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104-1999.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5317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00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5104-199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L-T-5104-199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L-T-5104-199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L-T-5104-199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L-T-5104-199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T-5104-199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5104-1999.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 技术规定 DL/T 51 04 - 1 9 99 D I汀5 1 0 4 - 1 9 9 9 目次 前言 , 。 6 5 9 1 范围 , 6 6 0 2 引用标准 , . 6 6 0 3 基本规定 , 6 6 0 4 准备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2 5 野外工程 , 。 6 6 3 5 . 1野外准备工 作的内容 , 6 6 3 5 . 2 地貌的工程地质侧绘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6 6 3 5 . 3 地层岩性的工程地质测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4 5 . 4 地质构造的工程地质测 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5 5 . 5不良 地 质 现 象 的 工 程 地 质 测 绘 . .

3、 . . . . . t 6 6 8 5 . 6 岩溶的工程地质测绘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9 5 . 7 特殊土及风化岩石的工程地质测绘 . . , . . 6 6 9 5 . 8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工程地质测绘 一6 7 0 6 资料整理 , 6 7 1 条文说明 , , , , , 6 7 2 6 5 8 DL/ T 5 1 0 4 - 1 9 9 9 前言 本标准根 据原电力 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 规技 ( 1 9 9 6 ) 2 1 号文的要求, 对原 火 力发

4、电厂工程地质测绘规定( S D G J 6 5 -1 9 8 4 )进行修订而成。 制定本标准的目 的是为了在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中统一标准、明确要求、 确保质 量,更好地为岩土工程勘测服务。 本标准共分 6 章,对原规定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主要内容有: 1 . 对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进行了规定。 2 . 增加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方面的内容,删去了部分 工程地质手册 中可查阅的内容。 本 标准发布实 施后, S D G J 6 5 -1 9 8 4 即行废止。 本 标准由国家电 力公司电 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归口 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

5、起草人:蒋金中、范仲全。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 的技术要求,适 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 为 5 0 N4 W-6 0 0 M W级新建、 扩建、改建发电厂厂 址、 场地的工 程地质测绘, 其他机组容量的 发电厂及变电站 ( 所)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 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 准的 各方 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 版本的可能性。 G B 5 0 0 2 1 -1 9 9 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 L / 1 5

6、0 7 4 -1 9 9 7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D L / r 5 0 9 3 -1 9 9 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 程勘测资 料整编技术规定 S D G J 6 7 -1 9 8 4 火力发电厂 岩土工 程工 程描述技术规定 3 基本规定 3 . 0 . 1 工程地质酬绘与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勘测阶段进行,在施工图设计 勘测阶段, 可 对某些专门 地质问题进行补充测绘与调查。 3 . 0 . 2 火力发电厂工 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 基本任务是: 查明与研究建筑场地及其相邻有关 地段的 地形、 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不良 地质现象、 地表 水与 地下水情况、当

7、地的建 筑经验及人 类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 结合区域地质资 料,分 析场地的 工程地质条件和 存在的主要地 质问 题, 为合理确定与布置勘探和测试工作提 供依据。 3 . 0 . 3 AJ 复杂的建 筑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对中等复杂的建筑场地可 进行工程地质测 绘或调 查, 对简单或已有地质资料的建筑场 地可 进行工程 地质调查。 3 . 0 . 4 工 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 容和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必须目 的明确、 重点突出、准确可靠。 3 . 0 . 5 工程 地质 测绘应按准备工作、 野外工作和资料整理的 程序 进行。 3 . 0 . 6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

8、应包括: 1 拟建厂址的所有 建 ( 构) 筑物场地。 2 影响工程建设的 不良 地质现 象分布范围 及其生成发育地段。 3 因工程建设引起的工 程地质 现象可 能影响的 范围。 4 对查明测区工程地质条件有 重要意义的场 地邻近 地段 5 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应 适当扩大范围。 3 . 0 . 7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可按表 3 . 0 . 7 确定。 3 . 0 . 8 工程地质测绘精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 程地质测绘使用的地形图, 必须是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或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 地形图。当 采用大于地质测 绘比例尺的 地形图时, 必须在图上注明实际的 地质测绘精度。 衰3 . 0

