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0378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pdf(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WI.fJ) YD/T 5176-2009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 王程验收规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Local Optical Fiber Cable Network of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2009-02-26发布2009-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Local Optical Fiber Cable Network

2、of飞tfavelengthDivision MuItiplexing System YD;r 5176-2009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2009年5月1日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 北京 关于发布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 暂行规定等17项通信建设 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通(2009J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 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各相关单位: 现将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等17项通信建 设规定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各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通信工程

3、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编号为 YD5039-2009,原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编号: YD5039-1997 )同时废止; 二、电信客服呼叫中心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 51632009; 三、电信客服呼叫中心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 5164-2009; 四、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 5166-2009; 五、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 5176-2009: 六、通信用柴油发电机组消噪音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 YD5167-2009 ; 七、移动WAP网关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 5168-2009

4、; 八、移动WAP网关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 5169-2009: 1 九、个性化回铃音平台t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T 5170-2009; 十、个性化回铃音平台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编号为YD/T 51712009; 十一、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 5175-2009 ; 十二、互联网网络安全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 YD5177-2009 ; 十三、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编号为YD5178-2009; 十四、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79 -2009 ; 十五、移动通信直放站工程验收规泡),编号为YD/T 5180-200

5、9; 十六、宽带IP城域网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编号为YD/T 5181-2009; 十七、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T 5182-2009。 以上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由北京邮 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联系电话:010-62285938,网址: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前 本规范是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关于安排2007年通信工程建 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信部规函(2007176号)的要求制定的。 本规班主要包括设备安装检查、设备功能检查及单机指标测 试、系统指标测试及功能检查、网管功能检查、竣工技术文件检查、 工程验

6、收等内容。 本规范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 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 安街口号,邮编:100804)。 主编单位: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李书森丁学伟 参编单位:江苏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陈铭周建清沙浩赵平 目次 l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设备安装检查 3. 1 机房环境检查4 3.2 铁架安装4 3.3 机架和子架安装 3.4 线缆布放及成端 4 设备功能检查及单机指标测试 5 系统指标

7、测试及功能检查20 5.1 系统指标测试20 5. 2 系统功能检查22 6 网管功能检查23 7 竣工技术文件检查26 8 工程验收n 8. 1 工程初步验收 8. 2 工程试运行33 8.3 工程终验33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35 附录BDWDM系统接口参考点定义36 附录CCWDM系统接口参考点定义38 附录D测试记录样表40 条文说明53 . 1 . 1总则 1. O. 1 本规范是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 工检验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的本地网 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 O. 2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

8、设方针、政 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本着通信网的“完整性、统一 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的基本原则进行施工和管理。 1. O. 3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各种主设备和配套设 备的安装方式、要求,应按照施工图设计的要求执行。 1. O. 4 工程采用的电信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含原信息产 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未获得入网许可证的设备不 得在工程中使用。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 中使用的传输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含原信息产业部)颁 发的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合 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

9、O. 5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 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建设单位(业主)应通过随工代表 (或监理)作好随工检验王作。 1. 0.6 随工检验和工程验收中发现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部分,由 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解决。 1. 0.7 当执行本规范与国家规定有矛盾时,应以国家规定为准。 如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 审批。 1 2 术语和符号 英文缩写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2R Re-amplification, reshaping 再放大,再整形 3R Re-amplification, reshapi吨,retiming 再放大,再整形,再定时

10、 AIS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告警指示信号 ALS Automatic Laser Shutdown 激光器自动关闭 APR Automatic Power Reduce 自动光功率降低 CWDM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粗波分复用 DCC Dat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数据通信通路 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密集波分复用 EM Element Management 网元管理 ES Errored Second 误码秒,误块

11、秒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 LCT Local Craft Terminal 本地维护终端 LOF Loss Of Frame 帧丢失 LOP Loss Of Pointer 指针丢失 LOS Loss Of Signal 信号丢失 MPI-R Main Path Interface at the Receiver 主通道接收端 MPI-S Main Path Interface at the Sender 主通道发送端 NRZ Non-Return to Zero 不归零码 OADM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ing 光分

12、插复用器 OCP Optical Channel Protection 光通道保护 ODU Optical Demultiplexer Unit 光分波器 OLA Optical Line Amplifier 光线路放大器 OMSP Optical 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 光复用段保护 OMU Optical Multiplexer Unit 光合波器 OOF Out Of Frame 帧失步 2 OSA Optical Spectrum Analyser 光谱分析模块 OSC 。pticalSupervisory Channel 光监测通道 OSNR 。pt

