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1106-2001.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80322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1106-200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YD-T-1106-200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YD-T-1106-200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YD-T-1106-200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YD-T-1106-200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D-T-1106-200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1106-2001.pdf(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丫0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通 信 行 业标 准 YD/ T 1 1 0 6 - 2 0 0 9 0 0 / 1 8 0 0 MH z T D MA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 G P R S ) 基站 子系统与服务 G P R S支持节点 ( S G S N) 间接口( G b接口) 技术规范 9 0 0 / 1 8 0 0 MH z T D MA D i g i t a l C e ll u l a r M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i o n N e t w o r k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f ic a ti

2、 o n f o r G P R S ( G e n e r a l P a c k e t R a d io S e r v i c e ) B a s e S t a ti o n S y s t e m一 S e r v in g G P R S S u p p o r t N o d e ( S G S N ) I n t e r f a c e ( Gb i n t e r f a c e ) 2 0 0 1 - 0 3 - 2 0 发布2 0 0 1 - 0 3 - 2 0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 布 YD I T 1 1 0 6 - 2 0 0 1 目次 2,一八,八j

3、 月 p舀“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符号和缩略 语 4 G b 接 口概述 5 G b 接 口第一层技术规范 。 。 。 . . 。 . . 。 . . . 。 . 6 G b 接 口网络业务 7 BS S GP RS协议( BS S G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Dl 1 1 1 0 一 2 0 0 1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E T S I ( 欧洲通信标准委员会) G S M技术规范0 8 . 1 4 WP M B S S - S G S N接口; G b 接 口层 1 ) ( 1 9 9 9年 8 月 v 7 . 0 . 1 R e l e ase 9 8 ) , 0 8 . 1 6 ( G P R S B S S - S G S N 接口; 网络业务( 1 9 9 9年7月v 7 . 1 . 0 R e l e a s e 9 8 )

5、, 0 8 . 1 8 K G P R S B S S - S G S N接口 ;B S S G P R S协议)( 2 0 ( X 年5 月v 7 . 3 . 1 R e l e as e 9 8 ) 的内 容 制定的,主要内容与上述标准等效。 G b接口是基站系统 ( B S S )与服务 G P R S支持节点 ( S G S N)的接口。本标准规定了G b接口的物 理层和该接口中参考使用的物理接口 标准、 G b 接口网 络业务以及B S S G P 协议。 本标 准由信息产业部电 信科学 技术研究院提出 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军刘东

6、明王志勤卢学军郎保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9 0 0 / 1 8 0 0 MHz T D MA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 G P R S ) 基站子系统与服务GP R S支持节点 ( S G S N)接口间 ( G b接口) 技术规范 9 0 0 / 1 8 0 0 MHz T D MA Di g it a l C e l l u l a r Mo b i l e C o m mu n i c a t io n N e t w o r k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i c a t i o n f o r G P R S ( Ge n e r

7、 a l P a c k e t R a d i o S e r v i c e ) B a s e S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 S e rv i n g G P R S S u p p o r t No d e ( S G S N) I n t e r f a c e ( G b i n t e r f a c e ) VDI T 1 1 0 6 - 2 0 0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 P R S中的基站子系统 ( B S S )和服务 G P R S支持节点 间的接口 ( G b接口) ,包括物理层 ( 层 1 ) 、网络业务 ( 层 2 )和基

8、站系统 G P R S 协议等。 本标准适 用于9 0 0 / 1 8 0 0 MH z T D MA数字蜂 窝移动通信网, 并为G P R S 系统设备的引 进、 工程设计、 验收测试、网络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提供技术依据。 ( S GS N) 网络规划 、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S M 0 2 .6 0数字 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 s e 2 + ) ; G P R S第一阶段业务描述 G S M 0 3 .6 0数字 移动

9、蜂窝通信系统( P h a s e 2 + ) ; G P R S第二阶段业务描述 G S M 0 4 .0 8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s e 2 + ) ;无线 接口层3 规范 G S M 0 4 . 6 4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 s e 2 + ; G P R S逻辑链路控制 ( L L C ) G S M 0 8 .0 4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s e 2 ) ; B S S 一 M S C接口 层1 规范 G S M 0 8 . 1 4 v 7 .0 . 1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s e 2 + ) ; G b 接口 层1 G S M 0 8

