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877-1996.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0337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877-199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YD-T-877-199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YD-T-877-199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YD-T-877-199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YD-T-877-199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D-T-877-199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877-1996.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Y D / T 8 7 7 一 1 9 9 6 前言 本标准系根据我国光缆通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I T U - T G . 7 8 2 , G . 7 8 3 和G . 7 0 3 等建议 以及我国 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 ( 暂行规定) , 综合相关内容编写而成的。 由于S D H支路电接口即为P D H复用设备的相应群路接口, 其规范已在有关的国标和行标中规定, 本标准引用了这些标准以节省篇幅。 鉴于S T M- N接口中只有S T M- 1 既有电接口又有光接口, 其余 S T N - N ( N 1 ) 接口都是光接口, 因此, 本标准只需给出S T M- 1电接口即速率为 1

2、 5 5 . 5 2 0 Mb i t / s 的G . 7 0 3 接口的规范。 本标准首次发布, 从 1 9 9 7 年 4月 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 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 曾甫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同步数字体系( S D H) 复用设备和 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Y D / T 8 7 7 一 1 9 9 6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同步数字体系( S D H) 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S D H系统, 专用电信网中的类似系统亦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

3、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7 6 1 1 -1 9 8 7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 G B 1 3 1 6 7 -1 9 9 1 长途光缆通信系统进网要求 Y D / T 7 6 8 -1 9 9 5 同步数字体系光缆数字线路系统技术要求 I T U - T建议G . 7 0 3 ( 1 9 9 1 )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 电气特性 I T U- T建议G. 7 0 4 ( 1 9 9 4 ) 用于 1 4 4 4 , 2

4、0 4 8 , 8 4 8 8和4 4 7 3 6 k b i t / s 系列的同步帧结构 I T U- T建议G. 7 8 2 ( 1 9 9 4 ) 同步数字体系( S D H) 复用设备的类型和一般特性 I T U- T建议G . 7 8 3 ( 1 9 9 4 ) 同步数字体系( S D H) 复用设备功能块的特性 3 信号接 口 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物理接口可分成信号接口、 电信管理( T MN) 接口和定时接口3 类。本标准只给 出信号电接口的规范。 3 . 1 P D H接口 S D H复用设备和系统的支路接口是准同步数字体系物理接口( P P I ) 功能提供的复用器和载送支路

5、信号的物理媒体之间的电接口, 在某些情况下, 接口处的信号可具有G . 7 0 4 建议规范的帧结构。 有2 0 4 8 k b i t / s , 3 4 3 6 8 k b i t / s 和1 3 9 2 6 4 k b i t / s 3 种速率的P D H接口。 它们的接口参数和指标与P D H 复用设备相应的信号电接口相同, 即这些接口的物理/ 电特性应符合 I T U - T G . 7 0 3 建议( 或国家标准 G B 7 6 1 1 ) 的规范。 3 . 2 S T M- 1 电接口 这是同步数字体系( S D H) 物理接口( S P I ) 功能提供的在参考点A处的电缆

6、端口, 主要用于以电缆 近距离连接的复用设备, 接口特性应符合I T U - T G . 7 0 3 建议的1 5 5 5 2 0 k b i t / , 电接口 规范。 3 . 2 . 1 比特率及容差、 接口码型 标称比特率: 1 5 5 5 2 0 k b i t / s 容差: 士1 5 5 5 2 0 X 2 O X 1 0 - 0 k b i t / s , 即士3 1 1 0 . 4 6 i t / s 接口码型, C MI 3 . 2 . 2 输出口规范 1 5 5 5 2 0 k b i t / s 输出口主要参数的指标列于表 I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1 9 9 6 -

7、 1 2 - 0 5 批准1 9 9 7 一 0 4 一 0 l 3 施 Y D / T 8 7 7 一 1 9 9 6 表 1 1 5 5 5 2 0 k b i t / s 输出口主要参数的指标 脉冲形状 标称脉冲形状为矩形, 其偏差应控制在图1 和图 2 模板之 内 每方向线对数1 条同轴电缆 测试负载阻抗7 5 1 E 电阻性 峰一 峰电压( 1 士0 . 1 ) v 上升时间( 稳态幅度的1 0 %9 0 %电平之间) _1 5 d B ( 8 -2 4 0 MHz ) 注 1 0 . 6 0 标准脉 冲形状 0 . 4 0 注4 标称零 电平 - 0 . 0 5 00000 一一-