13、icalSignal to noise Ratio 光信噪比 。TM。pticalTerminal Multiplexer 光终端复用器 OTU 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光波长转换器 OTU-A 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Add 上路光波长转换器 。TU-D。pticalTransponder Unit Drop 下路光波长转换器 。TU-R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Receiver 接收端光波长转换器 OTU-T 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Transmiter 发送端光波长转换器 SDH Syn

14、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体系 SES Severely Errored Second 严重误码秒,严重误块秒 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送模块 3 3 设备安装检查 3. 1 机房环境检查 3.1. 1 新建电信机房防火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消防规范标准及 现行的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要求。 3.1.2 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3.1.3 楼板预留孔洞位置、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并采用不低于楼 板耐火等级的非延燃材料封堵。 3.1.4 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非延燃材料。 3.1.5 机房内配备的消防器材应

15、符合设计要求,凡要求设置的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 3.1.6 机房照明和室内温度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1.7 机房应采取严密防尘、防静电和防鼠措施。 3.2 铁架安装 3.2.1 槽道和走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槽道和走线架的平面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平面要求,偏 差不得超过50mm; 2.列槽道和列走线架应成一条直线,水平偏差不得超过 30 mm。高度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施工图未要求高度时,列槽道和 列走线架的梁下沿应高出机房规划最高机架50mm,偏差不宜超 过20mm; 3.连固铁与上梁连接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电缆支架应 安装端正、牢固,间距均匀;

16、 .4. 4.主槽道(主走线架)宜与列槽道(列走线架)立体交叉,高度 符合施工图要求;施工图未要求高度时,可根据主槽道(主走线架) 上梁支铁或机房净高度,与建设单位代表协商确定; 5.槽道侧板、盖板和底板应平齐完整,零件应齐全,缝隙均匀, 没有直观上的凸凹不平现象; 6.列间撑铁应在一条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施工图设 计要求; 7.吊挂安装应垂直、牢固,位置符合施工圈设计要求,膨胀螺 栓打孔位置不宜选择在机房主承重梁上,确实避不开主承重梁时, 孔位应选在距主承重梁下沿120mm以上的侧面位置; 8.铁件的海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海色应基本 一致; 9.槽道、走线架的安装方式应符

17、合工程设计要求及YD/ T5026-2005(通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2.2 光纤护槽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纤护槽宜采用支架方式,并安装在电缆支铁或槽道(走线 架)的梁上; 2.安装完毕的光纤护槽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 3.光纤护槽在槽道内的高度宜与槽道侧板上沿基本平齐,尽 量不影响槽道内电缆的布放,在主槽道和列槽道过技处和转弯处 可用圆弧弯头连接; 4.光纤护槽的盖板应方便开合操作,位于列槽道内的部分,侧 面应留出随时能够引出光纤的出口。 3. 3 机架和子架安装 3.3. 1 机架安装应符合以F要求: 1.各种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大 于

18、10mm; 5 2.各种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机架高 度的1.0坷。; 3.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应大于3mm并保持机 架门开关顺畅;机面应平直,每米偏差不大于3mm,全列偏差不大 于15mm; 4.机架安装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所有紧固件应拧紧适 度,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宜基本保持一致; 5.在抗震加固的地区,机架安装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抗震 加固; 6.配套设备端子板的位置、安装排列顺序及各种标识应符合 施工图设计要求; 7.光纤分配架(ODF)上的光纤连接器位置应准确.安装应牢 固,方向一致,盘纤区固定光纤的零件应安装齐备; 8.机架及其部件接地线、电源线

19、应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设 备保护地线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9.拔盘钥匙、防静电子环、插拔光纤连接器工具等附属零件应 安放在方便操作的位置。 3.3.2 设备子架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设备子架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的高度 般应根据设备的日常维护操作情况,方便日常维护操作; 2.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牢固、端正-符合设备装配要求,不得 影响机架的整体形状和机架门的顺畅开合; 3.子架上的饰件、零配件应装配齐全,接地线应与机架接地端 子可靠连接; 4.子架内机盘槽位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机盘安装应排列 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5.子架上和子架内机盘上安装的缆线、光纤应排列整齐美观,

