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323.5-1994.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76374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6323.5-199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GBT 6323.5-199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GBT 6323.5-199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GBT 6323.5-199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GBT 6323.5-199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T 6323.5-199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6323.5-1994.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轻便性试验 G B / r 6 3 2 3 . 5 一 9 4 代替 G B 6 3 23. 5一8 6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t e s t p r o c e d u r e f o r a u t o mo b i l e s - S t e f f o r t s t e s t p r o c e d u r e 1 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的转向轻便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 客车、 货车及

2、越野汽车, 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 B / T 1 2 5 3 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3 M J f变t和仪器设备 3 . 1 测量变量 a . 转向 盘作用 力矩, b . 转向盘转角; c . 汽车前进车速, d . 转向盘直径。 3 . 2 试验仪器设备 3 . 2 . 1 测量仪器设备按G B / T 1 2 5 3 4 中3 . 2 条规定, 其试验仪器设备测量范围及误差应满足表1 要 求。 表 1 测I变f测量范围 测量仪器及记录系统的误差 转向盘力矩 士5 0 N m 土1 5 0 N m 士 1 N m 士3 N m 转向盘转角士1 0 8 0 0 士1

3、 0 . 8 0 汽车前进车速 0 -5 0 m/ s士0 . 5 m/ s 转向盘直径l m士 l mm 3 . 2 . 2 各种传感器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安装。 3 . 2 . 3 标明试验路径的标桩1 6 个。 4 试验亲件 4 . 1 试验汽车 4 . 1 . 1 止 鲤堕 兰些醚 工鱼野 途鱼 叁 全 的 汽 奎 汉验 前 测 定 车 轮 定 位 参 数 , 对 转 向 系 、 悬 架 系 进 行 检 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4 一 0 4 一 0 4 批准1 9 9 4 一 们 一 0 1 实施 G B / T 6 3 2 3 . 5 一 9 4 查, 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只有

4、认定试验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时, 方可进行试验。测 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 记入附录A ( 补充件) 中。 4 . 1 . 2 试验汽车若用新轮胎, 试验前至少应经过 2 0 0 k m正常行驶的磨合; 若用旧轮胎, 试验终了其残 留花纹高度不小于1 . 5 m m。轮胎气压应符合G B / T 1 2 5 3 4 中3 . 2 条规定执行。 4 . 1 . 3 试验汽车的转向盘中间位置的自由行程, 应符合各类型汽车的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如该类型 汽车的通用技术条件无明确限值规定, 则其自由行程应不大于士1 0 1 . 4 . 1 . 4 试验汽车为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 乘员和装

5、载( 推荐用砂袋) 的分布应符合G B / T 1 2 5 3 4 中 3 . 1 . 3 表1 规定。 4 . 2 试验场地与环境 4 . 2 . 1试验场地应 是干燥、 平坦清洁的 水泥 混凝土或沥 青钟装 路面, 任意方向 上的坡度不大于2 Yo。 在 试验场地上, 画出颜色鲜明的双纽线路径( 见图1 ) , 双纽线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l =d 了 c o s 2 0 “. . . ”, . “ . (1) 轨迹上任惫点的曲率半径R按下式确定 。d 式 一 3 万c os 2 f . . . . . . . ” (2) 当沪 = 0 时, 双纽线顶点的曲率半径为最小值, 即 “十3 R

6、 (3) 双纽线的最小曲率半径( 单位: m) 应按试验汽车前外轮的最小转弯半径( 单位: m) 乘以1 . 1 倍, 并 据此画出双纽线。 在双纽线最宽处, 顶点和中点( 即结点) 的路径两侧各放置两个标桩, 共计放置1 6 个标 桩( 见图1 ) , 标桩与试验路径中心线的距离, 为车宽一半加5 0 c m, 或按转弯通道圆宽二分之一加5 0 c m, 4 . 2 . 2 试验时风速应不大于5 m / s , 4 . 2 . 3 试验时大气温度在。 -4 0 范围内。 G B / T 6 3 2 3 . 5 一 9 4 图 1 5 试脸方法 5 . 1 按4 . 2 . 1 条的规定, 画

7、好双纽线路径并放置好标桩。 52 接通仪器电源, 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53 试验前驾驶员可操纵汽车沿双纽线路径行驶若干周, 熟悉路径和相应操作。 随后, 使汽车沿双纽线 中点“ 。 ” 处的切线方向作直线滑行, 并停车于“ 。 ” 点处, 停车后注意观察车轮是否处于直行位置, 否则应 转动转向盘进行调整。然后双手松开转向盘, 记录转向 盘中间位置和作用力矩的零线。 5 . 4 试验时, 驾驶员操纵转向盘. 使汽车以1 0 士2 k m / h 的车速沿双纽线路径行驶, 待车速稳定后, 开始 记录转向盘转角和作用力矩, 并记录行驶车速作为监督参数。 汽车沿双纽线绕行一周至记录起始位置, 即

8、完成一次试验, 全部试验应进行三次。在测量记录过程中, 驾驶员应保持车速稳定和平稳地转动转向 盘, 不应同时松开双手, 并且在行驶中不准撞倒标桩。 6 试脸结果处理及结果农达 6 . 1 试验结果处理 根据记录的转向盘转角和作用力矩, 按双纽线路径每周整理成图2 所示的一条M- 0 曲线, 或者直 接采用计算机采样所得的上述参数, 确定出汽车转向轻便性的各项参数。 6 . 1 . 1 式中: 6 . 1 . 2 转向盘最大作用力矩均值, 用下式确定: 万 I M m ; I M - . = 二一 : ” . ” (4) 习 . : 转向 盘最大作用力矩均值, N m ; M- . ,绕双纽线路