8、一- 负向转换墓准时间 最大“ 稳态” 幅度不应超过。 . 5 5 V的限值。 过冲和其他瞬变只要不超过稳态值0 . 0 5 V, 可允许落于点状区间之内, 该区间的界面为。 . 5 5 V和 。 . 5 V , 采用这些模板作测量时, 应使用不小于。 . O l p F 的电容器将信号交流溯合至用于测量的示波器的输人端. 两种模板的标称零电平都应与示波器无输人信号时的迹线对准。加人信号后, 迹线的垂直位置随满足模板限值 的目标而调整。这样的调整对于两种模板应是相同的, 相差不应超过士0 . 0 5 V。这可用下述方法检查, 即再次将 输人信号断开, 检查迹线是否在模板标称零电平的士。 . 0

9、 5 V以内。 编码脉冲序列中的每一个脉冲都应满足相应模板的限值而不论其前、 后脉冲的状态如何 实际侧试时, 如果有一 与接口信号同步的1 3 9 2 6 4 k H : 定时信号可供使用, 最好将其用作示波器的定时基准, 否则, 便相应地采用全。 或 全 1 信号以检查是否满足相应的模板( 事实上, 信号中可能包括有G . 7 5 1 中的核定位比特) 。 对于这些模板, 上升和下降时间应在一0 . 4 V和+。4 V之间测量, 并不应超过 2 n s o 反向脉冲具有同样的特性, 并注意到正向和负向转换零电平处的时间容差分别为士。 . I n s 和士。 . 5 n s 图 1 1 5 5

10、 5 2 0 k b i t / s 接口二进制“ 0 , 码的脉冲模板 2 2 0 Y D / T 8 7 7 一 1 9 9 6 3 . 2 . 3 输人端 口规范 输人端口应能适应电缆传输引起的幅度衰减和波形失真, 即加在输入端口处的数字信号既应符合 图 1 和图 2 所示模板以及表 1 所列要求, 又要根据连接电缆的特性而改变。 连接电 缆的衰减特性近似地遵循、 了 的变化规律, 且在7 8 M H z 频点上输人端口 能允许的连接电 缆衰减在 。 - 1 2 . 7 d B之内。 7=6 . 4 3 n , 斑 标准脉冲形状 v60r55r黔淤 氏以仪佳氏 0 -I -0 -1 -

11、0 . 气 . 峭0 . 5 . s 0 . 0 5- 标称零 电平 3 . 2 1 5 n s3 . 2 1 5 - 1 . 2 . s I 1 . 2 - 1 . 6 0 8 n , 1 . 6 0 8 n s 骊赫- - 藕燕羲剩遥 厂lesesleeeseseseslL.卜esl 曰0亡刁0J八曰 044UJ5离n 仪认众仪仪氏 一一-一一 负向转换基准时间正向转换蕃准时间 注: 注 1 - - 注 5 与图 1 的注 1 一注 5 分别相同口 图 2 1 5 5 5 2 o k b i t / s 接口二进制“ 1 ” 码的脉冲模板 输人阻抗和回波损耗指标与输出口相同。 3 . 2

12、. 4 过压保护 为使设备能有一定的承受强电冲击能力, 输出口和输人口应承受最大幅度为2 0 V的 1 0个标准闪 电脉冲( 上升时间1 . 2 k s , 宽度S o p s , 正、 负各5 个) 的冲击而不损坏。 3 . 2 . 5 交叉连接点的技术要求 a )信号功率电平 用装有低通滤波器( 3 d B截止频率至少为 3 0 0 MH z ) 的功率计探头对信号作宽带功率电平测量, 测 量结果应在一2 . 5 - +4 . 3 d B m范围内, 且接口上不允许有直流功率输出。 b )眼图 接口点上信号波形眼图的开口应不小于图3 所示眼图模板。 模板中的电压幅度已归一化为1 , 时间

13、刻度以脉冲重复周期 T为单位。 c )终端电缆 每一传输方向应使用一根 7 5 0同轴电缆。由发送机或接收机终端至交叉连接点的最大互连距离大 约为7 0 m. d )测试负载阻抗 测试眼图和其他接口参数时, 在接口点处应连有 7 5 n士5 写的电阻性负载 Y D / T 8 7 7 一 1 9 9 6 幅度( 归一化) 0 . 2 5 - 0 . 2 5 - 1 占 黑 啥熟 5 -0 . 3 -0 . 1 0 0 . 1 0 . 3 0 . 5 - 0 . 4 - 0 . 20 . 2 0 . 4 点时间幅度 a b C d e f 一0 . 2 5 T/ 2 一0 . 0 5 T/ 2

