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我县实施农村上地流转推动产业化、城镇化的调查报告为了解驾驭我县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状况,探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县政协组织力气先后深化城关、池河、饶峰、两河、奥斗、锹桥6个乡镇12个村,就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着重在驾驭土地流转基本状况、组织实施、阅历成效与存在问题等方面与流转农户、产业能人、村组干部、乡镇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广泛征询看法,提出对策建议,明确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供应参考。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我县辖15个乡镇,202个村,11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
2、22万,其中农业人口46411户,15.3万人。现有耕地28万亩,人均1.5亩,其中水HJ84000,农村劳动力87747个。高山与偏远山区搭荒土地3164亩。2008年全县农业生产总产值74730万元,农夫人均纯收入2722元。近年来,我县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强村大户为抓手,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着力推动以蚕桑“一县一业”建设为主的产业化进程,创新土地经营体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主动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全县上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8098,流转农户达3412户。流转土地中大部分用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占全部流转面积的69%
3、其中蚕桑产业流转面积5931亩,烤烟生产流转面积2799亩,发展高效农业流转面积2106亩,花卉苗木种植流转1053畜牧业生产流转面积654MC上地流转形式多样,主要形式有租赁、转包、入股转让等。其中,租赁6715亩,转包6586亩,转让2071亩。流转面积比较集中,连片流转1。0亩以上的户数9户,流转面积50亩以上户数达28户,流转10亩以上的户数达507户。二、做法与成效机构健全。一是为确保土地流转工作I项当推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渊常深化基层调研指导工作C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同时,成立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与仲裁机构,负贵流转业务
4、与纠纷调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服务机构,做到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流程、有人员、有场所,近90%的村成立了土地流转经办中心并开展具体工作。二是建立了抓点示范、典型引路的工作机制。明确r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每年每人包抓5o-oo亩土地流转示范点。目前,全县已落实示范点40个,完成土地流转3550亩,通过抓点示范,有力地促进r全县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二)宣扬动员,提育思想相织。是加大对合同法、农村上地承包法和石泉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等法规文件的宣扬力度,引导农户走出“流转”就是“流失”的相识误区。二是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扬资料、为农夫算经济帐等多种方式,让更多农夫了解土
5、地流转的胜利典型与其效益。同时,还通过现场观摩的形式,蛆织各乡镇领导参观各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示范点,使广阔干部群众进一步都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经营土地的市场意识,主动参加十.地流转。(三)培育主体,拓展土地流转渠道。一是依据“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大力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参加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转变为农户向农业企业、工商企业、科技人员、干部职工、专业大户流转。二是实行政策扶持、协调融资、技术服务等措施,大力扶持培育种养产业大户、主动引进客商带动发展规模、高效种养业,推动十地流转C通过散户十地向大户流转集中,共经济效
6、益和规模效益邛常明显。如我县饶峰镇新华四组李祖军将21户农夫的桑园102亩租赁从事规模化标准蚕桑生产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家庭人均单项收入达2.5万元,熨斗镇孟天毅流转茶园1000亩,建成肯定规模的茶厂,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余人,已形成既有效益又有知名品牌的生产加工条龙企业。西安客商文艺在中坝乡集体连片流转桑园120亩,从事标准化养蚕,经济效益明显。县农办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吸引江苏客商古殿喜在两河镇海关村流转土地110亩,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夫收入。(四)加覆管理,留意政策引导。一是制定r土地流转实施看法和实施细则,就上地流转的原则、指导思想、合同管理、机构职责、奖
7、扶政策等都进行了明确。统一制作r流程示意图、合同文本,县乡村分别建立r合同档案和登记台帐,做到规范管理,确保流转状况底子消、状况明、资料齐全。二是制定了十.地流转的奖扶政策,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对土地流转年限达10年以上的按面积和类别分别赐予每亩50-180元的次性嘉奖;对规模经营的大户可享受产业项目奖补;对连片经营50亩以上的产业园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对十.地流出的农户,实行“三优先”(优先支配劳动技能培训、组织外出务工、支配向城镇转移)。通过政策激励,提高农户流转土地的主动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化查,夯实工作责任。成立督导组分片包F深化到乡村指导检查工作,对各乡镇任务