20、 标识应清晰、准确、文字规范,方便日常维护操作。 6 3.4 线缆布放及成端 3.4.1 光纤连接线布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光纤连接线布放路由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收信、发信排列 方式应符合维护习惯; 2.不同类型纤芯的光纤连接线外皮颜色应满足设计要求p 3.光纤连接线宜布放在光纤护槽内,应保持光纤顺直,无明显 扭绞。无光纤护槽时,光纤连接线应加穿光纤保护管,保护管应顺 直绑扎在电缆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并与电缆分开放置; 4.光纤连接线从护槽引出宜采用螺纹光纤保护管保护; 5.元套管保护的光纤连接线,宜用活扣扎带绑扎,绑扎松紧 适度; 6.光纤连接线活接头处应留一定的富余,余长应依据接头位 置等

21、情况确定,一般不宜超过2m。光纤连接线余长部分应整齐盘 放,曲率半径应不小于40mm; 7.光纤连接线应整条布放,严禁在布放路由中间做接头; 8.光纤连接线两端应粘贴标签,标签应粘贴整齐一致,标识应 清晰、准确、文字规范。 3.4.2 通信电缆的布放和成端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电缆的布放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电缆在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布放应顺直,捆扎牢固,松紧适 度,没有明显的扭绞; 4.电缆成端处应留有适当富余量,成柬缆线留长应保持一致; 5.电缆开剥尺寸应与缆线插头(座)的对应部分相适合,成端 好的接头尾端不应露铜; 6.芯线焊接应端正

22、、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圆满、不成 瘤形; 7.屏蔽网剥头长度应一致,并保证与连接插头的接线端子外 7 导体接触良好; 8.组装好的电缆、电线插头(座).应配件齐全、位置正确、装配 牢固。 3.4.3 电力电缆/线布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0 mm及以下的单芯电力线宜采用打接头圈连接,打圈绕 向与螺帽紧固方向一致,铜芯电力线接头圈应镀锡; z. 10 mm以上的单芯电力电缆应采用接线鼻子连接,接线鼻 子的材料应与电缆相吻合; 3.铜鼻子的规格必须与电源线规格一致,剥露的铜线长度适 当,并保证铜缆芯完整接入铜鼻子压接管内,严禁损伤和剪细铜 缆芯; 4.安装在铜排上的铜鼻子应牢靠端正,

23、采用合适的螺栓连接, 并安装齐备平垫圈和弹簧垫圈。铜鼻子压接管外侧应采用绝缘材 料保护,正极用红色、负极用蓝色、保护地用黄色; 5.电力电缆芯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n。 8 4 设备功能检查及单机指标测试 4. 0.1 本地网波分复用主设备应满足以下基本功能: 1.设备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应满足施工图设计和设备使用 要求; 2.列柜或电源柜的熔丝容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设备主用和备用电源盘之间的倒换应满足设计要求; 4.设备告警功能可按表4.O. 1所列项目进行,告警状态应符 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和机房集中告警性能要求。 表4.0.1 告警功能检查 序号告警功能检查项目 电源故障 2

24、机盘故障 3 信号丢失(LOS) 4 接收AIS D 信号劣化(BER1. OOE-6) 6 信号误码率超过门限(BER1. OOE-3) 7 激光器自动关闭(ALS) 4. O. 2 DWDM合波器(OMU)测试项目:(对CWDM设备暂不要求) 1.插入损耗测试:在合波器输入、输出端口用光谱仪分别逐个 测试各不同披长的绝对光功率电平值,按以下方法分别计算出各 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输入端口光功率电平值(d险时输出端口光功率电平值(d坠) 计算结果应满足各波长通路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求。光谱 仪分辨率宜设置为0.2nm状态下测试。 9 2.插入损耗最大差异的计算:通过本规范4.0.2

25、条第1款测 得各不同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应满足 插入损艳最大差异的设计指标要求。 4. O. 3 DWDM分波器(ODm测试项目:(对CWDM设备暂不要求) 1.插入损耗测试:在分披器输入、输出端口用光谱仪分别逐个 测试各不同波长的绝对光功率电平值,接以下方法分别计算出各 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输入端口光功率电平值(晶n)一输出端口光功率电平值(面m) 计算结果应满足各波长通路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求。光谱 仪分辨率宜设置为0.2nm状态下测试。 2.插入损耗最大差异的计算:通过本规范4.0.3条第1款测得各 不同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就是插