14、一0 . 0 5 T/ 2 一0 . 2 0 T/ 2 一0 . 0 5 T/ 2 一0 . 0 5 T/ 2 0. 0 0 0 . 2 5 0 . 2 5 0 . 0 0 一 0 . 2 5 一 0 . 2 5 图 3 S T M- 1 电接 口眼图模板 4 信号接口的抖动和漂移规范 4 . 1 P D H接口 4 . 1 . 1 愉人抖动和漂移容限 S D H设备的P D H接口输人抖动和漂移容限定义为施加在输人信号上能使设备产生 1 d B光功率代 价的正弦抖动峰一峰值。 2 0 4 8 k b i t / s , 3 4 3 6 8 k b i t / s , 1 3 9 2 6 4

15、k b i t / s 3 个P D H接口的抖动和漂移均应满足G B 1 3 1 6 7的相应规 范。 4 . 1 . 2 P D H接口间的抖动和漂移传递特性 S D H设备在线路口环回时, 从P D H输人口到P D H输出口的抖动和漂移传递特性必须满足图4规 定的增益/ 频率极限范围, 图4中f . , 几, 几, 九和, , y的值规定在表2 中。测试信号的等效二进制内容 为1 0 0 0 , S D H系统中每个数字段的P D H接口间的抖动和漂移传递特性的最大值不应超过1 d B , f 2 0 d B /d - 抖动翻率 图 4 P D H接口间抖动增益随频率变化关系 Y D

16、/ T 8 7 7 一1 9 9 6 表 2 P D H接口间抖动增益指标 、 , kbit /s 抖动增益抖动频率 d B - Yd B f o HzfH z _ f 6 k 乙 _ 人 kHZ 2 0 4 80 . 5一 1 9 . 51 0400 . 41 0 0 3 4 3 6 80 . 5一 1 9 . 51 03 0 038 0 0 1 3 9 2 6 40 . 5 -一 1 9 . 51 05 0 05 3 5 0 0 注: 频率f o 应尽可能地低, 但考虑到侧量仪器的限制, 选I O H . , 4 . 1 . 3 抖动和漂移产生 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以及两者的结合会在S D

17、H终端设备的P D H输出口产生抖动和漂移。 映射抖动是在无输人抖动和没有指针调整的条件下, 在 P D H输出口通过给定带宽和特性的滤波 器进行测量时, 并以峰一峰值规定。 来自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的结合抖动是应用图5 所示的指针调整测试序列, 通过给定带宽和特性 的滤波器, 在给定的测量时间间隔内测量的, 并以峰一峰值规定。测量时间间隔依赖于测量序列的持续 时间和重复数。 极性相反的 单指针 规则单指针 加一个双指针 OO 润掉一个指针的 规则单指针 极性 相 反 的 双指针 界)1 0 s T , 一反极性指针间隔时间 T i 一同极性指针间隔时间 T 。 一双指针间隔时间 T -侧试序列

18、重复周期 指针参数的可选择范围: T , =1 0 -1 O s T , 3 4 ms T, =0 . 5 -2 - T = 3 0 . 图 5 用于测量结合抖动的 4 种指针调整测试序列 Y D / T 8 7 7 一 1 9 9 6 表 3 映射抖动和组合抖动规范 滤波器特性 最大峰一峰抖动 U l ( P -P ) G. 7 0 3 接 口 .、_ f 高通 f 3 高 通f 0 . 7 5 a , T, 二2 - 3 0 . 4 U1 极限值对应于图 4 a , b , c所示指针侧试序列 0 . 7 5 U 1 极限值对应于图 4 d所示指针测试序列; 0 . 0 7 5 U7 极限

19、值对应于图4 a , b , c , d 所示指针测试序列 T : 和T 。 的值待将来国际标准确定( 目前暂用T , =3 4 m s , T , = 0 . 5 m e )假设相反极性的指针调整在时间上是充分扩展的, 即调整周期大于解同步器的时间常数。 4 这些值为建议值, 需进一步研究. 5 表中的值仅当网络中提供通道的所有网络单元都保持在同步状态时才有效 6 2 0 d B / d e c 表示 2 0 d B / d e c , 4 . 2 S T M- 1电接口 4 . 2 . 1 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S D H物理接口( S P I ) 应至少能容纳按图6 模板所施加的输人抖动和

