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71377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 “ C h i n aP h a r m a c y $ % % ) 、 多巴胺 (? A) 、 乙酰胆碱 (A c h) 、 -氨基丁酸 ( A A A) 等可能参与的神经生化机制, 所研发和应用的抗抑郁 药也主要与神经生化机制相关的物质有关。 ! 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 ! . ! 抑郁症与神经生物活性物质 . . N E B肾上腺素 (A ?) 及其受体 ; $ 及其受体 ; $ 及其受体均有变化。通过测定血小板三环类化合物结合位 点说明 ) 水平, 其水平下降可致抑郁。 但胆碱能假 说实用价值很小, 因抗胆碱药如安坦并不能改善抑郁症状。 . . * 谷氨酸和 A A A; $

2、 r L A) 的表 图!神经生物活性物质的信号转导通路与抑郁症发病关系 中国药房 ! “ “ #年第$ %卷第! ! ! 发育调控 (? n ) 信号通路: 抗抑郁及情绪稳定药物, 可 通过作用于? n 信号通路来提高神经元可塑性。? n 附在细 胞表面A蛋白偶联受体上, 可激活中间激酶 (3 i = h B C B l B D) , 激 活的3 i = h B C B l B D可抑制A E F5 $ !7 C : = 0 $ # 1: 7 C : =不仅可抑制# 56 7和N 8突触前膜 再摄取,且具有抗胆碱作用,临床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的治 疗, 且疗效明显优于9: ; $ 。但目前,

3、 国内基本没有自主研制抗抑郁药。 我们若想取得长足发展, 至少要注意以下%点:(() 扩大国产药 的市场份额和大力发展原料药 : ( ) ;; (%) 在疗效更好、 适应证更 广、 起效迅速, 没有或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及提高患者依从性, 较 少有药物相互作用, 适用于特殊人群如儿童、 老年、 躯体疾病患 者等.方面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 ( ; 周东丰9抑郁 “假想” 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C h e nR,C h a l e c A a -B r a n a C z e AE,e ta l9 N e u r o D r o-8 e c 8 i E ee F F e c 8 Co Fl

4、 i 8 h i u mi nc u l 8 u r e Gc e l l C a n Ga n i m a lm o G e l Co FG i C e a C e C : , N B-m e G i a 8 e G C i = n a l 8 r a n C G u L c 8 i o ni C m o G u l a 8 e GK yQ N R * K e 8 aa n G m o o GC 8 a K i l i z i n = a = e n 8 C : u m a nR,? a l K e r = o M l a 8N ,? a cS Q? 9 T n c r e a C e Gh

5、 i D D o c a m D a l P N Bi mm u n o r e a c 8 i E i 8 yi nC u K U e c 8 C8 r e a 8 e GM i 8 ha n V 8 i G e D r e C C a n 8m e G i c a 8 i o n : a M C o nN,W a m i GE W,E = a n?B,e ta l9 C h a n = e C i n8 h e D a 8 8 e r no F K r a i n -G e r i E e Gn e u r o 8 r o D h i c F a c 8 o r i mm u n o r

6、L e a c 8 i E i 8 yi n8 h er a 8K r a i na F 8 e ra c u 8 ea n GC u K c h r o n i c h a l o D e r i G o l 8 r e a 8 m e n 8 : i I e o n eR ,e ta l9 N e u r o K i o l o = y o FG e D r e C C i o n : ; 9N e u r o n,% P h i e lC,X h a n =B,W u a n =E,e ta l9 W i C 8 o n eG e a c e 8 y l a C e i C aG i r

7、 e c 8 8 a r = e 8 o F E a l D r o i c a c i G,aD o 8 e n 8 a n 8 i c o n E u l C a L n 8,m o o G C 8 a K i l i z e r,a n G 8 e r a 8 o = e n : ; 9B i o l C h e m,% ? a n U iW,I e n o YR W 9N i = n a l i n =:c e l l u l a ri n C i = h 8 Ci n 8 o 8 h eD a 8 h o -D h y C i o l o = yo FK i D o l a rG i

8、 C o r G e r : ; 9B i o lP s y - c h i a t r y,( - - -,. ) (( 周再丽, 贾平9抗抑郁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 9中国医 刊, % 姜红, 韩迎9抗抑郁药物新进展: ; 9中国药房, % 于振云9我国抗抑郁药的生产与市场分析: ; 9化工中间 体, % 王祖新9抗抑郁药的药理特征与临床评价: ; 9中国医院 用药评价与分析, % 季建林9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 ;9中华神经外科杂 志, % & & .,* , (*) : % , 9 (收稿日期: % & & - & + - ( & 修回日期: % & & - & - - % ,) 中药

9、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Q l y c y r r h i z au r a l e n C i CB i C c h) 、 胀果甘草(Q l y c y r r h i z a i n F l a 8 aP a 8)或光果甘草(Q l y c y r r h i z a = l a K r aI) 的干燥根及根茎, 药用历史已有%& & &余年。其具有 解毒、补益及调和药物等作用,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是三萜类化 合物 甘草酸苷 (Q l y c y r r h i z i n,Q I) 。近( &余年来, 其因具 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 肝炎、 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

10、并取得良效。( - . +年, 日本米诺发 源 (? i n o D h a = e n) 制药株式会社在全球首先成功提取Q I, 并与 甘氨酸和半胱氨酸(蛋氨酸)共同组成复方制剂 复方甘草 酸苷 (美能, N N?C) 。经多年的研究显示, 其在慢性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较好 疗效。随着Q I在肿瘤领域研究的深入, 复方甘草酸苷因具有 减毒增效、保护正常细胞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已在肿 瘤放化疗保护及预防、 治疗等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 ! 复方甘草酸苷的减毒作用 伴随肿瘤化疗而产生的各种毒副作用一直是困扰临床医 师的棘手问题,现使用的抗癌药普遍缺乏特异的选择性,在杀 伤癌细胞的同时, 对骨髓细胞、 肠上皮细胞、 生殖细胞等正常细 胞和肝、 肾、 心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着较大程度的损伤, 产生 各种毒副作用, 从而限制了放化疗的使用剂量或在获得疗效前 不得不中断用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因中断治 疗而导致其病情恶化进而死亡。 化疗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 其生物转化依赖于肝微粒体中 的多种酶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 . &酶系 (C H P . &) 。 C H P . &是一种血红素为辅基的K族细胞色素超家族蛋白酶, = 存在于细胞内质网膜上, 广泛分布于肝、 脑、 肾、 肺、 小肠等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