8、完成进度定期通报评比,有效地调勖了乡镇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同时,每年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将全年流转任务和示范点建设任务下达到各乡镇、部门,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确保流转任务完成C通过合理的土地运用权流转,有力地促进r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十.地流转不仅使土地逐步向种养能手、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集中,使一部分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拓展了龙头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农村十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r农村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全县已形成蚕桑为主,生猪为辅,烤烟、高效农业等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农户通过土地流转集
9、中规模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C二是加快了城慎化进程。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高效益行业合理流淌,使大批从事农业的农户渐渐摆脱r土地的束缚,流转户既可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还可外出务工或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和农夫增收的步伐。据统计,止2008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达4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其中,通过土地流转后外出务工7156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875人。三是推动了招商引贡。土地流转合理配置r土地资源,吸引r外地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阅历流入,带勖了当地的资源开发,为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创建r条件,促进r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C目前,全县已引资
10、发展农产拈深加工、花卉苗木种植经营等企业20家。四是提育了农夫素养,农夫通过土地流转,主动到土地受让方打工,不仅学到r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管理阅历,而且还感受到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搞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成果,增Kr学问,更新r观念。五是遏制了土地摆荒。通过土地流转使农夫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与时流转出去,让经营有方、有实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夫能与时获得土地耕种,有效解决r“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冲突。四、存在的问题一是政策宣扬不化。少数乡镇和部门对实施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集约规模发展,以产业化带动城乡体化的相识不够;在工作中,存在政策宣扬不够深化透彻,加之嘉奖政策未能与时兑现到位,部分
11、农夫仍有思想顾虑,盘活用活上地和参加流转的主动性不强。二是漉转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土地流转工作主要依雅行政推动,通过市场平台进行流转还没有形成,上地流转中介蛆织和信息发布平台尚未建立,不能很好的解决土地流转“谁有谁要”的问题。同时,流转用途范围还需进一步拓展。三是蜃务机制有待加38。虽然已成立县乡村三级组织机构,但服务作用发挥不强;部分乡镇工作机构和人员不固定,对干土地流转工作的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重视不够。四是深转程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方面在十.地流转中有的签了合同,有的没签合同,管理不规范C另一方面合同内容对流转双方的权利、责任规定不具体,特殊是对受让方的经营投入权益保障、履行责任义务等
12、合同条款不明确。如桑园流转中,没有明确受让方对桑园迫肥管护等条款,造成受让方只运用不管理,掠夺性经营,长期下去,将导致桑园退化产量下降,蚕桑产业发展将面临严竣影响.五是规模流转津度较大。是集中连片流转涉与的农户多,相识不统,协调难度大;二是租金与农户自种收益有型距,如好菜地、桑园等农户不愿流转;三是我县上地流转区域性指导价格未确立,部分流转户双方因价格缘由而达不成流转协设等问题,严峻影响土地集中流转和产业规模发展.五、对策与建议(一)加大宣扬动员,激发农夫流转土地的主动性。一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相识到加快农村上地流转是实行卜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根本出
13、路,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难性工程。要着眼于我县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分散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站在转变增K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相识,仔细探讨上地流转深层次问题,解放思想,统-相识,破解体制障碍,夯实工作措施,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二要大力宣扬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等流转政策和保障奖扶政策,宣扬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夫r解政策、消退顾虑、转变观念、主动参加,增加农夫集中十地、经营十地的实力。(二)筑筹城乡发展,拓展流转空间。要接着以农村土地经营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重点,者重用绕新农村建设、“一-县业
14、产业化建设和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化发展布局,以产业布局制定十.地流转规划;同时,要发展壮大二三产业,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土地流转拓展更大空间。(三)培育市场主体,明确流转导向。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些规模效益大、带动实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向龙头企业流转。二是培育十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通过村组协调,将做户的十.地互换集中,激励大户连片流转经营,并切实解决好连片流转中的“插户”、“花界”等问题,三是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夫蛆织化程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同时,要依据区域状况明确土地流转指导价格,以防相互攀比,影响土
