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3216-1989.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756531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3216-198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GB-3216-198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GB-3216-198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GB-3216-198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GB-3216-198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3216-198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3216-1989.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 标 准 离心泵、 混流泵、 轴流泵和旋涡泵 试验方法 3 2 1 6 一 8 9 GB 3 2 1 6 - R 2 GB储 T e s t me t h o d s f o r c e n t r i f u g a l , m i x e d f l o w a x i a l a n d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p u mp s 本标准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 S O 2 5 4 8 -1 9 7 3 离心泵、 混流泵和轴流泵验收试验规范 C级 和 I S O 3 5 5 5 -1 9 7 7 离心泵、 混流泵和轴流泵验收试验规范 B

2、级 。 , 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心泵、 混流泵、 轴流泵和旋涡泵的流量、 扬程、 轴功率、 转速、 汽蚀余量的测试方法及 测试数据的处理和课差分析。 本标准适用于以常温清水或性质与常温清水类似的其他液体为试验介质的泵的试验, 包括不带任 何管路附件的泵和带有管路附件的泵的组合体。 本标准按测量精度分为B级和C级。 2 引用标准 G B 1 0 3 2 三相异步电 机试验方法 G B 3 2 1 4 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 G B 1 0 8 8 9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G B 1 0 8 9 0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3 符号 3 . 1 本标准使用符号 表 1 符号 符号 量

3、的名称 单位 量纲 符号 中文符号 从 质量k g千克( 公斤) M 1长度 n1米 L t时间 s秒 T ( mi n , h )( 分, 小时) 口温度 度 O A面积 m2米2 L V 体积 m米,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 9 8 9 一 0 3 - 2 5 批准 1 9 9 0 一 0 1 一 0 1 实施 G B 3 2 1 6 一 8 9 续表 I 符号量的名称 单位 符号 一中 文 符 号 量纲 山 角速度r a d / s弧度/ 秒 T一 】 v 速度m/ s米/ 秒 L T一 1 8自 由落体加速度m/ s 0米/ 秒. L T- 凡 转速r / mi n转/ 分

4、 T- P密度k g / m 千克/ 米3 ML- P . 表压力 P a 帕ML- T- 产( 动力) 粘度 Pas 帕 。 秒ML- T- U 运动粘度m0 / s米勺秒 L T- , 尸 功率 k W 千瓦ML T- Re 雷诺数 D 直径 】 n米L 4质量流tk g / . 千克/ 秒 MT- Q 体积流量 m / s ( m / h , L / s ) 米, / 秒 ( 米3 / 小时, 升/ 秒) U T- 2 至基准面的距离 的】 米 L H 扬程 幻1米L H,入口总水头 n】 米 I 月2出口总水头 n, 米 L Y 比能J / k g焦/ 千克 L T- z Hji人口水

5、头损失 m 米 L Hg出口 水头损失 n1 米 L NP S H汽蚀余盘 m 米 L P s大气压力( 绝对) Pa 帕 ML- T- 户汽化压力( 绝对) P a 帕 ML- T- 尸.泵轴功率 k W 千瓦ML T- 尸。泵翰出功率 k W 千瓦 ML T- 尸 ,原动机输入功率 k W千瓦ML T- 甲泵效率 K 型式数 x 摩阻系数 M 转矩 N m 牛 米 ML T - W重力 N 牛 ML T - 注: 带括号的单位不供定义式和计算式使用。 3 . 2 基本字 母和下标( 按字 母顺序排列) 2 6 9 G B 3 2 1 6 一 8 9 表 2 作符号用的字母 符号量的名称 单

6、位 符号中文符号 A 面积 m2 米“ 刀 直径m米 g自由落休加速度m/ s 米/ 秒晋 H 扬程 幻1 米 H液体水头损失 n1 米 K 型式数 k 绝对粗糙度 n1 米 L 长度 ni 米 夕 刀 质量k g千克 几 转速r / mi n转/ 分 NP S H汽蚀余量 n】 米 P压力 P a 帕 尸 功率 k W 千瓦 4质量流量k g / s千克/ 秒 Q体积流量 m / s米s / 秒 ( m / h , L / s )( 米r / 小时, 升/ 秒) Re 雷诺数 名 时间 S 秒 ( mi n, h )( 分, 小时) v 速度m/ s米/ 秒 V 休积( 容积) m3 米,

