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9410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讯标准]-YDT1254-2003.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3 3 . 0 4 0 .5 0 M 42 YU 中华人 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丫D/ T 1 2 5 4 - 2 0 0 3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 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 ( T D D - E D S L ) ; 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 A c c e s s n e t w o r k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TDD b a s e dE t h e r n e t D i g i t a l S u b s c r i b e r L i n e s y s t e m v a r i a b l e l e

2、n g t h f r a m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mo d e 2 0 0 3 - 0 1 - 2 8 发布2 0 0 3 - 0 1 - 2 8实施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信 息 产 业 部发 布 丫D/ T 1 254-2003 目 次 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1 缩略语 , , , , , , 1 系统应用参考模型 。 . . . . . . . . . 2 传送能力 3 接 口 5 6 . 1 业务节点接口 . . . . . . 5 6 .2 用户网络接口 . . . 5 6 .3 线路接口 ( U 一接口)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4 P O T S 分离器要求 8 系统功能特性 9 7 . 1 E T U发送器参考模型 . . . . . . . . . . 9 7 . 2 收发器功能特性 9 7 . 3 设备功能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前1 ,门j41工口U l7l724242525262627272727292929292929293030303030I 8 收发器训练及协议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1 上电初始化 . . . . . . . . . . 8 . 2 快速重训练 . . . . . . . . . . . . . 8 . 3 收发器状态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频谱管理功能 9 . 1 概述 9 . 2 业务兼容策略 9 . 3 兼容A D S L 9 . 4 兼容V D S L 1 0 性能要求 1 0 . 1 环路类型定义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 2 吞吐量要求 , . 1 1 管理功能要求 . . . . . . . . 1 1 . 1 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2 配置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1 1 . 3 故障管理 1 1 . 4 告警管理 1 1 . 5 性能管理 1 1 . 6 安全管理 ,

6、. , 1 2 供电要求 1 2 . 1 局端设备 . . . . . . . . . 1 2 . 2 用户端设备 1 3 其它要求 , 1 3 . 1 环境适应性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丫D/T 1 254- 200 3 1 3 . 2 设备安全性要求 3 0 1 3 .3 设备电 磁干扰 3 1 附 录A( 规 范 性 附录 )扩 展 消 息 3 3 A . 1 格式说明 3 3 A . 2 元消息 3 4 参考文件 , 3 8 丫D/T 12 54- 2003 前言 接人网 技术

7、要求 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 ( T D D - E D S L ) 分为两个部分: 一第 1 部分: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 一第2部分:固定长度帧传送模式。 本部分为 接人网技术要求 基于时分双工的以 太数字用户线系统 ( T D D - E D S L ) 的第1 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基和在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 强敖 立赵 苹杨 林 YD/ r 1 254- 2003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 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 ( T D D - E D S L ) :可变

8、长度帧传送模式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时分双工方式采用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的接口、功能、性 能、网管和协议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运行于接人网现有铜线设施和用户驻地布线系统中混合线规的金属双绞线上的采用时分双 工技术,在一对双绞线上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和话带业务运行的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 D / T 9

9、5 0 -1 9 9 8电 信交换设备过电 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e q v I T U K .2 0 ) I E E E S t d 8 0 2 .2信息技 术一电 信和系 统间信息 交换一局 域网和 城域网 一具体 要求一 第2 部 分: 逻辑链路控制 I E E E S t d 8 0 2 .3信 息技术 一电 信和系 统间信息 交换一局 域网 和城 域网 一 渗 AL 体要 求一第3 部 分: C S MA / C 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I E E E S t d 8 0 2 . 1 Q I E E 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 虚拟桥接的局域网 I S O / I E C

10、1 3 2 3 9 : 1 9 9 7信息技术一电信和系统间信息交换一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规程 ( H D L C ) R F C 8 9 4在以太网上传送I P数据报 R F C 1 0 4 2在 I E E E 8 0 2网络上传送I P 数据报 R F C 1 2 4 2网络互联设备基准术语 R F C 1 6 6 1点到点协议 ( P P P ) R F C 2 5 1 6在以太网上传送 P P P的方法 ( P P P o E ) P C I - S I G P C I R e v 2 .2 P C I 局部总线规范,修订版2 .2 U S B - I F U S B v 1 . 1通

11、用串行总线规范 版本 1 . 1 3缩 略语 A D S L A s y m m e tr i c D i g i t a l S u b s c r i b e r L in e B T E Q B r i d g e d T a p E Q u a l i z e r C P E C u s to m e r P r e m i s e s E q u i p m e n t C R C C y c l i c R e d u n d a n c y C h e c k C W C o n t i n u o u s Wa v e D A C D i g i t a l to A n a

12、l o g u e C o n v e r t e r D S L D i g i t a l S u b s c r i b e r L in e T D D - E D S L T D D b a s e d E t h e rne t D i g i t a l S u b s c r i b e r L i n e E T U T D D - E D S L T r a n s c e i v e r U n i t E T U - C E T U a t t h e C e n t r a l o f fi c e e n d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桥接抽头均衡器 用户驻地设备 循环冗余