15、地流转。建议川道地区按每亩400500元/年,中高山区每亩200300元/年。(四)规范流转程序,拓展流转低图。要依据“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一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简化流转的审批备窠环节,凡流转十地3亩、3年以上的审批由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管理;流转2亩、2年以下的山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管理;流转1年以下的由村上备案管理,以便加强规范管理。二是进一步拓展流转土地的用途范围,突破现有土地流转的体制政策性障碍,依据有利于十.地流转、有利于发展产业、有利于增加农夫收入的原则,临时性用地也可实行敏捷政策,实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16、五)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奖扶政策.是明确机构。土地流转工作是-项长期性工作,应把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作为农业局的一个常设机构予以确定,乡镇也应明确相对固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分级抓好上地流转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同时,要尽快出台土地流转纠纷仲裁调处方法,以便仲裁和相处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和问题。二是完善流转合同和奖扶政策C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出让方和受让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流转土地用于产业发展,特殊是发展密桑产业,要明确受让方在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贡任和义务,防止掠夺性经营,造成桑园质量下降、产业下滑的问题。同时,要健仝奖补政策和资金扶持机制,确保奖扶政策、信贷资金、项目奖补向流转大户倾斜,培育大户
17、示范带动。(六)完善保障机制,解决农夫的后J1.I之忧。一是加强农夫土地流转后的户籍管理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流出土地后进城居住、生活的农夫,应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权和接着享受惠农政策的权利C二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机制,主动引导、组织农夫从事二、三产业,对发展二、三产业的农夫应着手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惠政策,激励农夫进城镇发展增收,拓展农夫就业空间。三是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制定十.地流转风险扶持政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流转带来的风险。(七)加制超飙领导,化目标管理。要进步加强对十.地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接着坚持领导抓点示范,点面结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要依
18、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科学处化确定流转任务,井将土地流转工作接着纳入目标绩效管理和考核。政协石泉县委员会二C)O九年七月二日甘JiHr平凉市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腰务状况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实力,增加农夫收入的重要途校和手段。为加快推动平i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增效、农夫增收,更好的服务三农,依据省农牧厅调研提纲,我市对7县(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调研状况报告如F:一、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以与取得的成效(一)发
19、展与现状我市的土地流转始于上世纪九十年头,当时流转多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流转的形式仅限于代耕代种。1996年全市上地流转面积仅6555M,流转农户937户。2001年底中心下发了中共中心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运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18号文件,系统地提出了上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2002年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匕升为法律。2005年3月1日农业部颁布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o2006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牧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看法。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党的十
20、七大提出“依据依法H愿有偿原则,健全上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指明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保持上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各地上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阅历,系统完整地提出r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我市遵照中心18号文件和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规定在市委、政府与市农牧局支配下,在做好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基础上,主动引导推动和指导农村上地流转健康发展,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规模经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和推动农夫专业合作社发展,调动了农户上地流转的主动性,推动村社集体蛆织规模
21、流转和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加快r我市土地流转的速度步伐,流转形式由代耕代种逐步向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方面多样化发展,使我市十.地流转初具规模。截止2009年5月底我市土地流转面积85344.82亩,占农村家庭承包土地面积547.4万亩的1.56%。参加流转的农户21165户,占总农户数的4.8%。流转面积分别较1996年土地流转面积6555亩和2001年土地流转面积22436亩增Kr1.0.76%和2.43%。各县(区)流转面积分别是:晚胴区8600亩,占农村家庭承包总面积的09%、泾川县9401亩,占农村家庭承包总面积的1.2%。灵台县18068亩,占农村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45%。
