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482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内容摘要:风险是决定金融业发展及其行为的基本要素。金融系统中的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独特性质决定了银行经营与风险相伴而生。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其中,伴随着借贷行为产生的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保障其自身的经营安全,还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强的紧迫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以及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影响,阐述了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我国商

2、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新巴塞尔协议中有关信用风险的要求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管理体系Analysi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Abstract:The risk is decided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of basic elements.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a hig

3、h-risk industry,bank debt management of the unique nature of decision of the banking operation and risk attendant.The commercial bank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the main facing credit risk,market risk and other risks.Among them,accompanied by borrowing the credit risk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Credi

4、t risk is the main risk of the commercial bank,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beneficial not only to safeguard its own operation safety,an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supportive countryman economy to last healthy progress,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strong

5、urgency.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concept of credit risk and will harm,elaborated the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necessity.Through to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

6、nd according to the new Basel accord credit risk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several points about improving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Keywords: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risk 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1(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1(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成因2(三)商业

7、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4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5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5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7三、新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10 (一)新巴塞尔协议关于信用风险的内容10 (二)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11四、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13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13 (二)加强宏观信用环境建设14 (三)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15 (四)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16 (五)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16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20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

8、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的科学管理方法。信用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特指针对债权人、债务人或称权利人、义务人之间由于违约及违约可能性造成的风险所实施的管理。具体来讲,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处理,预防、回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信用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安全,其目的就是在一定收益水平下使信用风险最小化,或者说是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收益最大化。在新巴塞尔协议的背景下,我们应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制定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将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商业银

9、行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由于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信用等级的下降,使银行持有的相应资产贬值,也属于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存在非常广泛,它存在于一切信用活动之中。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都有可能面临信用风险,其中以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最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1信用风险存在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 银行信用风险不单指资产上的风险,也包括负债上的风险。也就是说,信用风险作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只是某一个方面。事实上,银行资产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负债的风险而产生的,如资产负债不对称可能使得资产效率得不到最优配置。2信用风险研究的是损失的可能性 银

10、行信用风险所研究的损失是从不确定性角度而言的,仅指损失的可能性,并非现实性,至于这种可能性会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性,则取决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多种因素。所以,现实的损失一般不属于银行信用风险研究的问题,或者说属于次要方面,因为它只涉及损失的补偿和业务处理,可通过概率论方法进行计量和管理。这就是说,银行信用风险虽然包括部分可计量的风险损失,但不可计量的潜在风险更为重要。 银行信用风险还是一种动态风险,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因此,信用风险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及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是单纯的银行自身的问题。(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成因 1.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上,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

11、的信用风险一般有自身信用风险、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和银行投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存在严重的影响,同时对宏观经济也会产生间接不利影响。(1)可能给银行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与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产生意外的收益,它的直接后果就是给银行带来损失,甚至是巨大的损失。银行发放贷款,如果企业破产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就会给银行造成直接的损失,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银行破产。(2)增大银行经营管理成本,降低银行的资金利用率信用活动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银行想方设法从多种渠道去获取企业或客户的信息,对客户进行评级,进行各种审查等等,增大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工作量和工

12、作难度,也增大了预测工作的成本和计划工作的难度,从而导致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上升。由于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许多资产难以正确估价,不利于交易的进行,从而增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由于信用风险的广泛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使得一些银行不得不持有一定的风险准备金来应对信用风险带来的其他风险,降低了银行的资金利用率。(3)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效率由于信用风险的存在,导致过多的资源流向风险较小的产品,极少的资源流向风险较高的产品中,从而使一些产品的边际生产率接近或低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使部门的整体生产率下降。又由于不确定性与时间正向相关,长期内部的不确定性要比短期内部的不确定性大