9、 . 7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 雇 赢i$i-f“ rniit 口 1 行性 研究初步 设计 厂区 、 灰 坝坝址 、取水 泵房卜5 0 0 1一 1 : 1 0 0 0 0 1 : 10 0 0 一 : 5 0 0 0 贮 灰场 1 : 5 0 0 0一 15 0 0 0 01 . 2 0 0 0一卜 5 0 0 0 水管线、灰管线1 : 5 0 0 0一 1 : 5 0 0 0 0 12 0 0 0一 1 1 0 0 0 0 2 对工程建设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单元体均应绘制,必要时可扩大比例尺表示。 3 建筑地段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段 ,其图上误差不应超过 3 m 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 5 mmo

10、 3. 0. 9 1 2 3 地 质观测点的布 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 个地 质单元体均应有观测点。 地质观测点布置在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上。 观测点的距离以 控制在图上距离2 c m - - 5 c m为 宜, 也可根据地形、 地质条件复杂程 度并结合对工程的影响适当 加密或放 宽。 4 地质观 测点应尽量 利用天然露头点, 必要时可布置适量的钻 探、物探或坑、 槽探工 作。 3 . 0 . 1 0 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符 合下列要求: 1 测绘比 例尺为1 : 5 0 0 0 和小于1 : 5 0 0 0 时, 一般地质点的定位, 可用目 测和罗盘交会 法, 其高程可根据地形图或气压计估 算,

11、 对工程有特殊意义的 点 ( 如地下水露头、构造线、 有 重要影响的 不良 地质现象等) , 宜用仪器定点。 2 测绘比例尺为1 : 2 0 0 0 和大于1 : 2 0 0 0 时, 对工程有特殊意义的 点应采用仪器定点, 一般观测点中 采用仪器定点不少于5 0 9 6 , 且分布均匀。 3 . 0 . 1 1 地质观测点的记录应符 合下 列要求: 1 地质观 测点均应按路线观测的 先后次序统一编号, 不得重号。当利用勘探点时, 应 在观测点编号的后面注上勘探点号。 2 地质观测点的描述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同时宜注意测点之间的沿途观察记录, 反映 点间的变化情况。当前后观测点的 描述有相

12、同 之处时, 后面的可省略, 但必 须注明与某 点的某款相同。 3 野外描述必须与 填绘的地质图相符合, 凡图上表示出来的地质现象,必须有记录 可 查 。 4 地质点的 描述记录, 必须用专门 的记录本或卡片, 用铅笔书 写,文字要清晰, 不得 涂抹和重抄。当必须复制时,应将原稿附上,严禁撕毁。 5 地质观 测点的 记录 一般包括下列内 容。 1 )填写点号、日 期、地点、天气及工作者 2 )定位和勾绘草图。 3 )观测、描述各种地质现象。 4 ) 绘制素 描图、 示意图及 拍摄 照片等。 5 )采样。 6 产状采用方位角表示。如3 5 0 乙4 5 0 , 表明 倾角为3 5 0 , 倾角为

13、4 5 0 3 . 0 . 1 2 地质草图必须在野外实地勾绘,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当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填图 组工作时,应及时交流和统一外业资料,接图部分的外业资料必须一致。 3 . 0 . 1 3 素描图、 示意图的绘制和照片 的拍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注明素描图、示意图的位置、名称、比例尺、方向,地质现象的详细描述。 2 拍摄照片时应记录编号、 拍摄方向及地质现象的详细描述。 3 . 0 . 1 4 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集的标本应有系统性和代表性。 2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编录整理。 3 . 0 . 1 5 工程地质测绘的 基本方法: 1 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 : 1 0 0 0 0

