5 . 0 1 9 . 5 2 . 5 3 . 7 5 . 0 7.3.0.0

17、 0:7.3:0 0:0,7;3 1 5 . 0 1 8 . 0 2 1 . 0 2 0 4 5 6 5 2 5 5 5 8 0 2 0 5 0 8 0 1 2 . 0 1 4 - 1 5 ( 4 3 3 7 ) 优1 0 . 0 1 4 . 5 1 9 . 0 2 . 5 3 . ? 5 . 0 7:3:0:0 0:7:3=0 0:0,7:3 1 4 . 5 1 7 . 5 2 0 . 5 2 0 4 5 6 5 2 5 5 5 8 0 2 0 5 0 8 0 1 2 . 2 1 6 - 2 0 ( 3 6 - 2 9 ) 优9 . 5 . 1 4 . 0 1 8 . 5 2 . 5 3 .

18、 7 5 . 0 7:3,0:0 07,3.0 0:0:7.3 1 4 . 0 1 7 . 0 2 0 . 0 2 0 4 5 6 5 2 5 5 5 8 0 2 0 5 0 8 0 1 2 . 2 2 1 - 3 0 ( 2 8 1 9 ) 优 9 . 0 1 3 . 5 1 8 . 0 2 . 5 3 . 7 5 . 0 7.3,00 0-7,3.0 0:0.7.3 1 2 . 5 1 5 . 5 1 8 . 5 2 0 4 5 6 5 2 5 5 5 8 0 2 0 5 0 8 0 1 2 . 4 3 2 - 3 6 ( 1 8 -1 6 ) 优 8 . 5 1 3 . 0 1 7 .

19、5 2 . 5 3 . 7 5 . 0 7:3:0. 0 0.7:3-0 0,0.7,3 1 2 . 0 1 5 . 0 1 8 . 0 2 0 4 5 6 5 2 5 5 5 8 0 2 0 5 0 8 0 1 2 . 4 4 . 3 分等规定 4 . 3 . 1 针织棉纱规定以同品种一昼夜三个班的生产量为一批, 按规定的试验周期和各项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 并按其结果评定针织棉纱的品等。 4 . 3 . 2 针织棉纱的品等分为优等、 一等、 二等, 低于二等指标者作三等, 4 . 3 . 3 针织棉纱的品等由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 V ( %) 和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 V ( YO) 、 条干

20、均匀度、 F z / r 7 1 0 0 5 一 9 4 棉结粒数及棉结杂质总粒数和纱疵评定, 当六项的品等不同时, 按六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 4 . 3 . 4 单纱的断裂强度或百米重量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 在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 V ( %) 和百米重 量变异系数C V ( 0 o ) 原评等的基础上作顺降一个等处理, 如两项都超出范围时, 亦只顺降一次, 但顺降 至二 等为止已评为二 等的纱, 不再顺降。 4 . 4 检验条千均匀度可以由生产厂选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或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 V( %) 两者中的任 何 一 种。但一经确定 不得任意变更。发生质量争议时, 以条干均匀度变异系

21、数C V( %) 为准 4 . 5 针织棉纱重f i t 偏差月度累计, 应按产量进行加权平均, 全月生产在 1 5 批以上的品种, 应控制在 土。 . 5 0 0 及以内 4 . 6 针织棉纱的实际捻系数控制范围为2 8 0 -3 6 0 . 5 试验方法 5 . 1 试验条件 5 . 1 . 1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前, 须将试样在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温 湿度条件下 放置一定时间, 使其达到吸湿平衡( 相隔一小时, 前后二次的称重相差不超过。1 0 o ) , 如试 样原来回潮率过大, 应先在5 0 C 的干燥条件下去湿。然后, 再进行吸湿平衡。 5 门. 2 快

22、速试验: 由于生产需要, 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 可采用快速试验方法。 快速试验可以在接 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保持稳定。 5 . 2 试 验周期: 生产厂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 决定一天或二天试验一次, 作为该周期内纱线的分等依 据, 但周期 一 经确定, 不得任意变更。 5 . 3 取样 纱线的黑板条干均匀度、 棉结杂质粒数、 纱疵的检验采用筒子纱, 其他各项指标的试验均采 用管纱。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 则取最终成品。 5 . 3 . 1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 V ( Y O ) 、 百米重量偏差的取样数及试验次数见表4 . 表 4 生产同一品种 的开台数 12

