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296-1996.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76328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16296-199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T 16296-199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T 16296-199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T 16296-199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T 16296-199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T 16296-199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16296-1996.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1 7 . 1 4 0 - 1 0 A 5 9 霭黔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s / T 1 6 2 9 6 一 1 9 9 6 e q v I S O 8 2 5 3 - 2 : 1 9 9 2 声学测听方法第2 部分: 用纯音及 窄带测试信号的声场测听 A c o u s t i c s -A u d i o me t r i c t e s t me t h o d s -P a r t 2 : S o u n d f i e l d a u d i o m e t r y w i t h p u r e t o n e a n d n a r r o

2、 w - b a n d t e s t s i g n a l s 1 9 9 6 一 0 4 一 1 2 发布1 9 9 6 一 1 1 一 0 1 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 布 GB / T 1 6 2 9 6 一 1 9 9 6 目次 言 前一 I S ( ) 前言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I 3 定义 , 2 4 测试信号特性 ” 3 5 声场特性 ” ” 4 6 测试室内的环境噪 声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受 试 对 象 的 准 备 与 训 练 ” “ . . . . . . . . 6 8

5、 听阔级的确定 “ , “ , , ” ” , 一6 9 戴助听器测试 ” ” ” , ” 7 1 0 筛选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 1 数据的报告 ” “ “ 7 1 2

6、 设备的 维护 与校准” “ ” ” ” ” “ “ . “ . . . . . . . 。 7 附 录A ( 提 示 的附 录)结 果 的 图 示 “ ” “ “ “ ” . . . . . . . . . . . 9 附录 B ( 提示的附录) 对4 5 。 及 9 0 。 入射角的修正值 一 1 0 附 录C ( 提示的附 录) 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G B / T 1 6 2 9 6 一 1 9 9 6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 I S O 8 2 5 3 - 2 声学测听方法 , 第 2部分: 用纯音及窄带测 试信号的声场测听 ( A c o u s t i c s -A u d i o m e t r i c t e s t m e t h o d s -P a r t 2 : S o u n d f i e l d a u d io m e t r y w i t h p u r e t o n e a n d n a

8、r r o w - b a n d t e s t s i g n a l s , 1 9 9 2 - 1 1 第一版) 而制定的。 由于本国际标准技术成熟, 在国 际上普遍推行, 对保证我国听力量值的 统一将起推动作用, 故予以 等效采用, 以尽快适应国际技术交流及采用国际标准的需要。 本标准从 1 9 9 6年 1 1月0 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 录A、 附录B及附录c 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 家技术监督局提出, 由 全国 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审定; 本标准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章句才、 沈扬、 帅正萍、 邱

9、建华。 本标准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KG B / T 1 6 2 9 6 一1 9 9 6 I S O 前言 I S O( 国际标准化组织) 是各国家标准团体( I S O成员团 体) 的世界范围 联盟。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 通常是通过I S O技术委员 会进行。 对技术委员会所 确定的主题感兴趣的各个成员团体, 均有权出席委 员 会。 与I S O有联系的政府与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组织, 也可参与其 工作。 I S O在所有的电工标准问题上 与国际电 工委员 会( I E C ) 紧密合作。 技术委员会 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散发至各成员团体投票。 一个国际标准的出 版需有占投票成员 团

10、体至少 7 5 写的赞成票。 国际标准I S O 8 2 5 3 - 2 由I S O T C 4 3 声学技术委员会制定。 I S O 8 2 5 3 在总题( 声学 测听方法) 之下含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 基本纯音气导与骨导听阐测定; 第二部分: 用纯音及窄带测试信号的 声场测听; 第三部分: 语言测听. I S O 8 2 5 3 的本部分的附录A , B , C仅作参考资料.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声学测听方法第2 部分: 用纯音及 窄带测试信号的声场测听 Ac o u s t i c s -Au d i o me t r i c t e s t me t h