14、时,用横穿越法。当地层相变较大、构造复杂或需要查 清一些重要地质问题时,应进行必要的界线追索。 2 比 例尺为1 2 0 0 0 一 15 0 0 。 时, 用横穿越与 界线追索相结合的方法。在覆盖地段,当 涉及重要地质问题时,应布置一定数量的人工露头点。 3 比 例尺 大于12 0 0 0 时,宜采用全面 查勘法。 在覆盖或界线不明显地段, 必须有足够 数量的人工露头点。以保证测绘精度和查明主要地质问题。 3 . 0 . 1 6 采 用遥感图 像资 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航片的比 例尺 宜采用15 0 0 0 - - 12 0 0 0 0 , 卫片的比 例尺宜为1 2

15、5 0 0 0 - - 15 0 0 0 0 0 2 工程遥感应以 航片图 像解译为主、 卫片为辅, 进 行多片 解译。 3 遥感图 像解译资料应进行野外实地检验, 检 验点数量应为工程地质测绘点的3 0 %一 5 0 %,对重要建筑物地段或特殊地质现象地段,检验点不应少于 2 点。包括如下检验内容: 1 ) 检验解译 标志; 2 )检验解译成果; 3 )检验外推成果; 4 )获 取野外新 资料,充 实室内 解译内 容。 3 . 0 . 1 7 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过程中,应经常校对、 整理原始资料,清 绘有关图件。必 要时,宜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下阶段工作 4 准备

16、工作 4 . 0 . 1 准备工 作的内 容为: 研究任务, 收集资料, 野外踏 勘及编写测绘大纲等。 4 . 0 . 2 研究任务时,尚应了解与勘测有关的设计内容、工程范围、工程特点及对工程地质 测绘的特殊要求等 4 . 0 . 3 收集并研究下列资料: 1 测区及其附近的地形图。 2 测区及其附近的 航片和卫片 遥感影像判译资料 3 区域地质 (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 构造地质、矿产地质、 地震地质)资料。 4 当 地的建筑经验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资料。 4 . 0 . 4 野外踏勘前应着重 研究判译 航片、卫片。有条 件时, 应对图 像进行增强处理后进行 解译鉴定,并作镶嵌草图。 1

17、 初步解译: 一般在比 例尺1 : 5 0 0 0 0 , 1 : 2 5 0 0 0 的航片、卫片上进行, 对调查区沉积 岩、岩浆岩、变质岩和褶皱、断裂构造进行初步研究口 2 详细解译: 一般在航片上进行, 重点是研究各种正式、非正式填图 单位的分布、岩 性、 岩相及厚度横向变 化情况, 褶皱形态及演化特点,断裂 性质、 规模及相对时 序等。 3 当 条件具备时, 宜在研究区域地质资料, 航片、 卫片 解译成果的基础上, 勾绘测区 的地质草图。 4 . 0 . 5 进行野外踏勘时, 路线可垂直于地质构造线、地层岩 性分界线、 地貌单元的方向, 校核在收集资料中 发现的、 可能存在重大工程地质

18、问 题的地段。 4 . 0 . 6 测绘大纲的内 容包括: 任务来源与特点, 地质与地理概况,工程地质测绘和调 查工 作的主要目的、任务要求、工作量、范围大小、比例尺、工作方法、人员组织、设备配置、 工作进度、 安全措施、 应提交的资料 及财务预 算等。 5 野外工程 5 . 1 野外准备工作的内容 5 . 1 . 1 野 外准备工作的内 容为: 实测地层岩性剖面, 选择标志层, 编制地层柱状图及确定 填图单位。 5 . 1 . 2 实 测地层岩性剖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比 例尺宜为 测绘比 例尺的2 - 5 倍, 对工 程有重大意义的 夹层,可 扩大比 例尺或用符 号表示。 2 宜穿越测区