13、,使得银行行为短期化,因循守旧,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愿意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在不承担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4)对产业结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信用风险的存在,资源流向安全性较高的部门,一些经济中的关键部门因此发展缓慢,形成经济结构的“瓶颈”。信用风险一定程度影响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增加了政策制定的难度,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如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扩大货币供给,但由于社会信用风险较大,银行会出现“惜贷”现象,使得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银行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会增大存款人对信用风险的警戒,甚至可能出现银行信任危机,引发存款人的大规模挤提,严重的会导致一个国

14、家金融制度的崩溃,破坏社会生产力,造成国家经济衰退。 2.银行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造成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银行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政府的干预和借款人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来自银行自身因素,主要是银行的产权制度问题和银行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的落后等。(1)行政干预政企分开是改革二十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但现实的问题是政企一直难以分开,政府职能也没有真正转换,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干预企业、干预银行的行为也就难以避免。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往往不顾市场变化,迫使银行向效益差的企业发放贷款,而这些低效的、潜亏的、甚

15、至是明亏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没有竞争力,经济效益差,它们往往利用银行贷款垫付利税、发放职工工资,国有商业银行充当财政和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失去其信用有偿的特质,从而加大了运行风险。(2)借款人信用违约来自授信客体的原因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授信客体是信用关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没有能力偿还本息,故意不履行还款义务,使得信贷资金的实际运行结果偏离预期目标,造成银行信用风险。企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经营上出现了问题,企业的资金不能够正常地运行,削弱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于潜在的或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企业则可能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拆东

16、墙补西墙,拖欠利息,延长偿还贷款的期限并且由政府提供担保等方式,试图回避或者转嫁风险。尤其在当前体制转轨时期,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为准则和明确的划分界限,不少企业也想方设法地逃避和抵赖银行的债务,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额的呆坏帐,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迅猛增长和风险损失的增大。(3)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不清是造成其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根本原因。这导致银行经营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客观上造成了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收益和金融创新的忽视。银行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商业银行没有建立或没有严格执行风险约束条例,使得发放贷款出现失误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有关人员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约束,在现实工作中强调

17、利益刺激。加上银行管理落后、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原因,不少经营人员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违规经营,风险炒作甚至以贷谋私,这一切构成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扩张的重要根源。(4)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在信贷过程中,以信贷员的定性分析为主,缺乏有效的风险量化分析手段和技术,由于信贷员本身的素质以及工作失误造成的信用风险巨大,放贷以后形成的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银行贷款质量变坏时不能及早的发现和处置。(三)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

18、来,西方发达国家直接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张和直接金融工具的发展,中小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变得更为容易,银行作为融资中介的地位下降,企业融资出现了“脱媒”现象。但是,由于发展中经济具有“追赶型经济”的特点,其目标是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背景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选择银行主导型(bank-orient systems)而不是市场主导型(market-orient systems)的金融体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

19、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显然,在金融业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银行融资将仍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0、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都是以定性分析、经验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和各种财务工具的运用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商业银行建立由客户评价体系客户信用评级法和债项评价体系贷款风险分类法所构成的两维评级体系。1客户信用评级法(1)定性分析法商业银行的传统定性评价方法中,包括财务报表、行业特征、财务信息质量、债务人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价。其中,财务报表分析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在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中,财务报表是其中的重要资料。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概括与反映,它以规范的归类方法向股东、客户和监管部门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向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分析、衡量经营业绩和控制

21、经营行为的依据。(2)专家分析法专家分析法也是目前商业银行主要的信用风险定性分析方法之一。它由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主观判断,对贷款企业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权衡以后,评估其信用风险,并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在此方法下,信贷决策是由专家做出的,对信贷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专业技能以及对某些关键因素的把握和权衡。从专家分析的内容和要素的不同,又分为“5C”法、“LAPP”法、“5P”法、“5W”法等,其中“5C”法有一定的代表性。“5C”法是通过分析借款人的5项因素做出信贷决策,具体内容包括: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

