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326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纺织导报-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纺织导报-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n p p 。e H n 征6 n 9 铡9 9 V 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 摘要:以大量的举例论证了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创新、殖民化与现代化这三苏卅l 大学艺术学院史林 对矛盾在服装设计思想上的统一性;强调了中国的服装业要走出国门、提高附加 值,就曲须创新设计、打出品牌。 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新;品牌 中图分类号:T s9 4 ll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 0 0 3 3 0 2 5 ( 2 0 0 3 ) 0 2 一0 0 4 5 0 4 中国的服装设计,随着改革开放已走过了2 0 多年的 艰苦历程,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把统治了百 姓服装多年的“老三色”变成r “姹紫嫣红

2、”,把服装市 场上款式的“大一统”变成了“百花齐放”,人们紧跟潮 流的各色衣着配合着现代化的建筑环境,其优美画面是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是,我们还没有国际知名品牌,在出口创汇的服 装中,没有原创产品能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低,我们的产 品缺少高附加值,因此价格之低也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今天,我们已经加入w T 0 ,这意味着将迎来更多国 外的知名品牌与我们面对面竞争;尽快提高自己品牌的 附加值已迫在眉睫。增加品牌的附加值,需要创新没计 思路,创新是2J 世纪继续前进的号角,不创新我们的服 装便没有出路。但是,究竟怎样创新,如何认识东西方 文化在创新中的碰撞? 有些问题还需要思考与澄清。 一、民族

3、性与世界- | 生 过去,时常听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或“越 有民族性便越有世界性”,这是不少学者或媒体记者引用 的一句话。有人说这是马克思说的,但没有出处;还有 人说这是鲁迅说的,这似乎也不全面。翻阅鲁迅全集,鲁 迅先生确实在1 9 3 4 年4 月1 9 日写给陈烟乔的信中,谈到 木刻创造时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但是鲁迅同时又对其说过:“至于手法和结构,我的意见 是不必问西洋风还是中国风,只要看观者能否看懂而采 用其合宜者。”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拿来主义”的倡 导者,提倡将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皆“拿来”为我所 用。即:中国人只有放眼世界,以人类智慧所达到的最

4、高水平为目标,广为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才能将 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向前进。冈此,我们应当全面理解鲁 作者简介:史林,女,1 9 4 2 年生,教授,苏州,2 1 5 0 2 4 5 迅先生的观点,不要将“世界的”和“民族的”绝对化、 对立化,应当说:民族的可以成为世界的,世界的也可 以成为民族的。 2 0 世纪末,国际时装界刮了多年“东方风”,亚洲各 国的民族传统服装元素,先后被大师们采用,光是约翰 加利亚诺一人就分别在1 9 9 8 年、1 9 9 9 年、2 0 0 1 年、2 0 0 2 年巴黎时装周七将中国的旗袍、军服、藏族服装,以及 刺绣、流苏、中国结等在为迪奥品牌的设计中反复运用,

5、 这是“民族的,可以是世界的”之最好写照。国际大师 吸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卞富自己的设计灵感、开 拓设计思路,的确是常事。不只是现在,2 0 世纪初的法 国名师保罗波烈,就已经在东方艺术的感召下,没计 了命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日本和服 式午后休闲服。从这个意义r 说,“民族的”与“世界的” 其实是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而H 是“相依为命”的。 中国有句古语:“有容乃大”。中国文化白蒙昧的远 占时期就容纳着外来成分,以后历代的祖先对外来文化,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对我有利都能吸收和引 进,正是有着“世界的,也可以是民族的”这种海纳百川 的精神,才造就了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传

6、统文化的灿烂与 辉煌。 中国服装史中的几次大变革便是这一精神的见证: 早在战国时期( 公元前3 世纪) ,赵武灵王为了作战方便, 大胆改革,断然下令引进西方的裤子,将十兵惯用的袍 服改为短衣长裤装,这是赵国以后在战争中屡战屡胜的 一个重要原冈。在封建制度下的唐代( 公元7 世纪公 元9 世纪) ,经济繁荣、国富民强、思想自信而开放,唐 人主动与西亚甚至欧洲国家交往,唐服在保留本国优秀 传统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地吸收 其精华,妇女穿胡服、戴胡帽,服装袒胸祷臂、衣料薄透 轻飘,服饰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当时乃至今天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I eL e a d e

7、r2 0 0 3N o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闩p p o r e l H n i t t i n gI _ J 都为全世界的人们留下r 极为深刻的印象。 民国时期( 2 0 世纪初)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在推翻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同时,在服饰上也摒弃了延续 几个世纪的袍服,为我们带来了新服饰文化的“中山装”; 妇女的旗袍也吸取了西式的裁剪方法,变成装袖、收腰、 贴体、显示女性曲线的现代款型,这无疑又是一次吸收 和容纳外来文化的服