22、崇信县10363亩,占农村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89%。华亭县6303.82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18%庄浪县】3。68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1.4%,静宁县19541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1.55%。(二)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1) 土地流转促进了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种植基地、养殖小区,租赁等形式取得上地运用权,发展十.地集约化经营,优化利用r农业资源,产业结构得到r进一步调整,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静宁县城川乡大地滩示范园区,蛇端区史家淘高效农业示范园,华亭县西华科技示范园区,流转租赁当地农户承包地种植反季节果品、花卉、蔬菜已初具规模效益。(2
23、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2008年我市夕卜出务工40.75万人,较2007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36.28万人增长12.3%,较2005年增长15%。由于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留守人员无力耕种的摺荒地、弃耕地、闲散地促进广土地流转的可能。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随农村劳动力逐年转移外出务工人数的加大,土地流转面积也逼逐年加大趋势。如2007年华亭、崇信、庄浪、静宁4个县劳动力转移数量为23522户、22850户、98600户和58200户,较2005年分别增Kr14.6%、1.1%、9.31%和2.3%,土地流转面积5035亩、13414亩、13068亩和12393亩,较2005年
24、增长50.7%、10.3%、5.84%和28.7%。(3)十.地流转推动了十地适度规模经营。截止2007年,我市通过十.地流转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面积33882.3亩,占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24231亩的104%其中流转入经营大户的面积21975.2亩;流转入企业的面积2870亩;流转入集体经济组织的面积7214.5亩C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特色产业,种植效益高的果品、花卉、反季节蔬菜,建立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种养殖小区、基地,已初具规模,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十.地流转增加了双方的收入,达到了转让户和受让户“双笈”,同时也促进r农业机械运用和科学技术新品种推广运用。
25、极大地提高r农业生产水平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获得较大效益。(4)土地流转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市依据“科技带动、规模发展、建点示范”的发展思路,以上地流转的形式,给合作社流转承包地,开展各种试验示范。农夫保底分红、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以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收入;合作社由于开展了新的试验项目增加收入,实现了双嬴的目的C如华亭县马峡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地100亩,作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地膜药材种植,推动了药材产业的发展。华亭县西华科技示范园区,租赁当地农户承包地种植反季节果品、花卉、蔬菜已初具规模效益。东华镇黎明村、王峡口村农户承包地400亩岭帽区
26、泉燕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516亩,新植果园1200亩,幼园补植补栽500亩,地膜洋芋1500亩,进行果菜套种、新品种蔬菜和水果试验改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推动农村十.地流转管理与服务近年来为贯彻实施好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加强管理服务,指导推动全市十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各县(区)主动开展r“四到户”和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r机构,使我市土地流转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依法指导”的轨道。目前,我市有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124个,工作人员312人,建立乡(镇)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24个、372个。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上主要做了以
27、下三方面的工作:是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仔案制为重点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目前,流转一年以上建立稳定流转关系的大多签订了合同。据统计,2008年全市签订流转合同份数比上年提高了,合同签订率达到%以上。为促进流转双方流转行为的规范,防止和降低流转风险、削减冲突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主动开展流转服务。近年来,我市已逐步建立r县、乡、村流转服务网络,为流转创建良好的服务环境。从最近的调查状况看,有88个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r流转服务组织,向农夫流转土地供应流转信息、法律政策询问、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华亭县成立土地流
28、转服务中心作为特地机构指导各乡(镇)的土地流转工作,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指导乡以下土地流转工作。静宁县城川乡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山乡政府统一印制合同文本,供应信息,规定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主动引导农户与果业大户靳玉国签订十地租赁合同,实行果E1.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共签订合同198份,租赁土地660亩,租赁费每年每亩450公斤小麦,并将租赁户聘用为农夫工,井每年督促受让方在规定期限范围内为农夫付消流转费用,既解除r农夫的后顾之忧,又增加r农夫的收入,加速了土地流转进程。三是实行措施为流转创建条件。我市在一些经济发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较活跃的乡(镇),当地政府争取上