23、345678 - 91 01 1 - 1 41 51 6 - 2 9 3 0 hcW L 侮机台上 采取管纱数 3 01 51 07 - 8654- 53- 432 - 321 - 21 旅个管纱上 摇取缕数 11111 1 . 1111111 全部机台总 试验次数 3 03 03 03 03 03 63 03 03 03 03 03 0 3 0及 以上 生产厂为减少拔管数, 开台数在5 台及以下的品种, 可拔取1 5 管, 每管摇取二缕。 5 . 3 . 2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 V ( %) 和百米重量偏差的试验方法按照G B 4 7 4 3 执行, 其中百米重量变异 系数G V ( %)

24、采用程序 1 , 线密度采用程序3 。百米重量偏差的计算公式如式( 3 ) : 百米重量偏差( %)= 试样实际干燥重量 一 试样设计干燥重量 试样设计干燥重量 X 1 0 0 (3) 5 . 4 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 V ( %) 的试验可与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 V( Y) , t, 米重 姑偏差用同 一 份试样, 单纱每份试样3 0个管纱, 每管测试二次, 总数为6 0 次( 开台数在5 台及以下 者可 每份试样1 5 个管纱, 每管试4 次)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检验时, 则取2 0只管纱, 每管测5 次. 总 数为1 0 0 次试验报告应注明所用的强力试验仪类型。 F

25、Z / r 7 1 0 0 5 一 9 4 5 - 4 门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 V ( 0 o ) 的试验方法按照G B 3 9 1 6 执行。 5 - 4 - 2 单纱断裂强度如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 其测试强力应按Z B W 0 4 0 0 6 . 1 进行修正, 修正 系数见附录B ( 补充件) 5 . 4 . 3 单纱断裂强度的回潮率可采用百米重量偏差试验的同一份回潮率数据, 核算修正强力, 但如两 种试验不在同 一 条件下测试时, 其回潮率应另行测试, 每份试样重量不少于5 0 g 5 . 5 黑板条干均匀度、 棉结杂质总粒数、 棉结粒数试验方法, 按附录A执行

26、( 补充件) 5 . 6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试验方法, 按G B 3 2 9 2 规定执行 5 . 7 纱疵检验按G B 4 1 4 5 执行, 纱疵数按A 3 、 B 3 , C D : 之和计取。 5 . 8 纱线捻度试验方法按G B 2 5 4 3 规定执行。 5 . 8 . 1 纱线捻度试验的取样: 各品种、 各机台每季度至少轮试一次, 试样在各机台上均匀随机采取, 每 机台至少取 2 只管纱, 总数为2 0 只管纱, 但不得在同一锭带上拔取, 每管测2 次, 试验次数为4 0 次。捻 度齿轮调换或其他机械工艺上的调整影响捻度时, 都应随时试验, 以便采取措施, 务使实际捻系数符合 技

27、术要求的规定范围。 5 . 9 纱线成包重量 5 . 9 . 1 确定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时, 应进行回潮率试验, 然后计算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测试回 潮率的仪器, 管纱和绞纱用电热烘箱, 筒子纱可用电热烘箱, 也可用筒子测湿仪。 5 . 9 . 2 管纱或简子纱的取样, 批量在2 t 及以下, 每。 . 2 t 取样一个, 但不得少于六个; 批量在2 t 以上, 其超过2 t 的部分, 每0 . 5 t 取一个。 取样应随机均匀, 并注意生产班次的代表性。 管纱或筒子纱采用烘 箱试验方法时( 筒子纱应采取距边纱层厚度的三分之一处) , 可采用间接称重法或直接称重法。 5 . 9 . 2

28、 . 1 间 接称重法: 采样前将筒子纱称重, 然后摇取试样, 试样重量不少于5 0 g , 采样后再将筒子纱 称重, 两次称重的差数即为试样烘前重量。然后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 称重后再计算回潮率。 5 . 9 . 2 . 2 直接称重法: 先将筒子纱外层去除到约三分之一厚处用刀子划断内 层棉纱, 并将其剥下称重, 作为试样烘前重量。然后放人烘箱中烘干, 称重, 再计算回潮率。 5 . 9 . 3 绞纱批量在2 t 及以下, 取样总重量不少于7 5 g ; 2 t 以上, 取样总重量不少于1 5 0 9 . 5 . 9 . 4 烘箱测试回潮率按照G B 4 7 4 3 执行。 筒子纱采用测湿