8、饰大变革。 改革开放以后,几经封闭的国门洞开,国家经济腾 飞、政治局势稳定,国民的生活质量极大提高,服装也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穿衣服没有任何禁忌,人们心 情自由解放,广为吸收世界各国,特别是服装先进国家 服饰文化的精华,服装从款式到色彩、面料,形成了前 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能说明“世界的,也可以是民族 的”。我国的科技在历史上曾经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的 贡献。中国人的祖先在商周时期便会养蚕缫丝织绸;秦 代发明了指南仪,当时称为“司南”;东汉中后期,中国 已有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张;公元2 世纪便学会r 用纸 和墨拓印碑文,约在6 世纪开始用木料雕刻印刷;五代十 国时

9、期发明了黑色火药。这些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像火炬 一样不断地传递到西方以及世界各地,引领着人类文明 前进的征程。然而,当西方1 5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造就了 许多科学巨匠、1 8 世纪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之时, 中国却由于封建锁国、闭关自守而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中国现代科技的进步,得益于吸取西方文明之长处 是众人皆知的。明末清初,西洋近代的天文、历法、数 学、物理、医学、哲学、地理、水利诸学科不断由传教士 传人中国;1 8 4 7 年起中国开始向西方派遗留学生;1 9 0 5 年废除科举制度,自此“天朝大国”真正对西方的自然 科学、人文科学敞开了大门,结束了中国社会经济、科 学、文化教育事业长

10、期停滞与落后的尴尬局面。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借助了西方 的高科技,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纺织 服装业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采用了英、德、美等国科学 家发明的人造纤维、尼龙、腈纶、涤纶等,丰富了大众成 衣的面料;吸取了他们电脑c A D ,C A M 在服装中的运用 技术,开发出新的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服装的制造速度和 质量;引进了发达国家先进的裁剪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教 育体系,创立了自己的高等服装教学制度、教学计划和 教学方法,终止了中国一贯没有服装理论的局面,填补 了服装科技的空白。引进了英、美、法、意、日等国家出 版的各类服装书刊,在刻苦钻研、学习和模仿中创新,极 大地提

11、高了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 这一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事实, 无不证明了“民族的”和“世界的”是相辅相成的,不能 偏废或偏执。不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不对各国先 进事物采取“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而“拿来” 之后不很好地吸收、融汇,进I f i i 发展出自己的产品,也 是没有出路的。 二、传统与创新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前题,不了 解过去,对传统不作认真研究和学习,现在的设计就是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自然就无从谈起。这里需要 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是包含中国的、外国的,东 方的和西方的大传统概念。要想在世界服装领域占领 席之地,我们确实应当放眼世界,

12、只有放眼世界才能领 略数不胜数的优秀民族文化。而优秀文化的内容是多方 面的,既包括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绘画等物质遗产,又 涵盖创业经验和创新理念等精神文化层面。 今天,虽然我们已经有了2 0 多年服装设计的经验,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了创造名牌走向世界,仍然需要 卧薪尝胆,脚踏实地地向先进国家的传统文化学习:不 仅学习其物质文明方面的传统,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如 一日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c E o 的现代先进管理经验,学 习他们对服装结构设计常年不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的钻研态度,学习他们的设计师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千 方百计开发灵感的创新理

13、念。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 够。当前,服装界与其他艺术设计界普遍存在着浮躁、急 功近利、目光短浅的致命伤:学先进、学名牌仅仅是抄 人家的款式,或搬人家的纸样;为了暂时的好处而丢掉 远大的理想;在国内还没有赢得市场就想一步登天“走 向世界”;或者是不图大的抱负和前途只依靠订单度日, 几十年如一日满足赚取那一点点加工费,这样的企业在 开放城市都不鲜见,更不用说在西北内陆了;全国48 万 家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具备设计部门的却寥寥无几, 不少企业的经理本人兼着设计师,然而做的却是扒板、盗 版、偷换商标等“工作”。这一切,导致了我们虽然服装 产量、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而价格却也

14、一直在最底线,这 种情况还谈什么国际名牌呢? 其次,在研究传统时还要意识到,从历史的宏观的 角度来看,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一定的优劣性,不存在 纯粹先进的民族,因此也不存在纯粹先进的传统文化。艺 术是产生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特定历史背景 和时代属性,因此任何国家的传统都有两面性,既有“优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I eL e a d e r 2 0 0 3N o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n p p o r e