22、lateral)、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在这一制度下,不同的专家在对同一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分析时可以运用完全不同的标准,这些人在选择客户时有着强烈的偏好,这样就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集中程度,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分布。目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缺乏一个多数人意见一致的模型或方法,各模型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之处。(3)定量分析法传统定量评价方法财务比率分析在财务报表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方法很多,包括: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指数分析法、边际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其中财务比率分析是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一般是通过将同一会计期间财务报表上的

23、相关项目的数据进行相除求得。一般将商业银行的财务比率分为:收益比率、风险比率和其他比率。 信用评分模型信用评分模型是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如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借款人的收入、年龄、职业、资产状况等)给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得分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定价,主要包括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线性判别模型等,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Credit Metrics)该模型是一个以VAR方法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模型。由JP摩根公司和一些合作机构(美国银行、KMV

24、、瑞士联合银行等)于1997年推出的信用度量术,旨在提供一个进行信用风险估值的框架,用于诸如贷款和私募债券这样非交易资产的估值和风险计算。计算VAR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P,而大多数贷款不会在市场上公开交易;二是金融工具市场价值的波动性或者标准差。在险价值法提出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框架,利用可得到的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下一年评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评级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和收益率,就可能为任何非交易性贷款计算出一组假想的P和,随之算出一项贷款的信用VAR。2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贷款分类是指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

25、综合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五级分类法就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风险分类法的核心是对还款可能性的分析,对还款可能性的把握主要是从财务状况、现金流量、非财务情况和信用支持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对银行客户的信用评级不同于对贷款(债项)的评级,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是对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的历史记录、主观意愿和客户还款能力的综合评价,对贷款(债项)的评级是在对客户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结合贷款方式和违约率大小进行风险评级。在具

26、体实施五级分类法的过程中,一些商业银行设计了贷款风险分类的七大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分别是: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借款人财务状况,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能力,宏观经济、市场、行业情况,还款保证情况,银行贷款管理情况,保证偿还的法律责任及其他因素。(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步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建设已日益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长时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的取向上走的是一条重视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道路。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步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起步

27、较晚,加上外部环境与制度原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与拥有成熟体系的西方商业银行相比在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技术机制、数据的采集度量等方面仍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尤其是信用风险的定量管理仍很落后。1资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大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不良资产的规模比官方公布的数字要大得多,因此按实际风险资产计算的资本充足率实际上大多低于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水平,同时由于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且资本补充渠道较窄,能够为分支机构风险敞口配置的资本相当有限,不可能为高规模的风险敞口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撑,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分支机构风险敞口规模与资本匹配失衡。在资本补充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在降低信贷

28、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上做文章。而我国目前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取得外部评级,在标准法下其风险权重为100%或者150%,且国内银行尚不具备内部评级的客观条件,不能对企业进行内部评级,在呆账准备金提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的这种逆向配置效应几乎意味着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敞口规模的途径就是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 2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初步形成,但风险管理没有作为风险文化根植于所有员工的心中,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还没有树立,没有形成全行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系统而完整的风险管理战略还有待

29、于加强,风险管理侧重于后台管理,没有将其作为信贷决策、风险敞口限额控制、贷款定价、资本资源配置的有利工具。同时,部分人员将风险片面地等同为违规、案件和损失,一些风险管理人员将风险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控制,部分业务人员将风险管理看作是业务拓展绊脚石,注重信用风险的控制和计量,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仅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还谈不上统筹考虑、系统管理。 3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在西方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边界。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我国城

30、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上的后果就导致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4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

31、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管理信用风险)或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利率等市场风险),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5管理方法偏于简单,风险揭示还很不足随着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全面推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逐渐由定性为主向定量为主转变,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

32、制了其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1)客户信用评级法评级指标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评级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我国商业银行通常根据经验或专家判断来选取评级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评级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级指标和权重一旦确定就很少更改,使评级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风险状况。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不同,使用同一模式的评级标准,显然存在局限性;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因素对其信用状况的影响可能不同,用固定的权重进行评级也是不合理的。评级结果缺乏前瞻性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企业过去3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评级。对于中长期的预测,过去的情况往往与未来趋势的相关性不大,以过去的财务