10、. 1 6 v 7 . 1 . 0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s e 2 + ) ; G b 接口网 络业务 G S M 0 8 . 1 8 0.3 . 1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s e 2 + ) ; B S S G P G S M 0 9 . 1 8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s e 2 + ) ; G s 接口 层3 规范 G S M 1 2 .0 8数字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P h a s e 2 + ) ;用户和设备跟踪 F R F 1 . 1 ( 1 9 9 6 . 1 . 1 9 )帧中继论坛用户一网络实现协定( U N I ) C C ITT G .7 0

11、4 ( 蓝皮书)1 5 4 4 . 6 3 1 2 . 2 0 4 8 . 8 4 8 8 和4 4 7 3 6 k b i t / s 同步帧结构 I T U - T 1 . 2 3 3 . 1 ( 1 0 / 9 5 ) I S D N帧中继承载业务 I T U - T Q .9 2 1 ( 1 0 / 9 5 ) I S D N用户 一网络接口 数据链路层规范 中华人民 共和国 信息产业部2 0 0 1 -03 - 2 0 批准 2 0 0 1 -03 - 2 0实施 Y D/ T 1 1 0 6 - 2 0 01 I TU- T Q. 9 2 2 ( 0 2 / 9 2 ) : I T

12、U- T Q. 9 3 1( 1 0 / 9 5 ) ; I T U- T Q. 9 3 3 ( 1 0 / 9 5 ) : 帧中继承载业务的I S D N数据链路层规范。 I S D N用户一网 络接口基本呼叫控制层3 规范。 N o .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 D S S 1 ) 信令规范一采用帧方式的基本呼叫控 制。 3 符号和缩略语 B S S B a s e S t a t i o n S u b s y s t e m基站子系统 B S S G P B a s e S t a t io n S u b s y s t e m G P R S P r o t o c o l基站子系统

13、G P R S 协议 B V C B S S GP V i r t u a l C o n n e c t i o n B S S G P虚连接 B V C I B S S G P V i r tu a l C o n n e c t i o n I d e n t i f i e r B S S G P虚连接标识符 D L C I D a t a L i n k C o n n e c t i o n I d e n t i f ie r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 D C E D a t a C i r c u i t - t e r m i n a t i n g鞠u i p m e n t数字电

14、路终接设备 D T E D a t a T e r m i n a l E q u i p m e n t数字终端设备 F R F r a m e R e l a y帧中继 F R F F r a m e R e l a y F o r u m帧中继论坛 L L C L o g ic a l L i n k C o n t r o l逻辑链路控制 L S P L i n k S e l e c t o r P a r a m e t e r链路选择器参数 M A C M e d i u m A c c e s s C o n t r o l媒体接入控制 N S N e t w o r k S

15、e r v i c e网络业务 N S E N e t w o r k S e r v i c e E n t i t y网络业务 实体 N S E I N e t w o r k S e r v i c e E n t i t y I d e n t i fi e r网络业务实体标识符 N S - VC N e t w o r k S e r v i c e V i r tu a l C o n n e c t io n网络业务虚连接 N S - V C I N e t w o r k S e r v i c e V i r tu a l C o n n e c t io n I d e n

16、 t i f i e r 网络业务虚连接标识符 N S - V L N e t w o r k S e r v i c e V i r tu a l L i n k网络业务虚链路 N S - V L I N e t w o r k S e r v i c e V i r t u a l L i n k I d e n t i f i e r网络业务虚链路标识符 P D U P r o t o c o l D a t a U n i t协议数据单元 P T P P o i n t - T o - P o in t点对点 P V C P e r m a n e n t V ir t u a l C

17、 o n n e c t i o n永久虚连接 R L C R a d i o L i n k C o n t r o l无线链路控制 S G S N S e r v i n g G P R S S u p p o rt N o d e G P R S服务支持节点 U N I U s e r - t o - Ne t w o r k I n t e r f a c e用户一网络接口 4 Gb 接口概述 G b接口是B S S和 S G S N之间的接 口,用于交换信令信息和用户数据。与 A接口相比,G b接口允 许多个用户复 用在同一个物理信道上,而不是让一个用户在通话期间占 用一个专用的物理