26、入损耗最 大差异,该结果应满足插入损耗最大差异的设计指标要求; 3.相邻通路隔离度测试z利用本站设备按图4.O. 3连接,调节 PA输入端衰耗器,保证接收到的光功率在其正常接收范围内,在分 波器的输入端(或MPI-R点)将各不同波长的信号接入,并通过调整 发送端OTU的衰耗器使得各波长的光功率在分波器输入端基本相 同,用光谱仪分别在分波器输出端(附录B中SDn点)第i通路测试 波长i的主纵模峰值光功率电平Pi并测试波长i+1和i一1偶合 到第i通路的串扰峰值光功率电平,找出最大串扰光功率电平P串, 则i通路的相邻通路隔离度,可由以下方法计算出: 相邻通路隔离度=Pi-P串 同样方法计算其他各波

27、长通路的相邻通路隔离度。计算结果 应满足相邻通路隔离度的设计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宜设置为 0.2 nm状态下测试。 4.非相邻通路隔离度测试:参照本规范4.0.3条第3款,在非 相邻各波长的串扰峰值光功率电平中选最大值,并计算各波长通 路的非相邻通路隔离度。计算结果应满足非相邻通路隔离度的设 计指标要求。 10 图4.0.3通路隔离度测试 4. O. 4 DWDM光分插复用器COADM)测试项目:(对CWDM设 备暂不要求) 1.插入损耗测试:可参照本规范4.O. 2条第1款和4.O. 3条 第1款把本站落地的波长的插入损耗分别测试计算,每个波长分 两个方向、分波和合波共4个插入损耗值,各不

28、同波长通路测试结 果应满足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求; OADM / ,-“ 图4.O. l.OE-6) 设备告警、集中告警应正常 误码率超过门限(BER1. OE-3) 设备告警、集中告警应正常 激光器自动关闭CALS)设备告警、集中告警应正常 设备型号:制造厂商: 测试仪表:测试人员: 随工(监理): 测试时间: 40 表D.O.2DWDM合波器(OMU)现场测试记录 f土 方向最大差异 方向最大差异 设备型号: 测试仪表. 随工(监理): 插入损耗(单位:dB) 指标实测值 制造厂商: 测试人员: 测试时间. 41 表D.0.3DWDM分波器(ODU)现场测试记录 通路(“.)、方向测飞试项

29、目 方向最大差异 方向最大差异 设备型号: 测试仪表z 随工(监理): 42 插入损耗(单位:dBl相邻通路隔离度 指标实测值指标dB - - 制造厂商. 测试人员. 测试时间 非相邻通路隔离度 指标dB - - 表D.O.4DWDM光分插复用器(OADM)现场测试记录 1 方向最大差异 方向最大差异 设备型号. 测试仪表 随工(监理): 插入损耗(单位:dBl相邻通路隔离度 指标实测值指标dB - - 制造厂商: 测试人员: 测试时间: 非相邻通路隔离度 指标dB - - 43 4羊 “ 表D.0.5波长转换器(OTU)现场测试记录 ()TU 却号位测置试指项标H 发光功率 接收灵敏度过载光

30、功率 中心波长(单位:nm)及其偏移 t单位:dBm) (单位:dB)(单位:dB) 偏移指标:土7nm 指标实测值指标实测值指标实测值标称值实测值|偏移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L一 设备型号:制造厂商 测试仪表:测试人员: 随工(监王理):测试时间. 注:对于OTU-R,j程阶段没有鼓小边模抑制比平ll:最大20 dB 吉宽指标萤i5j(0 最小边模抑制比最大20 dB谱宽 指标dB指标nm 实测值实测值 ,. ()1 表D.0.5波长转换器(OTU)现场测试记录(续 。TU刷号频点置1很测位J试指毛项I标MM 输入抖动容限(单位:U) 抖动转移特性(单位:dBl 下MUX位首端测号试

31、、项指标H 设备型号. 随工(j览理), 表D.O.6子速率透明复用器(T-MUX)现场测试记录 发光功率 (单位:dBm) 指标实测值 接收灵敏度 (单位:dB) 指标实测值 制造厂商 测试人员. 过载光功率 (单位:dB) 指标实测值 输入抖动容限(单位:UD kHz kHz ;, 二三 kHz kHz ;, 卢二;, 测试仪表. 测试时间: 抖动产生(单位:UD B1 B2 主二o.30 三三O.10 表D.O.7光谱分析模块(OSA)现场测试记录 k旦! 中心波长精度(单位:nm) 功率精度(单位:dB) 光言噪比精度(单位:dBl 设备型号: 测试仪表: 随工(监理): 偏差指标 土