19、内全 部 ( 或主 要的) 地层, 剖面线方向宜和岩层走向垂直。 3 剖面线宜选 择在 露头良 好、 地层出 露完全、 构造简单的地段, 当露头不 连续或地层 的连 续性受到 破坏时, 可在不同的地段测量剖面, 但应保证剖面 连接得正确。 必要时可 在测 区外选择能代表测区内地层的地段测量剖面。 4 实测剖面的允许图面 误差为3 m m - 5 m m 。测量时在实地沿 线用油漆 标注 编号。 5 当测区已有 地层柱状图时, 应进行野外核对。 5 . 1 . 3 编 制地层柱状图 时, 应注意 “ 标志层”的选择和填图单位的 划分。对各 类岩层除进 行一般描述外,还应着重岩士工程地质特性描述。

20、 5 . 2 地貌的工程地质测绘 5. 2. 1 1 情况。 2 谷阶地、 3 地貌的测绘内容 测区及其附近 所处的 地貌单元 ( 如平原、丘陵、 山区 及盆地等)的形态特征和分布 厂址内重 点研究微地貌的形态特征、 分布情况和成因 类型;划分微地貌单元 ( 如河 古河床、 峡谷和 分水 岭、黄土 源、弗等) , 分析其相互关系。 地貌与第四纪地层、岩性、构造、地表水、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关系。 5 . 2 . 2 河谷地貌的测 绘内容 1 河谷 ( 河床、 河漫滩、 谷坡等) 的形态特征及变化情况。 2 河床、河漫滩、牛扼湖堆积特征 ( 组成物质、岩性、厚度及成因) 。 3 阶地的类型、

21、级数、 形态特征及地层结构 ( 组成物质、 岩性、 厚度及成因) 。 5 . 2 . 3 冲沟 ( 干谷)的测绘内容 1 冲 沟的密度、 延伸方向、 排列形式、 规模及形态特征 2 沟壁岩性、风化程度,有无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条件。当对建 ( 构) 筑物及其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时,则应列人专门工程地质问题着重研究。 3 了解冲沟的汇水条件,分析是否有产生泥石流的条件 4 沟内 和沟口 堆积物特征、 分布及其组合情况。 5 . 2 . 4 丘陵的测绘内容 1 丘陵的形态特征、相对高程、起伏变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剥蚀切割程度 2 出露的地层岩性、产状及构造与丘陵形态的关系。 3 谷底相对高

22、程、宽度、堆积物成因类型及厚度。 4 丘顶 裸露或风化程度, 残 ( 坡) 积物的厚度及特征 5 . 2 . 5 斜坡的测绘内容 1 斜坡形态、发育阶段、演变过程和微地貌特征。 2 岩土性质、时代、分布、风化程度。岩体结构类型和软弱结构面。应着重对缓倾角 软弱面与斜坡组合的关系进行研究 表5 . 2 . 5 自 然 斜 坡 分 类 分类标准 分类名称 按组成斜坡 的 岩 性 钻性 土类斜坡( 含 粉土 )碎石类 斜坡 黄土类斜坡岩石类 斜坡 按岩层结构 层状 结构斜 坡 单层结 构斜坡 双层结构斜 坡 多层结构 斜坡 豁;A 94 JAN 9 119 按岩层倾向与 坡向的关系 顺 向斜坡反向斜

23、坡 切向斜坡直立斜坡 按斜坡 成因 剥 蚀斜坡堆积斜 坡 侵蚀斜坡滑塌斜坡 人工斜坡 3 了 解地表 水、 地下水对斜坡的影响 ( 水流形式、 侵蚀作用、 渗透作用等) 及河水冲 刷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4 调查植被的发育程度。 5 了解斜坡上危岩滚石、崩塌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地段,应着重调查、分析隐 伏的 滑坡和古滑坡, 圈定崩塌堆积物的 分布范围, 分析斜坡的 稳定性。 6自然斜姑的分举 可柠表 5 . 2 . 5确宁 5 . 3 地层岩性的工程地质测绘 5 . 3 . 1 地层岩性的测绘内容 1 确定地层时代、岩层产状和填图单位。 2 各 层的分布范围、厚度、正常 层序、 接触关系及

