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导电纤维导电理论模型研究.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70886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导电纤维导电理论模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复合导电纤维导电理论模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合导电纤维导电理论模型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导电纤维导电理论模型研究.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0 0 1 年8 月 复合导电纤维导电理论模型研究 孙润军来侃 (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 0 0 0 5 1 )( 西北纺织工学院) 张建春施楣梧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捕一:建立了复合导电纤维的导电物理模型,推导出导电体添加量与纤维导电率之间的关系方程。 关词:复合纤维导电纤维体积比电阻表面比电阻导电理论模型研究 中田基分类号:T S1 0 2 5 2 7 5 复合导电纤维9 0 年代以来,已经在国内外蓬勃 发展,在我国年消费量已达2 9 4 K N ( 3 0 吨) ,这些纤 维中应用最多的是以涤纶或锦纶为基体( 低导电组 分) 将导电材料( 碳粉、金属氧化物粉

2、、金属硫化物粉 等) 高浓度混入涤纶或锦纶成为高导电组分,形成并 列型或皮芯型双组分连续结构式结构的复合导电纤 维。国产的这类复合导电纤维在性能上较国际水平 尚有较大的差距。而这类复合导电纤维的结构设 计,至今没有可用的数学模型。 复合导电纤维的导电能力与添加的导电体种 类、添加导电体的重量百分率、导电成分在纤维截面 的分布形式、接触状态等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于复合导电纤维导电性能的预测比较困难。 笔者仅讨论导电体的高导电组分在纤维中连续分布 的复合纤维的导电能力与导电组分含量之间的关 系。 1 物理模型的建立 在以低导电组分为基体中有高导电组分连续分 布的复合导电纤维,其模型可

3、以简单抽象如附图所 示的模型。假设体积比电阻用m ( n c m ) 表示,表 面比电阻用B ( n c n l ) 表示,体积电阻用R 。( n ) 表 示,表面电阻用R ;( o ) 表示。定义体积电阻R 。: 附圈复合导电纤维物理模型 R 。= n L A 同,这样可以简化动力学分析。在D 处加上提刀 杆、提刀、选针片的质量,同时加上弹性回综的弹力, 参考图5 可列出偏心轮O A 、大提臂C D 、偏心连杆 A B 等部件的受力方程。 图6 是用M A T L A B 软件计算并画出的2 个周 期内,大提臂不同配重情况下x 方向的受力情况变 化图形。正如图6 中的“”线图所示,原机构的设

4、计 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存在较大的冲击。在试车时发 现,选片钩会偶尔发生脱落现象。为此进行了理论 分析和实际测量,图6 “* ”线图表明在加上平衡块 后冲击现象大大减少。这为实际进行的动平衡试验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向。根据分析结果,本课 题组人员对Q X 7 5 7 E 型电子提花织带机提综机构 中的大提臂进行了改进设计,消除了选片钩脱落现 象。提高了电子织带机的性能。 3 结论 通过对Q ) 订5 7 一E 电子提花织带机提综原理、运 动学及动力学的分析,证实了Q ) ( 7 5 7 一E 电子提花织 带机提综机构能满足高速开口的要求,为进一步提 高电子织带机的工作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

5、开 发的第一台电子提花织带机,已列入浙江省科委重 点项目,并即将投入生产。 考文t 1 赵匀: 农业机械一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 9 9 8 2 李志样:电子提花技术与产品开发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2 ( m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纺织学报第二十二卷第四期 定义表面电阻R : R := 陆L 周长 当纤维的细度用N t ( d t e x ) 表示,长度用L ( c m ) 表示,密度用8 ( g c m

6、 3 ) 表示时,可以推导出如下关 系式: R 。= “L - a 1 0 4 N t( 1 ) R ,= 5 0 p , L 8 N t F ( 2 ) 复合导电纤维的总电阻可以看作是表面电阻和 体积电阻的并联,即: R 涮= 1 ( 走+ 瓦1 ) ( 3 ) 复合导电纤维的体积电阻,可以看作是高导电 组分的体积电阻R 。和基体组分体积电阻R 。的并 联,即: R 。= 1 “1 R 。+ 1 R 。) ( 4 ) 2 基体材料不变。高导电组分作为芯层时, 高导电组分含量与总电阻的关系 一譬撵斋 2 1 5 【1 5 】 渊 对于颗粒状导电添加型高导电组分的复合导电 纤维,除了上面所讨论的

7、简单关系外,无规网络理论 模型的作用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试验研 究表明,随着颗粒状导电材料加入量的增加,高导电 组分的电阻先是缓慢的增加,然后有一个急剧增加 的过程,这时的加入量通常称为临界值,然后随着加 入量的增加,电阻值趋于饱和。因此,颗粒状导电材 料添加型高导电组份的纤维,引进一个函数,这个函 数表示无规网络和隧道效应对电阻值的影响。当高 导电组分中导电材料重量百分数为z 时。对电阻值 的影响,可用函数 2 J 表示: f ( x ) = 口+ b x c x 2 + d x 3 + ( 9 ) 式中的a 、b 、c 、d 是常数,它们决定于颗粒导电材料 颗粒尺寸大小、颗粒形状、它

8、在高导电组份中分布、 排列的形态以及导电颗粒的表面特性及其分散的加 工工艺。在定对象及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实验 测得有关数值,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得具体方程。 因此,公式( 8 ) 可以被修正为: R 口= R 。 - 一( - 一象) x ,一( ,一黠) x 4 结论 ( 1 0 ) 可以用所建立的高导电组分连续分布的复合导 电纤维导电的理论模型描述复合导电纤维的导电能 力,并进行复合导电纤维的结构设计。此模型尚需 作进一步试验,求出具体的参数和系数,使预测模型 更趋实用。 考文献 1 蓝立文主编t 功能高分子材料)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 9 9 5 年6 月,6 2 - - 6 8 2 数学手册) 编写组编:数学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7 9 年3 8 3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