20、漂移, 模板的各项参数值如表4 所示 。 斜率为2 o d B /d e = 一一 f匕| r 一 i f f f 人AI人凡人 叔贫登1世娜璐足移城 兀 o f f f f f , S , 抖动和漂移频率( 对数) 图 6 S D H设备的输人抖动和漂移容限 2 2 4 Y D / T 8 7 7 一 1 9 9 6 表 4 S D H设备S T M- 1电接口输人抖动和漂移容限的参数 S TM 等 级 U I ( P -P ) 频率 。1 k(1R u s )二 :, 、 又 2 ( 0 . 2 5 p . ) 凡凡f of .f f r o几f 8 f , f z f z f , S T

21、M - 12 8 0 0 3 113 91 . 50 . 1 5 1 . 2 X1 0 - s Hz 1 . 7 8 X 1 0 - 4 Hz 1 . 6 X 1 0 - H. 1 . 5 6 X1 0 - z Hz0. 12 5H z 1 9 . 3H z 50 0H z6 . 5k H z6 5k H z H 若用S T M- 1 信号同步S E T S , 则S E T S应能容纳出现于S T M- 1 信号中的最大绝对抖动和漂移, 尤 其是漂移。漂移可用最大时间间隔误差( MT I E ) 和其对时间的一阶和二阶导数来规范 4 . 2 . 2 输出抖动和漂移产生 输出抖动和漂移产生定义

22、为设备无输人抖动和漂移时, 在其输出口的抖动和漂移量。 输出抖动和漂 移应满足图7 所示的短期稳定度要求。 3 0 0 n s 洲鳄 11 丫 可 接 收 范 围 l 1 了1 0 , 、 1o 0S ( s ) , 0 3 x i on 观测时间上限( x) 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实MT S 性能满足本模板的条件有待进一步。 由于认为抖动和漂移分布具有白噪声特性, 采用R MS侧量是恰当的。 图 7 抖动和漂移短期稳定度要求 当使用S E T S时, 输出抖动和漂移取决于S E T G的固有特性和同步输人的特性。 当设备采用环路定时方式时, 输出抖动和漂移取决于经 4 . 2 . 3 所述抖动和

23、漂移传递特性过滤后的 输人抖动和漂移。 漂移的要求可用最大时间间隔误差( MT I E ) 和其对时间的一阶和二阶导数来规范。输出抖动的指 标取决于抖动和漂移的分界。 当测量滤波器采用1 2 k H : 高通滤波器时, 复用设备的输出抖动的均方根( R MS ) 值不得0 . O l ul . 4 . 2 . 3 抖动和漂移传递 抖动和漂移传递特性系指输出抖动与外加输人抖动之比值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关系, 取决于设备是 否同步和设备的同步方式。 当设备不同步时, 输出抖动和漂移仅由内部振荡器决定, 传递特性已没有意义。 当设备同步时, 抖动和漂移传递特性由S E T G的滤波特性决定。S E T

24、G的滤波特性又随设备是采 用环路定时同步方式还是使用同步设备定时源( S E T S ) 而异。采用环路定时方式的S D H设备的定时功 能框图如图 8所示。 通常采用正弦输人滤波器来测量抖动传递特性, 但它不适用于测量某些有非线性定时发生器的设 备, 对于后者, 要采用基予宽带抖动的新测量方法。 2 25 Y D / T 8 7 7 一1 9 9 6 本单元向缓存器提供顿相位和间晾时钟。 本单元中的同步设备定时发生器( S E T G ) 的特性可与S E T S中使用的S E T G的特性有所不同 图 8 采用环路定时方式的S D H设备的定时功能框图 5 误码性能 S D H复用设备应能

25、“ 无误码” 运行, 即在设计所考虑的工作条件范围内运行时对低于( 3 5 ) X1 0 “ 比特进行误码监测且误码为。 时, B E R 簇1 0 - x 的概率可优于9 5 0 0 9 9 %, 暂定X )1 2 , S D H系统的误码性能要求应符合 Y D / T 7 6 8的规范。 *草庐一苇草庐一苇*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本人有各种国内外标准 20 余万个, 包括全系 列 GB 国标国标及国内行业行业及部门标准部门标准,全系列 BSI EN DIN JIS NF AS NZS GOST ASTM ISO ASME SSPC ANSI IEC IEEE ANSI UL AASHTO ABS ACI AREMA AWS ML NACE GM FAA TBR RCC 各国船级 社 船级 社 等大量其他国际标准。豆丁下载网址:豆丁下载网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