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39085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word第八章 休克一、多项选择题A型题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X,血压下降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答案 E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2过敏性休克属A型变态反响 D型变态反响B型变态反响 E混合型变态反响C型变态反响答案 A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

2、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型变态反响。发病机制与IgE与抗原在肥大细胞外表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X、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 D严重心律紊乱B急性心肌炎 E充血性心力衰竭C心脏压塞答案 E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15% D40%B20% E50%C30%答案 B题解 休克

3、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假如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如此往往导致迅速死亡。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X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X有关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答案 B题解 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下降是与低血容量引起

4、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6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答案 B题解 营养通路是经过后微动脉到达真毛细血管网的通路。7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A直捷通路 D动-静脉短路B迂回通路 E以上都不是C营养通路答案 A题解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局部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以保证血液回流。8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关闭的通路A直捷通路 D动-静脉短路B迂回通路 E以上都不是C营养通路

5、答案 D题解 动-静脉短路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通道,在功能上不是进展物质交换,而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在正常微循环中动-静脉短路经常处于关闭状态。9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A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答案 C题解 正常生理情况下,全身血管收缩性物质浓度很少变化,微循环血管平滑肌特别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节律的收缩与舒X,主要由局部产生的舒血管物质进展反响调节,以保证毛细血管交替性开放。10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A 微动脉 D动静脉吻合支B后微动脉 E微静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答案 D题

6、解 在休克的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毛细血管血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11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 D改变不明显B先抑制后兴奋 E强烈抑制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答案 A题解 在休克各个时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都处于强烈兴奋状态。1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改变是A血管紧X素 DMDFB加压素 ETXA2C儿茶酚胺答案 C题解 出现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7、已证明休克时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比正常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13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E少灌少流,灌多于流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答案 D题解 在休克的早期全身小血管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变小,其中主要是毛细血管前阻力由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组成增加显著,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微循环内血流明显减慢,毛细血管内血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14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如下哪一项变化不存在?A微动脉收缩 D微静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答案 E

8、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都收缩,但在动-静脉吻合支上受体分布密度较大,缺血性缺氧期动-静脉短路是开放的。15、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C无明显改变 E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答案 C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只要血压不过于降低,心、脑血液灌流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保证了主要器官的血液供给。16休克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的机制主要是A抢救休克时输液过多 D血液稀释疗法B肝脾储血库收缩 E血液重新分配C组织液返流入血答案 C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

9、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了“自体输液作用,这是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导致血细胞压积降低的主要机制。17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收缩可见于A正常微循环灌流时 D血液淤滞发生DICB缺血性缺氧期 E重要器官衰竭期C淤血性缺氧期答案 B题解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可持续收缩,淤血性缺氧期和休克难治期由于酸中毒、局部代谢产物的堆积以与内毒素等物质的作用均导致血管扩X。18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表现在毛细血管前阻力 毛细血管后阻力 毛细血管容量A B C D E 答案 B题解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1

10、9微血管运动增强可见于A正常运动情况 DDIC期B休克代偿期 E脏器功能衰竭期C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答案 B题解 休克代偿期全身的小血管都强烈收缩,微血管运动加强。20如下临床表现哪一项不是早期休克的表现?A脸色苍白 D尿量减少B四肢冰凉 E神志昏迷C脉搏细速 答案 E题解 休克代偿期由于血液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病人神志一般是清楚的。21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C灌而少流,灌多于流答案 C题解 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血管运动减弱,终末血管床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也较前减轻,血液

11、经过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量涌入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端由于血流减慢、红细胞发生聚集、白细胞滚动、粘附、贴壁嵌塞、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加以与微血流流态的改变等原因引起后阻力大于前阻力,出现组织灌而少流,灌多于流。22在判断休克时器官灌流不足,如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脉压10mmHg D皮肤苍白甚至发绀B尿量小于15ml/h E收缩压50mmHgC中心静脉压78cmH2O答案 C题解 休克时如发生器官灌流不足,中心静脉压应下降,而中心静脉压78cmH2O仍然属于正常X围。23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表现在毛细血管前阻力 毛细血管后阻力 毛细血管容量A B C D E 答案 D题解 休克淤血性缺