7、X 容差 Y 比能 J / k g 焦/ 千克 2 至基准面的距离 n1 米 h 水银压力计读数 n1 米 7效率 0 温度 度 G B 3 2 1 6 一 8 9 续表 2 符号量的名称 单位 符号中文符号 之 摩阻系数 产( 动力) 粘度 P a.s帕 秒 , 运动粘度 m / s米2 / 秒 P 密度k g / m 千克/ 米3 田 角速度 r a d / s弧度/ 秒 注: 带括号的单位不供定义式和计算式使用. 表3 作下标用的字母和数字 下标 意义 0规定转速下的 值 1入 口 2 出口 日1 ) 一般: 可使用的, 有效的i 2 ) 与尸有关时, 接受的 b大气压的 c临界 e有效

8、的, 有用的 g r 机组的( 总的) H g 水银的 J 损失 n1平均 S P 规定的 u有用的 v汽化的 4 术语 4 . 1 一般术语 4 . 1 . 1 自 由 落体加速度9 对c级试验g二9 . 8 1 m / s 2 ; 对B级试验应采用当地的g 值。不过多数情况下, 取g = 9 . 8 1 m / s 不致有显著的误差。 9的当地值可按下式计算: 9= 9 . 8 0 6 1 7 X ( 1一2 . 6 4 X 1 0 - c o s 2 p + 7 X 1 0 - c o s 2 帕 一3 . 0 8 6 X 1 0 - Z (1) 式中: p 当地的纬度; Z当地的海拔高

9、度。 G B 3 2 1 6 一 8 9 4 . 1 . 2 转速 转数被时间除的商。 3 密度P 单位体积的质量。 4 压力P 力被面积除的商。除非另有说明, 所有压力均指表压力, 即相对于大气压力测量的压力。 5 ( 动力) 粘度产 由下式定义: 4.14.1 r 一 , P oh (z) : 产 。 平板在其自 身的平面内作平行于某一固定平壁运动时的速度; h 平板至固定平整的距离。 但此距离应足够小, 使平板与固定平壁间的流体流动是层流 1.中 4.式 r 平板运动过程中作用在平板单位面积上的流体摩擦力。 4 . 1 . 6 运动粘度。 ( 动力) 粘度被密度除的商。 。 =P. “

10、二 一, . . . . . . . . , . . 一 ( 3 ) P 4 . 1 . 7 功率P 某一时间间隔内 所传递的能量被间隔时间除的商。 4 . 1 . 8 雷诺数R e 由下式定义: R 。 一 四. . . . . . . . . . . ( 4 ) U 4 . 2 本标准专用术语 4 . 2 . 1 体积流量Q 单位时间内 从泵出口 排出井进人管路的液体体积。 4 . 2 . 2 质量流量4 其值为: 4, Q P ” “ “ ( 5) 4 . 2 . 3 流速。 平均流速等于体积流量被管路横截面积除的商: (s) Q饰 4 . 2 . 4 水头 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 4 .

11、 2 . 5 基准面 通过由叶轮叶片进口 边的外端所描绘的圆的中心的水平面( 图1 ) , 对于多级泵以第一 一 级叶轮为基准。 对于立式双吸泵以上部叶片为基准。 4 . 2 . 6 z 表示所研究的水平面与基准面之间的垂直高差. 如果所指的水平面在基准面之上, z为正值; 反之 z为负值。 4 . 2 . 7 表压力P . 相对于大气压力的有效压力。对应此压力的压力水头为: G B 3 2 1 6 一8 9 ( 7 ) P.一Pg 如果该压力高于大气压力, 其值为正; 低于大气压力, 其值为负。 药准面 图 1 基准面 4 . 2 . 8 速度水头 单位重量运动液体的动能, 用式 8 ) 表

12、示: v 22 g “ . ,. , “ ” , “” . ., ” . “ “ ” ” 。 (8 ) 式中: 。 所研究的截面上的液体平均流速。 4 . 2 . 9 总水头 在任何截面处液体的总水头为: , P 二 舍 亡 碑 门 尸二甲, 厂二 , 一 F 召 g :. ” 二“” ,. . ” , : ” , 。 (9 ) 这是相对大气压力的表达式, 绝对总水头为: ,P .P d.” 2 一 二 , T叮一 , 尸 二 , - F召尸召 9 “ “ , ., 。 . ”(1 0 ) 4 . 2 . 1 0 入口总水头H, 泵入口 截面处液体的总水头为: H , 一 “ i 十 _P ,

