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522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标题】重庆市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 【作者】鄢 欢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涪陵区 【指导老师】姜 亚 鹏 【专业】国际贸易 【正文】一、引言外向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外向型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上;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国内的双向流动,达到优化组合,提高其使用效率。【1】而外向型战略,作为国家可供选择的一种贸易战略,它是指“不仅鼓励自由贸易,而且

2、也鼓励资本、工人、企业和学者的自由移动”。【2】早在18世纪,经济学家就开始研究相关问题。对以后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有: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贸易是经济的发动机等。很多国内学者也从理论上阐释了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李秀香(2000)从我国外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国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特点;陈廷用(2005)提出四川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天不足,必须从外向型经济人才建设做起,打牢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陈立泰、杨小玲(2009)从外向型经济的3个主要方面(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将重庆与京、津、泸的情

3、况进行对比,发现其间存在的差距,找出了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策略等等。综上,众学者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研究均基于一定的理论原理基础,并结合了具体的国家或者地区的实际进行分析,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历经改革开放30年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农村小镇都已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一些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而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的区县来说,加快发展区域外向型经济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涪陵区,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重庆的腹地区县,如

4、何进一步推动其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特以学者从未涉及的涪陵区为例,针对其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在考察了其区域概况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二、 涪陵区区域概况与经济发展现状(一)区位概况涪陵区位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区境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

5、候,常年平均气温18.1。全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6种,且储量大,易开采,有港口23个,水资源丰富,电力供应自给有余,天然气充足。距重庆国际机场80公里,是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区县之一,在刚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包括重庆31个区县和四川15个市)规划初稿中,占有一席之位。(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经济总量涪陵区经济实力雄厚,2005-2009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占重庆市的比例逐年递增,平均占据4.84%。其2009年GDP总量在全市40个区县中居第五位,增速分别比全国、全市高9.4和3.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与此同时,作为二级城市的涪陵区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涪陵

6、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在重庆市40个区县中占了52%左右的份额,特别是其第二产业在2005-2009年间占据重庆市的5.74%左右的份额。(见表1)表1 2005-2009年涪陵区经济情况与重庆市的比较单位:亿元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GDP(元)2005 重庆市 3069.10 463.42 1258.32 1347.36 10978涪陵区 135.08 15.44 69.16 50.48 13375占重庆市的比例% 4.40% 3.33% 5.50% 3.75% 2006 重庆市 3486.20 428.54 1500.07

7、 1557.59 12437涪陵区 163.62 20.44 85.41 57.77 16141占重庆市的比例% 4.69% 4.77% 5.69% 3.71% 2007 重庆市 4111.82 531.65 1832.22 1747.95 14622涪陵区 192.27 22.81 104.12 65.34 18966占重庆市的比例 4.68% 4.29% 5.68% 3.74% 2008 重庆市 5096.66 575.40 2433.27 2087.99 18025涪陵区 253.48 24.94 148.47 80.07 24851占重庆市的比例% 4.97% 4.33% 6.10%

8、3.83% 2009 重庆市 6528.72 606.80 3447.48 2474.44 22916涪陵区 355.04 26.65 197.29 131.10 34517占重庆市的比例% 544% 440% 572% 530% (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地区年度公报)2005年,涪陵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已高于重庆市2397元,到2009年高于重庆市11601元,这些都能充分说明涪陵区的经济总量呈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在不断地增强。2、产业结构由表2可以看出,自2001年到2009年间涪陵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从12.8%、12.6%、12.5%、12.6%、11.4%、10.3%、11.

9、9%、9.8%到7.5%,呈波动下降过程。第二产业从2001年的51.1%到2009年的55.6%,比例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例从2001年的36.1%增加到36.9%,平均比值维持在35.5%左右。从总体上来看,第一产业占有比重不是很突出,第二产业占有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占有率大于第一产业,小于第二产业。表2 2001-2009涪陵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较表年份 一:二: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比2001 12.851.136.12002 12.651.935.52003 12.552.934.62004 12.653.334.12005 11.451.237.42006 10.352.836.92007 1

10、1.954.134.02008 9.858.631.62009 7.555.636.9(资料来源于涪陵年鉴)2009年,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对涪陵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属于第二产业的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区GDP的50.8%,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2%,拉动GDP增长10.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仅次于九龙坡区和渝北区,居重庆市第三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62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涪陵区的工业经济支撑作用非常明显,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优势更加突出。3、外向型经济概况:一