12、氧期微循环前阻力下降,后阻力升高,毛细血管容量增加,微循环出现灌而少流,灌大于流。24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如此是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B补充丧失的局部液体,“失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局部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需多少,补多少E补液“宁多勿少答案 D题解 正确的输液原如此是“需多少,补多少,应考虑到淤滞在微循环内的血量,采取充分扩容的方法;要正确的估计补液的总量,量需而入;通过动态观察静脉的充盈程度、尿量、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入压来指导输液。25休克时血细胞压积(HCT)变化的规律是A先正常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B先正常后升高 E先降低后正常C先升高后降低答案 D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组织液返

13、流入血,血液稀释,血细胞压积降低;休克淤血性缺氧期血浆外渗到组织间液,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升高。26休克难治期并发DIC后对组织灌流的影响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B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不灌不流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答案 E题解 休克难治期并发DIC后,微循环内有大量的微血栓形成,微循环血流停止,微循环出现不灌不流。27所谓“不可逆性休克是指休克开展到ADIC期 D休克难治期B淤血性缺氧期 E缺血性缺氧期C器官功能衰竭期答案 D题解 休克开展到难治期,即发生DIC或重要的器官功能衰竭时,临床上治疗十分困难,通常称此期为“不可逆性休克期。A C为局部正确,D为最优答案。28休克

14、时发生心力衰竭与如下哪种因素无关?A心肌供血量减少 DMDF的作用B酸中毒、高钾血症 E心脏前负荷增加C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答案 E 题解 休克时发生心力衰竭除了与上述ABCD有关外,还与细菌毒素抑制心功能有关。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可使心肌初长度增加,在一定的X围内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29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A 仅对血管-受体作用 D对-受体都不起作用B 仅对血管-受体作用 E先对-受体起作用后对-受体起作用C 对-受体均同时起作用答案 C题解 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既刺激-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收缩痉挛,又刺激-受体

15、引起大量动静脉短路开放,构成了微循环非营养性血流通道,使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锐减。30如下哪种缩血管物质能引起冠脉扩X?A 血管紧X素 D肾上腺素B抗利尿激素 E血栓素A2C去甲肾上腺素答案 D题解 冠状动脉具有肾上腺素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对-受体起作用,对-受体作用较弱;而肾上腺素对-受体都起作用。休克时,肾上腺素通过-受体与局部扩血管的代谢产物使冠状动脉扩X,而血管紧X素、抗利尿激素与血栓素A2却使冠状动脉收缩。31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A 代谢性碱中毒 D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C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答案 D题解 休克时因微循环严重障碍,组织低

16、灌流和细胞缺氧,有氧氧化受阻,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显著增多,形成高乳酸血症,产生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3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C肾性肾功能衰竭答案 A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由于肾灌流不足,可发生急性肾衰,但恢复血流灌注后,肾功能立刻恢复,应为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如果休克时间较长,进入淤血性缺氧期后,因肾持续缺血发生了肾小管坏死,才开展成为器质性肾功能衰竭。3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共同发病环节A 肺内DIC形成 D急性呼吸膜损伤B 急性肺淤血水肿 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C 急性肺不X答案 D

17、题解 休克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补体-白细胞-氧自由基损伤呼吸膜有关。34休克肺时最初出现的酸碱失衡类型是A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B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答案 E题解 休克肺时,最初由于间质水肿,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受刺激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发生呼吸性碱中毒。35在休克时测定心肌收缩性,受前后负荷影响最小的指标是AEF(射血分数)BLVEDP(左室舒X末期压)CCI(心脏指数)D+dp/dtmax(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EEES(收缩末期弹性)答案 E题解 EES作为心收缩性的指标,它与其它心肌力学指标相比,更少受前后