24、其 变化规律。 3 描述各层岩性。 5 . 3 . 2 地层时代的确定,可 直接利用已 有成果。如无地层时代资料,应尽量寻找标准化石 或邀请有关部门协助解决。 5 . 3 . 3 填图单位应根据比例尺的要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 、岩性或岩组的工程地质特性 确定。当按 成因 类型和岩 组进行分层时, 仍应定出 各层的地质时代。 5 . 3 . 4研究各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时,除应满足一般规定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层相间出现且单层厚度在图上的宽度小于2 m m时,称为交互 层,并按交互层描述和填图。 2 夹于主 要岩层中的薄层,当 其厚度在图上的宽度小于2 m m时,

25、一般只描述,不填 图,当 有重要工程意义时, 可 按实际出 露宽度扩大1 - 2 倍填图, 但应注明真实 厚度。 3 对尚能判断出母岩的风化岩层,可按基岩填图。 5 . 3 . 5 各类岩石地层测绘的内容 1岩浆岩地层描述内 容:由 于岩浆分异和次生变化生成的一些岩性变化特征,如熔岩 中 每一层所含斑晶成分与 分布, 气 孔、 杏仁体形态、 杏仁体充填物等生成形态特征; 岩层表 面的一些特征,如玻璃质薄壳、蜂窝状或熔渣玻璃质熔岩的存在位置、裂痕宽度的变化等; 围 岩岩脉和夹层的一些特征,如岩层的烘烤和接触变质, 沉积间的特征及风化壳的位置特 征。 2 沉积岩 地层描述内 容: 沉积旋回与 韵律

26、, 层理的类型 ( 如平行层理、 波状层理及交 错层理等); 层面构造 ( 如波纹、 雨痕、 泥裂、 虫迹及生物痕等) , 所含化石的 类型、 小构造 形态 ( 如劈理、层间褶曲及层间错动等) 。 3 变 质岩 地层描述内 容: 变质岩的原生构造, 如为副变质岩, 应研究本条第一款所列 的 各项特征, 如为正变质岩, 应注意研 究本条第二款所列的各项特征; 变质岩的次生构造, 如劈理层间牵引摺曲及层间小断层等。 5 . 3 . 6 接触关系的 测绘内 容包括: 区分整 合、不 整合及 假整合, 区分出 侵人接触、 断层接 触及沉积接触,注意接触面及接触带的研究。 5 . 3 . 7岩、土的鉴别

27、和描述应符合 S D G J 6 7 -1 9 8 4 0 5 . 4 地质构造的工程地质测绘 5 . 4 . 2 3 4 5. 4. 2 体系、 5. 4. 3 地质构造的 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测区 地质构造的 关系。 测区内各主要摺曲与断 裂的 位置、 展布规律、 形态特征。 构造结构面。 活动性断裂及地震。 区 域构造主要 是分析与 测区有关的区域构造形迹的分布、形态、 产状、 构造序次、 复合关系及其生成时 代、构造 应力 场、 大地形变等。 褶曲的M绘内容: 褶曲轴的位置、走向变化和倾伏形状 褶曲的形态 ( 轴面的产状、正常或倒转、紧密或舒缓、长轴或短轴等) ,

28、规模 、构造 顶 部的特 征 ( 尖、圆、脱顶等) 。 3 组成褶曲的 岩层时 代、 岩性、相 变或两 翼厚度的变化,以及低序 次构造特征 ( 劈理、 拖拽摺皱等) 。 4 摺曲的规 模和 组合形式。 5 根据褶曲中最新地层和不整合时代, 分析褶曲的形成时期。 5 . 4 . 4褶曲的形态按表5 . 4 . 4分类。 表5 . 4 . 4 摺 曲 的 形态 按 褶曲横 剖面 形态分 类 按摺 曲纵剖 面 形 态分类 按 褶曲 平面 形 态分类 按褶 曲 横 剖面 形态 分类 按 褶曲纵 剖面 形态分 类 按 摺曲平 面 形 态分类 直立褶 曲水平摺 曲线 型褶曲 卜 o m 曲 和 翻 卷 :