11、o d s -P a r t 2 : S o u n d f i e l d a u d i o m e t r y w i t h p u r e t o n e a n d n a r r o w- b a n d t e s t s ig n a ls GB / T 1 6 2 9 6 一1 9 9 6 e q v I S O 8 2 5 3 - 2 : 1 9 9 2 引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I S O 8 2 5 3 - 2 d 声学 测听方法 第2 部分: 用纯音及窄带测试信号的声场测 听 。测听方法标准第2 部分概括了用耳机或骨振器向受试者提供纯音以确定听阔的方法. 本标准 概括了在

12、声场中确定听闽 的方法。 通常, 声场测试意味 着在测试室内 用双耳收听由一只或多 只扬声器所提供的试验信号, 试 验信号可以是纯音、 调频音或窄 带噪 声。 声场的声学特性取决于测试信 号的选择、 所用扬声器的 数目 与 声学性能, 以及测试室的声学特性。 声场测听可用于多种目 的, 例 如可用于青少年人听力 敏锐度的评估, 以及对具体的助听器佩戴者所 用助听器功能增益的确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测试信号特性、 自由 场、 扩散声场及准自由场的要求; 用 一只或多只 扬声器的方 法提供的纯音、 调频音或其他窄带噪声测试信号作声场测听的步骤, 主要目的是确定频率范围为1 2 5 - 1

13、 2 5 0 0 H: 的听网级。 本标准不包括使用手持扬声器的 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包括用语言作为测试信号。 本标准的目 的是确保用声场测听进行听 力试验, 以给出尽可能高的 准确度与复现性。 附录A ( 提示的附录) 给出 结果图 示的举例, 附 录C ( 提示的附录) 给出文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 本标准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 性. G B 3 2 4 0 -8 2 声学测童中的常用 颇率 G B 3 2 4 1 -8 2 声和振动分 析用的1 /

14、1 和1 / 3 倍频程 滤波器 G B 3 7 8 5 -8 3 声级计的电、 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 B 4 9 6 3 -8 5 自由 场纯音 标准等响 线 G B 7 3 1 3 -8 7 高保真扬声器系 统最低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I S O 8 2 5 3 - 1 : 1 9 8 9 声学 听力测试方法第1 部分; 纯音气导与骨导听闷的基本测听 法 I E C 6 4 5 - 1 : 1 9 9 2 听力计 第1 部分: 纯音听力计 国家技术监.局 1 9 9 6 一 0 4 一 1 2批准 1 9 9 6 一 1 1 一 0 1 实施 GB / T 1 6 2 9 6 一1 9 9

15、6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 气导 a i r c o n d u c t i o n 声音通过外耳及中耳到内耳的传播。 3 . 2 耳 科 正 常 人 o t o lo g i c a l l y n o r m a l p e r s o n 具有 正常的 健康状态, 无任何耳疾体 症和病状, 耳道去障碍盯聆. 无 过度噪声暴露史者。 3 . 3 听阐 t h r e s h o l d o f h e a r i n g 对于规定的试验次 数, 在规定的 条件下, 能作出5 0 %正确 察觉反应时的 声级。 3 . 4 阐 值 声 压 级 t h r e s h o l d

16、 s o u n d p r e s s u r e l e v e l 对于 一定的收听者, 规定的信号及其规定的出现方式, 规定的 声场中, 在测试位置上对应于收听者 在场时的 听阉, 当他不在时测得的参考点的 声压 级。 3 . 5 基准阐值声压 级: e f e r e n c e t h r e s h o l d s o u n d p r e s s u r e l e v e l 对于规定的信号及其规定的出现 方式, 足够数量的 耳科正常、 年龄在1 8 - 3 0 岁之间的男、 女受试者 阐值声压级的中值, 用以表示在一定声场中的参考点听闭o 3 . 6 听 力级 h e a

17、 r i n g l e v e l 对于规定的信号及其规定的出现 方式, 在规定声场的参考点, 规定信号声压级减去对应的 基准阐 值 声 压级。 3 . 7 听阐 级 h e a r i n g t h r e s h o ld l e v e l 对于规定信号及规定的声场, 用听力级或声压级表示的听阐。 3 . 8 调频音的载频 c a r r i e r f r e q u e n c y o f a f r e q u e n c y - m o d u l a t e d t o n e 周期变化的 纯音频率的平均值. 载频就指定为 标准测试频率。 3 . 9 频偏 f r e q