18、信道。 另外, G P R S的 信令和用户数据是在相同的 物理信道上发送的,不需要为信令程序分配专用物理资源。 用户的 接入速率不受限制,可以从零直到最大可用的带宽 ( 如一个 E l ) . G b接口分层定义如下: 第一层:可采用多种结构和协议。 第二层:第二层基于帧中继,在B S S和 S G S N之间要建立帧中继的虚电路,多个用户的L L C P D U 复用在这些虚电路上。 第三层: B S S G P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与无线相关的信息 ( 如 Q O S 、 路由 信息等) ,对 数据传输实现流 量控制,并提供 B S S和S G S N的节点管理控制功能。 信令协议参考模型见图

19、1 o Y D/ T 1 1 0 6 - 2 0 01 B SS S G SN 图1 G b 接口 信令协议参考模型 5 G b 接口 第一层技术规范 5 . 1 G b 接口的 物理结构 G b 接口的 物理结构可以是点到点的 专用线路或是帧中继网络。 在使用帧中继网络的清 况下, G b 接 口的两端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物理接口口 5 .2 物理层接口 G b接 口的物理层应符合 F R F I A “ 帧中继论坛的用户一网络实现协定 ( U NI ) ”的有关规定。B S S 和S G S N设备不需支持下列所有物理接口,但所支持的物理接口必须符合 F R F L I 相应章节的规定。 a

20、 ) 2 . 1 . 1 节: A N S I 1 .4 0 3 ; b ) 2 . 1 .2节:V . 3 5 ,物理电路和D T E / D C E接 口; c ) 2 . 1 . 3 节:G . 7 0 3 ; d ) 2 . 1 .4 节: G . 7 0 4 ; e ) 2 . 1 . 5 节: X . 2 1 ; 0 2 . 1 .6 节:A N S I - 5 3 0 - A - 1 9 9 2 ; g ) 2 . 1 .7节:H S S I . G b接口可以在同一个 E l ( 2 0 4 8 k b i t/ s ) 的数据通道中与A接口复用, 当使用 E 1 接口时应符合

21、 C C I TT 建议 G.7 0 4的规定。G b 接 口与A接 口复用是可选的。 在G b 接口 使用一个E l ( 2 0 4 8 k b i 1 / s ) 中的多 个6 4 k b i 1 / s 信道时, 建议将其合并为一个n X 6 4 k b i d s 信道。 这样可以 利用高层统计复用的优点优化对可用带宽的使用, 但这种方法要求每个 6 4 k b i 1 / s 信道间 没有滑 码 。 5 . 3 误码率 B S S 与S G S N间 物理层的误码率应符合更高 层的 操作要求。 5 . 4 物理信道的保留 G b 接口的 物理信道应由 管理程序永久保留。 6 G b

22、接口网络业务 6 . 1 概述 网 络业务负责N S S D U在S G S N和B S S 之间的 传输。 提供给网络业务用户的业务应该包括: 网络业务 S D U的传输。网络业务实体提供网络业务原语用于更高层数据单元在 B S S和 S GS N 之间的 收发。 N S S D U由网络业务按顺序传送,但在一些例外的 情况下不能严格的保证传送顺序。 网络拥塞指示。子网 络业务 ( 如帧中 继)可以 执行拥塞恢复控制。网络业务应当 使用子网 络 业务中的拥塞报告机制报告拥塞情况。 状态指示。状态指示用于通知 N S用户与NS相关的事件,如可用传输性能的变化 。 网络业务实体由子网络业务实体和