9、径第i 周( i =1 - 3 ) 的转向盘最大作用力矩, N me 转向盘最大作用力均值, 用下式确定: c B / T 6 3 2 3 . 5 一9 4 一2 Mm . , F 。 二 = - 万 于 一 二 。 二 。 ” 二 。 二 。 . 。 (5) 式中: F 。 二 转向盘最大作用力均值, N, D 试验汽车原有转向盘直径, m。 6 . 1 . 3 转向盘的作用功 6 . 1 . 3 . 1 绕双纽线路径每一周的作用功, 用下式确定: W 一15 7 . 3 丁 + a I o M一 ( 6 ) d O (6) 式中: W 绕双纽线路径第 A M , ( B ) 绕双纽线路径第

10、 i 周( i = 1 周( i = 1 -3 ) 的 转向 盘作用功, J r 1 -3 ) 的转向盘往返作用力矩之差随转向盘转角变化曲线处的 数值, N m; 士 人 绕双纽线路径第i 周( i =1 - 3 ) 的转向 盘向左、 向右最大转角。 6 . 1 . 式中 3 . 2 转向盘的作用功均值用下式确定: w = 。 。 . 。 . . , 。 . . 。 (7) W 3艺1-1 : w转向盘的作用功均值, 7 a 6 . 1 . 4 转向盘平均摩擦力矩和平均摩擦力 6 . 1 . 4, 绕双纽线路径每一周转向盘平均摩擦力矩, 用下式确定: 又 , 。 = W ( I +8 - +

11、I 一e m . . ; 1 ) 2 . . . . . . 。 . . (8) 式中: 从, 绕双纽线路径第i 周( i =1 -3 ) 转向盘平均摩擦力矩, N m。 6 . 1 . 4 . 2 转向盘平均摩攘力, 用下式确定: 二2 又 . r-=份 气 二- ,.二 , . 林: “. ”, :. 林心 “二 , . 林.介二介:. 吃 9 ) 诬J 式中: 风, 绕双纽线路径第i 周( i =1 - 3 ) 转向 盘平均摩擦作用力, N。 6 . 1 . 5 6 . 1 . 5 . 1 转向盘平均摩擦力矩均值和平均摩擦力均值 转向盘平均摩擦力矩均值, 用下式确定: 艺M - M, 一

12、 3 “. . . , , ”。 . 。 。 (1 0) 6 . 1 . 5 . 2 转向盘平均摩擦力均值, 用下式确定 G B / T 6 3 2 3 . 5 一 9 4 二2 M. - 户二=-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t 、 u- 一一 6 . 2 试验结果表达 将测定和计算结果记人表2 、 表 3 中。 表 2 转向盘最大 作用力矩 Mm . . , N m 转向盘最 大作用力 F . . o N 转向盘右转 最大转角 B m . , ( .

13、 ) 转向盘左转 最大转角 B m, ( . ) 转向盘 作用功 W; J 转向盘平均 摩擦力矩 又 . N m 转向盘平 均摩擦力 F . . , N 平均 车速 k m/ h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表 3 性能参数 数值单位 备注 转向盘最大作用力矩均值M -N m 转向盘最大作用力均值7 -N 转向 盘作用功均值w J 转向盘平均摩扭力矩均值M- N m 转向 盘平均库攘力均值F N 了 试脸报告 试验报告的内容根据需要可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 a . 试验依据、 目的、 要求; b . 试验条件; c . 试验方法, d . 试验结果, e . 附录A全部内 容。 f . 报告日 期

14、。 2 5 0 G B / T 6 3 2 3 . 5 一 9 4 M. N m 2 5 1 G B / e 6 3 2 3 . 5 一 9 4 附录A 一 般 数 据 表 ( 补充件) 试验汽车编号 mm 后轴载质量 _k g k g kPakPa朴内 后轴载质量 前轮惘型号 前右轮气压 冷态 前右轮 后轮惘型号 后右轮气压 冷态 后右轮 kmm吨纯吨kPakPamm 试验汽车型号 制 造 厂 名 发 动 机 号 行 驶 里 程 前轮距 轻载质量 前轴载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前轴载质量 前轮胎型号 前左轮气压 冷态 花纹高度 前左轮 后轮胎型号 后左轮气压 冷态 花纹高度 后左轮 车轮定位参

15、数 主销内倾 左轮 主销后倾 左轮 车轮外倾 前左轮 后左轮 车轮前束 前轮 转向盘直径 右轮 右轮 前右轮 后右轮: (o)(o)(o)内 后轮 转向盘自由行程 所用仪器 测转向盘转角_ 测横摆角速度_ 测汽车前进速度_ 测侧向加速度_ 测车身侧倾角 _ 记录仪器 G s / r 6 3 2 3 . 5 一 9 4 试验地点_ 路面状况 场地坡度_ 大气温度_ 试验日 期_ 试验参加人员 数据处理人员 驾驶员 备注 风速m/ s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 清华大学、 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修曾、 伦

16、景光. *草庐一苇草庐一苇*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本人有各种国内外标准 20 余万个, 包括全系 列 GB 国标国标及国内行业行业及部门标准部门标准,全系列 BSI EN DIN JIS NF AS NZS GOST ASTM ISO ASME SSPC ANSI IEC IEEE ANSI UL AASHTO ABS ACI AREMA AWS ML NACE GM FAA TBR RCC 各国船级 社 船级 社 等大量其他国际标准。豆丁下载网址:豆丁下载网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