18、u e n c y d e v ia t i o n 调颇音瞬时频率与载频间的最大差值。 3 . 1 0 参考点: r e f e r e n c e p o i n t 当受试者位于声场受试位置时, 受试者两耳道 口 连接直线的中点。 3 . 1 1参 考 轴 r e f e r e n c e a x i s 与扬声器辐射面垂直的 轴线。 对单辐射体或喇叭 式扬声器, 该轴穿 过膜片 或喇叭的 几何中心。 对于 复合扬声器, 轴线位 置由制造厂规定。 3 . 1 2 自由 场 f r e e s o u n d f i e l d 房间边界对声波的作用可忽略的声场. 3 . 1 3 准自

19、由 场 q u a s i - f r e e s o u n d f i e l d 房间边界对声波作用适度的声场, 它满足5 . 3 条的要求。 3 . 1 4 扩散声场d i f f u s e s o u n d f i e l d 能提供一个能量分布统计性均匀区域的声场, 在所给区域, 任意点的声波传播方向均随机分布。 3 . 1 5 白 噪 声 w h it e n o i s e 功率谱密度和频率无关的噪声。 3 . 1 6 噪 声带 宽 n o i s e b a n d w i d t h 噪声带高、 低两边缘频率的差。 在这两频率处, 噪 声功率谱密度降至其噪 声带内的平均

20、值的一半。 3 . 1 7噪 声 带 的中 心 频率 。 e n t r e f r e q u e n c y o f a n o i s e b a n d 噪声带宽的两边缘频率的 几何平 均值。 3 . 1 8 助 听 器 的 功 能 增 益 f u n c t i o n a l g a i n o f a h e a r i n g a i d 对于规定的测试信号、 规定的 声场类型及规定的信 号出现 方式, 对于具体的 受试者, 其裁与不戴助 G B / T 1 6 2 9 6 一1 9 9 6 听器时的听阐的差值。 4 测试信号特性 本标准的测试信号包括纯音、 调频音和窄带噪声。

21、 4 . 1 纯音 纯音在 5 . 1 条所要求的自由场中使用。 注 1 对于其他类型的声场, 因驻波关系会使纯音表现出很大的声压级空间变化. 当用固定频率的测试音时, 频率的选用应采取I E C 6 4 5 - 1 或G B 3 2 4 。 所给的频率。 实际频率应在标称频率的士2 %之内, 这相当于满足I E C 6 4 5 - 1 要求的2 型听力计的 规格。 4 . 2 调频音( F M) 调频音( F M) 由以下特性确定, 并在报告中提出: a ) 载频 ; b ) 调制信号的波形; c ) 调制信号的 重复 率; d ) 频偏。 载频应 选自I E C 6 4 5 - 1 或G

22、B 3 2 4 。 所规定的测听 频率。 调制信 号的波形应为正弦的或三角形, 在线性或对数 频率刻度上有对称的上升与下落部分。 载频应在其标准频率的士3 %以内。 调制信号的 重复率应为4 - 2 0 H z 范围以内, 具有其标准值士1 0 %的允差。 频偏应为士2 . 5 %士1 2 . 5 %的范围, 具有其标称值士1 0 %的允差。 若调制波形为正弦形, 其总 谐波失真应不超过5 0 a 。 若为三角形其两斜坡对直线形状的 偏离应不大 于振幅的5 %, 同时要求其上升与下降部分的时间不相差1 0 %以上。 4 . 3 窄带噪声 窄带噪声的中 心频率 及带宽应与G B 3 2 4 1

23、的滤波器频率及频响的容差要求一致, 或符合I E C 6 4 5 - 1 窄带掩蔽噪 声的 规格。应在报告中提出中心频率与带宽. 注2当带宽超过 1 / 3 倍频程时. 基准闽值声压级会与 1 / 3 倍颇程带宽所适用的值有差别. 注3通带以外的信号功率, 主要取决于滤波器的斜率及载带的剔除特性, 它会影响声场测听的结果, 尤其对听力损 伤的受试者更为如此。 4 . 4 谐波失真 若用纯音作为测试信号, 当在测试室的参考点作声学测定时, 整个系 统的线 性应为: 在1 2 5 H : 的总 谐波失真不超过5 %, 在2 5 0 H z , 5 0 0 H : 及1 0 0 0 H : 不超过3

