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518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土地”的追忆 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黑土地”的追忆 有关车辆保险小议 有关车辆保险的小议rove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Writing题 目(中、英文)论迟子建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Stretch recall - ChiZiJian novels of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ChiZiJian novels of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ChiZiJian novels of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摘 要在当代文坛的女作家中,迟子建无疑是独具特色的一位。她的小说多以黑土地为

2、背景,去表现黑土地自然的神奇与民风民俗的淳朴。东北秀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姿的民风民俗、东北特有的方言等等,这些都使她的小说富有东北地域特色,使她在当代文坛超凡脱俗,别具特色。正是她童年生活的记忆和她深深地恋乡情结以及前辈萧红的深刻影响,共同形成了她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关键词:迟子建;地域特色;黑土地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riter, ChiZiJian is the unique one. Her novels for background, how to stretch to performance with natural wo

3、nders stretch the honest folkway folk. Northeast unique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wide range of folk customs, special dialect, all of these make her novel rich and unique regional features, made h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transcendent racy. It is her childhood memory and she deeply love tow

4、nship complex and the deep influence of the predecessors xiaohong jointly form her novels regional culture colour. Key words: ChiZiJia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tretch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绪 论1一、地域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1二、黑土地文化在小说中的具体呈现2(一)秀美独特的自然景物2(二)丰富多姿的风土民俗3(三)善良淳朴的人物画卷4(四)东北地域的语言表述5三、迟子建小说地域文化意识的生成6(一)童年生活的

5、熏陶濡染6(二)“黑土地”的追忆7(三)萧红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8结 语9参考文献10谢 辞11I绪 论迟子建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独特而朴实,80年代她凭借着自己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作品登上文坛。时至今日,她的创作依旧保持着那份质朴而炽热的对乡村生活的眷恋,深刻的乡土情结成了她永久不变的情怀。她满怀激情地书写黑土地自然的原生态,表现黑土地人民的淳朴自然,将东北的风土民俗融入她创作的始末,她小说中的黑土地自然风光、东北特有的民风民俗、北方方言都使她的创作带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她艺术特色的亮点,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的重点。本篇将从其小说独特地域文化色彩的呈

6、现和地域意识的生成两大方面剖析她小说中浓郁的北国风情。一、地域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所以它具有独特性。它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因此地域文化又有它明显的地域性。俗语说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形成地方民风民俗的千差万别。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东北就是一个极富特点的地域,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之一。它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风民俗也纷繁复杂。凝固的山乡大野、丛林

7、草原、深层黑土和酷热严寒都始终没有牢固的控制它的常住人群。自古以来东北的人员构成就具有流动性和杂糅性的特点。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古代关内民族的流放地、近代沙俄和日本仅略者奴化教育的殖民地,使东北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不能不带有野蛮、强悍、粗犷、开放的特点,又同时带有某种软弱和鄙俗。东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东北人美好而复杂的性格。就是这片土地独特的黑土地文化哺育了几代作家的成长,它是作家成长的精神母乳。在东北成长起来的作家阿成、萧红、迟子建等小说创作都具有很浓的地域色彩,他们书写故乡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表达对故乡人与事的怀念和礼赞。“文化是文学的土壤,文学是文化的结晶和文化

8、的花朵。东北地域文化是一块底肥充足的沃土,东北文学正是在这肥沃的黑土地上生根开花的。”1 黑土地文化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民间的神话、歌谣、传说等也直接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出生在东北的女作家迟子建就是黑土地文化的言说者之一,黑土地孕育了她,成就了她,而她也通过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黑土地文化,让东北黑土地文化更加熠熠生辉。她用智慧书写着东北这片她熟知热爱的黑土地,她说“地域文化色彩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这种特定的环境赋予作家的天然气息,你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生长,必然在血性中会融进某些特质。”2她的成名作中篇小说北极村的童话就是这种特有地域文化在她笔端的呈现,包括逝川、亲亲土豆、雾月牛栏、额尔古纳

