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99-2003.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758417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1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4199-200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T 4199-200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T 4199-200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T 4199-200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T 4199-200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T 4199-20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4199-2003.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G B/ T 4 1 9 9 -2 0 0 3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 I S O 1 1 3 2 - 1 : 2 0 0 0 ( 滚动轴承公差第 1 部分: 术语和定义)(英文版) 。 本标准代替G B / T 4 1 9 9 -1 9 8 4 滚动轴承公差定义 。 本标准根据I S O 1 1 3 2 - 1 : 2 0 0 0 重新起草。由于标准中引用的文件与相应的国际标准非“ 等同” 关 系, 在采用I S O 1 1 3 2 - 1 : 2 0 0 0时, 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 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 ) 标识在它们所涉 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为了便于使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

2、性修改: “ 本部分” 一词改为“ 本标准” ;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目次和前言; 从包括四种语言文本的版本中删除其中三种语言文本; 改变了标准名称; 为了便于使用, 增加了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给出的汉语索引。 本标准与 G B / T 4 1 9 9 -1 9 8 4 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第 1 章“ 范围” 中增加了部分内容( 1 9 8 4年版的第 1 章; 本版的第 1 章) ; 增加了第 2 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 ; 第 3 章“ 总则” 中增加了部分内容( 1 9 8 4年版的第 3 章; 本版的第 3 章) ; 第 4 章增加了部分术语及其定义( 见4 . 9-

3、4 . 1 3 ) ; 删除了术语“ 圆柱和圆锥” 的名称及其定义 ( 1 9 8 4 年版的3 . 1 1 ) ; 第5 、 第6 章增加了部分术语及其符号、 定义( 见 5 . 1 . 3 , 5 . 1 . 1 2 -5 . 1 . 1 6 , 5 . 2 . 3 , 5 . 2 . 1 2 - 5 . 2 . 1 6, 5 . 3 . 6 - 5 . 3 . 9, 5 . 3 . 1 6 - 5 . 3 . 2 1 , 6 . 3 . 3 ) ; 对“ 外形尺寸” 和“ 旋转精度” 两章中所包括的定义进行了调整, 将“ 形状” 、 “ 表面垂直度” 、 “ 滚道 平行度” 、 “ 厚度

4、变动量” 划归到新增加的 “ 形位公差” 一章中( 1 9 8 4 年版的4 . 3 , 5 . 3 - - - 5 . 6 ; 本版 的 6 . 1 -6 . 4 ) ; 第 7 章增加了部分术语及其符号、 定义( 见 7 . 1 . 3 , 7 . 2 . 5 , 7 . 2 . 6 ) ; 对术语“ 端面对滚道的跳动” 的名称进行了修改( 1 9 8 4 年版的5 . 2 ; 本版的7 . 2 ) ; 对术语“ 端面对内孔的跳动 S d “ , “ 外表面母 线对基准端面倾斜度的变动量 S o ” 的名称及其定义进行了修改( 1 9 8 4 年版的 5 . 3 , 5 . 5 ; 本版的

5、 6 . 3 . 1 , 6 . 3 . 2 ) ; 删除了原附录“ 新旧术语符号对照表” ,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直径尺寸公差的说明” ( 见附录A) ; 增加了参考文献( 见参考文献) ; 增加了按术语的字母顺序给出的索引( 见索引) 。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C S B T S / T C 9 8 )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洛阳轴承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飞雪。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T 4 1 9 9 -1 9 8 4, GB / T 4 1 9 9 -2 0 0

6、3 滚动轴承公差定义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滚动轴承的外形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旋转梢度及内部游隙的术语, 并规定了 这些公差所适用的一般条件及所定义的若干概念的符号。 按照本标准中的定义所确定的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见 G B / T 3 0 7 . 2 -1 9 9 5 , G B / T 6 9 3 0 - 2 0 0 2为滚动轴承词汇, 是本标准的重要补充部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