29、级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农业高效示范园区,为土地流转营造有利环境。睁宁县农技中心争取项11资金,租赁城川乡红旗村四社76户农夫承包地300亩,租赁费每年每亩450公斤小麦,用于繁育优质苗木,发展规模经营。据初步调杳统计,I1.前全市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农业高效示范园区个,流转面积亩,流转农户户。有华亭、灵台2个县出台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把支持和激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纳入支农项目,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转上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华亭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赐予适当补贴。逐步发挥r政府引导、扶持作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流转管理缺位,流转机制不健全。我市土地流转主要是以“转包”形式流
30、转和农户之间的自发流转,存在面大量广,土地流转主管部门在十.地流转时不能与时介入监管或缺位,特殊是以“互换、转让”方式的土地流转双方不报告乡村流转管理部门审核箔案和登记,造成上地流转违规违法与引发土地流转冲突纠纷的发生C依据这次调研全市还没有运用省上统一格式的流转合同文本,存在着口头协议多,流转合同主体不合法,合同条款不规范等问题C(二)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市场中介服务。我市土地流转大多数仅仅局限于本乡本村范用内,流转市场还没有形成机制不健全,有流转的土地找不到接受土地的人,想找土地的人找不到所须要的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的缺失从而影响上地流转的速度、制约了十.地流转规模、效益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31、三)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缺少应有的管理、引导、支持和服务。据08年初和。9年调查统计市级还没有设立特地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县一级只有一个,乡一级24个。服务组织不健全导致部分上地流转不能健康发展,不签订十地流转书面合同,不备案登记,不履行合同条款,致使土地流转出现违规违法,纠纷案件不断发生。(四)十.地流转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由于农业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都比较大,又加上相当一部分种田大户得不到政策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使很多种田大户想搞规模经营、扩大产业效益苦于无投入的资金存在及雄心情,制约了土地流转规模和提高土地效益C(五)十.地流转工作在乡镇重视不够,管理机构形
32、同虚设。乡镇农经人员忙于中心工作无暇顾与自身业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对些违法违规的流转行为无法制止甚至不得不违心去帮助违法违纪,致使土地流转的政策法律不能得到与时有效的货彻执行和落实。四、进步做好上地流转管理与服务的建议(一)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扬调研工作,指导推动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和激励够条件、有实力的公司或个人到农村承包、租赁农夫不愿或无力经营的耕地、荒山、荒沟、荒滩等从事农林业开发。有条件的乡锹,应主动探究建立农村十地流转服务中心,收集发布农村十地流转信息和流转上地评估指导价格,帮助农户找寻流转对象,帮助办理流转手续。(二)真正建立支有权威的土地流
33、转管理服务机构,加强供应十地流转的服务C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是土地承包流转管理职责部门,在土地流转合同正式签订前,应依法开展土地流转管理。对流转土地受让方的农业生产经营实力、资金实力、信誉等资质状况进行审查,登记、备案;指导流转合同的签订,经首权证的变更收回等具体工作,在土地流转后经营期间,应跟踪检查受让方是否变更流转耕地或林地的农林业用途和对流转合同的履行状况。此项工作最大面广,应有专人负责,专项经费开展此项管理工作。(三)指导订立书面流转合同。应依据规定,规范签订流转合同,统一运用省级流转合同格式文本。(四)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的档案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十.地承包合同和流转
34、合同的立卷归档、调阅借阅等管理制度,主动创建条件,引入计算机档案管理技术,逐步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五)妥当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经管部门要与时调处土地流转纠纷,公允、公正维护合法的流转关系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禁变更流转十.地的农业用途,不得为了租赁十地的企业和大户的利益而侵扰农户的土地承包、流转权益。(六)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规范上地流转。目前重点是县(区)人民政府要依托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市场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建立流转服务网点,逐步建立起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畅通土地流转信
35、息渠道,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管理服务库,实行信息储备、挂牌流转、基价指导、公允交易的规范程序来引导促进双方的土地流转交易。每个村建立流转信息服务点,配备专兼职人员从事上地流转信息指导服务工作,由各村十地流转服务信息员定时上报土地流转状况和流转重要状况。在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报送发布、政策询问,做好十地流转的协调和指导,搞好土地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的依法调处,维护土地全部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尽快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土地流转实施方法或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和工作流程C如土地流转的备案登记、资格审杳、流转合同签