11、个贸易量的比较近年来,涪陵区利用其独特的区域位置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2001-2009年出口额分别增长56.4%、66.7%、10.2%、15.3%、5.3%、11.4%、19.9%、14.6%、-28.9%。在经历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2009年,其出口额达0.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97万美元,进出口额占GDP的172%。图1是2008年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各区县对外贸易概况统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2008年度涪陵区在下列23个区县中,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排名第七位,出口总值排名第十位,进口总值排名第二位,实际利用内资排名十五位,领

12、先于除都市发达经济圈九大主城区以外的其他14个区县,甚至超过了主城区当中的渝中区、南岸区、北碚区,对外贸易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图1 2008年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各区县对外贸易概况区县 进出口总值(万美元) 出口(万美元) 进口(万美元) 实际利用内资(万元)全市 952121 572182 379939 8428422都市发达经济圈 765581 488998 276583 4516517一小时经济圈 909692 535133 374559 6900403渝中区 61937 34735 27202 363271大渡口区 69040 28722 40318 300496江北区 117293

13、 87067 30226 542439沙坪坝区 93878 79726 14151 530407九龙坡区 113211 96434 16777 382836南岸区 41462 25979 15483 814235北碚区 19844 15389 4456 365954渝北区 179163 68736 110427 832676巴南区 69753 52210 17543 384203万盛区 93 27 66 65907双桥区 10 9 79131涪陵区 67633 11323 56310 201833长寿区 17343 5883 11460 329453江津区 25080 5393 19686 2

14、51049合川区 3191 3175 16 310622永川区 11071 2245 8826 371863南川区 9804 9397 407 167845綦江县 377 210 167 24687潼南县 240 225 15 10204铜梁县 257 158 98 255540大足县 807 803 4 124990荣昌县 4772 4753 19 108484璧山县 3436 2534 902 82278(资料来源于重庆年鉴)三、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对外贸易发展现状1、总量不断增大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近年来,涪陵区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2001-2009年地区外贸

15、进出口累计总额22.79亿美元,其中出口7.12亿美元,进口15.68亿美元。2009年相当于2001年而言,进出口总额增长14.52倍,出口增长2.46倍,进口增长78.21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涪陵区外向型经济效应逐渐显现,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规模则不断扩大。2、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强对外依存度是指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于衡量该国(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程度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通过对历年统计数据的整理计算,由图2可以看出,涪陵区外贸依存度在2001年仅为3.7%,到2009年增长为11.7%,增长了3.16倍。2001-2009年间,外贸依存

16、度呈现出逐年提高,增速加快的态势,尤其是从2005年起,对外贸易依存度明显增强,平均维持在10%以上。图2 2001-2009年涪陵区对外贸易依存度概况(资料来源于涪陵年鉴)3、进出口偏离度下降涪陵区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从2001年的0.35亿美元和0.07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0.86亿美元和5.24亿美元。进出口偏离度(即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从2001年的0.28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4.38亿美元,从数据可以看出,涪陵区进出口偏离度呈下降趋势,这对于缩小重庆市的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表3 2001-2009年涪陵区进口、出口概况年份 进口额(亿元) 出口额(亿元)

17、进出口偏离度(亿元)2001 0.07 0.35 0.282002 0.12 0.59 0.472003 0.33 0.65 0.322004 0.63 0.75 0.122005 1.22 0.77 -0.452006 1.52 0.88 -0.642007 2.2 1.05 -1.152008 4.35 1.2 -3.152009 5.24 0.86 -4.38(资料来源于涪陵年鉴)4、进出口贸易在全市所占比重逐步提高2001年,涪陵区进出口贸易在重庆市所占比例为2.29%,到2009年其比例上升为7.91%,出口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3.17%下降到2009年的2.01%,进口所占比例由

18、2001年的0.92%上升到2009年的15.28%。从总体上来说,涪陵区进出口贸易在重庆市所占比重是逐步提高的,尤其是其整个进口贸易中,发挥了强劲的作用。(二)外资利用现状1、利用外资水平有明显增长涪陵区利用外资水平除少数年份外,其余时期均有较快增长,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在“十五期间”涪陵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已累计达到2747万美元,仅2007-2009这3年间,利用外资年平均额达到1154.33万美元,其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额是2002年的31.63倍。外资投向也由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扩展到机械、化工、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等领域。2、利用外资水平在全市的比重有所上升涪陵区利用外资水平在全市的比

19、重总体看来逐年上升,地位有所提高。2002年,涪陵区实际利用外资额为0.0041亿美元,重庆市为4.5亿美元,占据重庆市的0.10%,而2009年,涪陵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0.1297亿美元,重庆市为40.16亿美元,占据重庆市的0.32%。涪陵区利用外资额占重庆市的比重在2007-2009年间,平均维持在0.57%左右。(三)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涪陵区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应该清楚地看到,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与重庆市的主城区、与全国发达城市地区、区县相比,其发展水平是落后的,即使是和一些西部省份区县相比也显得落后了许多,并且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1、外贸