7、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8 0 0 . 1 -1 9 9 7 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1 部分: 词汇( n e q I S O 2 8 6 - 1 ; 1 9 8 8 ) G B / T 1 6 8 9 2 -1 9 9 7 形状和位置公差非刚性零件注法( e q v I S O 1 0 5 7 9 : 1 9 9 3 ) I S O 1 : 1 9 7 5 工 业长度测量的 标准温 度 总则 根据 I S O 1 : 1 9 7 5 , 在2 0 C温度下, 且轴承零件完全不受外载荷( 包括测量载荷和零件自重) 时, 轴承 或轴承零

8、件的外形尺寸不应超出其公称尺寸的公差范围。根据 G B / T 1 6 8 9 2 -1 9 9 7中的定义, 本原则 不适用于非刚性零件, 如冲压外圈滚针轴承, 在检验其尺寸和公差时, 应对其零件进行限制。 只有内径的下偏差和外径的上偏差才适用于整个宽度的套圈内孔及外表面。其余5 . 1 , 5 . 2 及 6 . 1 中的定义则只适用于套圈倒角之间的表面。 除非特别说明. 否则本标准中的“ 套圈” 、 “ 内圈” 及“ 外圈” 等术语还分别包括“ 垫圈” 、 “ 轴圈” 及“ 座 圈 卜 。 对于圆锥滚子轴承, 现在使用术语“ 内圈” 或“ 内组件” 来定义“ 圆锥内圈” , 使用“ 外圈

9、” 来定义“ 圆锥 外圈” 在滚动轴承术语中, 术语“ 单一” ( 如单一内径、 单一外径等) 早已使用, 但在其他标准中, 它是指“ 局 部、 实际的” , 其定义规定在G B / T 1 8 0 0 . 1 -1 9 9 7中。 下标符号含义如下: 适用于成套轴承或轴向游隙; 适用于外圈 ; 三适用于内圈; m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P -测量所在平面; r -适用于径向游隙; 一单一或实际测值; w适用于滚动体; 1 , 2 . . . . . . 直径或宽度不止一个时的标志符号, 适用于套圈或组件。 GB / T 4 1 9 9 -2 0 0 3 轴线、 方向、 平面、 位置及衰面 轴承轴

10、线b e a r i n g a x i s 滚动轴承旋转的理论轴线 。 4 . 2 内圈轴线 i nne r r i n g a x i s 基本圆柱孔内接圆柱体或基本圆锥孔内接圆锥体的轴线。 外圈轴线 o u t e r r i n g a x i s 基本圆柱外表面外接圆柱体的轴线。 套圈荃准端面ref e ren c e f a c e o f a r i n g 由轴承制造厂指定的可作为测量基准的端面。 注 : 对 于 承 受 轴 向 载 荷 的 轴 承 , 其 基 准 端 面 一 般 为 背 面 。 径向平面r a d i a l p l a n e 垂直于轴线的平面。 注: 对于

11、轴承套圈, 通常可将与套圈基准端面的切平面平行的平面认为是径向平面. 4 . 6 径向r a d i a l d i r e c t i o n 在径向平面内通过轴线的方向。 4 . 7 轴向 平面 a x i a l p l a n e 包含轴线的平面。 4 . 8 轴向a x i a l d i rec t i o n 平行于轴线的方向。 注: 对于轴承套圈, 通常可将与套圈基准端面的切平面垂直的方向认为是轴向。 4 . 9 单一平面 s i n g l e p l a n e 能够进行测量的任一径向或轴向平面。 4 . 1 0 单一尺寸 s i n g l e d i m e n s i

12、o n 任意两相对点之间测得的任一距离。 注: 也可将它看作是“ 局部实际尺寸,(见GB / T 1 8 0 0 . 1 -1 9 9 7 ) , 例如: 直径、 宽度等。 4 . 1 1 实际尺寸a c t u a l d i me n s i o n 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零件的尺寸。 例如: 直径、 宽度等等。 4 . 1 2 圆柱面 c y l i n d e r 平行于轴线的一直线旋转所形成的表面。 G B/ T 4 1 9 9 -2 0 0 3 4 . 1 3 圆锥面加此 与轴线相交 的一直线旋转所形成 的表面 。 4 . 1 4 滚遭接触宜径 r a c e w a y c o n