9、河右岸、白银那等小说都散发着东北浓郁的黑土地气息。黑土地文化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创作资源,这在她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散文中都有体现,最终形成了她极富地域特色的创作风格。二、黑土地文化在小说中的具体呈现(一)秀美独特的自然景物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对东北自然景物的描写是最具魅力的部分,小说中处处可见其不知疲倦的黑土地奇异自然的描绘。从北极村童话、逝川、额尔古纳河右岸、北极村的童话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大兴安岭茫茫的雪原、长长的流淌不息的漠河、无边的松林、极光和鱼汛等边境景象;还看到了充满灵性会流泪的鱼,温柔得怕踩碎阳光从而缩着身子走路的牛,灵心性的马,懂人性的狗,嫩绿的青葱,散发着香气的土豆花,这

10、些景象都是生她养她的黑土地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在她笔下的呈现。白夜和极光是黑土地独有的景观,而这种景观也只有在漠河北极村能看到,从而白夜和极光便是北国小镇自然景物的典型代表。生活在北极村的她这样描述北极光的神奇:“天一下子变得暗红起来,太阳不见了我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鸟似乎都消失了天一下子变得如此诡谲我还看见我们的房在我遥远的视野中变得像一头红象一样,好像这房屋将被上帝所领走。”3 迟子建在原始风景这部梦幻色彩颇浓的小说中还提到她不是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所以她不愿意相信那种科学地解释自然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然观她笔下的自然物才会那么的神秘而独特具有人性的光辉。“青草会唱歌,牛马会思想,

11、鱼儿会流泪。这是一位在大兴安岭长大的女孩的固执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显然带有某种原始的色彩,但正是这样的奇思使她的人生经历平添了浓郁浪漫与奇幻色彩。”4她的自然观不仅使她人生经历浪漫奇幻,也使她的作品中的自然物变得奇幻,如白雪墓园中的山中墓园景色的描绘,以及额尔古纳河右岸、树下、原始风景等几篇小说中雪景的描绘。晚霞、夕阳、月光在迟子建的笔下也是富有诗意的,像一幅幅奇异秀美的风景画。“月光疯狂,宠人的黑夜被这绝色佳人给诱惑的失去了黑暗的本色,黑暗在她明亮热烈的胴体前辈炙得漏洞百出,月光就透过漏洞丝丝缕缕地垂落人间。”5这些都是东北黑土地所特有的景象,反映到迟子建的创作中也就形成了她小说独特的地域特

12、色的一角。迟子建以黑土地文化为底蕴,描写奇特迷人的北国风光,透过迟子建小说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我们既看到了北国山水的神奇秀美,看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也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她对散发着浓郁黑土地原始风景的执着书写,使她的小说呈现出浓厚的东北黑土地的地域色彩。(二)丰富多姿的风土民俗于迟子建的作品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黑土地的极光、晚霞、白夜、月光和白雪等奇异自然景观,同时还感受到当地特有的丰富的风土民情。矛盾在文学与人生中说:“不是某种环境之下的人,必不能写出那种环境。在那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了那种环境,去描写别中来。”6在东北生长的迟子建从黑土地上获得的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形成了她创作中

13、黑土地特殊的地域特色。纵观迟子建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北方大量的民间信仰的描写。民间信仰是长期以来在民众中自发生成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自史前时代开始,人类就处在虔诚的信仰当中。自然神、图腾、祖先神、生育神、灵魂等都是人们敬奉的偶像,这些在迟子建小说中都有体现。她和她故乡的人民一起沉醉于各种神秘而动人的神话传说之中,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传递延续、倾听着奇诡的故事,兴味盎然地制作着各种节日的物品,肃穆虔诚的祭拜天地祖先。她的短篇小说逝川、白雪的墓园、中篇小说香坊、秧歌、东窗、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伪满洲国等小说中都有对黑土地民风民俗、神话传说的描写。例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中

14、对跳大神场面的描写:“额格都珂玛是个男人,可因为他是萨满,平素的穿着就得跟女人一样。他跳神的时候,胸脯也被垫高了。他很胖,披挂上沉重的神衣神帽后,我想他一定不会转身了,然而他击打着神鼓旋转起来是那那么的轻盈。他一边舞蹈一边歌唱着,寻找着列娜的乌麦也就是我们小孩的灵魂。”7跳大神是过去漫长时代中,东北的一种土著的民间宗教活动,也就是宗教学上说的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它信奉灵魂不死,相信人世之外还有神灵世界的存在。萨满跳神宗教活动时要穿上特有的服饰,有神帽、神衣、神鞋、神铃等,还有专门的法器、神鼓、神刀、神杖、神杆等,这些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伪满洲国中都有提到。可见,信奉萨满和进行萨满跳神是东