13、P ig 十 o f2g . . “ . . . . . . . . . . . . . . 一 (1 1 ) 4 . 2 . 1 1 出口总水头H, 泵出口 截面处液体的总水头为: 。 , 一 Z , + 鱼+ v = 八 g 9 二 :. ,. “” , ” , ”二 。 . ”. (1 2 ) 4 . 2 . 1 2 泵扬程H 其值等于泵的出口总水头与入口总水头的代数差。 H =H: 一H, 如果泵翰送液体的密度改变不大, 则: :. 。 . 。 二 。 。 二。 二。 二。 . 。 。 。 . 。 。 ” 。 (1 3 ) 2 7 3 G B 3 2 1 6 一 8 9 二 二 P Z

14、 一P i., 二。、,v z 一v ;_ _, , J、 fl =宁k , 一I i / T二. . 一 , - 二 ” ” . - 一、 1任, 尸召, L g 如果泵输送液体的密度改变显著, 则A 应以平均值代替: ; 。 一 P i + P z2 。 . 。 二 。 . . . . . . . (1 5 ) 4 . 2 . 1 3 比能Y 每单位质量液体的能量, 由式( 1 6 ) 确定: Y=g H , (1 6 4 . 2 . 1 4 入口 总水头损失H ;, 测量点处液体的总水头与泵入口 截面处液体的总水头之差。 4 . 2 . 巧 出口 总水头损失H ;, 泵出口截面处液体的总

15、水头与测量点处的总水头之差。 4 . 2 . 1 6 汽蚀余量N P S H 入口总水头加上相应于大气压力的水头, 减去相应于汽化压力的水头。 P 尸g 。 . . . . . . 。 二。 二。 二。 ,.(1 7) N !ft17 N P S H 二H, + , 同入口总水头一样, N P S H也与基准面有关。 必需汽蚀余量 ( N P S H ) , 在规定的转速和流量下必需的N P S H值, 它由设计制造时给出。 1 8 有效汽蚀余量 ( N P S H ) , 在同一流量下有效的N P S H值, 它由泵的安装条件确定。 1 9 ih 界汽蚀余量( N P S H) , 通过汽蚀

16、试验测得的N P S H临界值。 该临界值是在给定的流量下, 在第一级内引起第一级扬程或 22.2. 孟月月q 效 率 下 降 ( 2 + 2 ) 、 时 的 警 ) % 时 的 N P S H 值 。 4 . 2 . 2 0 泵输出功率P 泵传递给液体的功率。 N P S H值; 或者在给定的扬程下, 在第一级内引起流量或效率下降( 2 十 P 。 二 闪 g H 1 0 - 3 。 二。 . 。 , 二。 。 二 。 . . (1 8) 4 . 2 . 2 1 泵轴功率P 泵轴所接受的功率。 4 . 2 . 2 2 原动机输入功率P , 泵的原动机所接受的功率。 4 . 2 . 2 3 泵

17、效率17 =P , . . . . . . . . . . . . . . . ” (1 9) 4 . 2 . 2 4 机组效率I e . P =P 。 二 。 . . . 。 二。 . . (2 0) 4 . 2 . 2 5 型式数K 型式数是一个无因次量, 由 式( 2 1 ) 定义: K 二 2 u 9 ( Q ) v 2 6 0 ( g H ) a . , (2 1) G B 3 2 1 6 一 8 9 式中: Q 每一吸入口的体积流量; H 泵的单级扬程。 注: 型式数按规定点计算。 4 . 2 . 2 6 规定点 是指对于指定的泵, 在设计制造时所给定的转速、 流量、 扬程、 轴功

18、率、 汽蚀余量以及效率的值所对 应的工况点。 4 . 2 . 2 7 泵工作范围 是指大于和小于规定流量( 或扬程) 值之间的一定区域. 4 . 2 . 2 8 大流量点 是指泵工作范围内大于规定流量的边界点。 4 . 2 . 2 9 小流量点 是指泵工作范围内小于规定流量的边界点。 5 试验的实施 5 . 1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的内容包括: 运转试验、 性能试验、 汽蚀试验以及必要时进行的噪声和振动试验。 出厂检验是对泵工作范围内, 包括小流量点、 规定流量点、 大流量点等三个以上流量点进行试验, 检 查其扬程和轴功率。 在每个流量点下均应测定流量、 扬程、 轴功率和转速。 在开始