15、I H n i t t i n g 秀的文化遗产”之正面意义,义包含着落后、保守、封建 甚至反动等负面意义,在“古为今用”时,必须“去伪存 真、去粗取精”,批判性地吸收与借鉴。应当说,对传统 的继承形式只是发展我国服装文化的一种策略,是服装 创新的一种手段,它并不承担有关民族的兴衰荣辱等沉 重的政治使命。虽然服装在某些时候能“唤起民族精神”, 例如2 0 0 2 年春节国民穿唐装,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喜庆,f 且 也仅此而已,毕竟它的表现力是有限的。决定民族荣辱 兴衰的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国富民强。在 这前提下才能有民族的、健康的、多样的文化。因此, 不应让服装企业在冠名、创新服装款式

16、、用模特等工作 上背着“崇洋媚外”、“发展殖民文化”等罪名,在这个问 题上“不必问姓资还是姓社”、“不必问西洋风还是中国 风,只要看观者能否看懂而采用其合宜者”即可。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应 当注重深层美学内涵的挖掘,不能停留于表面肤浅的照 抄照搬,要使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才 能解决好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第二三,传统文化与今天创新的文化像一条河流,本 质上是割不断的,敏泽先生对这个问题看得很透,他说: “今日之古,亦即古人之今;今日之今,实亦后人之古, 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也。”( 敏泽:文化审 美艺术论文三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 0 0 2

17、年4 月版) 这 是一种十分辩证的理念。基于这一理念,要想发展和创 造新的民族文化,就必须在不挺失民族个性的前提下,敢 于对传统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敢于否定过去,并向其他 民族的先进文化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对其进行保护却不 敢越雷池一步。继承传统不是复古,而是继承前人的艺 术创造精神。继承传统的正确态度是不断地丰富它、发 展它、超越它,不断推陈出新,使传统与现代更加融合, 从而创造出有个性的新风格服装。 三、殖民化与现代化 面对我国服装企、l k “取洋名”,我国人民大众“穿洋 装”等现象,有人以爱国之心情呼吁:中国已经“被殖民 化”了,应当尽快发展自己的民族风格服装,以抵制“殖 民化”。这种心情

18、是可以理解的,愿望也是好的。但是在 概念上似乎有点模糊。这个问题在季羡林主编的中国 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一书的结语中说得很清楚:“西方的 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精华对推进几百年来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于一些保守的 中国知识分子甚至惊呼中国文化被殖民了。我们不 禁要问,难道果真如此严重吗? 恐怕并非如此。” “中国学者和批评家出于反对西方新殖民主义文化霸 4 8 权之目的,往往把本民族的文化自我认同为第三世界文 化。但是就西方语境下所讨论的所谓第三世界文化而言, 往往指涉的是被殖民化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因而它 也是之于西方的一个被人为地创造出来的现象。中国文 化和文学话语之

19、所以被说成是被殖民化,其原因1 台恰 在于,自本世纪初以来或更确切地说自五四时期以来,各 种西方文化思潮和学术思想蜂拥进入中国,对中国文化 和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之缘故。 如果说“被殖民化”的话,五四以来可说是第一次, 改革开放以来就已经是第二次了。因为这一时期西方文 化思潮几乎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消费 文化、大众传媒和广告业等等。难道中国文化果真被殖 民了吗? “我们的回答是,历史总是在前进的,这种必然的进 程是不以人”J 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当今时代,任何社会 或任何文化,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无法避免受 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甚至被殖民化。”当2 1 世纪来临时, 西方许多学

20、者都说2 l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各国学汉 语的人日趋增多,“在欧美各大学的比较文学系和东亚语 言文化系执教的中国裔学者已有数百人,他们无疑以自 己的学识和丰厚的中国文化知识背景或多或少地改变r 西方的汉学之本质,注入了一些新的方法论和思维观 念。”在电影界,中国电影频频在西方获奖,天脉传奇 高价卖出了海外发行权:美国密= f i ) = 麦克斯公司出资 :千 万美元购买该片在美的发行权,欧洲版权已卖给r 法国 的一家公司,美国著名杂志好莱坞报导已选该片为 本年度的十大A 级电影;在服装界,我国传统文化符号 早已为欧美国家设计师所用,老一辈设计师伊夫圣洛 朗就说过:我们西方艺术受中国之赐可谓

21、多矣,那影响 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卜国我们的艺术绝 不会臻于今日之境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是否也可 以将这些现象看作是对欧美文化的“殖民化”呢? 认为中国文化已被殖民化r 的人,似乎是混淆了 “殖民化”与“现代化”的概念。殖民化是被动、被迫、 消极地接受西方的影响;而现代化则是积极地、主动地 吸取外来文化之精华,用以促进中国全面地与国际接轨 的进程。因此,中国五四以来和8 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 种种文化现象,不能说是“被殖民化”,只能是走向现代 化的表现。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交流的,我们已经加入 w T O ,这意味着我们和所有的国家一样都处r 一种自由 竞争的市场机制制约之中,都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的全球化交流。 面对这种局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并( 下转P 4 4 ) 纺织导报c h 1 aT e x 廿l eL e a d e r2 0 0 3N o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