29、 曲 底劈 构造 歪斜褶 曲倾 伏摺曲 扇形摺 曲 倒转褶 曲倾 竖褶 曲弯陇 和构造 盆地箱形和屉摺曲 5 . 4 . 5 断裂的测绘内容 1 断 裂的 位置、 产状、 规模及其在平剖面上的形态特征和展布特点。 2 构造破碎带和影响带的宽度及其变化情况、胶结程度、岩脉充填情况和断裂面附近 岩石、矿物的物理特征 ( 包括岩块、砾石、矿物等的压扁、拉长、切断、扯开及定向排列等 现象) 。 3 各类构 造岩 ( 断 层泥、 碎块岩、 角砾岩、 片状岩、 糜棱岩) 的工程地质特征。 4 断裂结 构面的 力学性质、 形态特征、 序次和组合关系,并根 据断裂切割的 地层或岩 脉、分析断裂的生成时期。 5

30、 根据断 裂两侧岩层层位的对比, 旁侧构造的特征、 断裂面的痕迹 ( 擦痕、阶步等) , 判断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方向和活动次数。测定断距时, 应区分视断距、 水平断距和铅直断 距,并注意空间变化情况。 5 . 4 . 6 当 场地抗展设防 烈度大于或等于7 度时,尚 应研究断裂的活动 性。 5 . 4 . 7 活 动断裂的 工程地质测绘应重点研究下列内容: 1 地形、 地貌迹象,山 区或高原不断上升剥蚀或有长距离的平滑分界线; 非岩性影响 的陡 坡、 峭壁; 深切的直线形河谷; 一系列滑坡、 崩塌及山前叠 置的 洪积扇; 山谷中 或平原 山地交界处具有定向断续出现的残丘、洼地、沼泽、芦苇地、盐碱

31、地、湖泊、跌水、泉及温 泉等的 线性规律分布; 河流、 水系定向排列展布或同向扭曲错动等。 2 地质、 地层迹象, 第四 纪地层完好程度,近期活动过的断裂留下的迹象, 第四纪地 层位移 错动, 地下水活动异常及地表 植被的不同特征, 断 层带中 破碎、 胶结特征等。对深色 物质, 宜采用热释光法或轴系法测定已 错断层位和未 错断层位的 地质年 龄, 并确定断裂活动 的最新时限。 3 地震迹 象、 地震断裂、 强震发生的地段和部位、地震湖、 崩积地裂缝、岩石崩塌、 滑坡、河流改道及砂土液化。 4 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 交汇部位、 活动断裂的 拐弯地段、 活动断裂的强烈活动部位。 5 . 4 .

32、8 当场 地抗震设防 烈度大于或等于7 度时,尚 应对场地地震 效应进行研究, 其研究内 容为: 1 分析当地卫片和航片解译资料,区域构造体系图或区域构造地质图、强震震中分布 图, 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资料, 调查因地震造成的强震地面破坏效应 ( 地震的斜坡效 应、 地震断裂的 破坏效应)和 强震震动破坏效应 ( 地基的 液化和震陷) 。 2 分 析场地及其附 近的 地形和微 地貌 形态对抗 震的利害关系。 3 了解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不利于抗震的地基土 ( 如松散饱和粉、细砂 、粉土等)的 厚度、 性质和分布。 4 了 解地基和建 ( 构)筑物振动的影响和地裂两侧相对错位情况。 5 . 4