32、 十 OSA 测试值 制造厂商: 测试人员. 测试时间: 仪表测试值实测偏差 表D.O.8光监测通道(OSC)现场测试记录 kr 设备型号: 测试仪表. 随工(监理): 发光功率(单位:dBl 指标实测值标称值 制造厂商: 测试人员2 测试时间. 中心波长(单位:nm) 实测值偏差指标实测偏差 47 表D.O.9WDM系统指标测试记录 光复用段名称 遁胳号,测指试标项目 输出抖动(单位,UD 误码性能 Bl B2 (24 h附打印记录、 1. 5(0. 75) O. 15 15 min合格打j) I 按设计保护倒换准则测试,保护倒换时间记入下表o 光复用段名称: 通路号(J 测试仪表: 随工(

33、监理), 48 保护倒换方式 光通路保护倒换时间 三二50ms 测试人员. 测试时间: 光复用段保护倒换时间 50 ms 表D.0.9WDM系统指标测试记录续) 以太网测试项目 通路号 0,) 吞吐量丢包率长期丢包率时延背靠背 指标指标指标指标指标 L一一 测试仪表:测试人员: 随f.(监理):测试时间: 49 表D.O.IOWDM系统功能检查记录 且rT 要求 结果 (正常、合格打、j) 备注 系统通道增减不应对其他通道造成影响 APR功能应自动关闭并可恢复正常 公务联络功能应话音清晰、拨号正常 注:网管功能按设计要求或厂商提供清单验收。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

34、系统 王程验收规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Local Optical Fiber Cable Network of Wavelength Division MuItiplexing System YDjT 5176-2009 条文说明 51 目次 1 总则- 3 设备安装58 4 设备功能检查及单机指标测试四 5 系统指标测试及功能检查 6 网管功能检查 1总则 本规范传输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指标检验的有关部分,仅涉及 点到点线性开放式WDM系统及其中的线性OADM节点部分。 对于其他形式组网的WDM系统,验收测试时可参照本规范的相 关部分,并结合其他验收规范的

35、相关部分进行检验。 本规-m仅从双纤双向传输系统结构提出验收规范,对于单纤 双向传输的WDM系统可参照执行。 本地网WDM系统工程的验收,分厂验和现场验收两个阶段, 两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验收程序。 设备发货之前,一般是由建设单位组建厂验小组,在设备供应 商的工厂,对工程所采购的设备进行现场抽样检验,检测应以工程 现场仪表、人员、技术手段等条件不宜满足的项目(如光发送眼图、 消光比、接收机反射性能等)为主,并对厂验小组认为有必要的部 分常规项目进行测试,最后抽取部分设备进行室内模拟光复用段 和光通道做系统测试、网管测试、温度循环试验等,结合运输条件 还要对设备包装的安全性进行试验。这是工

36、程质量保证的必要 条件。 现场测试是最后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工程中的所有设 备按照施工图设计安装完成,在实际现场条件下进行现场验收测 试工作,应以本规范中的常规测试项目和系统测试项目为主,对于 厂验已重点测试过以及现场测试条件不容易满足的项目,初验小 组认为必要的可以进行少量复测,现场条件不会影响厂验测试结 果的可以不再复测。 设计指标指专门针对工程项目下达的验收指标、设计技术说 明部分的技术标准或设备供货合同中的指标要求等。 55 3 设备安装 3.3 机架和子架安装 3.3.1条第4款:机架对地加固宜使用MIOM12膨胀螺栓,数量 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确定,般机架底面为600mm X 3

37、00 mm及 其以上时,应使用4只,机架底面在600mm X 300 mm以下时,可 使用2只。 3.3.1条第8款:工程中多余光纤太长时,考虑到ODF架是不同期 工程、不同专业共用的地方,平时维护调度经常涉及到,宜将多余 光纤盘绕整齐放置到主设备侧。也可考虑在工程设计阶段定制一 些盘绕光纤的专用空子架,安装在主设备机架的顶部或底部空I祠 位置,以便放置多余的光纤。 56 4 设备功能检查及单机指标测试 4. O. 4 DWDM光分插复用器(OADM)测试项目:(对CWDM设 备暂不要求) 1.插入损耗测试:仅从测试角度而言,一套光分插复用器相当 于两对OMU和ODU分别对两个方向连接,但不是

