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383747 上传时间:2025-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整治形式主义为某JBW负工作情况汇报县关于落实为基层It负工作情况的报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措施有力、持续发力,上级文件精神得到有效落实,基层减负效果明显,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劲头竞相迸发。一、主要做法和成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强化源头控制,带头改进作风,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一是狠下功夫“精减工每年年初开出文山会海“瘦身处方”,干部、党建、人才等各方面工作能合并发文的,不再单独发文,减少普发性文件,做到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内容相似、时间接近或参会人员交叉的会议,一般合并召开或套开,可

2、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提倡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坚决防止“痕迹主义:开展综合性督查检查时,同类事项合并进行,可查可不查的检查一律削减。二是深入实施“减负积极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工作重复和推诿扯皮现象。制定基层工作减负清单,详细列出了需减少的各类报表、台账、材料等事项,确保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加强对基层减负工作督查指导,定期听取基层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优化减负措施,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三是注重激励“赋能二在减负的同时,注重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勇于创新。实施“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深

3、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基层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四是强化监督“问效为了确保减负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建立了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设立了基层减负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对于发现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坚决予以查处和通报曝光,形成有力宸慑。加强对减负工作成效的评估考核,将减负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减负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痕迹主义”仍有市场。据基层反映,督查检查坚持“问题”“问责”导向的多,“重痕不重绩”凸显。检查组带着“显微镜”“放大镜”开展督查检

4、查,只负责“发现问题”,协调帮助和指导服务不力。督查检查偏重资料,每项工作都要拍照片、做笔记、建台账,重留痕轻实绩检查考核成了常态。有的乡镇反映,为更好地迎接检查,经常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更会标,只为拍照留存佐证。二是“形式主义”依然顽固。在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文山会海”现象依然盛行,文件层层转发,会议接连不断,而实际解决问题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部分领导干部热衷于召开会议、发布文件,将工作重心偏离了实干的方向,转而追求表面上的忙碌与“政绩”。这种风气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更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问题被忽视或延误。三、下步工作打算针对当前存在的“痕迹主义”与“形式主义”问题,将

5、进一步深化整治力度,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以下是下步工作的具体打算:(一)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源头治理。一是加强教育引导。组织干部深入学习上级关于整治形式主义相关文件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整治的必要性。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观。二是完善制度机制。修订完善文件审批、会议管理等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文件和会议。建立文件会议事前评估机制,对拟发文件和拟召开的会议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必要性和实效性。(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一是推行“互联网+政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政务服务向线上延伸,

6、减少纸质材料报送和现场检查频次。建立电子督查检查系统,实现督查检查事项的线上流转和结果反馈,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优化考核体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减少对报表、台账等书面材料的依赖,增加实地考察、随机抽查等方式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一是加大督查力度。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全县范围内形式主义问题进行明察暗访,重点检查文件会议精简、基层减负措施落实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并督促整改到位。二是畅通反馈渠道。进一步畅通基层反馈渠道,建立基层减负工作意见箱和热线电话,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反映问题。对反

7、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及时研究解决方案并反馈处理结果。(四)注重激励关怀,激发干部活力。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基层减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将减负工作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情况,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开展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帮助干部缓解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积极为基层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县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8、有关要求,围绕明责减负增效十条措施重点内容,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明责、减负、增效常态化机制,多“点”发力、纠树并举,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为发展蓄力,推动基层减负工作提质增效。一、主要工作情况(一)找准切入点,明贲确权建机制。一是县级统筹。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按季度对县级会议活动、督查检查考核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汇总统计,加强到村事项的统筹调度。二是乡镇推动。实行任务交办归口管理,统一下发工作指令,坚持“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切实巩固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乡级明确包村领导对村工作负总责,每月到村蹲点工作不少于XX天。三是村级落实。编制完善村级“五张清单”,规范村级组织的职责范

9、围、重点任务、运行流程,明确未经批准的工作事项,一律不得交由村(社区)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牵头负责村级工作,推动富民强村,驻村工作队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推动乡村振兴。(二)做优落脚点,力量下沉强治理。一是推动人才下沉。按照“1+2+N”选派XX名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下沉驻村,XX名选调生到村任职,面向社会招聘XX名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用好XX名省、州科技特派团工作力量,帮助基层一线理清发展思路、推广农业集成技术、带动农业项目发展、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二是推动经费下沉。建立村(社区)干部薪酬体系,“一肩挑”报酬达XX元/月以上。严格按照村级事务准入制度落实“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要求,梃供必要的工

10、作经费和工作条件,切实减轻村级工作负担。三是推动资源下沉。持续推进“三带”行动、“百千万工程”和“党建领航金融加油”行动,探索“跨村联建、村企联营、村户联结”“抱团发展”等模式,把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汇聚到村。2023年度我县村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10万-50万元的村XX个,50万TOO万元的村XX个,100万元以上的村XX个。(三)厘清关键点,去繁就简提效率。一是减村级挂牌。坚持精简高效原则,紧扣党群服务中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标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4块牌子,进一步精简机构和牌子,严禁村级混挂、加挂牌子。目前,全县村级“挂牌乱象”问题已得到整

11、治,各村均实现规范挂牌。二是减会议督查。拟定年度会议安排计划,采取合并开会、套开会议等形式,压减会议召开数量,让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能腾出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两力、”督查室综合协调作用,定期开展县级综合督查,降低单一部门、单一事项督查的频次。确保年度召开会议、开展督查检查考核次数较上年度保持压减或持平。三是减报表材料。严格落实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统计报表制度,充分利用金数据、简道云等平台技术优势,建设统一数据库,做到首次录入、按期更新、多方共享,并逐步实现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全覆盖,精简村级数据填报指标。2023年县级制发表格较上年度减少15.25缸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2、一)加强学习宣传。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宣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二)坚持减负赋能并重。按照权责统一标准,明确基层各部门权责清单,破除以属地管理等名义产生的“任意摊派”等现象。突出“轻车赋能,壮马先行”,树牢实干实绩导向,健全重在平时的识人考察机制,对在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专业素质高、开拓能力强的干部,在职级晋升、评先树优、选拔使用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对“假减负之名、行懈怠之实”的“借势躺平”干部坚决予以问责。精准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到实处,在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干部澄清正名上“不留死角”,让基层干部“减负不减安全感”、干事“有底气”、担事“有后。(三)完善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细化要求、明晰流程、厘清责任。加强工作督促指导,压实主体责任,常态化做好典型问题核查通报,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