15、北地区极具特色的地域民俗。迟子建作品中除了对萨满教活动的描写,还有提到其他的民间信仰。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提到了山神、火神等,树下中写到山上的每棵树下都有精怪,腊月宰猪中也写到腊月三十送灶王爷升天的习俗。另外,在迟子建小说中还给我们呈现了北方人民大量的日常生活民俗,她从吃、穿、住、行各个方面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北方人民生活的全景图。如北极村的童话中“我”脚上穿的棉乌拉,手上带的棉巴掌,秧歌中女萝小时候穿的虎头鞋、小梳妆穿的蓝棉袄、王二刀头上戴的新毡帽。在迟子建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对黑土地饮食风俗的描写。东北人民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以狩猎为生,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食用大量的肉类使体内积蓄较多的能量

16、来抵御严寒。因此东北人喜爱吃肉,而且吃法多样,通常都是炖肉,为了储存多余的肉,经常将其晒成肉干防止变质,或者将肉腌制成咸肉。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就写到了乌力楞女人们晒干肉的情景。除了狩猎以外,东北人民赖以生存的方式还包括打渔,因此鱼汛也是迟子建小说中提及较多的部分。对于北国边陲人民来说鱼汛是一年中的大喜事,一家大小都要去江边捕鱼。例如岸上的美奴里美奴是经常去江边看大人们捕鱼的。逝川里还写到吉喜欢吃生鱼,“尖锐的牙齿嚼着雪亮的鳞片和嫩白的鱼肉,发出奇妙的音乐声。”8除了吃肉,东北人民还吃一些蔬菜,如土豆、萝卜等。亲亲土豆里写到礼镇里的家家户户都种土豆,逝川里也有提到。除此之外他们也还有挖野菜

17、、摘野果的习惯,这些在伪满洲国里提及到。在迟子建的小说里对黑土地人民的住独特之处也有体现。斜人住是黑龙江鄂伦春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意为木杆屋子,它是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北极村的童话里提到房梁上还拴着红布的新盖的大木刻楞房子,额尔古纳河右岸里也提到了木刻楞房子。另外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马和雪橇,树下里提到的爬犁都是人们雪天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由于黑土地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人们在长达六七个月的冰雪期要靠着雪橇、滑雪板、马、桦皮船等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穿林海、过雪地。除了上述黑土民风民俗以外,迟子建小说中还屡次提到东北的婚丧嫁娶的礼仪。这些一起构成了一幅原

18、始的、丰富广阔的黑土地民风民俗图。(三)善良淳朴的人物画卷在迟子建地域特色的构成中,除了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姿的风土民俗,不可忽视的就是其小说中独特的人物画卷。她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基于黑土地环境下的平凡朴实的乡民,且大多为女性或小孩,也常会出现鄂伦春人和俄罗斯人的影子,这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岸上的美奴等作品中都有体现。她凭籍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形象鲜活的语言描写,为读者塑造了一系列的独具特色的人物。迟子建小说中的人物哪怕饱经生活的磨难,哪怕无人鼓掌,仍旧能顽强地活出自我的光辉与色彩。她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揭示了小人物的人情人性之美,温情而温暖。如

19、树下中孤苦伶仃的李七斗生活在一个闭塞的东北小镇倍受姨妈姨夫的虐待和折磨,她饱尝辛酸,身心遭受巨大的摧残,养成了她忍辱负重的性格,在封闭压抑的环境下生活着。“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在一起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的缘故吧。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的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是到处是融融的暖意。”9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我”鄂温克最后一位族长的女人,岸上的美奴中的美奴一个受人嘲讽欺侮的小女孩。迟子建的小说中执着地表现故乡,大兴安岭这块黑土地上古朴、自然、恬淡、纯净的人生形式,表现张扬人