38、所有波长都在 OADM站上下。 4.0.5 波长转换器(OTU)测试项目 3.考虑到测试极限过载点,可能会对OTU寿命造成影响,工 程阶段宜直接将结果调到指标要求值,观察无误码即可。根据传 输分析仪的实际情况,若仪表最大发光功率也达不到设备过载光 功率,则采取设备自环,在网管上观察误码情况的方法测试;若设 备的发光板输出最大光功率也达不到过载光功率,此项目取消 测试。 5.最小边模抑制比测试:只对发送端和再生型OTU有指标 要求,对接收端的OTU没有指标要求。由于时钟频率造成的与最 大峰值分离的光谱不能被误认为是边模。 6.最大20 dB 谱宽测试:只对发送端和再生型OTU有指标 要求,对接收

39、端的OTU没有指标要求。 7.抖动产生测试:当测试具有带外FEC功能的OTU时,传输 分析仪可能不支持FEC功能,可采取一对同时都有FEC功能的收 端和发端。TU.串联到仪表中间测试,指标只对接收端。TU要求 测试,对发送端。TU考虑到其输出端口在系统内,只要不对系统 造成影响即可。若仪表支持FEC功能应按指标要求测试。 8.输入抖动容限测试:当测试具有带外FEC功能的OTU时, 传输分析仪可能不支持FEC功能,可采取一对同时都有FEC功能 57 的收端和发端OTU,串联到仪表中间测试,指标只对发送端。TU 要求测试,对接收端OTU考虑到其输入端口在系统内,只要不对 系统造成影响即可。若仪表支

40、持FEC功能应按指标要求测试。 9.抖动转移特性测试:当测试具有带外FEC功能的OTU时, 传输分析仪可能不支持FEC功能,可采取一对同时都有FEC功能 的收端和发端。TU,串联到仪表中间测试,指标在J,点的要求可 放宽到0.2dB,测试结果为该一对OTU的串联实测值。若仪表支 持FEC功能应按指标要求测试。本项目只对再生型OTU测试, 对于不具有3R功能的发送端和接收端OTU,由于没有经过时钟 恢复过程,不会产生由时钟恢复而引起的抖动转移特性,不需要测 试抖动转移特性。 58 5 系统指标测试及功能检查 5. 1 系统指标测试 5. 1. 5 测试过程要调整光衰耗器使设备和测试仪表在正常的接

41、 收光功率工作状态。用网管配置一个点到点的双向以太网业务, 确认设备士程配置的所有各通道工作正常,设置数据网络分析仪 为吞吐量测试功能,采用64、128、256、512、1024、1280、1518等7 个典型包长,允许丢包率设置为0%.分辨率设为0.1%.测试时间 设定为10s。 5. 1. 6 测试过程要调整光衰耗器使设备和测试仪表在正常的接 收光功率工作状态。用网管配置一个点到点的双向以太网业务, 确认设备工程配置的所有各通道丁-作正常,设置数据网络分析仪 为丢包率测试功能,采用64、128、256、512、1024、1280、1518等7 个典型包长,测试的流量以吞吐量为起点,递增到1

42、00%流量,步长 设置为10%,测试时间设定为10s 0 5. 1. 7 测试过程要调整光衰耗器使设备和测试仪表在正常的接 收光功率工作状态。用网管配置一个点到点的双向以太网业务, 确认设备工程配置的所有各通道工作正常,设置数据网络分析仪 为丢包率测试功能,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流量为吞吐量90%的固 定流量,测试时间为连续24小时,调整光衰耗器使设备和测试仪 表在正常的接收光功率了-作状态。用网管配置一个点到点的双向 以太网业务,确认设备工程配置的所有各通道工作正常,设置数据 网络分析仪为丢包率测试功能,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流量为吞吐 量90%的固定流量,测试时间为连续24小时。 5.1.8 测试过程要调整光衰耗器使设备和测试仪表在正常的接 59 收光功率工作状态。用网管配置一个点到点的双向以太网业务. 确认设备工程配置的所有各通道工作正常,设置数据网络分析仪 为时延测试功能,采用64、128、256、512、1024、1280、1518等7个 典型包长,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流量为吞吐量90%的固定流量,测 试时间设定为10s。 60 6 网管功能检查 本章所述的CWDM网管功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厂商提供 的其他额外功能,按设计要求、供货合同要求和厂商承诺提供的额 外功能项,应逐项进行检查。 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