24、 %。 这些条件应 在所提供的全动态范围 得 以满足。 注 4通常在所提供的最大输出声压级测f谐波失真就已足够。 扬声器的 谐波失真, 可以只在自 由声场中 测试。在只有准自由 场或扩散场时, 谐波失真可只在扬声 器的输入端作电测量。 总谐波失 真应小 于1 %, 而扬声器应符合G B 7 3 1 3 第 1 0 章的规格。 若没有纯音作测试信号, 应接一外部纯音发生器 , 替代原有的测试信号源, 用于测量设备的线性. 当用窄带噪声作测试信号时, 外部纯音发生器的输出级, 应位于正常使用的测试信号源所发生的均 方根( R MS ) 值以上 9 d B . 当用调频音( F M) 作测试信号时,

25、 外部纯音发生器的均方根( R MS 输出级, 应等于正常使用的测试 信号源的输出级。 4 . 5 信号门 信号的出 现可以 是持续时间由1 。 到2 s 的单个碎发声, 也可以 是重复门 控的通与断.当用纯音作 测试信号在扬声器端作电测时. I E C 6 4 5 - 1所给的有关上升/ 下降时间、 通/ 断时间、 通/ 断比, 以及下冲 GB / T 1 6 2 9 6 一 1 9 9 6 与过冲特性, 当扬声器两端用纯音作测试信号进行电测时, 均应满足要求。 注5测试室的混响时间会对声测试信号的衰减有显著影响。 46 信号级控制 4 . 6 . 1 调节幅度 信号级以 5 d B或更小的

26、间隔可调。 4 . 6 . 2 准确度 在参考点作声学测试时, 衰减器整个信号范围任意两信号级档间相差的最大累积误差不应超过 3 d B . I E C 6 4 5 - 1 所规定的其他规格也应得到满足。 4 . 6 . 3 动态范围 在频率范围5 0 0 H z -6 0 0 0 H z , 在参考点的测试信号听力级应至少覆盖0 - - 8 0 d B 范围。 注6在该频率范围以外也希望能达到同样的测试信号听力级范围. 4 . 7 校准的方法和刻度 所用设备应能分别调节各测试音的输出 级。必须用听力级或声压级表示刻度。 测量应采用符合 G B 3 7 8 5 1 型的声级计。 对于前方人射声

27、场的纯音与 1 / 3 倍频程带噪声, 以及对于扩散声场中 1 / 3倍频程噪声带. 必须用对 应于G B 9 4 6 3 中规定的正常双耳听闽的基准闭值声压级作为声场测听的基准阐 值声压级。 这些数 据也 应用于满足4 . 2 所要求的调频音( F M) 。 对于其他测试信号与声场类型的组合现尚 无标准化数据。 注7实践中, 其他入射角度. 如4 5 一 也可使用.现今还没有标准化基准闷值声压级, 但附录B( 提示的附录) 中给出了 对 4 5 。 及9 0 . 入射角的修正值. 注8在使用中只决定两种听音条件( 例如戴与不截助听器) 下. 相对于测试声压级的听阔差就能满足. 5 声场特性

28、用于声场测听的环境会变化很大。实际上可以建立三种合适的声场就能满足绝大多数情形。有两 种已 规定, 即自由 场与扩散声场。 但事实上不可能完 全满 足这两种 规格。为此, 提出 满足 本标准的第三 种声场, 即准自由 场。 用户 可以 决定哪种规格更适用所考 虑的 声场。 除了 采用本标准的5 . 2 所给的 指向 性传声器测量声压级之外, 用声级计测量必须符合G B 3 7 8 5 的 1 型指标. 测试声场用的信号必须与测听使用时相同。 5 . 1 自由场 为建立自 由场条件, 需满足以 下要求: e ) 扬声器位于就坐受试者的头部高度, 参考轴正穿参考点。参考点与扬声器间的距离至少为 1