19、试验前, 应进行试运转 试验, 试验方法见本标准5 . 9 条。 52 试验的组织 精确的测量不仅取决于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和仪表质量, 而且也取决于测试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技术 水平。 试验负责人应由 在测试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 一般试验人员应由 具备一定的试验 专业知识并能够对泵试验进行熟练操作的人员担任。 5 . 3 试验用的液体 若无特殊规定, 试验用常温清水进行。当要求根据常温清水性能预计输送其他液体性能时, 其方法 应另行规定。 本标准所谓“ 常温清水” 的特性应符合表4 的规定。 表4 常温清水的 特性 特性 单位最大 温度 4 0 运动粘度 m / s1 . 7 5 X

20、1 0 - ( 质量) 密度k g / m 1 0 5 0 不溶解干水的固体含量k g / m 2 . 5 溶解于水的固体含量k g / m 5 0 水中溶解气体和游离气体的总含量( 容积) : 对于开式回路, 不应大于吸水池中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气体饱和容积。 对于闭式回路, 不应大于吸水罐中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气体饱和容积。 5 . 4 试验设备 所有测试设备均应附有证明其精度符合本标准5 . 7 条要求的报告。 精度证明可以 通过校准或与其 他标准作比较获得。 G s 3 2 1 6 一a s 5 . 5 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5 . 5 . 1 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数据要真实、 准确。记录单应

21、由试验人员签字。 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特性曲线的绘制应在试验装置和仪表拆除之前完成, 以便对有怀疑的测量结果 进行复试。 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由试验负责人审查签字, 其内容如下: a . 试验的地点和时间; b 制造厂名称、 泵名称、 型号、 产品编号; c . 试验性质, d . 规定的泵性能参数; e . 泵驱动机资料, f .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的名称、 型号、 规格及精度; S . 试验测试数据; h . 测试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1 . 试验特性曲线, J . 结论。 试验结果与规定值相比 较, 确定产品性能是否满足由试验性质所要求的规定指标。 试验装置 1 标准试验装置 必须采取一切

22、有效措施来保证通过测量截面的液流具有如下特性: a . 轴对称的速度分布; b . 等静压分布; c . 无装置引起的旋涡。 对于C 级试验, 以上条件是参考条件。 为了保证这些条件, 下面对标准试验装置推荐了一些方法。 对于型式数小于或等于1 . 5 的泵可以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5.cuu 5.JJ 对于型式数大于1 . 5 的泵, 这样的试验结果将只适合于规定的条件, 而且这种试验的目 的在于提供 一种保证, 即如果安装合适, 泵将达到规定的性能。 对于标准试验回路, 如图2 -4 所示, 从具有自由液面的水池中引水或是在闭式回路中所设置的具 有静止液面的大容器中引水, 人口等径直

23、管段长度应是: 若人口 节流阀一直保持全开状态, 人口 等径直管段长度应不少于7 D, 若入口 节流阀处于任意开度状态, 人口 等径直管段长度应不少于1 2 D, 乐卜 如果在闭式回路上, 在紧接泵的上游处没有静面的大容器, 则必须设法保证进人泵的液流无装置引 起的旋涡, 且具有法向对称的速度分布。 采取下列措施可以避免出现大的旋涡: 精心设计测量截面上游的试验回路; 审慎使用整流栅; 恰当布置取压孔, 使它对测量的影响减至最小。 标准试验装置泵出口 等径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4 D, G B 3 2 1 6 一8 9 图 2 臣 卜 式泵开式池试验装置示意图 1 一试验泵: z -测功计; 3

24、-测速仪; 4 一压力表; 5 -流量调节阀: 6 -真空计; 7 一入口节流阀 8 一水封节流阀; 9 一水堰; 1 。 一流量计; 1 1 一换向器: 1 2 -量桶 I -真空表; 2 一试验泵; 3 一 一 压力表; 卜 流量调节阀; 5 一水堰 接真空泵 成接大气 图 4 卧式泵闭式回路试验装置示意图 1 - - 汽蚀幼。 2 一水封式闸阀: 3 -稳定器: 4 一 真空计; 5 一试验泵: 6 一扭矩传感器: 7一 电动机 8 一扭矩转速侧量仪; 9 一压力表; 1 0 - 流量计; 1 1 -流量调节阀 2 7 7 G s 3 2 1 6 一 8 9 图 5 整流栅 5 6 .