36、订管理和鉴证、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收益评估、档案建立管理、服务承诺、投诉举报、流转主体预审申报以与工作例会等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依法规范土地流转。区人大常委会调研If1.关于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调研报告依据区人大常委会2009年度工作支配,4月15日、16日两天,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代表对我区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进行了调研,区农牧局、水利局的领导以与相关专家陪伴。调研组先后到各苏木镇和三个街道察看,听取了各地区的工作汇报,组织当地人大代表、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一、基本状况1997年11月底,我区全面完成了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34101份,
37、发放十.地承包经营权证34101份,做到“一权、一证、一书”,土地承包30年不变。2000年我区被H治区农牧业厅列为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旗县区。区划调整后.,全区共有44个行政村,农牧民11400户,农业人口49654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1400份。农村集体耕地面积19.2万亩,爱护地面积078万亩。沿河水产养殖水面0.64万亩,草场面积96万由。2008年底,全区耕地和“四荒地”流转面积达1.8万亩,涉与农户1500户。其中,耕地流转1.3万亩,实行村委会整合土地资源搞适度经营方式进行,如:哈林格尔镇土黑麻淖尔村。“四荒地”流转05万亩,实行引进种养殖大户和农业科技公司规模经营方
38、式进行,如:哈业胡同镇永丰村C支配到2010年,全区上地流转面积达到3.2万MC二、存在问题我区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虽起步早,但进度不快,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承包十.地流转面积小、涉与农户少、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等,究其缘由表现在以卜几方面:一是思想相识不统一。部分基层干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相识不足,宣扬、引导、服务工作不到位。大多数农夫具有很强的恋地情结,对十.地政策心存疑虑、胆怯彻底失去土地,相识问题成为制约农村上地流转的首要问题C二是土地承包结构不合理。由于二轮延包土地等级多、相对分散,除自身经营管理不便外,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受到限制,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三
39、是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方形成,转出、转入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联系,转包费、租赁费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没有相关的评估、询问、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和政府特地服务机构,阻碍着上地流转以更多方式、更大范圉进行。四是流转行为不规范。90%以上的农户在流转土地经营权时只有口头协议,没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土地流转不规范,流转双方在责、权、利关系上没有明确规定,给合同纠纷调处留下了很多隐患.五是流转政策不完善。有关上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因制定年限不同,权益保障的侧重点不同,致使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之间存在执行相对困难的条款
40、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法律说明、地方实施细则、基层实施方法相对滞后。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法是针对全国出台的,不行能涵盖全部问题,须要各地细化成具体的实施方法,实现“本土化”操作C截至目前,自治区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细则还没方出台,造成基层对土地承包纠纷难以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六是劳动力转移不到位。由于我区中小型企业发展缓慢,农夫就业身位少,芍动力转移不够,农夫失地就失业现象严竣,三、建议与措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涉与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阔农夫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建议区政府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农村十.地流转工作。一是全面落实承包经营权,为上
41、地流转打好坚实基础。进一步明确农村上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在敬重农户土地流转主体地位的基础匕依据“政府引导服务,农夫自愿方偿”的原则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坚持农村十地流转中“三个不得”,即:不得变更上地集体全部性质、不得变更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夫土地承包权益。二是配套机构、完善制度,为土地流转供应政策保障C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一项长效的管理机制,尽快成立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农牧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区级农村十.地流转指导服务中心,明确机构、职能,解决工作经费。在深化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对符合农业
42、产业发展方向的土地流转,赐予政策、资金支持,促进土地的合理、健康、方序流转。三是依法规范流转程序,为十.地流转拓展空间。上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不变更上地集体全部权性质和上地用途的前提卜.,完善农夫利益爱护机制和配套措施,严格实行法定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并形成规范的合同。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法,激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到农村获得上地运用权,扩大土地流转面。以苏木镇经营管理站为依托,建立上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和流转信息网络,为上地流转供应政策、流转方式、信息传递、法律询问、分等定级、价格评估等服务。区经管站要负责起农村十.地流转的合同监证、冲突调处、仲裁