18、负荷的干扰。36对休克患者监测补液的最优指标是A 血压 D中心静脉压B 脉压 E肺动脉楔入压C 尿量答案 E题解 血压、脉压、尿量都可以作为监测输液量多少的参考指标,有条件的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入压,中心静脉压反映的是右心的血量和功能,而肺动脉楔入压反映的是左心的血量和功能,因此肺动脉楔入压是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最优指标。37治疗休克时单纯追求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导致休克加重的机制是A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 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响 E机体丧失对应激的反响能力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答案 D题解 休克时机体交感神经系统都处于兴奋状态,并没有发生衰竭,如单纯

19、追求用升压药,长时间大量的使用血管收缩剂,由于血管收缩,口径变小,根据QPr4,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灌流量明显下降,导致休克加重。38参与休克的白细胞粘附分子是A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D2整合素CD11/CD18B 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ELAM E P-选择素C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答案 D题解 CD11/CD18属于2整合素,是白细胞活化后产生的粘附分子,它与内皮细胞产生的粘附分子ICAM、ELAM、rCAM的配基结合,使白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上。39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 高度抑制 D高度兴奋B 衰竭 E变化不明显C 兴奋答案 D题解 该期由于微循环淤滞,回心血量

20、少,血压进展性下降,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更为兴奋,形成恶性循环。40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属于A 代偿期 D不可逆性失代偿期B 失代偿期 E难治期C 可逆性失代偿期答案 C题解 该期属于失代偿期,但仍然可以治疗和逆转。针对微循环淤滞,临床采用纠酸、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疏通微循环等措施,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41休克难治期如下哪种不是DIC形成的直接因素?A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过高 D严重的酸中毒B血液粘滞浓缩 E内皮激活受损,外凝、内凝系统激活C血液高凝答案 A题解 B C D E 均是DIC形成的条件和原因,而儿茶酚胺过高与DIC形成无直接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B型题 CI 外周阻力 CVP BP

21、A B C D E 42心源性休克43过敏性休克44低动力型感染性休克45高动力型感染性休克46失血性休克答案 42 C 题解 心源性休克时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心脏指数降低,血压下降,引起交感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泵功能下降,血液回流发生障碍,引起中心静脉压增高。答案 43 D题解 过敏性休克时组胺、缓激肽大量入血,外周阻力下降,全身血管床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血压下降,同时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中心静脉压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心脏指数下降。答案 44 E题解 低动力型感染性休克其血流特点是外周阻力增高,心输出量减少,表现为心脏指数下降,外周阻力增高,中心静脉压和血压下降。答案

22、 45 B题解 高动力型感染性休克的血流特点是外周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增高。但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答案 46 E题解 失血性休克时,全身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下降,中心静脉压下降,血压下降,引起交感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A缩血管药 D盐皮质激素B扩血管药 E心得安C输液输血47过敏性休克治疗首选48失血性休克早期发病学治疗主要用49高排低阻型感染性休克可使用答案 47 A题解 对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的休克治疗,使用缩血管的药物是首选。答案 48 C题解 失血性休克早期主要是血容量不足,发病学治疗为输液输血,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答案 49 E题解 心得安是-受体阻断剂,可以使高排低阻

23、型感染性休克时开放的动-静脉短路关闭。A单克隆抗体拮抗 D皮质激素抑制B卡托普利captopril拮抗 E别嘌呤醇拮抗C抑肽酶拮抗50肾素-血管紧X素51激肽52TNF53黄嘌呤氧化酶54前列腺素,白三烯55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答案 50 B题解 卡托普利captopril为血管紧X素转化酶的抑制剂,可拮抗肾素-血管紧X素中的血管紧X素产生。答案 51 C题解 抑肽酶能抑制激肽释放酶而减少激肽的生成。答案 52 A题解 TNF可被其单克隆抗体拮抗。答案 53 E题解 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答案 54 D题解 皮质激素能抑制磷脂酶A2以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成。答案 55 D题解 皮