25、2模拟 试验 装置 如 果泵在模拟现场条件下 进行试验. 则不宜在紧接泵的前面设置整流栅。 重要的是模拟回 路的液流 特 性应 是 可 控 制 的; 液 流 应当 尽 可 能 没 有 装 置 引 起 的 大 的 旋 涡, 并 且 有 对 称 速 度 分 布 。 必 要 时 应 当 用 精 皮托管排( 梳状管) 测定进入模拟回路的液流速度分布, 以证实液流特性符合要求。 如若不然, 可以设置 象图s 的整流栅一类的适当装置来获得要求的液流特性; 但是务必注意保证试验条件不受大的不能恢 复的压力损失的影响。 5 . 6 . 3 同配件一起试验的泵 如果有要求, 可 将泵同以下配件在一起进行试验:

26、在现场实际最终安装的有关配件; 或与a 完全一样的复制件; c或为试验目的引入并作为泵本身组成部分的配件。 整个机组的入口 侧和出口 侧与试验管的连接应按本标准5 . 6 . 1 条的图2 - 4 方式进行。 此外, 测量应按本标准6 . 2 . 1 . 4 条进行. 5 . 6 . 4 淹没条件下的泵装置 对于泵或泵与配件的组合体, 当不能做到如本标准5 . 6 . 1 条所述的标准管连接时( 由于不能接近或 淹没之故) , 其测量应按本标准6 . 2 . 1 . 5 条进行。 5 . 6 . 5 深井泵 通常, 深井泵不可能将其全部扬水管都装上进行试验。 对于未装的这部分扬水管的水头损失及

27、传动 轴系所消耗的功率均不能测得。而且泵的任一止推轴承在试验时所承受的负载也总比在最终实际安装 条件下工作的负载为轻, 所以不能测定出最终的功率。 5 . 6 . 6 自吸泵 原则上自吸泵的自 吸特性应在规定的吸入静水头下并装上与最终实际安装时一样的吸入管路来进 行试验 竺 了 8 G B 3 2 1 6 一 8 9 如果不能按照上述所提出的方式进行试验, 则应按另行规定的技术条件试验。 5 . 了 试验条件 5 . 7 . 1 试验的进行 试验的持续时间 应足够, 以获得一致的结果, 这将关系到试验精度。 对于 取多 次读 数以降 低误 差的 场合( 见本标准5 . 7 . 2 条) 应在

28、木等的时间间 隔下取 读数。 所有的测量均应在运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5 . 了 . 2 运转稳定性 5 . 7 . 2 . 1 对本标准而言, 下列定义适用: 波动 在一次读数的时间内, 读数相对平均值的短周期变动。 变化同一量相邻两次读数间的数值改变。 5 . 7 . 2 . 2 允许读数波动及稳定装置的应用 在由 泵的运转或结构而导致读数大幅度波动的场合下, 可以用一种能提供至少是在全波动周期内 读数总和平均值的仪器来进行测量。这种仪器的校准应遵守专门条款的规定。 在需要把波动幅度( 测定量的平均值) 减小到表5 的规定范围以内时, 可以在测量仪表及其连接管 中装设有限的稳定装置( 阻尼

29、器) 。 表 5 最大允许波动幅度 测定量 最大允许波动幅度, % s级 c级 流量 扬程 转矩 功率 士 3 士6 转速 士1 士2 注: 当使用差压计测量流量时观测液柱差的最大允许波动幅度: B级 可定为士6 %; c级: 可定为1i 2 纬。 对入口 总水头和出口 总水头的测量来说, 最大允许波动幅度应根据泵的扬程分别计算. 当稳定装置可能对读数精度产生明显影响时, 应采用对称的线性稳定装置( 例如毛细管) 重做试验。 5 . 了 . 3 成组观测读数 5 . 了 . 3 . 1 在稳定和调整好的试验条件下, 对规定的试验条件只记录各个测定量的一组读数。 这一组读数只有当观测者确信波动已

30、稳定在表5 和表6 规定的范围以内时方向进行记录。 5 . 7 . 3 . 2 当试验条件不稳定引起对精度产生怀疑时, 应按下述方法处理之。 试验点的读数应重复多次, 除转速和温度允许调节外, 节流阀水位、 轴封部分、 平衡水等应完全保持 不变。 同 一量的各次重复读数间的差异是衡量试验条件不稳定的一种尺度 这种不稳定 性, 除了安装因 素的影响外, 试验中的泵至少也对它产生一部分影响。 对于每个试验点, 最低限度应取三组读数, 并且应记录每一个独立读数的值, 以及由每组读数得出 的效率值。 每一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百分数差应不大于表6 的规定。 应该注意, 如果重复读数次 数增至最多9