13、t a c t d i a m e t e r 通过滚道名义接触点的圆的直径。 注: 滚子轴承的名义接触点一般在滚子中部。 4 . 1 5 滚道中 部 m id d l e o f r a c e w a y 滚道表面上, 滚道两边缘之间的中点或中线。 5 外形尺寸 注: 本章规定的直径( 宽度) 变动t和平均直径( 宽度) 分别是实际最大和最小单一尺寸的差值和算术平均值, 不是 单一尺寸的允许极限。与直径尺寸公差相关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录A. 5 .1 内径 5 .1 . 1 公称内径n o m i n a l b o re d i a me t e r d 包容基本圆柱孔理论内孔表面的圆柱体的

14、直径。 在一指定的径向平面内, 包容基本圆锥孔理论内孔表面的圆锥体的直径。 注: 滚动轴承的公称内径一般作为实际内孔表面偏差的基准值( 基本直径) 5 . 1 . 2 单一内 径 s i n g l e b o re d i a m e t e r d , 与实际内孔表面和一径向平面的交线相切的两条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 5 . 1 . 3 单一平面单一内径 s in g l e b o re d i a m e t e r i n a s i n g l e p l a n e d , p 与一特定径向平面相关的单一内径。 5 . 1 . 4 单一内径偏差 d e v i a t i o n

15、o f a s i n g l e b o re d i a m e t e r 公d s 单一内径与公称内径之差。 6 d , =d , - d , 5 . 1 . 5 内径变动量( 基本圆 柱孔 v a r i a t io n o f b o re d i a m e t e r Vd . 单 个套圈最大与 最小单一内径 之差。 V d , = d , , 二 一 d - . o 5 . 1 . 6 平均内径 d e v i a t i o n o f m e a n b o r e d i a m e t e r o f ro ll i n g e l e me n t c o mp

16、l e me n t 乙F - 滚动体组平均内径与公称内径之差。zl F w m =F -F . . 5 . 2外径 5 . 2 . 1 公称外径( 基本圆柱外表面) n o m i n a l o u t s i d e d i a m e t e r D GB / T 4 1 9 9 -2 0 0 3 包容理论外表面的圆柱体的直径。 注: 滚动轴承的公称外径一般作为实际外表面偏差的基准值( 基本直径) 。 5 . 2 . 2 单一外径s i n g l e o u t s i d e d i a m e t e r D。 与实际外表面和一径向平面的交线相切的两条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 5 .

17、 2 . 3 单一平面单 一外径 s i n g l e o u t s i d e d i a m e t e r i n a s i n g l e p l a n e D, p 与一特定径向平面相关的单一外径。 5 . 2 . 4 单一外径偏差( 基本圆 往外表面) d e v i a t i o n o f a s i n g l e o u t s id e d i a m e t e r D , 单一外径与 公称外径之差。 6 D , = D 。 一 D , 5 . 2 . 5 外径变动 量( 基本圆 柱外表面) v a r i a t i o n o f o u t s i d

18、e d i a m e t e r VD , 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外径之差。V D , =D, 一D - o 5 . 2 . 6 平均外径 n o m i n a l b e a r i n g h e ig h t T 限定轴承高度的两垫圈理论背面间的距离。 注:轴承公称高度一般作为轴承实际高度偏差的基准值( 基本尺寸) 。 G B/ T 4 1 9 9 -2 0 0 3 5 . 3 .1 4 轴承实际高度( 推力轴承) a c t u a l b e a r i n g h e i g h t 丁。 轴承轴线与限定轴承高度的垫圈实际背面两切平面交点间的距离。 5 . 3 . 1 5 轴承

19、实际 商度偏差( 推力轴承 d e v i a t io n o f t h e a c t u a l b e a r in g h e i 沙t T , 轴承 实际 高度与 公称高度之差。 O r , = T , 一T , 5 . 3 . 1 6 内组 件公称有效宽度( 圆 锥滚子轴承) n o m i n a l e f f e c t i v e w i d t h o f i n n e r s u b u n i t T, 内组件理论背面与标准外圈理论基准端面间的距离。 5 . 3 . 1 7 内 组件实际有效宽度( 圆 锥滚子轴承) a c t u a l e f f e c t

20、 i v e w i d t h o f i n n e r s u b u n i t T, , 内组件轴线与内组件实际背面切平面和标准外圈基准端面切平面交点间的距离。 注: 只有内圈和标准外圈滚道以及内圈背面挡边均与所有滚子接触时, 测值才有效。 5 . 3 .1 8 内 组件实际 有效宽度偏差( 圆锥滚子轴承) d e v i a t io n o f t h e a c t u a l e f f e c t i v e w i d t h o f i n n e r s u b u n i t 乙T . 内组件实际有效宽度与内组件公称有效宽度之差。 二 。 =T , , -T 5 .