24、质激素能抑制PAF的生成。A内啡肽B前列腺素C组胺 ENODO2-56消炎痛抑制生成57纳络酮拮抗58阿司匹林抑制生成5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消除60苯海拉明拮抗答案 56 B题解 非甾体类药物消炎痛能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答案 57 A题解 纳络酮可拮抗内啡肽。答案 58 B题解 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生成。答案 59 D题解 SOD是O2-的去除剂。答案 60 C题解 苯海拉明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拮抗组胺。A低血容量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B高排低阻型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具有如下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上述哪一种休克? 中心静脉压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61 62 63 或

25、64 答案 61 A题解 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心静脉压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外周阻力增高。答案 62 D题解 过敏性休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都下降。答案 63 C题解 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输出量下降,心脏射血减少,使得中心静脉压增高,外周阻力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答案 64 B题解 高排低阻型感染性休克的血流特点是外周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升高,血液大量从动-静脉短路回流到静脉,使得中心静脉压升高。三、多项选择题C型题A急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C两者都有B急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D两者都无65休克时可发生66呼吸衰竭时可发生67应激时可发生68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发生答案 65 C题解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发

26、生的是急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如果休克的时间较长,严重的肾缺血或肾毒素可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脏本身有器质性的病变,就开展成急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答案 66 A题解 呼衰时发生的肾功能衰竭是由于缺氧与高碳酸血症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使肾血管收缩,肾结构往往无明显的改变,属于功能性肾衰。答案 67 A题解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同时肾素-血管紧X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都使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无尿,属于急性功能性肾衰。答案 68 A题解 在肝硬化晚期失代偿期患者多伴有肾功能衰竭,但肾脏并无器质性的病变,故属于功能性肾衰。A低血容量 C两者均有B感染 D两者均无69早期烧伤性休克

27、的发生是由于70晚期烧伤性休克的发生是由于答案 69 A题解 早期烧伤性休克发生是由于低血容量和疼痛。答案 70 C题解 晚期烧伤病人可发生感染,低血容量和感染都是其发生休克的原因。A低血容量性休克 C两者均有B血管源性休克 D两者均无71严重呕泻引起的休克属72挤压伤解除压迫后引起的休克属73神经源性休克属答案 71 A题解 严重的呕泻引起血容量下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答案 72 A题解 挤压伤解除压迫后引起的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答案 73 B题解 神经源性休克属血管源性休克。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 C两者均有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D两者均无74休克微循环缺血期发生75休克微循环淤血期发

28、生答案 74 C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时全身小血管都收缩,毛细血管前、后阻力都增加。答案 75 B题解 淤血性缺氧期时微动脉对儿茶酚胺的反响性降低,但由于微静脉端血流缓慢、红细胞发生聚集、白细胞滚动、粘附、贴壁嵌塞、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加、微血流流态的改变引起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A神经调节 C两者均有B体液调节 D两者均无76微动脉舒缩受77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78微静脉舒缩受答案 76 C题解 微动脉受交感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答案 77 B题解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体液调节。答案 78 C题解 微静脉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A低排高阻型休克 C两者均有B高排低阻型休克 D两者均

29、无79感染性休克属80烧伤性休克属81心源性休克属82失血性休克属答案 79 C题解 感染性休克可以分为低排高阻型和高排低阻型两种类型。答案 80 A题解 烧伤性休克一般为低排高阻型休克。答案 81 A题解 心源性休克心输出量下降,引起交感兴奋,外周阻力增加。为低排高阻型休克。答案 82 A题解 失血性休克为低排高阻型休克。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83烧伤性休克的发生与如下哪些因素有关?A疼痛 D感染B低血容量 E过敏C心衰答案 A B D题解 烧伤性休克早期与疼痛与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开展为败血症性休克。84休克淤血性缺氧期与缺血性缺氧期相比拟,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为A脸色苍白,少尿 C脉搏细速,脉压小B四肢冰凉,出冷汗 D血压进展性下降E神志可转入昏迷答案 D E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时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可以正常由于机体的代偿,故血压下降不是判断休克的早期指标,同时由于血液的重新分配,心脑的灌流量可以维持正常,故缺血性缺氧期的病人神志一般是清楚的。85由血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