13、检验 载波 数模转换器 数字用户线 以太数字用户线 E D S L 收 发器单元 局侧 E D S L线路收发器 YD/ T 125 4- 2 003 ET U - R E T U a t t h e R e m o t e t e r mi n a l e n d G S T N G e n e r a l S w i t c h e d T e l e p h o n e N e tw o r k H D L C H i g h - l e v e l D a t a L i n k C o n t r o l H D S L H i g h b i t r a t e D i g it

14、a l S u b s c r i b e r L i n e H P F H i g h P a s s F il t e r L C L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C o n v e r s i o n L o s s L C T L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C o n v e r s i o n T r a n s f e r L o s s L P F L o w P a s s F i l t e r I S B L e a s t S i g n i fi c a n t B i t L M S L e a s t Me a n S q

15、 u a r e s M S B M o s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b i t P C I P e r i p h e r a l C o m p o n e n t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P O T S P l a i n O l d T e le p h o n e S e r v i c e P S D P o w e r S p e c tr u m D e n s i t y Q A M Q u a d r a t u r e A m p l i t u d e M o d u l a t i o n Q P S K Q u a d

16、 r a t u r e P h a s e - S h i f t K e y i n g RL Re t u r n L os s S DU S e r v i c e D a t a Un i t S H D S L S i n g l e - p a i r H i g h b i t r a t e D i g it a l S u b s c r i b e r L i n e S N I S e r v i c e No d e I n t e r f a c e S N R S i g n a l - t o - N o i s e R a t i o T - R i n t

17、e r f a c e ( s ) b e tw e e n E T U - R a n d s w it c h i n g l a y e r T / S i n t e r f a c e ( s ) b e twe e n T DD - E DS L n e t wo r k t e r mi n a ti o n a n d C P E o r h o me n e t w o r k U - C l o o p i n t e r f a c e一c e n t r a l o f f i c e e n d U - R l o o p i n t e r f a c e一re m

18、 o t e t e r m i n a l e n d UNI U s e r Ne t w o r k I n t e r f a c e US B U n i v e r s a l S e r i a l B u s V - C l o g i c a l i n t e r f a c e b e t w e e n E T U - C a n d a d i 巨 t a l n e t w o r k e l e m e n t s u c h a s o n e o r m o r e s w i tc h i n g s y s t e m 4 系统应用参考模型 用户E D S

19、 L 线路收发器 普通电话交换网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高通滤波器 纵向变换损耗 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低通滤波器 最低有效位 最小均方根 最高有效位 外围设备互联 普通电话业务 功率谱密度 正交幅度调制 四相相移键控 反射衰减 服务数据单元 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业务网络接口 信噪比 用户端设备中E T U - R与交换层接口 E D S L 用户端与用户驻地网或用户驻地 设备接 口 局端环路接口 远端环路接口 用户网络接口 通用串行总线 E T U - C与数字网络元件如交换系统 之间的逻辑接口 图 1 给出了T D D - E D S L系统的应用参考模型,该模型描述了T

20、 D D - E D S L系统提供 T D D - E D S L o v e r P O T S 业务所需的各功能模块。 YD/ T 1 2 5 4 -2 0 0 3 信号线 接口 )U - C与U - R接口在本规范中进行了定义,V - C和T - R接口以逻辑功能定义,而非物理功能。 )当V - C接口或 T - R接口集成于某一装置内部时,其实现方式不作规定。 )分离器中的高通滤波器功能可以集成到E T U - x中,此时U - C 2和U - R 2接口将分别与U - C和U - R接口相同。 )一个T D D - E D S L远端设备可以提供一种以上的T / S接口。 图1 下

21、 D D - E D S L系统应用参考模型 5传送能 力 T D D - E D S L收发器单元 E T U实现一条时分双工承载信道。E T U的最高数据传输能力取决于系统环路 特性。系统在上电初始化和训练阶段,E T U - C对可用速率进行配置。 由于系统的自适应时分双工特性,系统实际上下行速率取决于上下行信道各占用的时间比例。系统 应可根据待发送数据量自适应调节上下行信道的容量。 T D D - E D S L系统的名义承载速率定义为,T D D - E D S L系统收发器单元所具有传送比特率的能力。由于 时分双工系统收发器是交替工作的,因此T D D - E D S L系统的实际

22、上下行传送速率之和小于名义承载速率。 系统的实际传送性能要求见第 1 0 章。 T D D - E D S L系统可用的名义承载速率见表 1 。由于T D D - E D S L系统可以工作在多种符号率和多种调 制方式下,因此不同的符号率和调制方式下的组合可能提供相同的名义承载能力。为了使速率编号惟一 化并与后续各表保持一致,因此对表 1 中相同的名义承载速率等级没有进行合并。载频、调制方式与名 义承载速率的关系详见表 7 0 表 1 名义承载速率 序号 名义承载速率( k b i t/ s ) 0 1 25 1 1 7 8 . 5 7 1 2 2 5 0 32 5 0 4 3 5 7 . 1 4 3 丫D/T 1 254- 2003 表 1 ( 续 1 序号名义承载速率( k b i t/ s 5 35 7. 1 4 3 63 7 5 7 5 0 0 85 0 0 9 5 3 5 . 71 4 1 07 1 4 . 2 8 6 1 1 7 1 4 . 2 8 6 1 27 5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