23、网络业务控制实体组成,子网络业务实体有赖于 G b接口上使用 丫D 厅1 1 0 6 - 2 0 0 1 的介质传输网络,网络控制实体与介质传输网络无关。在这两个实体间有一个分层的关系,见图 2 。这 两个实体间的通信在网络业务内部发生,不作具体规定。 网络业务 网络业务控制/ 网络业务控制协议 图2 网络业务的内部结构 网络业务控制对等实体间的通信由子网络业务实体提供。网络业务控制实体使用子网络业务进行 通信。网络业务控制实 体间在 G b接口 上的端到端 通信在网络业务虚连接 ( N S - V C ) 上 进行。N S - V C是 网 络业务控制对等实体间的虚 拟通信路径。 N S 用

24、户对等实体间的通信由网 络业务实体提供: N S 用户实体间的 对等通信在B S S G P虚连接( B V C ) 上 进行。 B V C是N S 用户对等实体间的虚通道。 一个N S 实体只能与一个对等N S 实体通信。 N S 控制实体负责以 下功能。 - N S S D U发送:N S S D U在N S - V C上发送。 N S S D U封装进网络业务控制P D U ,网络业务控 制 P D U 再依次封装进子网络业务 P D U. 负荷分担:负荷分担功能将N S S D U业务量分配给一组N S - V C中可用的 ( 即解闭的) N S - V C , -N S - V C管

25、理:当一条N S - V C不能用于N S 用户业务时,N S 实体使用闭 锁程序通知相应的N S 对等实体,反之使用解闭程序。当一个事件导致 G b接口两侧的 N S - V C状态不一致时,在NS实体间使 用复 位程序将一条N S - V C设置成一个确定的状 态。测试程序用于检查N S 实体间的N S - V C是否工作正 常。 6.2寻址 本节描述在 G b 接口上的一般寻址方 法,不考虑G b接口的配 置和介质传输网 络的 种类。这些原理 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见6 .7 节。 在本节中, 寻址按一般情况考虑,即S G S N经介质传输网络与几个 B S S相连。 对于点到点的物理 连接

26、的特殊情况可以由一般情况导出。 6 .2 . 1 网 络业务 虚链路( N S - V L ) S G S N与 B S S可以使用多种物理链路相连接。每个物理链路的端口 ( 即G b接口的每一端)用物理 链路标识符标识,标识符的结构由具体实现决定 每条物理链路支持一条或多 条 N S - V L 。 而每条 N S - V L只能分配到唯一的物理链路上。 N S - V L的 属性由 G b接口 上使用的 介质网络决定, 使用介质传输网 络的 情况下, N S - V L用于接入介质网络。 G b 接口为点到点的配置时可以将N S - V L用于B S S 和 S G S N之间的端到端连接

27、。 每一条N S - V L由 网络业务虚连 接标识符( N S - V L I ) 标识。 N S - V L I 的含义 ( 即本地还是端到端) 和结 构取决于G b接口的结构和使用的介质网 络。在使用帧中继网 络的 情况下,物理链路是 F R承载信道, N S - V L是F R的永久虚连接( P V C ) 的本地链路 ( 在U N I 端) , N S - V L I 是F R D L C I 和承载信道标识符的组 0 口。 6 . 2 . 2 网 络业务虚连接( N S - V C ) 为了在 B S S 和 S G S N之间提供端到端的 通信而不考虑 G b接口的具体结构, 使

28、用网络业务虚连接 ( N S - V C ) 的 概念。N S - V C是B S S 和S G S N之间的端到端虚连接。在G b 接口 的每端, N S - V C和N S - V L a YD厅 1 1 0 6 -2 0 0 1 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 对于帧中 继网络, N S - V C是F R 永久虚连接( P V C ) , 图 3 表示了N S - V C和 N S - V L的关系。 B S S端的NS - V L S GS N端 的NS -VL 图 3 N S - V C和 N S - V L的关系 每个 N S - V C由网络业务虚连接标识符( N S - V C I

29、) 标识, N S - V C I 在G b 接口具有端到端的意义。 N S - V C I 唯一地标识 S G S N中的一个 N S - V C. 一条 N S - V C的建立包括物理链路和 N S - V L的建立。 N S - V C和 N S - V L由管理程序永久建立,N S - V C I 也通过管理程序分配。NS - V C I 与NS - V L I 和物理 链路标识符之间的映射保存在非易失性内存中。 6 .2 . 3 网 络业务虚连接组 网 络业务虚连接组由 所有提供N S 实体间通信的N S - V C组成。这个N S - V C组由 管理程序在两个对 等N S 实体