21、 3 . 1 9 外圈 公称有效宽 度( 圆锥滚子轴承) n o m i n a l e f f e c t i v e w i d t h o f o u t e r r i n g T z 外圈理论背面与标准内组件理论基准端面间的距离。 注: 对于凸缘外圈单列口锥滚子轴承, 它为凸缘理论背面与标准内组件理论基准端面间的距离。 5 . 3 . 2 0 外圈实际有效宽度( 圆 锥滚子轴承a c t u a l e f f e c t i v e w i d t h o f o u t e r r i n g Tz, 外圈轴线与外圈实际背面切平面和标准内组件基准端面交点间的距离。 注:对于凸缘外

22、圈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它为凸缘实际背面与标准内组件基准端面间的距离。 5 . 3 . 21 外圈实际有效宽度偏差( 圆 锥滚子轴承) d e v i a t i o n o f t h e a c t u a l e f f e c t iv e w i d t h o f o u t e r r i n g r e , 外圈实际有效宽度与外圈公称有效宽度之差。 二 。 = T z : 一T z . 5 . 4 套圈倒角尺寸 5 . 4 . 1 公称倒角尺寸n o mi n a l c h a mf e r d i me n s i o n r 作为基准的倒角尺寸值。 注: 公称倒角尺寸与最小

23、单向倒角尺寸相对应。 GB / T 4 1 9 9 -2 0 0 3 5 . 4 . 2 单一倒角尺寸 s i n g le c h a m f e r d im e n s i o n r . 单一轴向平面内, 套圈的假想尖角到倒角表面与套圈端面交点间的 l a r g e s t s i n g l e c h a m f e r d im e n s i o n r . m . . 允许的最大径向和轴向单一倒角尺寸。 形位 公差 6 . 1形状 6 . 1 . 1 圆度误差( 沿表面基本圆形线的) d e v i a t i o n f r o m c i rcu l a r f o r

24、 m 线( 内表面) 的内切圆或线( 外表面) 的外接圆与线上任意点间的最大径向距离。 6 . 1 . 2 圆柱度误差( 基 本圆柱面的) d e v i a t i o n f r o m c y l i n d r i c a l f o r m 表面( 内表面) 的内切圆柱体或围绕表面( 外表面) 的外接圆柱体与表面上任意点间在任意径向平面 内的最大径向距离。 6 . 1 . 3 球形误差 d e v i a t i o n f rom s p h e r i c a l f o r m 表面( 内表面) 的内切球体或围绕表面( 外表面) 的外接球体与表面上任意点间在任意赤道平面内的 最

25、大径向距离。 6 . 2 滚道平行度 6 . 2 . 1 内圈滚道对端面的平行度( 沟型向心球轴承) p a r a l l e l is m o f i n n e r r i n g r a c e w a y w i t h r e s p e c t t o t h e f a c e S 基准端面的切平面与内圈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6 . 2 . 2 外圈 滚道对端面的平行度( 沟型向心球轴承) p a r a l l e l is m o f o u t e r r i n g r a c e w a y w i t h r e s p e c t t o t h

26、e f a c e S . 基准端面的切平面与外圈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6 . 3 表面垂直度 6 . 3 . 1 内圈端面对内 孔的 垂直 度 p e r p e n d i c u l a r i t y o f i n n e r r i n g f a c e w i t h re s p e c t t o t h e b o r e S n GB / T 4 1 9 9 -2 0 0 3 在距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端面平均直径一半处, 垂直于内圈轴线的平面与内圈基准端面间的最大 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注: 该参数通常为“ 内圈端面对内孔的跳动” , 且公差也基于此定义。

