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551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论文05225.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封面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分析【摘要】本文从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分析入手,分析探讨了中国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和健全跨国经营管理体制的对策,以及利用21世纪新的机遇,适时适量地发展境外直接投资,以提高国际投资地位的建议。【关键词】中国企业 对外投资 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 一、跨国经营跨国经营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通俗的讲,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只限于它作为法人的单一主权国家,就称之为

2、国内经营。相应地,跨国经营则是企业所进行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主权范围,这些活动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与转化。 跨国经营的特点有:跨国公司向综合多种经营发展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以开发新技术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2、 中国跨国经营现状分析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是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据官方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在1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6000家企业,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兴起与国内吸引外资“合作”“合资”经营一起,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经营格局。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境

3、外投资总额尚不到中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海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不足110万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投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00万美元的水平,这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较小;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在做大做强之后习惯于向。从现代企业运行特征来看,企业 是一种资源转化体,只有不断地为社会的需要作出贡献,方有立足和发展之地。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 我们应当看到,凡事有利必有弊,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因为受国际

4、经济组织,国际金融组织,经济、政治、社会、政治等因素造成的。 (一)跨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观念有偏差 一谈到跨国经营,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走出去”的战略。无论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企业行为,还是企业自己做大做强的趋势,需知到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认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

5、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对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细致分析,导致对自己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认识不足,最后使自己负载累累,之道破产清算。 (二)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尽管我国企业工业品的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不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能够占领不少的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这与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三)我国企业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

6、虽然我国企业的技术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还较大。而这些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还是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为主,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为辅,且输出的是较为简单的手工艺技术或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而这些技术跟发达国家的技术毫无可比性。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企业中还是从无到有,而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是从好到精。发达国家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和保护,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和高额要价,致使我国企业引进真正先进的技术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凭借掌握的高新技术实力进行跨国经营。 (四)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较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少国内企业

7、以及单位的员工将外派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因此,这些外派干部通常抱有临时观念,缺乏跨国经营应有的素质。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不懂国际贸易法和惯例, 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却又不会讲外语;会外语的,不懂专业知识;这种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效益的提高。 四、从海尔集团的实践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国际化的艰巨任务。海尔集团在跨国经营方面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它采取的海外经营本地化、人才优势国际化、核心技术扩大化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全球经营理念,造就了一个国际化的海尔。它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海尔发展历程概述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

8、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0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42门类86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稳定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二)海尔跨国经营的经验分析 1、树立全球经营意识是海尔成功的重要保证 全球经营意识就是从全球的角度进行战略思考,以

9、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企业的生产、贸易、投资及技术的开发和转移,促进产品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销售。在起步阶段,海尔就有了创国内品牌直至创世界品牌的长期发展计划。海尔在全球经营意识指导下,制定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跨国经营活动。首先,海尔研究了世界家电行业发展方向,追踪家电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如西门子、松下等大跨国公司,调查全球市场的家电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海尔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目标。其次,海尔确定了以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为突破口,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最后输出技术并在海外建厂,逐步占领全球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的战略思路。可以说是海尔的国际化思维造就了国际化的海尔。 2、掌握

10、核心技术是海尔成功的保证 海尔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灵魂的企业难以长久”。掌握了核心技术,海尔大大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海尔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历来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建成了综合性科研基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在变频空调方面,海尔就由于技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功。 3、实施组织创新为海尔跨国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 海尔组织创新的最大特点是对流程整合机制的创新依靠“市场链”把流程和流程体系整合起来,形成了海尔独特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传统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

11、可以创造价值的,这些相互关联的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可以形成企业最优化及协调的竞争优势。“市场链”与传统的价值链关注的对象不同:价值链侧重于考虑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强调内部各项活动之间的优化组合,以此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市场链”则更关注企业外部的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制约和调整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 “市场链”与价值链的结合就保证了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前提条件下,努力使企业价值链各链节增值强度的最大目标。如海尔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的调整,以达到“市场链”与价值链的统一。首先,把原来分属于每个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完全分离出来,整合成独立经营的商流推进本部、物

12、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范围内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结算。其次,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如人力资源开发、质量管理、信息管理、法律保卫等职能管理部门全部从事业部中分离出来,以集团的职能中心为主体,注册成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最后把这些专业化的流程体系通过“市场链”连接起来,经过整合,集团形成直接面向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核心流程以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支持流程体系,这样,海尔“市场链”流程模式就具有了“三化一中心”特征,即组织结构“扁平化”,流程关系“市场化”,运行传导“信息化”和“以顾客至上为中心”。图1 海尔流程再造前的组织结构图图2 海尔流程再造后的