30、间配置。 在G b 接口 的每一端,一组N S - V C与一个N S E I 一一 对应。 N S E I 在G b 接口 具有端 到端的意义。 6 .2 .4 B S S G P 虚连接( B V C ) 网 络业务给N S 用户实体间提供通信路径,这些通信路径称为B S S G P 虚连接( B V C ) 。每个B V C用 于在N S 用户之间 传送N S S D U . 在 N S用户实体之间,一个网络业务实 体提 供一个或多个B V C 。 每个 B V C由 一组 N S - V C支持, 每组N S - V C支持一个或多个B V C . N S 实体在B V C和相关N S

31、 - V C 组间映 射。 每个B V C由B S S G P 虚连接标识符旧V C I ) 标识, 此标识符 在G b 接口 具有端到端意义。 B V C I 和N S E I 一起唯一地标识S G S N中的一个B V C . B V C I 和N S E I 在网络业务一业务接入点 ( N S - S A P ) 使用,用于层 与层间的通信。 6 .3 子网络业务功能 网 络业务的子网络业务功能通过 N S - V L接入介质网 络 ( 或在直接点到点结构的情况下接入对等实 体) ,并在N S 实体间提供N S - V C . 子网 络业务实体在检测到一条 N S - V C不可用 (

32、如检测到故障)时,或当 N S - V C又变为 可用 ( 如 故障恢复)时,应通知网络业务控制实体。引起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协议错误、介质传输网络故障、设备 或链路故障 及其他原因。 6 . 4 负荷分担功能 负 荷分担功能将N S S D U的流量分配在G b 接口 的同一组N S - V C中 解闭的N S - V C 上。通 过在一组 N S - V C中 解闭的N S - V C间重新分配N S S D U的流量,负荷分担功能 可以在故障时仍能够向上一 层提供 无缝业务。重新分配可能会打乱N S S D U的传输顺序。在 B S S和 S G S N中均应实现负荷分担功能。 负 荷分担仅

33、用于N S S D U , 而不用于N S 信令 ( 如N S - V C管理P D U) o 6 . 4 . , 对负荷分担功能的要求 所有经G b 接口 传送的N S S D U都要与链路选择参数( L S P ) . B V C I 和N S E I 一起发给负荷分担功能。 YD I T 1 1 0 6 - 2 0 0 1 NS 实体利用 L S P和B V C I参数在一组 N S - V C中选择正确的N S - V C用于发送数据, 而 N S - VC组由N S E I 标识。L S P 和N S - V C的映射由 具体实现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于每个 B V C和 N S

34、 E L N S实体根据 L S P在相应的N C - V C组中选择一条NS - V C。这个处理 在N S 实 体内 部进行,不需要进行规定。 对于每个 B V C和 N S E I ,有相同的链路选择参数的 N S S D U应在同一个NS - V C上发送。因此 负荷分担功能保证对于每个B V C以相同L S P 值标 识的N S S D U按顺序发送。 当出 现链路故障和N S S D L 流量在解闭的 N S - V C间重组的情况下,接收机可能会接收到失序的 N S S D U,为防止这种错误而采取 的进一步措施不在本标准中规定。 - B S S 端和 S G S N端的负荷分担

35、是独立的,因此一个用户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N S S D U可 以经不同的N S - V C传输。 用于N S 用户业务的N S - V C的 改变 ( 即, 一个或多个N S - V C 变为闭锁或解闭 ) 会导致N S S D U流 量在一组NS - V C中解闭的NS - V C间进行重组。 对于B V C , 当在B S S 和S G S N之间 没有解闭状态的N S - V C时, 发 送端N S 就放弃 相应的业务。 链路选择器参数仅在 B S S和 S GS N本地使用,不经 G b 接口传送。 6 .5 N S - VC管理功能 N S - V C管理功能负责 N S - V