29、仪试验时, 应按筒子纱测湿仪试验方法进行, 在取得筒子试样后, 立即进行测试以 避免回潮率变化。每月应用烘箱测试法核对回潮率的测试结果, 并根据核对的数据, 核正修正系数。 5 . 9 . 5 在成包过程中, 如因温湿度升降而影响回潮率变化时, 可按温湿度情况, 分阶段进行回潮率试 验, 根据不同阶段的试验回潮率, 分别计算不同阶段的成包干燥重量, 不得混淆。 根据实际回潮率, 按式( 4 ) 计算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wt 5 . 9 . 6 5 . 1 0 纱线在公定回取样时该批 潮 率 时 的 重 量一纱 线 实 际 重 量入 1 0 0 +公定回潮率( %) 1 0 0 +该批纱

30、线试样的实际回潮率( % ) 试验结果的表示 批纱线的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种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 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 度, 除已规定者外, 按表 5 规定。 F Z / T 7 1 0 0 5 一9 4 表 5 项目要求小数点后有效位数 单纱断裂强度, c N 八 e x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 V , %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 V , %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 V , % 黑板条干均匀度, 块 棉结粒数及棉结杂质总粒数, 粒/ g 纱疵, 个/ 十万米 百米重t偏差, % 百米干重( 每批平均) , g / 1 0 0 m 平均特克斯数, t e x 修正强力用回潮率, % 折算

31、重量用回潮率, % 捻系数 1 1 1 1 整数 整数 整数 1 3 1 1 2 整数 6 检验规则 按照F Z / T 1 0 0 0 7 规定执行。 7 标志、 包装 按Z B W0 8 0 0 1 执行, 并在产品说明书和包装物上注明 标准号。 8 其他 用户如有特殊要求者, 生产厂与用户可另订协议。 71 8 F z / T 1 1 0 0 5 一 9 4 附录A 棉结杂质条干均匀度试验方法 ( 补充件) A1 取样 每种纱线( 包括纱线的棉结杂质和纱的条干) 每批检验一次。 检验以最后成品为对象, 自用经纱线取筒子检验, 纹纱线亦可用筒子检验。不得固定机台或锭子取 样, 每个筒子或每

32、纹摇一块黑板, 每份试样共检验1 0 块黑板。 A 2 搞结杂质的检验余件 A 2 . 1 棉结杂质的检验地点, 要求尽量采用北向自然光源, 正常检验时, 必须有较大的窗户, 窗户不能 有障光物, 以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A 2 . 2 棉结杂质的检验一般应在不低子4 0 0 I x 的照度下( 最高不超过8 0 0 I x ) 进行, 如照度低于4 0 0 I x 时, 应加用灯光检验( 用青色或白 色的日 光灯管) 。 光线应从左后方射入。 检验面的安放角度应与水平成 4 5 。 士5 0 的角度( 如图A 1 ) , 检验者的影子应避免投射到黑板上。 图 A1 A 3 棉结杂质的检验方法

33、A l 1 棉结杂质的检验是将试样摇在黑板上, 摇黑板机上除游动导纱钩及保证均匀卷绕的张力装置 外, 一律不得采取任何除杂措施。 F z / r 7 1 0 0 5 一 9 4 A l 2 根据棉纱线分级规定, 棉结、 杂质应分别记录, 合并计算。 A M检验时, 先将浅蓝色底板插入试样与黑板之间, 然后用如图A 2 的黑色压片压在试样上, 进行正 反两面的每格内的棉结杂质检验。 将全部纱样检验完毕后, 算出1 0 块黑板的棉结杂质总粒数, 再根据式 ( A 1 ) 计算1 q 棉纱线内的棉结杂质粒数。 1 9 棉纱线内的棉结杂质粒数= 棉结杂质总粒数 棉纱线公称号数 X 1 0 , (A1)