27、若测量值为“ 内孔对端面的跳动” , 则通过计算 可转换为“ 端面对内孔的跳动气 6 . 3 . 2 外圈外表面对端面的垂直度( 基本圆柱面) p e r p e n d ic u l a r i t y o f o u t e r r i n g o u t s i d e s u r f a c e w i t h r e - s p e c t t o t h e f a c e S u 在与外圈基准端面的切平面平行的径向, 在距离外圈两端面 1 . 2 倍最大轴向单一倒角尺寸的距离 内, 外表面同一素线上各点相对位置的总变动量。 6 . 3 . 3 外圈外表面对凸缘背面的垂直度( 基本

28、圆 柱面) p e r p e n d i c u l a r i t y o f o u t e r r i n g o u t s i d e s u r f a c e w i t h r e s p e c t t o t h e f l a n g e b a c k f a c e S D l 在与外圈凸缘背面的切平面平行的径向, 在距离凸缘背面及其对面 1 . 2 倍最大轴向单一倒角尺寸 的距离内, 轴承外表面同一素线上各点相对位置的总变动量。 64 厚度变动量 6 . 4 . 1 内圈滚道与内孔间的厚度变动 量( 向 心轴承) v a r i a t i o n i n t h

29、 i c k n e s s b e t w e e n i n n e r r i n g r a c e w a y a n d b o r e K, 内孔表面与内圈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6 . 4 . 2 外圈滚道与外表面间的厚度变动 量( 向心轴承) v a r i a t io n i n t h ic k n e s s b e t w e e n o u t e r r i n g r a c e w a y a n d o u t s i d e s u r f a c e K, 外表面与外圈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6 . 4 . 3 轴圈 滚道与

30、 背面间的厚 度变动 量( 推力轴承的平底面) v a r ia t i o n i n t h i c k n e s s b e t w e e n s h a f t w a s h e r r a c e wa y a n d b a c k f a c e S ; 轴圈背面与其对面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6 . 4 . 4 座圈 滚道与背面间的厚度变动量( 推力轴承的 平底面) v a r i a t i o n i n t h i c k n e s s b e t w e e n h o u s i n g w a s h e r r a c e w a y a n

31、 d b a c k f a c e S , 座圈背面与其对面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旋转精 度 径 向跳动 注:成套轴承的径向跳动是诸多独立、 累积因素的结果 1 成套轴承内圈径向跳动( 向心轴 承) r a d i a l r u n o u t o f i n n e r r i n g o f a s s e m b l e d b e a r i n g K;, GB / T 4 1 9 9 -2 0 0 3 内圈内孔表面在内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外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注: 在上述点的角位置或在其附近两边, 滚动体应与内、 外圈滚道以及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背

32、面挡边接触。 7 . 1 . 2 成套轴承外圈 径向跳动 a x i a l r u n o u t o f i n n e r r i n g o f a s s e m b l e d b e a r i n g S ;. 在距内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内圈滚道接触直径一半处, 内圈基准端面在内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 外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注:内、 外圈滚道应与所有球接触。 7 . 2 . 2 成套轴承内圈 轴向 跳动( 圆锥滚子轴承)a x i a l r u n o u t o f i n n e r r i n g o f a s s e m b l e d b e a

33、r i n g S ;, 在距内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内圈滚道平均接触直径一半处, 内圈背面在内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 外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注:内、 外圈滚道以及内圈背面挡边应与所有滚子接触。 7 . 2 . 3 成套轴承 外圈 轴向跳动( 沟型向 心球轴承) a x ia l r u n o u t o f o u t e r r i n g o f a s s e m b l e d b e a r i n g S , . 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外圈滚道接触直径一半处, 外圈基准端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 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注:内、 外圈滚道应与

34、所有球接触。 7 . 2 . 4 成套轴承外圈轴向跳动( 圆锥 滚子轴承) a x i a l r u n o u t o f o u t e r r i n g o f a s s e m b l e d b e a r i n g S . , 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外圈滚道平均接触直径一半处, 外圈背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 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注:内、 外圈滚道以及内圈背面挡边应与所有滚子接触 7 . 2 . 5 成套轴承外圈凸 缘背面轴向 跳动a x i a l r u n o u t o f o u t e r r i n g fl a n g e b a