36、 C的闭锁/ 解闭、复位和测试。 6 . 5 . 1 N S - VC的闭锁和解锁 当在 B S S端或在 S G S N端检测到一个 NS - V C不可用时,本地 N S实体应将这个 NS - V C标识为闭 锁,且使用闭 锁程序通知 远端对等N S实体。然后远端 N S实体将这个 N S - V C标识为闭锁, 认为它不 可用于NS 用户业务。 对于下述原因,B S S或 S G S N可以闭锁一个 N S - V C. 由 于G b 接口 上的操作维护引起N S - V C不可用; - B S S 或S G S N实体的设备故障; - B S S 或S G S N端设备或 链路故障;

37、传输网络故障; 其他原因。 当N S - V C再次可用时,发起闭 锁程序的N S 实体可以 用解闭 程序通知远端N S 实体。然后远端N S 实体将这个 N S - V C标识为解闭 ,认为它是可用的。 6 . 5 . 2 N S - V C的复位 这个程序用于将N S - V C复位到一个确定的状态。在下列情况下执行该程序。 在 建 立 一 个 新的N S - V C时 ; 处理器重启动后; 在故障恢复后 N S - V C的状态必须设置为闭锁和激活时; 当一个本地事件试图恢复一个处于去激活或不确定状态N S - V C时。 在复位程序开始时,正在传输的数据会丢失。 6 . 5 . 3 N

38、 S - V C测试 这个 测试程序用于检查在给定的N S - V C上端到端的通信是否 正常。 如果端到端的通信正常, N S - V C 就处于 “ 激活”的状态,否则处于 “ 去激活”状态。去激活的N S - V C不能处于 “ 解闭”状态。 6 . 6 层与层通信的单元 6 . 6 . 1 业务原始模型 业务原 始模型见图4 , 该模型适用于B S S 和S G S N . YD r T 1 1 0 6 - 2 0 0 1 网络业务用户 网络业务 B S SG P 网 络 业 务 图4 网络业务基本模型 网络业务在网 络业务 接入点( N S - S A P ) 提供。 6 . 6 .

39、 2 业务原语和参数 网络业务原语见表 1 。网络业务原语的一般语法为: “ N S 一 名称一 类 型( 参数) ” 表 1 网络业务原语 名称类型参数 请求指示响应确认 U N I T D A T A XX 1 ) B V C I 和 N S E I 2 ) N S S D U 3 )链路选择器参数( 仅在请求中) C O N GE S T I O N X 4 ) B V C I 和NS E I 5 ) 阻塞原因 S T ATUS X 6 ) B V C I 和NS E I 7 ) N S 引起的原因 8 )传输性能 6 . 6 . 2 . 1 原语 6 . 6 . 2 . 1 . 1 N

40、 S - U N I T D A T A - R e q u e s t N S 用户实体使用这个原语经B V C向对等实体发送一个 N S S D U . N S实体以无应答方 式发送N S S D L 。 链路选择器参数用于标识必须要 按顺序发送的N S S D U . N S 实体使用N S E I 选择与远端实体相 对应的N S - V C 组。 6 . 6 .2 . 1 .2 NS - U N I T D A T A- I n d ic a t i o n N S 实体使 用这个原语向N S 用户实体提供在虚连接上收到的N S S D U . N S S D U以 无应答方式被接 收

41、。B V C I 与N S E I 一起指示N S S D U是在哪个B V C 上接收的。 6 . 6 .2. 1 .3 NS - CONGE S TI ON- I n d i c a t i o n N S实体应该能够检测到在 N S - V C上发生阻塞及阻塞结束的情况。 N S实体使用该原语向 N S用户实体报告检测到阻塞或阻塞情况己 经消失,并将受影响的 B V C的 B V C I 和 N S E I以 及阻塞原因报告给 N S用户实体。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在原因值中指出阻塞影响的传输 方向。 6 . 6 .2 . 1 .4 NS - S T A T US - I n d i c a