20、性的美善是迟子建对人性书写的主流。同时,她也表现人性丑陋与阴暗的一面。如树下中七斗的姨妈和姨夫的形象。迟子建说:“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是处在这么一种尴尬的状态中,既不是大恶,也不是大善,他们都是有缺点的好人。生活得有喜有忧,也没有权,也没有势,彻底没有资本,他不可能做一个完全的善人或恶人,只能用小聪明、小把戏以不正当的手段去为自己谋取私利。在这一过程中他会左右为难备受良心折磨,处在非常尴尬的状态中。”10因此,在迟子建的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是善恶交错的,“正是源于对社会、对人性这样的理解和创作主张,他对其人性丑恶没有直接和尖锐的批评,而是给他们找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或安排一个能补救的结局。”11如岸上

21、的美奴中美奴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推入江中的情节就是事出有因的无奈之举。总之,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是东北地域中最淳朴、最真实的小人物。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不足,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上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书写。纵观迟子建笔下的人物,不仅有东北广阔土地赋予的淳朴善良、豪侠仗义、多情重义,又有闭塞的生存状态带来的愚昧、自私与野蛮,迟子建热爱热爱他们的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自然和谐相处,温馨平淡,这就是迟子建笔下的富有黑土地特色的东北乡民的印象。(四)东北地域的语言表述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是形成作家作品风格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就迟子建而言,

22、她小说的的地域特色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富有东北特色的语言表述。她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具有黑土地特色的语言和当地特有的事物的名称,这些都增强了其作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和名称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随处可见,例如:“那里森林茂盛,被我们称作恩克和拉沃可塔的苔藓、石蕊遍布”,“在我们的语言中,奥木列是孙子,而亚耶指的是祖父。” 12这是居住在东北的鄂伦春人的特定语言;“不过一上冬他会回来的”中的“一上冬”则属于东北方言中的特有词语,带有明显的北国风味。除了上面方言中特有的词语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黑土地所特有的事物的名称。在东北喊人叫“换人”,急了叫“急眼”, 一个人要是小气被叫做“小抠儿”,

23、形容很多称“老鼻子”,用“瓷实”形容男人的强壮,用“奸”比喻人精明,中间有通气烟道可以取暖的墙叫“火墙”,劈成小块的柴叫“绊子”,再如板扎成的围墙称作“障子”、棉手套叫“棉巴掌”、一种特制的棉鞋叫作“棉靰拉”,她从小看到的房屋就是像伞一样的“希楞住”,也叫它“仙人柱”,这里提到的“希楞住”是东北地区所特有的一种居住形式。这些特定事物的名称也使迟子建的小说语言显示出特定地域文化风格。在迟子建的小说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作为喻体出现的事物也有很多是黑土地所特有的事物。如岸上的美奴中作者引用雌马哈鱼来比喻美奴的受辱后痛苦难堪的内心活动形象贴切,其中的马哈鱼是东北的特产具有典型的黑土地特色。北国一片苍

24、茫这样描述:“他的额头有两条褐色疤痕,好像那上面终年滑行的雪橇。”13雪橇则是黑土地冬天所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用雪橇的印痕来比喻疤痕同样使比喻具有地域特色。具有黑土地特色的语言和名称为迟子建的小说地域特色增添了不少颜色,是其地域特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三、迟子建小说地域文化意识的生成(一)童年生活的熏陶濡染迟子建小说独特地域文化意识生成的首要原因就是其独特的童年生活经历。“在影响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中,童年经验是指: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体验,它还包括活动主体对自身 童年生活经历的感受和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14许多作家都是以回忆童年的事情来开始他们的文学创作,迟子建亦是如此。

25、童年生活的记忆是形成迟子建小说的地域文化意识的原因之一。“童年是人生的初始时期,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七岁左右,由最初意识所产生的印象会深深地附着并化合到思维结构及其行为方式中,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一再获得复现,进而构成人的思维类型和情感特征。”15黑土地是她的故乡,这里有她太多的童年记忆总是深深的缠绕着她。她说:“我走上文学道路以后,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出童年时家乡的山峦、河流、草滩、的自然画面,似乎还能闻到花草的香气,闻到河流的气息;也常常不由自主的想起童年故乡的生活场景,乡亲们言谈举止的方式和表情,他们高兴似是什么样子发怒时是什么样子,说话时是什么样子,种种情态,在我脑海里特别深刻,一下笔故乡