33、数据为依据的评级结果不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此外,现行的评级方法对企业发展前景重视不够,给予的权重较低,也使评级结果更多的是反映企业过去或现在的信用状况。信用评级没有与相应的信用风险度量相结合企业资信状况的不同和资信状况的变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是通过违约率的不同和变化而被量化的。信用等级发挥作用是通过不同的信用等级对应不同的违约率水平以及信用等级改变会导致违约率变化来实现的,即AAA级的违约率应该低于AA级,AA级的违约率要低于A级,依次类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关于信用等级违约率的测量、统计,信用评级体系没有与违约率挂钩,信用评级仅应用于客户选择、授信管理等少数领域。(2)贷款风险五级

34、分类法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设置不尽合理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人为因素较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主观判断的结果,而信贷人员在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同一贷款不同的分类结果。更为严重的是,信贷人员有时甚至根据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原则进行评定,人为地操纵分类结果,例如在其收入与清收不良资产联系的情况下,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的数量就可能人为地增加。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顺序没有合理确定一些商业银行在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时,虽然设定了一些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但这些因素或被同等对待,或由信贷人员的喜恶来决定其先后顺序,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还款能力是决定按时足额偿付最

35、重要的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与客户的关系或客户提供担保品等情况而没有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置于最重要的地位。贷款风险分类没有与特定的违约损失率相结合贷款的风险程度是通过贷款的违约损失率来衡量的,正常类的违约损失率应低于关注类,关注类的违约损失率应低于次级类,依次类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没有和特定的违约损失率相联系,按贷款分类结果实行差别定价以及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调整下一年度的授信额度等深层次的风险管理无法开展。三、新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 (一)新巴塞尔协议关于信用风险的内容新巴塞尔协议2007年起已在全球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从2008年开始使用风险的高级计量方

36、法。2006年全球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调查报告显示,89%的国际大银行认为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有助于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基础,进而改变银行的竞争优势。新资本协议带来的变化不仅是银行内部风险计量方法与监管资本计算方法的接轨,还将在更大层面上改进银行的业务模式,推动投资组合管理的技术探索,改善银行交易层面风险信息的时效和质量,引导银行在风险调整的概念下充分发挥融资作用。巴塞尔委员会对国际大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第五次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十国集团大银行中有72%将实施信用风险高级内部评级法,其余28%实施初级内部评级法;十国集团的中小型银行中有7%将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70%实施初级内部评级法,只有23%

37、实施标准法。非十国集团的大银行也都将实施高级或初级内部评级法。1监管资本激励机制推动更具风险敏感性的计量方法发展巴塞尔委员会第五次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表明,银行使用越高级的风险计量方法,监管资本要求下降的幅度越明显。比如,十国集团大银行一旦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其监管资本将下降7.1%,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只下降1.3%,采用标准法其资本要求反而会上升1.7%。十国集团中小型银行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初级内部评级法、标准法,监管资本要求下降幅度分别为26.7%、12.3%和1.3%。由此可见,一家银行在持有资本、面临风险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越高级的风险方法,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越高,

38、越有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形象和评级结果,进而越有助于银行在市场中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提高竞争优势。2银行在实现合规的同时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资本协议是对国际先进银行几十年风险管理发展和实践的总结,其计量方法及合规性要求反映了有效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框架。就风险暴露而言,其范畴覆盖了银行全球范围内某时点的实质风险;就业务流程而言,它贯穿了银行主要业务条线的运营、管控、内审等各环节;就计量方法而言,它能够基于历史数据的计量模型实时预测未来风险。3商业银行建立并规范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建立并规范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设计、评级体系的运作、公司治理和监督、内部评级的使用、风险量化、内部估计值验证等各个环