42、fi o n 当N S - V C对N S 用户业务不可用时,使用该原语 ( 含有 “ 传输性能” 参数) 通知 N S 用户 传输能 力下降。 当一个不可用的 N S - V C 又变成可用的时候,也用该原语通知 N S用户实体,并指出当前的传输能 YD I T 1 1 0 6 - 2 0 0 1 力。 对于由 于N S - V C 故障等原因导致N S 不能工作的情况,可 用该原语响应N S - U N I T D A T A - R e q u e s t 原 语。 在影响N S的故障恢复时也可以用此原语。 6 . 6 .2 .2 参数 6 . 6 .2.2. 1 NS S DU 网 络

43、业务实体从不检查N S S D U . 6 . 6 . 2 . 2 .2 链路选择器参数 链路选择器参数存在于N S - U N I T D A T A - R e q u e s t 原语中, 用于负荷分担。 6 . 6 . 2 . 2 . 3 B VC I 和NS E I B V C I 和N S E I 存在于业务原语中以 标识B V C . N S 实体使用这些参数将N S S D U复用到N S - V C上。 6 .6 . 2 . 2 . 4 阻塞原因 阻塞原因应指明受影响的传输方向并可以设置为下列值: a ) 检测到阻塞, 后向; b )阻塞结束, 后向; c ) 检测到阻塞,

44、前向; d )阻塞结束,前向。 6 . 6 .2 .2 . 5 传输性能 该参数用于向N S 用户实体以 带宽的形式报告对于一条特定B V C当前可用的传输能力。这个参数 可以设置为从 “ 0 ” 到与B V C 相关的 全部N S - V C提供的 最大带宽。 6 . 6 .2 .2 .6 N S引起的原因 该参数用于向N S用户实体指示使用N S - S T A T U S - I n d i c a t i o n原语的原因。原因值为: a ) N S - V C故障:一个故障影响了 一个或多个N S - V C , N S 仍然 可用; b ) N S - V C恢复: 发生故障的一个

45、或多个N S - V C又可以使用了; c ) N S 故障: N S 不能向N S 用户提供数据传输业务; d ) N S 恢复:N S 又可以提供数据传输业务了。 6 . 7 子网业务协议 6 . 7 . 1 帧中 继支持的子网业务协议 6 . 7 . 1 . 1 概述 在G b 接口 上使用帧中继网络。 G b 接口 的结构可以是B S S和S G S N间点到点直连, 也可以 在G b 接口 两端之间 采用帧中继网络。 在本规范中考虑下述两种结构类型: 点到点物理连接。 帧中继网络。 在第二种情况下, B S S和 S G S N应 看作是用户一网 络接口 的用户端。网 络一网 络接口

46、不在本标准 中规定。 在G b 接口上只使用帧中 继永久虚连接( P V C ) ,应支持1 T U - T Q . 9 2 2 附 录A和I T U - T Q . 9 3 3 附录A 中的永久虚连接程序。不支持交换虚连接程序。 若没有特别说明,在G b 接口 上应根据F R F 1 . 1 协议实现帧中 继用户一网 络接口 ( U N I ) 。 后面将对选 定的选项或与 F R F 1 . 1中不同的部分加以说明。本标准中与上述建议中不同的部分以本标准为准。 本章节后面有关帧中继的描述只针 对使用P V C的 情况。 G b 接口 寻址原理如下: 物理链路是帧中继承载信道; N S -

47、V L 是帧中 继P V C一端的本地链路; s YD/ T 1 1 0 6-2 0 01 -N S - V L I 是帧中继D L C I 与承载信道标识符的集合; -N S - V C是帧中继P V C ; 子网络业务实体是帧中继实体。 6 .7 . 1 . 2 网络配置 G b 接口 是一 个用户 一网络接口 ( U N I ) 。可以有两种结构: 直连链路结构或经帧中 继网 络的P V C . 在点到点连接的情况下,B S S应看成是用户一网络接口的用户端,S G S N应看成是网络端,见图5 e 图5 直接链路结构 在帧中继网 络的情况下,B S S 和S G S N都应被看作是用户一网络接口 的用户端, 见图6 . 图6 经帧中继网络的P V C 67. , . 3层 1业 务 在帧中继中, 物理链路叫做承载信道。 帧中继协议应运行在G b 接口 上永久保留的承载信道上。 6 .7 . 1 . 4 从F R F 1 . 1 中 选定的选项 6 .7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