33、. 9为分析测区的构造特征,评价建筑地段的岩体完整性和稳定性,需对构造结构面、 节理裂隙、劈理、片理进行调查与研究。 构造 结构面 类型 及特征见 表5 . 4 . 9 - 1 0 衰5 . 4 . 9 - 1 构造结构面类型及特征 结构 面力学分类主要特征 ) , 性结构 面 1 . 结构面呈舒缓波状两边岩石常呈挤压状态, 形成挤压破碎带; 2 . 结构面两侧的岩石常有逆冲攘痕和牵引现象, 有时有羽状节理和人字型分支 断裂,以及旋轴大致水平的帚状构造; 3 . 结构面破碎带中有角砾岩、糜梭岩等。角砾岩有大致走向 排列现象 张性 结构 面 l . 结构面形状不规则,呈锯齿状或犬牙交错状,断裂面

34、粗位不平衡; 2 . 平面的张裂面常形成张裂带,每一断面延长不远即消失, 裂脚间的岩石条带 大多参差不齐迅速尖灭,在剖面上上宽下窄呈懊形尖灭; 3 . 张裂带中的角砾岩、角砾分布杂乱无定向 扭性 结构 面 I . 扭裂面产状稳定.断面平整光滑; 2 . 扭裂面常平行成群出现。 形成扭裂带,常出现两组呈 .X 形扭裂面将岩石 切割成块状; 3 . 扭裂带多具糜校岩,有时也有角砾岩, 但角砾多被磨圆 节理裂隙的观测: 测量节理裂隙的产状及延伸方向,鉴 定节 理裂隙 的性质及节理裂隙面 的 形态特征、 宽度 ( 宽度分级见表5 . 4 . 9 - 2 ) 、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 节理裂隙的力学性

35、质、 组合关系 和发育程度 ( 发育分级见表5 . 4 . 9 - 3 ) a 襄 5 . 4 . 9 - 2 节 理 宽 度 分 级 分级1234 节理宽度 ( m m ) 5 节 理形态闭合徽张张开宽张 表5 . 4 . 9 - 3 节 理 发 育 分 级 分级IQ班W 间距 ( 。 ) 2 0. 5 - 20. 1 -0. 50. 1 节理 发育程度 不 发育 较 发育发育极发育 完 整性 整 体块 状破裂破碎 根据工程需要, 结合厂址建 ( 构) 筑物的布置,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 段进行专门的节 理裂 隙 统计, 其统计点不应少于两点, 并按D L / I 5 0 9 3 -1 9 9

36、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 料整 编技术规定记录整理。 劈理、片 理的 研究内 容一般包括: 所处的 构造部位、 产状、 性质、 规模、 发育程度及与 其他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5 . 5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测绘 5 . 5 . 1 滑坡的测绘内容 1 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的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地质构造图等地质资 料及气象资 料, 并调查、 分析山 体地层层序、 结构 特征及分布范围, 重点宜调查不同 类型土 层面、土层与岩石接触面可能存在的软弱夹层。 2 调查微地貌形态及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 隙、 滑坡鼓丘等要素; 并调查滑动带部位、 滑

37、坡指向、 倾角,滑 带的 组成和岩 土状态; 裂隙 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延伸长度、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要方 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 、 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向下 发展的可能性。 3 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 况 。 4 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5 对滑 坡的 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 6 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 5 . 5 . 2 崩塌的测绘内 容 1崩塌区的 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 规模、 范围、 崩塌 体的大小和 崩塌方向。 2 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

38、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 3 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 性、 延伸及贯穿情况、崩塌体稳定性 发展趋势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有条件时可编绘崩塌区的 地质构造图。 4 气象 ( 重点是大气降 水) 、 水文和 地震情况。 5 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 、构造、地震、采矿、 爆破、温差变化及水 的活动等。 6 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 5 . 5 . 3 泥 石流的 测绘内 容 1 冰雪融化和暴雨程度, 前期降雨 量, 一次最大降雨量, 平均及最大流量、 地下水活 动情况。 2 形成区的地 形、 地貌、 地层条件, 汇水面积, 植被情况,松散物