29、m 。 b ) 当受试者及其坐椅不在时, 扬声器在参考点外偏离参考点左、 右及上、 下各为 。 . 1 5。处的声 压 级与其在参考点的 值的 偏离, 对包括4 0 0 0 H : 的任意测试频率应不超过士1 d B , 4 0 0 0 H : 以上的任 意测试信号不超过士 2 d B 。左、 右两位置间的声压级相差 对4 0 0 0 H z 以上的任何频率不得超过3 d B . 。 ) 当 受试者及其坐椅不在时, 扬声器在参考轴上离参考点前。 . 1 5 m与参考点后。 . 1 5 m的 声压 级的差值与声压距离反比 定律理论值的 偏离, 对任意测试 信号均不 得超过士1 d B , 注 9

30、以上要求只在消声室才能满足。 5 . 2 扩散声场 为建立扩散场条件, 须满足以下要求: 的当 受 试 者 及 其 坐 椅 不 在 时 , 用 全 向 性 传 声 器在 离参 考点。 . 1 5 m的 前 、 后; 左、 右; 上、 下 各 位 置与 参考点声压级的偏离, 对任 意测试信号均不得超过士2 . 5 d B 。 同时作用 左右两 极端位置声压级间的差值 不应超过 3 d B 。在各位置的传声器方位应保持相同。 GB / T 1 6 2 9 6 一 1 9 9 6 b ) 在5 0 0 H z 及其以上频率, 当采用正人射一 无规灵敏度指数为5 d B 的指向性传声器测 盆人射声 能

31、时. 给出在参考点两个最大与最小读数的方向的声压级偏差应在5 d B以内。 对于其他指向 性传声器, 正入 射一 无规灵敏度指数间的关系及允许的声场变化给于表1 . 5 . 3 准自由场 为了建立 准自 由场条件, 须满足以下要求。 a ) 扬声器应安置于就坐受试者的头部高度, 参考轴正穿参考点, 参考点与扬声器参考点间的距离 应至 少 1 m , b ) 当受试者及其坐椅不在时, 且所有其他正常工作条件保持不变时, 扬声器离参考点的轴左、 右 及上、 下。 . 1 5 m位置的声压级与参考点声压级偏离, 对任意测试信号均不得大于士2 d B . c ) 当受试者及其坐椅不在时, 扬声器在参考

32、轴上离参考点前0 . 1 0 m及后。l o m的声压 级的 差 值与声压距离反比定 律理论值的偏离, 对任意测试信号均不得大于士1 d B . 准自由 场有用的 频率范围由符合以上要求的 频率范围所给定. 表 1 扩散声场测量的传声器要求, d B 扬声器的正入射一 无规灵敏度指数允许的声场变化 妻 5 4 .5 4 G 4 5 4 . 5 4 传声器不适合 注 1测试应在足够多的方向进行, 它取决于传声器的型式以及扬声器布3的特性. 但至少应包括可筋会得到最大声压 级与最小声压级的两个平面. 2为取得所希望的声场, 需采用一只以上扬声器, 并要求恢以会减少驻波效应的非相千电信号. 6 测试

33、室内的环境嗓声级 测试室内的环境噪声级应符合表2 所给的要求。 在具体的测试室中, 若所测的最低听阅级不是 。 d B , 则适当的最大环境声压级为表2 的数值加所测的 最低听闷值。 表 2 声场测听的最大允许环境声压级L m . . 1 / 3 倍颇程带 1 / 3倍频程带的中心频率 H z 最大允许环境声压级L - . ( 参考: 2 0 p P a ) d B 最低测试音绷率 1 2 5 Hz2 5 0 H z 3 1 . 5 4 0 5 0 6 3 8 0 1 0 0 1 2 5 1 6 0 5 2 4 4 3 8 3 2 2 7 2 2 1 7 1 4 6 0 5 3 4 6 4 1

