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制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及引发的思考摘要:学生在做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时,实验的难度裔、效果不好。原因一是实验时一定要有充足的阳光:二是实验耗时长,学生户外管理难度大。为此,利用电灯泡作光源,利用彩砂作吸热材料制作一款“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实脸证明,该装置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同时通过2组实验数据,学生对颜色与吸热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更直观更持久,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关健词:自制,颜色,吸热能力,实物演示器,思考引言:笔者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6光B单元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做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时,实验的难度高、效果不好。原因一是实验时一定要有充足的阳光:二是实验耗时长,学
2、生户外管理难度大。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吗?把下面这些不同颜色的纸对折做成袋状,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卜。在具体实验中,学生在室外操作时受到风的影响,纸袋不程定:阳光下长时间实验,学生的耐力不足等,各小组实瞪数据差异较大,实验效果不好.为此,笔者自制了款“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一、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1 .块宜径为40Cm的圆形PP板作底座,底座上固定高23Cm的PVC管做成的支架,正中悬挂90瓦白炽灯。设计为恻形底座是考虑到每个采热点和光源是等距离的.为J增加实验数据的客观性,我设计了同时两组实的同时进行。左右半圆随机摆放装满瓶、绿、
3、黑、红、黄、紫、白7中颜色沙子的试管作采热装置。2 .底座上支架两边内径35Cm处平均攫放14个塑料弯头并固定,实验时插放式管。这样的设计主要考虑仪罂的存放和搬运,在进行多次验证实验时可以方便的随机调换位置。3 .14支忒管分两组,分别装满蓝,绿、黑红、黄、紫、白7种窿色的沙子,插上温度计。选择彩砂是因为沙子吸热能力较强,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相同规格的试管,相同数量的沙子,温度计摆放在相同高度,把各个采热点的差异尽用缩小,增加实验的客观公正。二、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操作方法1 .放好底座,把两组带有温度计的7色试管插在支架两边的弯头上。7色试管在每侧插放是随机的,不要两侧按相
4、同顿色顺序。插放好后,调整温度计统一高度。2 .在实验前分别记录每支试管的祖度.3 .接通电源,点亮支架上的白炽灯,开始计时。4 .分别记录每支试管3分钟后、6分钟后、9分钟后的温度。5 .实骆结束后,通过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颜色与吸热能力的关系。A组实验效果:实验数据分析:次验小结: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整理分析,黑色沙子吸热能力最强,绿色沙子吸热能力最弱,各种散色的沙子在相同时间内温度上升不相同,不同颜色吸热能力不一样。实验小结: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整理分析,黑色沙子吸热能力最强,白色沙子吸热能力最弱,不同颜色的沙子吸热能力不一样。三、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教具创新点:1 .克服需要在室外
5、阳光下等因素限制,在教室内就能完成实验。以太阳作光源,首先需要晴好天气在室外才能进行实验。“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以白炽灯作光源不收天气因素影响,在教室内就可.以完成实验。2 .利用彩色的沙子作吸热媒介,吸热效果好,色彩区分明显。利用彩色的沙子作为吸热媒介,色彩区分明显;沙子比热小,升温快,有效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装在试管中,规格统,便于保管。3 .利用圆形PP板做底座,PVC线管制作支架,塑料宝塔弯管作试管底座,教具完整度高,结构科学,提育实验精确度。教具不仅设计要科学规范,也要外形美观。这样的设计,制作材料容易获得.制作难度不必,方便他人效仿,具有较高的推广普及价值。4 .经过数次实险调
6、试,利用90瓦白炽灯作为光源,实验效果最佳。这样规格的结构用90瓦白炽灯在导线、灯头、插头的要求上不高,同时也能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四、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器”教具主要应用及成果: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E光这一总元教学,可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一样的实险,以及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兴趣.五、自制教具引发的思考1 .努力践行用教材教新理念,揪弃教教材旧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树立这样条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做到“用教材教,首先耍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这一单元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的主要学习任务探究.颜色与吸热、阳光直
7、射、斜射与吸热和分析我们获得的信息“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内容是有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组成的:颜色与吸热实验、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表面光滑和表面粗糙同种材料吸热实险.第:部分是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完成本课教学,困难主要表现如下:困难一:根据教材要求,每个实5佥探究活动至少采集10分钟实盼数据,实验占时30分钟,指导整理分析数据,这节课的容量是十分巨大的,也是根本完成不了的。我第一次教学本课两课时才勉强完成的。困难二:本课实验探究活动一项主要的实验条件是阳光。根据学期课程进度,教学本课大概在十月底十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概率进入到绵绵秋雨阶段,能不能恰逢其时只能看老天爷/困难三:户外实验活动,组织
8、风险大,课堂效率不嬴,实瞪效果不好,数据采集不精确.为破解本课教学难点,我采取了以卜.策略:(I)自制”颜色与吸热能力实验演示涔”,克服了天气制约因素。(2)以微课形式课前完成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表面光滑和衣面粗槌同种材料吸热实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鼓励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做做,保护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2 .一名成功的科学教师一定是位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小学科学课程是门实践性课程。(2)作为名科学教时j,动手实践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自制教具,是提i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自制“颜色与吸热能力实眩演示器”前,笔者首先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教具应该是怎样的结构。网形结构能有效地规避光源
9、到采热点之间的距尚差异。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教具呢?木板薄了容易变形,厚了笨重,而且不美观。选择塑料,容易加工,用胶水就能固定粘接。结构尺寸多少合适?灯泡直径6cm,7种颜色,同时进行两组,14个采热点。教材用彩纸制作纸袋插上温度计,我怎么设计?纸袋不易固定。用试管,颜色怎么办?最后孩子玩的彩砂给了启发。沙了比热小,温度上升快,效果明显。最终选择直径40厘米圆形PP板作底座,PVC线管制作支架,正中悬挂白炽灯,PP板上用501胶水粘接塑料宝塔弯管作试管底座“光源肯定选择热源效能高的白炽灯。用多少瓦数的白炽灯最合适呢?60瓦灯泡实验后,湿度上升缓慢,区分度不赢.150瓦灯泡实验后,阻度上升均很明显,区分度也不高,且对灯头、导线和插头要求大。90瓦灯泡实验后,实验效果好,区分度较高,满足实验要求。自制教具的过程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从整体到细节,从材料到结构,从加工制作到试眩调节需要教师有高度的员任心和科学精神,可以说,科学教和自制教具的过程就是打磨臼身科学素养的过程。参考文献孙鸿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一解读课程改版的一条新埋名.青年教师(7):2.2)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