13、组织结构图 4、掌握控股权与创造国际品牌相结合使海尔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模经济、品牌和产品差异都可以成为厂商竞争的重要优势。根据海尔的经验,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创名牌。没有品牌的商品很难打开市场,更不要说占领市场。而品牌是与规模经济相辅相成的,有品牌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规模生产,有规模生产就能带来规模效益。海尔集团的海外子公司大多采取合资的投资方式,兼并现有的国外企业。这种方式同在东道国建设新厂或采用独资方式相比,有许多优势:首先,可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资本支出,迅速扩大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其次,可以直接占有被兼并企业原有市场,

14、并利用其销售系统;再次,采用合资方式可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同时,海尔的海外投资多以控股方式进行,这样使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能以海尔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以保证海尔产品的质量及其产品信誉。总之,通过兼并和控股方式进行生产销售既能保证产品的品牌质量,又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使品牌与规模经济的互动效应很快的反映出来。 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策略 经过多年的奋斗,海尔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企业集团,它经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建立了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运行机制,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并有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海尔跨国经营的经验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有多方面的启发。 (一)努

15、力培养竞争优势 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找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所在。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等都因国家而异。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的规模和层次有相对差异,企业的优势也正是相对不同市场、不同竞争者而言的。其次,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具有胜过当地企业的某一特定优势,才能成功的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具体地说:一是核心资产优势,这一优势主要体现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占有,如专利、商标、牌号、技术、信息等;二是规模经济优势,这里的规模经济优势既强调大规模集中生产,又强调非生产性活动的规模经济性,它包括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大规模销售网络,以

16、及进行集中的市场购销、资金筹措和统一管理等;三是内部化优势,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在外部市场运用会受到削弱甚至丧失,因此对外投资企业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建立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四是组织管理优势,包括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总之,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企业要有意识培养这些优势,当这些优势在国内有一定基础后,通过跨国经营与当地区位优势结合,企业就会快速积累和发展这些优势,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二)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已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如此。单纯的国内市场将不复存在,只有一个世界性

17、市场。这就要求管理者彻底转变固有的经营理念,用全球经营意识来制定和实施全球战略目标。中国企业向国际化迈进,首先要对世界市场、资源状况和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动向,这是制定战略目标的基础。其次,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定位制定全球战略目标,它既要符合企业经营能力又要符合资源条件。第三,紧紧围绕全球战略,强化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以利战略目标的实施。在世界市场风云变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对战略目标进行动态跟踪,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健全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 跨国公司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大型企业

18、,客观上需要有高度严密的符合国际规范的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跨国经营的基本要求: (1)企业要按照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来运作。这就需要管理者精通国际惯例,熟悉相关国家的有关法律。(2)学习国际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切实提高跨国经营水平。(3)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国际企业主要面临财产、责任风险以及市场变化等风险。企业只有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寻找并掌握有效处理风险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降低风险。(4)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总之,企业应在跨国经营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和模式。

19、 (四)要有一批经营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缺乏国际化人才是我国扩大跨国经营规模、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跨国经营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多门外语,懂现代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具有管理经验和较高外语水平的经营者,有针对性的进行跨国经营方面的系统培训,有条件的还可派往国外大的跨国公司进行学习。目前我国在海外约有30万学有所成或正在深造的留学人员,企业可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进合适的人才。重要的是,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应有作用,加速国际人才队伍建设。 (五)努力发挥品牌优势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

20、产,可以使企业获得高于一般价值之外的附加值,从而直接为企业创造商业利润。中国企业长期以来缺少品牌和从事无品牌经营,产品只能在国际市场低价销售;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成为世界品牌的廉价生产基地。因此,企业要借鉴海尔和国际跨国公司创品牌的经验,走品牌经营之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改进市场营销,加强品牌的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一经注册就成为商标,受法律保护。所以,企业应当增强商标意识,健全商标管理制度,在创品牌的同时,要及时在国内外注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ter)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

21、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这些要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要素的表现。 “企业要能将这些要素交错运用,形成企业自我强化的优势,才是外国竞争对手无法模仿或摧毁的”。在激烈竞争环境条件下,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得竞争优势是影响企业全局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因此,企业战略的重点是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1刘冀生、石涌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新华出版社,2003年7月2赵少平、郭世江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0年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