34、 3 6 3 2 2 5 1 8 GB / T 1 6296 一 1 996 续表 2 1 / 3倍预程带的中心频率 Hz 最大允许环境声压级L . 二 ( 参考. 2 0 p P a ) d B 最低测试音频率 1 2 5 Hz2 5 0 H z 2 0 0 2 5 0 3 1 5 4 0 0 5 0 0 6 3 0 8 0 0 1 0 0 0 1 2 5 0 1 6 0 0 2 0 0 0 2 5 0 0 3 1 5 0 4 0 0 0 5 0 0 0 6 3 0 0 8 0 0 0 1 0 0 0 0 1 2 5 0 0 1 2 1 0 8 6 5 5 4 4 4 5 5 3 1 一 1

35、 1 6 1 2 1 4 1 5 1 2 1 0 8 6 5 5 4 h 4 5 5 3 1 一 1 1 6 1 2 1 4 1 5 注 1运用表 2 的数据时, 所测最低听闷级为。d B, 由于环境噪声引起的最大不确定度为 2 d B。 如果因环境噪声引起 的最大不确定度允许+5 d B , 则表2的数值可以增加8 d B 。 这些数值是根据测听方法标准的第 工 部分假定为双 耳听音条件导出的。 2当采用窄带噪音作为测试信号时. 最大允许环境声压级应适当低于表 2 所给的值. 3绝大多数现时的声级计也难子测量低于 5 d B的声压级。 受试对象的准备与训练 对于测试对象的准备与训练, 以及听

36、力测试的其他条件, 可应用测听方法标准的第 1 部分中4 . 6 , 1 及 5 . 2 所给的要求与程序。此外, 还要告诉受试者将头部保持在参考点, 要面对所需方向, 防止活 5.动 注 1 0可采取某些有助于受试者保待头部位竹的措施 8 听阅级的确定 听力测试可采用手动、 自动记录或计算机控制的听力计。测试可以是单耳也可以是双耳。 参考点相对于扬声器的位置应明确给定并加识别。 在测试全过程, 测试刺激形式应保持不变, 并在听力图_ 注明。 当采用手动或计算机控制听力计时, 信号的出现次 序排列应 从 1 0 0 0 H z 往上, 接着往低频, 再作1 0 0 0 H z 复试。 测试信号

37、的出现, 阻断与测试程序的熟悉, 以及听阂级的测量与 计算, 应符合测听方法标准的第1 部分中 6 . 2 到 6 . 4的有关要求。 注 1 1 对于高声级的低频信号, 应考虑测试信号的振动触觉感。 G B / T 1 6 2 9 6 一 1 9 9 6 8 . 1 单耳测试 若只对单耳测试, 则要对非测试耳加护听器或掩蔽。 只有采用 纯音或调频音( F M) 作测试信号时, 才采用窄带噪声掩蔽。在用窄带噪声作测试信号时不加噪声掩蔽。要在报告中提出非测试耳所用护听 器的型号。 注 1 2实际上由堵耳所取得的声衰减通常是有限的, 从而会导致测t误差. 尤其当侧试耳比所堵非侧试耳的听力差 得多时

38、更为如此。 注 1 3采用掩蔽, 用插入式耳机提供掩蔽噪声为好. 8 . 2 双耳测试 在双耳测试时, 受试者通常不可能确定所听到的测试信号是在单耳还是双耳.因此, 用双耳测试所 决定的听闭级, 是双耳听阐或主要由 较灵敏的 耳所决定的值。 注 1 4可以告诉受试者表示测试信号的部位 如左、 右双侧.但必须使他记住他的主要任务是反应听到最徽弱的信 号 。 9 我助听器测试 如要确定具体佩带者的助听器的功能增益, 则应用第7 , 第 8条所给的程序。 1 0 筛选测试 声场筛选测听按测听方法标准的第 1 部分第s章进行。 注 1 s有时用手持扬声器作声场筛选. 扬声器与受试者距离的变动会引起声压