39、质的 来源、分布及 储量。 3 径流区的沟谷形态、纵横坡度、两侧山坡的稳定情况、河床的冲淤变化及泥石流的 迹象。 4 根据泥石流的物质 组成和 粒径大小确定其类型 ( 泥流、 泥石流、 石流)和流动 速度。 5 堆积区的 分布 范围、 表面形态及堆积物的性质。 6 调查当 地防 止泥石流的 措施和建筑经验, 分析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及预防措施。 5 . 5 . 4 洞穴、古墓、废旧矿井采空区等的测绘内容 1 洞口的位置、高程、形态、大小、崩塌、破坏及堆积情况。 洞体的 空间 形态、 稳定情况及 充填情况。开 掘的 时间、 地表 塌陷及 水文 地质条 件。 古墓的 分布、年 代、文 物价值, 必要时

40、应请文 物部门协助勘 探。 调查当地建筑物变形及其处理措施。 地裂缝的测绘内容 地裂缝的形态特征、位置。 地裂缝与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及采空区的关系 地裂缝发展演变规律。 5 . 6 岩溶的工程地质测绘 5 . 6 . 1 岩溶的测绘内容 1 岩 溶的发育程度、 分布规律、 形态特征及组合情况。 2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与岩溶发育的关系_ 3 地表河流、井、泉及暗河的位置、高程、类型及流量变化性质;地下水类型、补给、 径流、排泄条件及垂直分布情况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4 岩 溶形态 ( 石芽、 溶沟、 溶槽、 溶蚀洼地、溶洞、 落水洞、 漏斗及竖井等)的 位置、 高

41、 程、 大小、 特征、 充填情况、 组合形式及类型 ( 裸露型、 覆盖型 或构 造型) 。 5 土洞的大小、位置、发育程度及塌陷情况。 6 调查已 有建筑使用情况, 地基处理措施及其效果。 7 水 文地质条件和水文网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5 . 6 . 2 岩溶区的测绘可根据需要 适当 扩大 测绘的 范围,必要时可布置适当的 物探或钻探工 作,当对暗河、溶洞进行测绘、调查时,应进行连通试验。 5 . 7 特殊土及风化岩石的工程地质测绘 5 . 7 . 1 红勃土的测绘内容 1 不同 地貌 单元的 红戮土和次生红勃土的分布、 厚度、物质组成、 土性、 土体 结构等 特征及其差异。 2 下 伏基岩的

42、 岩性、 岩溶发育特征与红勃土土性、 厚度变化的关系。 3 地裂 分布、 发育特征及成因, 土体结构特征, 并统计土中裂隙的密 度、 深度、 延伸 方向 及规律, 分析其对人工边坡的 影响。 4 地表 水体及地下 水的分布、 动态及其对红戮土湿度状态垂向分布、土质软 化的 影响。 5 红钻土区的 建筑经验。 5 . 7 . 2 膨胀岩土 的测绘内容 1 膨 胀岩土的 性质、 地质时代、 成因、 产状、 分布以及颜色、 节理、 裂隙等 外观特征。 2 划 分地貌单元、 场地类型, 查明有无浅层滑 坡、地裂、 冲沟以及微地貌形态和植被 情况。 3 调查地表水的排泄和积聚情况,地下水类型、水位以及其

43、变化规律。 4 搜 集当 地降 水量、 蒸发力、 气温、 干旱持续时间等气象资料, 大气影响深度。 5 调查当地建筑经验。 5 . 7 . 3 湿陷性黄土的测绘内容 1 划分不同地貌单元、查明湿陷凹地 、黄土溶洞、滑坡、崩塌、冲沟、泥石流等不良 地质现象的 分布地段、 规模和发展趋势, 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划分黄土地层, 并阐明 其地质时 代、成因和厚度的分布规律,着 重了解新近 堆积黄 土和古土壤的分布情况。 3 调查 地下水的 埋藏深度, 季节 性变化幅度,升降趋势, 地表水的变 迁及灌溉情况。 4 了解场地内有无地下坑穴,如墓、井、坑、穴、 地道、砂井和砂巷等。 5 . 7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