31、组时, 允许允差已较宽。 这些允差用来保证由于离散所致的误差与由表7 所限定的系统误差合在一起后的总测量误差将不 大于表8 的规定值。 取每一量的各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量的试验实际值。 如果不能达到表6 的规定, 则应找出原因, 调整试验条件, 并重取一组新的读数, 亦即原先一组读数 2 了 9 G s 3 2 1 6 一 8 9 应全部作废。但是不应该以读数超出范围为理由, 而拒绝读数或从这成组观测值中选择读数。 要是读数变化过大, 不是由于操作方法或仪表误差等所致, 因而无法加以消除时, 误差限可以用统 计分析法计算之。 表 6 .同一量多次重复测量的变化范围( 基于9 5 %的置信限

32、) 重复读数组数 每一量重复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最大允差, % 流量 扬程 转矩 功率 转速 B级C级B级 C级 30 . 81 . 80 . 2 5 1 . 0 51 . 6 3 . 50 . 52 . 0 72 . 24 . 50 . 72 . 7 92 . 8 5 . 80 . ,3 . 3 注: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百分数差等于: 鱼 *吴 馨 二 堕 X 1 00 % 5 . 7 . 4 试验时的转速 试验转速n 与规定转速从 。 间的差异可用如下百分数表示 n - n ,p Xn ,p , 。 。 % 其差应在下列范围内: ” .l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2 2) 对流量和扬程: 转速相差为规定值的+ 2 0 %一一5 0 %. 对泵的效率: 转速相差为规定值的士2 0 %. a.阮 对电动机一 泵整体机组, 试验转速和规定转速下的电动机效率改变应另行规定。 C。 士2 0 蜕。 注 : 对汽蚀试验: 假定试验时泵的流量在最高效率点流量的( 0 . 5 -1 . 2 0 ) 范围内, 转速相差为 5 . 7 . 5 对于符合本标准7 . 1 . 1 条要求的试验, 上述的转速变化总是可以行得通的; 对于符合本标准7 . 1 . 2 条要求的试 验, 对型式数小于或等于2 的泵, 这样变化也是可

34、行的; 而对子型式数大于2 的泵, 则应得到有关各方的同意. 扬程的调节 采用同时节流吸入管路和排出 管路或节流两者之一的办法以 及连同采用其他方法可以得到所需的 试验条件。不 过, 在吸入管路上节流时, 对可能发生汽蚀或使水中 溶解空气析出 这一点必须给予应有的 注意, 它可能会影响泵的运转( 见本标准7 . 2 条) 或流量的测量( 对节流式流量计) , 或者同时影响两者。 5 . 8 测量精度 本试验中规定的测量误差范围是指测得的数据以及由这些数据算出的量的误差范围, 它表示测得 性能与实际性能之间的最大可能差异。详细的误差分析和计算方法见附录D ( 补充件) 。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流量、

35、 入口总水头、 出口 总水头、 泵扬程1 转速和泵轴功率的标准测量方法及使用 的仪表。 凡是经过校准或通过与有关的国家标准相比较, 证明其测量误差不超过表7 规定范围的任何测试 设备或方法均可使用。 G s 3 2 1 6 一 8 9 表 7 测量仪表的允许系统误差 测定量 允许范围, % B级c级 流量 士1 . 5 士2 5 泵扬程 泵轴功率 士 1 . 0 士 2 原动机翰人功率 ( 对机组效率试验) 转速 士 0 . 2士1 . 0 如果 符合表7 所规定的 仪表系统 课差并遵循本标准的 试验方法, 则 可认为总的 误差限 将不会 超过 表8 的规定。 表 8 最大总误差限 侧定量 允

36、许范圈, % B级c级 流量 士2 . 0 士 3 . 5 泵扬程 泵轴功率 原动机输入功率 ( 对机组效率试验) 士 1. 5 转速 士0 . 4士1 . 8 泵效率 士2 . 8士 5 0 机组效率 士2 . 5士4 5 5 . 9 运转试验 泵应在规定转速及工作范围内工况点进行运转试验, 必要时可商定在最终安装现场进行。 运转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表9 的规定。 运转试验时应检查泵的 轴承和填料的 温升, 填料函的泄 漏及密封、 噪 声、 振动 情况。 关于泵的 密封 环、 平衡盘、 轴承等处磨损情况可在试验完后进行检查。 表 9 运转试验持续时间 规定工况下泵的轴功率, k w运转试脸时