39、级的偏离很大. 因此. 这时试脸条件会 不满足第 s 章的要求。 ”数据的报告 应提出以下随同声场测听结果的报告: 声场类型, 所用听力计类型( 手动、 自动记录或计算机控制) ; 测试信号的类型及特性, 受试者相对于扬声器的位置; 信号级( 包括听力级或声压级) 刻度的参考的识别 由 于环境噪 声原因导致可测量的不是。 d B 的最低可 测听闽级; 如只测一耳, 哪侧非测试耳被堵及如何堵它; 如进行筛选测听, 要说明筛选听力级。 1 1 . 1 用听 力级校准的设备 如声场测试用设备听力级校准, 则应列表给出结果或画一 张听力图见测听方法, 第一部分第1 0 章. 符号与听力图的举例示于附录

40、A( 提示的附录) 中。所得的听力图应与所用声场相符。要注明对非测试 耳的掩蔽或堵塞。 1 1 . 2 用声压级校准的设备 如声场测试用设备用声压级校准, 则应列表给出结果或图示, 见附录 A( 提示的附录) 举例。 注1 6建议采用 1 1 . 1的听力图中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相同刻度, 但纵坐标方向相反, 并作出适当标符. 设备的维护与校准 概述 测听设备的正确校准对于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提出包括检查及校准程序三阶段的以下方案: 阶段 A: 例行检查与试听; 六乙门乙 月确 G B / T 1 6 2 9 6 一1 9 9 6 阶段B : 周期电 声测试; 阶段C : 墓本校准测试. 1 2

41、 . 2 两次测试的间隔 进行各类测试的间隔只 作为一种指导。但除非显然有更为合适的不同间隙外, 就应予以坚持。 每周作阶 段A检查. 在不同的参考点对声压级的测试间隔不大于3 个月. 阶段B 的周期电 声测试 的理想间隔为 3 到 6 个月, 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年。 注 1 7根据具体设备及使用经验, 可以容许有3到6个月的间隔差别. 只要阶 段A的检查定期进行并且 使用精心, 间隔可以 较长。 如阶段A, B 的测试均定期进行, 则阶段C的基本校准测试可不 按例行安排. 阶 段C 的测试只是测 试设备启 用, 或附件装置更换以 及作大的修理, 或使用时期很久, 怀疑设备性能不完全符合规

42、格要求。 但 阶段 C测试的间隔不得超过 5 年。 1 2 . 3 阶段 A: 例行检查与试听 例行检查的目的是保证设备尽可能工作正常, 以及校准没发生显著变动。 检查的环境噪声条件应与 设备正常使用时的条件相当。检查程序如下: a ) 清理设备及检查所有附件。 检查插头与电 缆磨损和损坏现象, 更 换损坏或磨损严重的 导线. b ) 接通设备电 源按推荐时间或至少5 m i n 预热.执行按制造厂规定的任一启动程序. c ) 保证参考点在正确位置并能明确认定。 d ) 用人试听刚能听到的测试信号验证听力计的输出以及环境噪声均大致正确, 该试听 者具有在 正常范围之内的巳知听阅级。用适合的测试

43、信号进行试验。 注 1 8每次试脸用同一个人. e ) 在如6 0 d B 到 7 0 d B的较高听力 级或等效声压级, 对所有适合的功能和所有提供的 测试信号 听取测试声。判 断是否功能正常、 没 有失真、 没有阻断器的 “ 喀呱” 声等. f ) 在低听力级听 取有没有交流声或噪声, 或来自 听力计或测试环境的任何其它不需要的声音。 证 实衰减器确实可在全程衰减信号、 证实在受试者位置听不到由设备辐射的声音。 9 ) 检查受试者反应系统, 以及对讲与监视线路是否正确工作。 1 2 . 4 阶段 B : 周期电声测试 周期电 声测试是按适当的标准进行测量, 并比 较结果。用纯音信号的测量如下: 。 ) 测试信号的频率, b ) 在参考点的声压级; 。 ) 衰减档( 在整个有用的 范围) ; d ) 谐波失真; e ) 掩蔽噪 声级。 对于纯音以外的其他信号, a ) 与d ) 的测量需用专门的频谱分析设备, 并只在怀疑设备失灵时才进 行。 声压级的测量须用符合G B 3 7 8 5 1 型声级计进行。 此外, 还须按阶段A作例行检查与试听。 1 2 . 5 阶段 C: 基本校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