20、总量偏小外贸依存度不高从总量上看,在2005-2009年间,涪陵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在5.61%左右,与主城渝北区24.20%相比相差较大。而用于反映和衡量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外贸依存度也不高,2001年重庆市外贸依存度为7.13%,2005年为9.52%,2009年为8.03%,2001-2009年间平均维持在9.36%。相比之下,涪陵区外贸依存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9年间外贸依存度平均维持在9.18%。而同一时期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平均维持在49.76%,涪陵区的外贸依存度只是全国的零头。这种低比率的发展速度,一方面说明从事涉外业务的行业和企业比较分散,规模经济档次和效益比较低,

21、涪陵区外贸提升难度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外贸产业链条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外贸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总量中边缘化、弱化的问题显得比较突出。2、外资利用度不高外资利用度定义为一国或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反映和衡量该地区对国外资本的开放程度与吸纳外国生产要素的能力。2007-2009年期间,涪陵区的外资利用度平均在0.3%水平徘徊,而同一时期的重庆市外资利用度为3.21%,主城渝北区为9.81%,都远远超过于涪陵区的外资利用度。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金、外汇的不足,也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外资利用的低水平游走很难为涪陵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3

22、、出口效应低于进口效应涪陵区2001年净出口为0.28亿美元,从2005年开始转变为负,到2009年已降为-4.38亿美元。进口贸易虽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增幅较为突出,但相较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要强于出口,出口效应低于进口效应。近期内,出口贸易无法赶上进口贸易,这对于以扩大出口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而言有较大出入。图3 2001-2009年涪陵区进口、出口对比概况(资料来源于重庆年鉴)四、涪陵区经济外向程度较低的原因(一)发展起点低基础薄弱规模小涪陵区长期以来都以一个内陆区县定位发展,以“工业化区县”作为自己的战略定位,对外向型经济发展重视度不够高,战略定位较低,对外贸易发展起点低

23、,从而导致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对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提升贡献程度较低。涪陵区在划为重庆市行政区之后,地区生产总值虽有所增长,但基础薄弱,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的规模都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经济发展仍居中下水平。在2001-2009年间,其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在4.53%左右,所占份额也不大(如图3),这与涪陵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综合实力相较而言不相匹配。图4 2001-2009年涪陵区同重庆市进出口总额的比较(资料来源于涪陵年鉴)(二)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涪陵区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对外贸易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具有自主研发的出口贸易少之甚少;涪陵区名牌产品不多,产业竞争力不够强,

24、未能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优势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难以提高主导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而努力形成区域品牌。处在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中的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对外贸易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强,这直接制约了涪陵区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涪陵区出口产品主要有:苎麻染色布、船用舱口盖、铝锭、榨菜、麻棉布、复合肥、苎麻布、电解锰、罐头食品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反映了涪陵区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少数出口比重在上升的产品,也大多属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很容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25、,难以创造稳定的出口发展环境。同时也表明涪陵区的出口水平较低,出口贸易发展缓慢,具有出口优势的龙头企业较少,出口集聚效应难实现。(四)外商投资结构不均衡外商在涪陵区的投资所涉及的行业范围仍不大,比例也不甚合理,如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利用外资规模普遍偏小,这种情况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外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仍以亚洲地区如香港、日本、新加坡为主,对欧美、非洲、独联体、中东等国家外资的引入力度不够;大项目引入少且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导致外向型经济与产业链条结合比较疏松散漫。(五)外向型经济所需人才相对缺乏外向型所需人才建设事关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局

26、。涪陵区的外贸经济呈现可喜态势,但外向型经济所需人才相对缺乏却是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的人才纷纷涌向主城区、沿海地区,造成人才拥堵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这一时期的本科、专科毕业生普遍缺乏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经验,存在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对区县的外贸企业鲜有人问津。同时,国际性专业人才,比如精通跨国市场开拓,精通外语、国际贸易、法律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熟悉并灵活运用国际规则的相关人才都十分缺乏。据数据显示,涪陵区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3所高校2009年共招收学生6481人,在校学生达到20733人,当年毕业生6076人。而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非常小

27、,因此需要更多的国际性专业人才。(六)地理位置具有相对劣势涪陵区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区县,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市、武隆县,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虽然位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由于地理位置上具有相对劣势,发展对外贸易必须走长江进入华中、华东地区。这样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风险程度加大,所以,同东部沿海城市区县相比,近海口岸的缺失,运输网络的落后,使得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五、涪陵区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根据前面所述的内容,分析得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促进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大胆解放