26、的人、事、景、情就扑面而来。”16这在她的北极村的童话、树下、原始风景等作品中都有体现。对于迟子建而言,有关童年时代的记忆是那么神奇难忘,当她用心中和手中的笔墨想要将童年重新呈现出来时,她已经沉浸在对逝去童年回忆回忆的快乐之中了。正如迟子建所说呼吸什么空气会产生什么气息,童年的经历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写作,她在写北极村的童话是完全没有感觉是在写小说,而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如饥似渴地追忆那种短暂的梦幻般的童年生活。迟子建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和屋后是广阔的菜园,那是她童年的乐园,在那里所经历的看到的人和事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同她的故乡、她的童年,

27、同她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除了故乡的亲人,还有那些从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动物,这些事物在她的故事中往往是经久不衰的。岸上的美奴中出现的鱼汛、丧葬,秧歌里的秧歌活动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里提到的鄂伦春人、俄罗斯人等一系列的景象都是迟子建一路走来的故乡印象的重现。童年的记忆在迟子建的心目中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印痕,她自己曾说她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童年经历中的自然画面和生活场景。应该说故乡和童年已经成为她文学创作的底色和灵感迸发的源泉,也是她小说地域特色的源泉。这用她的原始风景中一段话可以来证明:“我十分恐惧那些我熟悉的景色,那些森林原野河流野花松鼠小鸟,会有一天远远脱离我

28、的记忆,而真的成为我身后的背景,成为死灭的图案,成为没有声音的语言。”17冰心曾说:“提起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感觉得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刻的划在他的人格气质上,而影响他的。”18童年的生活在迟子建的记忆中是无法磨灭的,正是童年经验的重现成为迟子建小说地域文化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二)“黑土地”的追忆童年生活经历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永久的,是她地域文化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作家自己对故乡的眷恋、怀念也是其地域文化意识形成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文明的突飞猛进,儿时的人与物与景在记忆中愈发珍贵。迟子建珍藏着自己

29、的童年记忆,可童年生活却一去不复返。她把童年和故乡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表达对黑土地的追忆缅怀。她曾这样描绘自己的追忆:“恰恰是因为这个时代离我很远,又发生了那么多得惊心动魄的事情,追忆起来便有了非常遥远又非常亲切的感觉。”19她以故乡和童年为底色,叙写童年故乡的生活,通过她的小说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雪、大雪纷飞和包裹中的童年、成年老年、极光、狗、牛、鸡、森林、轮渡和冰排,以及她对生活的仁慈、宽厚、善意、嘲弄和仇恨。她的小说需要静心去读,这不只是一篇小说,更是关于一座城市的不同寻常的历史。迟子建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融入了笔端,对黑土地的追忆指引着她的创作,从未偏离。迟子建曾说她只想写自己的东西,从不考

30、虑在女性文坛和整个文坛究竟占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她对黑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出生于那里,就是成名了的今天,也不曾离开那里,可以说她是自然的女儿、乡情的女儿。在那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成长的迟子建,步入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还能够经常回忆起故乡的人和物,她的亲人,充满灵性的小狗和小猫,还有那些黑土地的独特秀美的风景,“铺天盖地的大雪,波光粼粼的河水,开满了花朵的土豆花,在雪地上飞驰的雪橇,千年不遇的日全食等等。我对它们是怀有热爱之情的,它们进入我的小说,会使我在写作时洋溢着一股充沛的激情。”20正是这样浓烈的乡情支配着她书写黑土地,她就像一个画家,文字是她作画的工具,故乡的景和人是她描摹的对象。在她

31、的精心构建下,她笔下的山水、草木花虫都饱蘸着自己的恋乡情结。故乡的天空、月亮、星星、太阳、露珠、公鸡已不是纯粹的客观的自然景物,而是故乡在她心灵深处留下的鲜活的记忆。故乡的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美好的民风民俗在迟子建的记忆里扎根,她爱故乡的一切,包那里的括一花一草以及那些善良淳朴的乡民,她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将这浓浓的乡情融入自己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黑土地文化特色。(三)萧红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迟子建小说地域文化意识的形成,除了她自身的生长环境的熏陶濡染和无尽的乡恋情结外,萧红对其也有深远的影响。迟子建和萧红都是东北女作家,她们在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上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迟子建很喜欢萧红