43、等管理服务工作。与时打击私搭乱建、乱“种树”行为,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流转。四是创新工作方法,为土地流转做好示范带动C结合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探究实践股份制(以土地入股参加公司经营)、短期上地托管制、中长期转包上地银行储蓄制等十.地经营权流转的途径和方法,在充分保障农夫K期利益和农村稳定的前提卜.,主动稳妥地使土地运用权逐步向具有较高生产技术的专业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能手集中。同时要敬重农夫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主动性、创建性。对于土地流转的胜利范例,要与时总结阅历,留意抓典型,树榜样,搞好示范引路,让更多农户相识到土地流转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从而主动加入到
44、上地流转中来。五是抓好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牛农产业转移。加大”阳光工程的培训力度和劳务输出力度,为城市培育和输出有肯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农夫工。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使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夫成为种出大户和经营能手,增加他们流入土地的意愿。同时特地规划劳动密集型企业板块,激励这类企业快速成型,承栽劳动力的转移。六是制定实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激励土地流转的相关实惠政策。实行双向实惠,既激励上地转出方,又激励土地转入方;在实惠的内容上实行综合实惠,既要在经济上实惠,乂要在享受集体公益事业服务方面赐予适当照看;在实惠的手段上实行配套实惠,包括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赐予适当支持
45、在实惠的取向匕实行重点实惠。如对“四荒地”开发性经营项目、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种养殖项目以与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C大力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土地流转创建条件。加大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变更农夫“恋土”观念,削减农夫对上地的过分依卷。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退农夫离上的后顾之忧。大力推动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呈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涉与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广阔农夫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区政府与相关部门,特殊是农牧业部门要主动投身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46、实践中来,留意强化措施,不断改进方法,保障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保证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顺当实施。2009年5月27口全州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化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三农”工作发展,切实增加农夫收入,促进农村上地合理流转,探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切实把十七大关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精神落到实处,依据州政协2009年工作支配,由分管副主席带领州政协秘书处、农业和农村工作委组织州直有关部门、部分州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座谈探讨、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全州土地经营权流转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一、全州农村土地流转基本状况1、全州农村
47、土地流转现状我州自1999年底完成了其次轮土地承包延包任务以来,主动激励和引导广阔农夫在自愿、依法、有偿和平稳的原则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r合理流转。目前全州耕地面积215.13万亩,人均1.24亩.经调杳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州流转上地面积约53433.7亩,占耕地的2.48%,涉与农户约16万多户,其中转包和出租为主要形式,面积分别为19221亩和25095.5亩,分别占流转面积的36%和47%;转让和互换面积6062亩,占流转面积的113%;入股与其它形式的土地流转3200多亩,约占流转面积的6%。上地规模流转面积以出租为主,占规模流转面积的大部分。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地
48、缓解了人地冲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平稳流转。2、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区域分布与特点目前全州农村十.地流转主要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与征用等多种形式并存,其流转范围和面积逐年加大,特殊是近儿年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阔农夫的生产主勖性,以便利耕作、提高效益和增加收入为目的土地流转越来越得到用:视,山区主要以互换、转包、转让较为普遍,在城郊川城区以征占、出租等较为突出,十地股份合作发展缓慢。在区域分布上,本社农户之间流转的较多,与外社村之间发生的流转不多。2007年以来合作经济组织统组织的种植业、养殖业,如阳光工程、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加大,各种养殖场和休闲
49、茶园数量增多C各县的规模养殖、种植、育苗、企业经营租用和征用大量十.地,农户收益也逐年增加,十.地流转效益明显。如临夏市南龙镇业杨家村激励村民以土地和现金两种方式入股临夏市建材物流中心建设,至目前,该村已有193户农夫参加土地流转,建材物流中心有村民十.地入股】56股,现金入股258万元,实现每年每亩土地收益1425元,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480多人。广河、临夏、康乐、和政县2008年农户收益在川区为每亩800-1200斤小麦,最高达到1350斤,山区100200斤小麦,最高达350斤;流转企业的每亩每年收益500元至1000元不等。3、土地流转的趋势是上地流转规模和速度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据调查统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