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846876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物理一轮复习备考,说 课 提 纲,二.说教材,四.说复习设计,一.说课程标准,三.说学情,一课标解读,1,课程标准,一课标解读,考题再现,主要考查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问题,,一课标解读,考题再现,2. (2011新课标理综).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和滑块模型,分析临界问题能力,3,(2012新课标全国卷T1

2、4)伽利略根据小球 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 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 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一课标解读,考题再现,考查惯性概念, 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课标解读,4, 2013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 据如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 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 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

3、的根据表中的数据, 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考题再现,考查惯性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一课标解读,考查整体法和隔离体法,考题再现,一课标解读,2013新课标全国卷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 s时恰好钩住阻

4、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 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 图(a) 图(b)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 B在0.4 s2.5 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在0.4 s2.5 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考题再现,正交分解和牛顿第二定律,一课标解读,2,考查特点,通过试题统计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单独命题时以选择题形式,考察

5、惯性、超重失重等基本概念,难度不大。结合命题时以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形式,以联系实际的问题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本规律的能力。还可与电场、磁场等知识相结合,组成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一课标解读,预计今年高考,本节仍然是命题必考的内容,对基本概念、规律、图像的考查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对动力学两类问题、连接体问题的考查可能是多过程的综合性计算题,牛顿运动定律还可以与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功和能、电和磁等知识综合命题。考察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3,命题趋势,二说教材,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6、,是力学的核心知识。对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或融合到计算题中的形式呈现。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各种题型均可以考查。对于两类问题,常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综合运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能力,是高考热点。另外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还很多,如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对连接体问题,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等,这类试题也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重点: 惯性概念,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解决多阶段(过程)的运动问题。,二说教材,三说学情,在高一

7、、高二的学习中,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动力学的知识,教师也介绍了一些解题方法。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对知识的驾驭不系统,仍停留在知道,懂得的层面。,牛顿运动定律与图像题目,多个物体准确合理选择研究对象,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体法,处理传送带多过程以及临界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新情境中对信息的处理,建立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及公式能力有待提高。,第一课时:牛顿运动定律基本内容,第三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第二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第四课时:评讲配套习题,四说复习设计,四说复习设计,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总结法和讲授法:教师通过选择典型例题引导 学生归纳

8、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评价归纳,补充完整。把复习过程优化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复习用书赢在高考,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复习,构建系统知识网络。教师对部分重、难点进行讲授,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讲解清楚后再找些类似的习题进行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设定的目标。,四说复习设计,1,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例题精讲,3,配套习题,1,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例题1 (2011浙江高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

9、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考查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基本理解,例题2.(2012安徽理综)质量为0.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 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 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 g=10 m/s2,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例题

10、3 (2011北京高考)“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 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 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 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 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 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B ) Ag B2g C3g D4g,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例题4 (2010.海南理综T8)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 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处于压缩状 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 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

11、速下降,超重和失重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例题5 (2011福建理综)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和的物体和。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和的拉力大小分别为和,已知下列四个关于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 B. C. D.,例题6 (2013届渭南检测)如图所示,有A、B两个楔 形木块,质量均为m,靠在一起放于水平面上, 它们的接触面的倾角为.现对木块A施一水平推 力F,若不计一切摩擦,要使A、B一起运动而不 发生相对滑动,求

12、水平推力F的最大值,临界问题,滑块滑板类问题,例题7(2013届东北师大附中检测)如左图,质量M1 kg的木板静止在水 平面上,质量m1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设最 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 0.1,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4,取g10 m/s2.现给铁 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1)若力F恒为8 N,经1 s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L; (2)若力F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木板足够长试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右图中作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配套练习,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探讨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