32、,她们是同乡而且很巧的是,萧红的母亲同迟子建的母亲是同一天的生日端午节。因此,迟子建更加关注萧红的小说创作,在迟子建心目中萧红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萧红内心透明,文字感觉好,敏感脆弱,丰富的情感应该是最优秀的女作家所不可缺少的,而这些她都具备了。”21另外,“萧红关注民风情,我也恰恰喜欢这些,我们有共同的关注目标,又有相同的生活经历。她有后花园,我有一大片菜园,它为作家注入了创作因子。我们共同呼吸黑土地的空气、共同感受风霜雨雪,对自然场景都带着热爱之情。所以,我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2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迟子建今天的地域文化意识的形成不光是对传统乡土文学的继承,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萧红散文化的

33、东北风俗民情的继承。虽然她们的创作时隔近半个世纪,但读起她们的作品总会感受到浓郁的东北黑土地的民风民俗气息,领略到其独特的自然地貌的韵味。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萧红是一个很有个性和风格的作家,她的创作深深的影响着迟子建。迟子建带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在小说里营造了一个独特而纯净的“北极村童话”。萧红和迟子建的生活经历虽然有所不同,但她们对于乡土的偏爱却是极为相似的。“现当代文学一直绵延着一个乡土的传统,对乡土的眷恋和反观往往是一个作家的精神寄托。”23萧红是从身体到精神都处于流浪状态的人,仿佛是无根的萍,她渴望乡土的温暖和呵护,短短30年的生命历程,经历了人生的无尽悲苦。她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无法绕

34、过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性、女性特征及个性的作家。而迟子建生长在东北黑土地,在特定的环境里,不论生活是肮脏或是世俗,都活生生的摆在她的面前,乡土气息始终占据着她的创作思维空间。总之,在迟子建和萧红的小说中,对于地域文化与乡土观念以及风土人情的书写,都是普遍见到的东西。刘震云说作品中最具油画色彩,浓郁生活氛围及地域特色的作家,他心目中仰慕的有两位,恰好都出于东北,并且都是女性:萧红和迟子建。由此,我们看到萧红对迟子建的地域文化意识的形成影响深远。结 语戴锦华评价迟子建是一位极地之女,她带给文坛的,不仅是一脉边地的风情。走进迟子建的小说就像是走进了黑土地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阅读迟子建的小说,我们能

35、感受到其中浓郁的地域文化意识,包括东北地域的古朴、落后、保守、荒凉,以及封闭社会中生命的存在形式。她热爱黑土地而沉醉其中,她用执着的笔一次又一次地书写她心中的故乡。她对故乡大自然的讴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民俗风情的推崇、对亲人与相邻们的热爱,都赋予了她小说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使她的小说具有了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代社会,许多作家都热衷于追赶潮流和时尚,而迟子建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本色立场描写东北边陲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歌颂一个个鲜活朴实的生命。简约的文字,朴素的描述,还有在字里行间流动的乡土传奇,她试图借此召唤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希望她在以后的创作路途上能够始终坚持自己

36、的写作立场,继续她的“黑土地”的追忆。参考文献1胡柏.东北女性文学的地域文化情结J社会科学战线,2008(7):12322122迟子建,闫秋红.“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J小说评论,2002(2):28,30,313517迟子建.原始风景M.逝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183,190,1954郭亚明.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33卷(2):456矛盾.矛盾全集(卷18)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70712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12:54,908迟子建.逝川M.逝川.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236916

37、20迟子建,闫秋红.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J小说评论,2002(2):35,35,3610迟子建.迟子建文集(3)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15611何桂英.从“尝试”到“回归”中窥探迟子建的“故乡情结”J.时代论坛,2010,(8):16913迟子建.北国一片苍茫M.逝川.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27814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4):5415胡煜华. 童年经验之于迟子建J东南大学学报,2010.6,12: 15718冰心.我的童年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12319张迎军.迟子建小说的记忆“呈现”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1):5823李晓华.论迟子建对萧红的继承和超越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6(19): 2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