35、c k f a c e o f 11 GB / T 41 9 9 -2 0 0 3 a s s e mb l e d b e a r i n g S - 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凸缘背面平均直径一半处, 外圈凸缘背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 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注:内、 外圈滚道应与所有球接触. 7 . 2 . 6 成套轴承外圈凸 缘背面轴向跳动( 圆锥滚子轴承) a x i a l r u n o u t o f o u t e r r in g fl a n g e b a c k f a c e o f a s s e mb l e d b e a r i n g

36、S . , 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凸缘背面平均直径一半处, 外圈凸缘背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 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注:内、 外圈滚道以及内圈背面挡边应与所有滚子接触。 内部游 除 8 , 1 径向游隙 8 . 1 . 1 径向游隙( 能承受纯径向载荷的轴承, 非预紧状态) r a d i a l i n t e r n a l c l e a r a n c e G 在不同的角度方向, 不承受任何外载荷, 一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径向偏心极限位置移到相反的 极限位置的径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注1 : 该平均值包括套圈在不同角位置彼此相对的位移量以及滚动体组在不同角位

37、置相对套圈的位移量. 注2 : 在套圈彼此相对的每一极限偏心位置, 其相对轴向位置和滚动体组相对滚道的位置, 实际上应使一套圈相对 另一套圈处于极限偏心位置。 8 . 1 . 2 理论径向游隙( 向心轴承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a d i a l i n t e r n a l c l e a r a n c e 外圈滚道接触直径减去内圈滚道接触直径再减去两倍滚动体直径。 注:对于可忽略形状误差的标准轴承, 若滚动体的位置与位移角度方向一致, 则8 . 1 . 1中定义的径向游隙与理论游 隙相同。 82 轴向游照 8 . 2 . 1 轴向游隙( 能承受两个方向 轴向

38、载荷的 轴承, 非预紧状态) a x i a l in t e r n a l c l e a r a n c e G, 不承受任何外载荷, 一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轴向极限位置移到相反的极限位置的轴向距离的 算术平均值。 注1 : 该平均值包括套圈在不同角位置彼此相对的位移量以及滚动体组在不同角位置相对套圈的位移量. 注2 : 在套圈彼此相对的每一极限轴向位置, 其相对径向位置和滚动体组相对滚道的位置, 实际上应使一套圈相对 另一套圈处于极限轴向位置。 GB / T 4 1 9 9 -2 0 0 3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直径尺寸公差的说 明 A. 1 内径 A . 1 . 1 单一内

39、径, d . 或心 每个独立项有 m个单一平面, 且每一个单一平面( 见图A. 1 ) 内有 n 个单一内径( 测量尺寸) 。与特 定单一径向 平面相关的 尺寸附加下标“ P , 即d . , . 表 A . 1 单一内径 平 f一 一I实 侧 尺 寸 叭曰 ddd 脚自肖 ddd 目心心 ddd d.l内九 d.l内九 d, , d : z , d, , . . . . . . 闷目“ , 。 ” , d * 二d. d . , d . . . . . . . . , d; , 二 . , d - d 、表示任意一个( 0单一平面内的任意一个( 力单一内径。 圈 A . 1 1 , 2 .

40、. . . . . . . iA .个单一平面和单一内径 A . 1 . 2 平均内径, d . 每个独立项的平均直径为每个独立项的全部单一内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算术平均值, 如下列公 式所示 : d . = MA X ( d . id . u , d a 3 , . . . . . . , d . , . . . . . , d 二 ) + MI N ( d . , d2 , d ,, , d , , . . . . d -) 1 / 2 每个独立项仅有一个 d 。值。 注: MA X( a , , a : , a : , ) 表示 a a z , a 3 . . . a 。 的最大值, M

41、I N ( a , , a s , a 3 . . . . . . . a , ) 表示 a l , a z , a 3 . . . . . . . a 。 的最 小值。 A . 1 . 3 单一平面平均内 径, d _ 根据下列公式, 每个独立项的单一平面平均内径为任一单一平面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算术平均值。 1 3 GB / T 4 1 9 9 - 2 0 0 3 每一 单一平面有一 个d m , 值。 裹 A. 2 123片亡 d m , ; 单一平面平均内径 公式 MA X ( d . , “ “ “ “ , d, ) +MI N( d, ,一 , d , 二 ) / 2 MA X (