37、间, m i n 4 0 0 1 2 0 5 . 1 0 性能试验 5 . 1 0 . 1 一般规定 G B 3 2 1 6 一 8 9 性能试验是为了确定泵的扬程、 轴功率、 效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试验应从功率最小的工况开始顺 次进行。 离心泵的试验最好是从零流量开始。至少要试到大流量点流量的1 1 5 %. 混流泵、 轴流泵和旋涡泵的试验从阀门全开状态开始。至少要试到小流量点流量的8 5 %, 试验应有足够的持续时间, 以 获得一致的结果和达到预期的试验精度。 每测一个流量点应有一定的 时间间隔, 并应同时测量流量、 扬程、 转速和轴功率。 5 . 1 0 . 2 试验测量点 侧量点应均匀

38、地分布在整个性能曲线上, 离心泵和旋涡泵应取 1 3 个以上不同流量点。 混流泵和轴流泵应取 1 5 个以上不同流量点。 5 . 们汽蚀试验 汽蚀试验是为了确定泵的临界汽蚀余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或者是验证泵的临界汽蚀余量小于或 等于规定的必需汽蚀余量值。 决不应当用汽蚀试验来验证泵在其使用期限内不会发生汽蚀损坏。 6 流f. 扬程、 转邃和轴功率测f方法 6 . , 流量的测量 流量测定应按G B 3 2 1 4 进行。 6 . 2 扬程的测量 6 . 2 . 1 泵扬程 6 . 2 . 1 . 1 泵的扬程按本标准4 . 2 . 1 2 条所下的定义进行计算。 但在有些情况下, 泵的扬程可

39、以用一个差压计来直接进行测量。 如认为更合适, 泵的扬程可以用泵输送液体的比能增量来表达( Y=g H见本标准4 . 2 . 1 3 条) 。 比能的增量可由上述的泵扬程公式两边乘以9得出。 6 . 2 . 1 . 2 人口和出口 摩阻损失 泵的扬程是指泵的出口法兰处与入口 法兰处的总水头差, 而测压点通常离这些法兰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 在测得的泵扬程中 需将测压点至泵法兰之间由 于摩阻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H ;, 和H;2 ) 加上。 但是, 只有当H;, 十H;i - 0 . 0 0 2 H( 对B 级) , 或H ; , +Ha - 0 . 0 0 5 H( 对C级) 时才需进行这种修

40、 正 。 式中 如果测压点与法兰之间的 管路是等径圆 截面无阻碍直管路, 则摩阻损失由式( 2 3 ) 求得 x 值由下式求得 H ; 一 会 v z2g 六一21g ( 2. 5 1R e + _ k ,3. 7D J ” 。 二 。 。 。 。 . 。 . .“ . .。 “ 。 (2 3) 。 , , 。 . , 。 . 。 。 。 。 。 “ 。 “ . (2 4) :Re一v D( 纯数值) 。 会 一 豁攀(纯 数 值 , 。 附录B ( 补充件) 给出了指导性图表, 它可以用来核对是否需要作这种修正和计算修正值( 如需修正 的话) 。 如果管路不是定常圆 截面无阻碍直管路, 则应

41、另行规定所用的修正方法。 6 . 2 . 1 . 3 合乎本标准5 . 6 . 1 条的试验装置。如采用弹簧压力计测量出口 和入口 压力, 当入口 压力大于 大气压力时, 如图6 a 所示, 扬程的计算方法如下: G B 3 2 1 6 一 8 9 _P ,.o .。 正 1一一 r 1勺 厂 下 尸 P 9乙 9 电 P z.? 。a z 止 12一一 r 乙2州 r 二 了 es 尸8乙 K H= P : 一P ,., 。、.v i 一v ; 一 r 、 乙2一乙 , l T一-万了,- N9 9 当入口 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人口 测压连接管内充满空气时, 如图6 6 所示, 扬程的计算方

42、法如下: P ,.v ; 三 11 一下-州 r 二 丁- 尸召 K H z 一 豁 + Z z 十 噩 H, P : 一P ,. o . v i 一v , 勺 厂 ZT气干丁eses N召 9 注 在此条件下P , 为负 值, 因此实际运算时, 实测的P , , P : 读数( 绝对值) 应相加, 如果P , 的读数单位是水银柱高, 应按水银压力计计算。 如采用水银压力计测量泵出口 压力和入口 压力, 当人口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 如图7 a 所示, 扬程的 计算方法如下: H , 一 P K hP+ Z , + 菇 1 1_P 、 二 . , .吐 J J,一, ,一 ZTn P 9 H二丛