28、思想加大对外宣传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涪陵区应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整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意识,把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加强对外宣传和联络,积极参加上级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型涉外活动,以提高涪陵区在国际社会中的知名度;发挥市政府驻外办事处的窗口作用,内引外联,使之真正起到桥梁作用;各级各部门应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认识,要实行利用外资部门责任制,将利用外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各部门,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一项指标;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领导,完善区县外经贸机构;定期召开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9、(二)发展“特色加绿色”农业、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当前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不仅关心本国的生态环境,也关心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他们常常将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作为对该项产品的否定指标,设置贸易壁垒。涪陵区农产品资源独具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非常好的口碑。除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柑桔、蚕茧、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又称胭脂萝卜)、时鲜蔬菜等,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涪陵区应发挥内陆地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营养好、适口、美观、无污染的生态食品或绿色食品,大兴“绿色加特色”农业,给国际社会一个明亮的新视点,形成农业集聚规模,降低成本,顺利扩宽国际市场的轨

30、道,不断提升本地农副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本地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涪陵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此,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涪陵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对境外市场的促销投入。一方面,涪陵区应加快旅游景点的开放和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规范旅游市场,挖掘旅游文化,以“绿色加特色”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三)培养优势产业群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园区经济带动,而园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拥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群来支撑。在实施园区的

31、带动战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突出县域级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加快项目引进,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涪陵区要加快产业集聚,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壮大电子、医药、食品、化工等主导产业,提高主导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而努力形成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产品的质量和口碑;要紧紧抓住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台湾地区等较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发展高技术产业,依靠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弥补高新科技产品出口较少的劣势;随着涪陵区近期海关办事处的设立以及涪陵港的建设利用,要加快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如钢铁工业、燃煤发电、修造船业、港口物流、重型机械等产业,要勇于挖掘新型产业产品,优化出口产品

32、结构;涪陵区一些企业已初步具有技术创新优势,不少产品如“涪陵榨菜”已享誉四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需通过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四)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力度外商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所以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力度是涪陵区经济融入世界的关键。涪陵区应抓住外商投资的机遇,鼓励外商在区域设立投资性公司,推动其在全区建立先进的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分市场、有针对地做好项目推介和投资环境介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明确招商重点,实施以吸引外商对高科技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鼓励外商同民营出口企业的合作,充分调动民营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促进

33、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杜绝外商对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行业的投资,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逐步淘汰涪陵区“三高一低”的出口企业;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政策,结合涪陵区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全区外商投资的产业配套政策,加大对欧美、非洲、独联体、中东等国家招商引资力度。(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引进和培养国际性专业人才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一体化涪陵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在巩固亚洲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欧美、非洲、独联体、中东等国家市场的力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加工贸易,积极探索新的贸易方式,大力推动对外投资、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劳务合作,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多双边援助。

34、调整出口创汇结构,争取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壮大出口创汇队伍,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到境外办厂,直接对外营销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力、物资、技术资源。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目标迈进。【3】同时,打牢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入手,积极引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引进和培养熟悉国际经济规则的法律、市场、咨询及语言方面的人才;依托本地院校培养专业对口的外贸人才,根据涪陵的经济特点,灵活机动地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对国际贸易专业进行细分;积极引导学生对报关、报检、物流、货代、外销从业执业证书的报考和学习;依托外

35、贸企业,建立学生的专业实训基地。创建一个适合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立足涪陵,面向全国,最终服务于涪陵的经济建设。(六)进一步完善运输环境在硬件建设上,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拟建、在建及改造的基础设施项目要高起点、高标准,以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提高涪陵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加大高速运输网络建设,加快对已具系统的高速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设施设备的完善;运用电子计算机、智能技术,促进陆运、海运、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立体发展;作为重庆三大枢纽港区的涪陵,境内长江乌江内航线108公里,沿江码头110座,泊位160个,理应加紧对水运能力的提升和完善,把水运作为自己的优势

36、突破口,进而弥补地理位置的相对劣势,要根据重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成渝经济特区规划中独具内河口岸的区位优势,将更多的生产、贸易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六、结语当代的开放世界,任何国家、地区为发展经济,都必须开展与外部世界的紧密合作。外向型经济战略在世界众多国家、地区已取得了成果,对外贸易和自由投资正是当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目前,涪陵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把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大胆解放思想,加大对外宣传,发展“特色加绿色”农业、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培养优势产业群,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引进和培养国际性专业人才,进一步完善运输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涪陵区的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外资利用度,使进口、出口的效应能充分发挥,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外向型程度,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把涪陵区打造成为新兴工业基地,优质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庆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开放的区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