39、节的操作和控制,从而使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管理流程、数据基础和控制文化更加系统化。这对于我国刚刚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尤为重要。这些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结构虽然通过改制上市得以改善,但其风险管理水平、内控流程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还有差距,面临巨大的股东回报压力。通过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可迅速提高风险量化和管理水平,为逐步改进经济资本管理、资产定价和组合管理奠定基础。(二)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 1风险管理工具 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念和理论工具,受险价值(Value at Risk,简称VAR)、风险资本(Capital against Risk,简称CAR)、风险调整后的资本

40、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简称RAROC)都是在大型的国际先进银行和咨询公司的实践中开发出来的。(1)受险价值由JP摩根公司1994年率先提出,开始主要用于度量可交易证券的价格风险(市场风险)。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引入到风险管理中,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所广泛采用的风险度量工具。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发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也将其列为确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基准性方法。(2)风险资本对于风险资本,各开拓者有不同的意见。在1994年,美国信孚银行就开始计算风险并根据交易所占用的资本向交易方收取费用。目的是通过计算风险条件下的收益及分配反映

41、风险水平的交易限额以降低风险。早期的开拓者还包括JP摩根公司、蒙特利尔银行和美国银行等。最近几年,巴克莱银行、澳新银行和花旗集团等机构也陆续建立了各自的风险资本体系。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则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信孚银行首创,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经过不断完善而得到国际先进银行的广泛采用,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2风险量化在风险量化方面,市场风险的量化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三大风险中是起步最早的,VAR技术最早就是为度量市场风险而产生的。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并不多,主要依据是以巴塞尔委员会1996年公布的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所提供的两种计量方法:标准化

42、方法及内部模型法。(1)市场风险量化克里斯.马藤提出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市场风险价值等于交易头寸的市场价值、交易头寸组合的市场价值对基础市价变动的敏感性以及在持有期内市价变动的预期幅度,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量化思路。(2)信用风险量化信用风险的量化方法则相对较为成熟,国外先进银行大多已经开发出自己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有代表性的有JPMorgan财团与几家国际银行共同开发的Credit Metrics模型、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及KMV公司开发的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KMV模型等。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供的两种计量方法,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所提供的量化思路也具有广

43、泛的应用和参考价值。(3)操作风险量化操作风险则由于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及风险损失率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其量化远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难,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方法和模型。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供了三种计量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2003年7月,美国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委员会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报告。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报告对全面风险管理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同时阐明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四大目标和八个要素。该报告对全面风险管理的阐述,从企业内

44、部角度出发,不仅从理论上对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界定,而且对其构成要素、实施框架与策略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报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可以应用于各类企业,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6月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最终稿,并于2006年底开始在十国集团实施。新资本协议中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其中,从而使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涵盖了信用、市场和操作等三大风险。新资本协议充分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成果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并要求银行准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和实施标志着商业银行进入了全面风险管理的

45、时代。四、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一)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 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不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内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深化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并完善经理人市场,完善银行的内部治理机制,确立真正的风险承担主体;其次在银行内部建立独立风险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确立风险防范的经营理念,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把风

46、险防范放在首位;再次要配合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制定一系列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构建有效的、长期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后加强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2.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培养 无论是银行还是一般的企业,人才都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掌握管理、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等知识,更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同时还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公正、独立的立场及为客户保守秘密的道德品质。银行可以通过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来提升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我国

47、商业银行应借鉴欧洲的“信用管理学院”(ICM)和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的经验,与高等院校携手创办信用管理专业,开设风险管理、资信调查、资信评估等课程,培养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宏观信用环境建设 1.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 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必须要加快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政府要加强和完善信用信息的使用规范和失信处罚机制,特别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社会信用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失信处罚机制。第二,要建立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评级架构,在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客户的信用档案,逐步实行信用公开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2.优化银行信用环境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基础薄弱,信用环境较差已经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为此应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