43、 _v ; 一 v $ ( h , 一 h , )+ ( Z : 一 Z, )十 一 , 二 二 一 G召 P 当入口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人口 测压连接管内充满空气, 如图7 b 所示, 扬程的计算方法如下: H , 一 PElh ,P+ 21+ zZ , + 28 H : 一 PH- hP+ 22+v 2Z z + 28 H=P H g (h 2 一 * ,) + (Z : 一 Z ,) + 旱 P 注 h , 在此情况下, 水银柱读数为负值, 所以实际计算时, 实测的h : 和h ; 的读数( 绝对值) 应相加。 对于低扬程泵, 使用一个双管水银压力计测量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 如图8 所示

44、, 扬程的计算方法 如下 : H = P x , 一P ,. v ; 一v ; 几 州 一 份 . 气 干丁- 尸名 。 二。 . 。 二。 二。 . . . . . . (3 7) 2 吕3 G B 3 2 1 6 一 8 9 通大气 压力计蚤准面 确定压力计墓准面方法 充润抽送液体的管 放气闷 . 浪入口 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卜 泵入口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图 6 用弹簧压力计测量泵的扬程 2 8墓 G s 3 2 1 6 一 8 9 充满水徽的管 充润抽送液体的管 充满空气的管 可能存留的水 图 7 用液柱压力计测量泵的扬程 2 8 万 G s 3 2 1 6 一 8 9 图8 用一个差压计直

45、接测量泵的扬程 6 . 2 . 1 . 4 当泵与构成现场装置或试验装置一部分的配件合在一起进行试验时, 本标准6 . 2 . 1 . 3 条中的 规定是指配件的入口 和出口 法兰而不是泵的人口 和出口。 这种测量方法就使入口 侧和出口 侧配件所引起的全部水头损失都归在泵上。 试验时泵应装上与现场最终安装相一致的管路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 测量入口压力的截面与入口法 兰之间以及测量出口压力的截面与出口法兰之间的管路摩阻损失应按本标准6 . 2 . 1 . 2 条所述的方法进 行计算, 并将其值加到位置水头、 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三项增量的总和之中。 6 . 2 . 1 . 5 如果在小流量工况泵

46、入口 处产生了预旋, 则泵入口总水头的测量将会产生误差, 其误差的检 测和修正见附录C ( 补充件) 。 6 . 2 . 1 . 6 如果泵的入口 侧或出口 侧不能接近或者两侧都不能接近, 则泵的扬程测量应按下述方法进 行。在某些情况下, 如本标准6 . 2 . 1 . 2 和6 . 2 . 1 . 4 条中提到摩阻损失应予计及。 6 . 2 . 1 . 7 象图9 a 这类装置的扬程计算应是: H, = Z , ” ” ” ” ” ” “ ( 3 8) r ,_户 :,。 .。 蛋 月 2 一P B 下 , 了2 g ” 。 。 . 。 。 . 。 。 . 。 二 。 . ”. ” (3 9

47、) P z.,.v z J 又 一二 - T,2,.只 竺 P召 召 . . . . . . . . . 。 二。 . (4 0) 如果泵从有压力的静止液面水池中吸水, 并向有压力的静止液面水池排出如图9 b 所示, 泵的扬程 计算方法如下: P , ., J理1 州 尸 2 奋 1 P舀 . . . . . 。 二。 . 。 . (4 1) Pz .。 J夕 州 r 乙 2 P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G B 3 2 1 6 一 8 9 H - P z - P iP B+ Z 1.2 ( 4 3 ) 显然这样的计算就使入口 侧和出口 侧的配件引起的全部损失都归在泵上。 在这种情况下, 摩阻损失可按本标准6 . 2 . 1 . 2 条所给出的方法和附录B ( 补充件) 来确定。 入口 摩阻损失主要由入口 滤网、 底阀以及吸人管中的流动阻力引起。 出口摩阻损失由扬水管和出水弯头中的流动阻力引起。 通常深井泵不装全部扬水管进行试验, 在此情况下, 制造厂应估算与泵扬程有关的扬水管摩阻损 失, 并给予说明。 假如需要通过现场试验来核实所标明的数据, 则应另行规定。 图 9 各种沉没式泵的扬程H的测量 6 . 2 . 2 取压孔 6 . 2 . 2 . 1 对于B级, 分别在入口 和出口 管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