34、 1 0二 2 0 根妙 二】 0 刻 图 A2 A l 4 检验时, 应逐格检验并不得翻拨纱线, 检验者的视线与纱条成垂直线, 检验距离以检验人员的目 力在辨认疵点时不费力为原则。 楠结、 杂质的确定 d e f S A 4 . 2 a 棉结是由棉纤维、 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 棉结不论黄色、 白色、 圆形、 扁形、 或大、 或小, 以检验者的目力所能辨认者即计; 纤维聚集成团, 不论松散与紧密, 均以棉结计, 未成熟棉、 僵棉形成棉结( 成块、 成片、 成条) , 以棉结计; 黄白 纤维虽未成棉结, 但形成棉素且有一部分纺缠于纱线上的以棉结计; 附着棉结以棉结计

35、; 棉结上附有杂质, 以棉结计, 不计杂质; 凡棉纱条干粗节, 按条干检验, 不算棉结。 月,月 AA 杂质是附有或不附有纤维( 或绒毛) 的籽屑、 碎叶、 碎枝杆、 棉籽软皮、 毛发及麻草等杂物。 杂质不论大小, 以检验者的目 力所能辨认者即计; b . 凡杂质附有纤维, 一部分纺缠于纱线上的, 以杂质计; 凡一粒杂质破裂为数粒, 而聚集在一团的, 以一粒计; d . 附着杂质以杂质计; 油污、 色污、 虫屎及油线、 色线纺入, 均不算杂质。 F z / r 7 1 0 0 5 一 9 4 A 5 条干均匀度的检验条件 A 5 . 1 灯光设备的尺寸和距离按图A3 规定 图 A3 ,注 A点

36、为黑板中心。 A 5 . 2 黑板和样照的中心高度, 应与检验者的目 光成水平。 样照和黑板周围的墙壁应为黑色而无反光, 样照边沿应剪去或涂黑色( 或用黑纸挡住) 。 A 5 . 3 黑板尺寸为2 5 0 m m X 2 2 0 m m, 黑板必须有光泽且平坦。 纱线必须均匀紧贴黑板上, 其密度相当 于样照。 A 5 . 4 黑板和样照应垂直, 平齐地放置在检验壁( 或架子) 中部, 每次检验一块黑板。 A 5 . 5 光源采用4 0 W青色或白色日 光灯, 两条并列。 A 5 . 6 在正常目 力条件下, 检验者与黑板的距离为2 . 5 士0 . 3 m , A 6 条干均匀度的检验方法 A

37、 6 . 1 棉纱的条干均匀度以黑板对比 标准样照作为评定条干均匀度品等的主要依据。 A 6 . 2 与标准样照对比, 好于或等于优等样照的, 按优等评定, 好于或等于一等样照的, 按一等评定; 差 于一等样照的评为二等。 A 7 条干均匀度的评定 黑板上阴影、 粗节不可相互抵消, 以最低一项评等; 如有严重疵点, 评为二等; 严重规律性不匀, 评为 C2 A了 粗节 粗节, 部分粗于样照时, 即降等; 粗节数量多于样照时, 即降等; 但普遍细短于样照时, 不降; 粗节虽少于样照, 但显著粗于样照时, 即降等。 阴影 阴影普遍深于样照时, 即降等; 阴影深浅相当于样照, 如总面积显著大于样照时

38、, 即降等; 但阴影总面积虽大, 但浅于样照时, 氏阮; 下降 F Z / T 7 1 0 0 5 一9 4 阴影总面积虽小于样照, 但显著深于样照时, 即降等。 A 7 . 3 严重疵点 a . 粗节: 粗于原纱 1 倍, 长5c m2 根或长 1 0 c r n 1 根; b . 细节: 细于原纱 1 / 2 倍, 长 1 0 c m 1 根; c . 竹节: 粗于原纱2 倍( 连本身号数 3 倍) , 长1 . 5 c m 1 根。 A 7 . 4 严重规律性不匀 满板规律性, 其阴影深度普遍深于一等祥照最深的阴影。 附录B 针织用栩本色纱强力修正方法 ( 补充件) B 1 针织用棉本色纱强力修正方法, 按Z B W0 4 0 0 6 . 1 执行。 B 2 针织用棉本色纱断裂强力的温度和回潮率修正系数可参见Z B W0 4 0 0 6 . 1 中 表A 1 , 见附件。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建强、 周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