42、d , 2 , , 一 , d a . ) +MI N( d a , , d a , ) J / 2 MA X ( d a , , 一 , d -) +MI N( d a , , 一 , d . . ) / 2 MA X( d a , , “ “ “ “ , d ) 十MI N( d , “ 一, d ) J / 2 ,d m ,!L M A X ( d . . . . . . d ) + M I N ( d -, “ “ “ “ , d ) J / 2 A . 1 . 4 平均内径变动量,V- 平均内径变动量为每个独立项所有平面的单一平面平均内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每个独立项 仅有一个V

43、 d , 值, 该特性可表示圆 柱度。 V d m p 二MA X ( d m w , d . , 2 , d m w , , * * * , d ) 一MI N ( d m p , , d . ,2 , d . w , . . . . . . , d m ,. , ) A . 1 . 5 单一平面内 径变动量, V, 单一平面内径变动量表示单一平面内实测的单一内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每个独立项有多个 V 、值, 该特性可表示圆 度。 衰 A. 3单一平面内径变动量 瑞-瑞场场一 平 面号 公式 MAX ( d , ,, , d . ) 一MI N ( d . ,, d , , . ) MA

44、X ( d a , , “ “ “ 0 “ , d a . ) 一MI N ( d a , . . . . . . . . d 二 ) MAX ( d a , , ” 二, d . . ) 一 MI N ( d a , . . . . . . . . d . . ) MAX( d, 二 , d a) 一MI N( d . , , 一 , d a) M A X ( d .1 , , d ) 一 MI N ( d, ” 一, d - ) A 16 内径变动量, V 自 该符号表示每个独立项的所有单一内径( 实测值)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每个独立项仅有一个 V d . 值。 Vd . =MAX(

45、d.u , d -, d . 2a , , d , 二) 一MI N ( d , , d , , 2 , d . 2 , , , d,. ) A . 2 外径 根据A. 1 中的内径尺寸公差, 可得到外径尺寸公差。相应的外径参数包括: 单一外径, D 。 或D , p ; 平均外径, D . ; 单一平面平均外径, D 、; 平均外径变动量, V o P ; 单一平面外径变动量, V I P ; 外 径变动量I V- GB/ T 4 1 9 9 -2 0 0 3 遭 熟考文A K G B / T 3 0 7 . 2 -1 9 9 5 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n e q I S O /

46、 T R 9 2 7 4 ; 1 9 9 1 ) G B / T 6 9 3 0 -2 0 0 2 滚动轴承词汇( I S O 5 5 9 3 e 1 9 9 7 , I D T ) GB /T 4 1 9 9 一2 0 0 3 中文索引 滚动体组平均内径偏差 , , , , ,. 】、 一5 116 滚动体组平均外径, , , , , 52 , 15 l414 成套轴承内圈径向跳动 , , , 7 . 1 . 1 成套轴承内圈异步径向跳动 , 甲 , 7 . 1 . 3 成套轴承内圈轴向跳动 , 7 . 2 , 1 成套轴承内圈轴向跳动 , 7 . 2 . 2 成套轴承外圈径向跳动 , ,

47、, 一7 . 1 . 2 成套轴承外圈凸缘背面轴向跳动 一7 . 2 . 5 成套轴承外圈凸缘背面轴向跳动 , 7 . 2 . 6 成套轴承外圈轴向跳动 , 甲 , 一7 . 2 . 3 成套轴承外圈轴向跳动 , , 7 . 2 . 4 滚动体组平均外径偏差 滚动体组最大单一外径 5 . 2 . 1 6 滚动体组最小单一内径:. : 径向 径向平面 一 径向游隙 , : 一: 8 . 1 . 1 理 论径向游隙 , , , , , 8 . 1 , 2 单一尺寸, , , , , , 】、 4 . 10 单一倒角尺寸 , 5 . 4 . 2 单一内径 , , , 5 . 1 . 2 单一内径偏差 , , , , , 一5L4 单一平面 , 4 二4 . 9 单一平面单一内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