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039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市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市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市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阶段,同的经济水平不相适应,体育消费结构分布不合理,市民的消费理念,闲暇时间,体育设施等是影响市市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关键词:体育消费 市市民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的消费支出。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体育消费是一个受各种因素制约具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开放系统,体育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产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和一个重要指标。体育消费作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20

2、01年1月1日我国将健身消费指标列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一重大变动说明,体育健身消费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文力求在对市市民体育消费态度、动机,消费行为方式及消费水平,影响体育消费因素等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其参加体育消费活动的规模,探讨其参加体育消费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合理地引导与培养市市民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消费模式提供借鉴,并为相关体育产业部门在制定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决策方面提供科学性的依据和建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7年9月至11月,经过社会调查形式对市市民以不同的社会群体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人数共800人,其中男性550人,占68

3、.75%,女性250人,占31.25%(包括新人,即在工作的外地人群)。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收集和查阅了有关体育消费理论,体育消费及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基础。1.2.2调查法(1)问卷调查法,在对市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其发问卷800份,回收768份,占96%,有效问卷761份,有效率95.12%,符合体育社会学调查要求。(2)专家访谈法,对有关专家进行采访,共商市的体育消费,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3)典型调查法,对新人,的女性市民,及中部的中学生进行了典型的问卷调查。1.2.3数据

4、统计法,对所调查的数据,做出符合统计学生数理统计。2、结果与分析2.1市市民体育活动基本情况表(1),经调查市有73.98%的14岁以上的市民2007年至少参加了一次体育活动,在参加的体育活动的人群,有20%的人达到了体育人口的评价标准,有45%以上每周参加了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这当中以中学生人数为最多。从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来看,表(2),市民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40分钟的人数最多,占31.1%,其次在20分钟-30分钟的占20.9%,锻炼时间在20分钟以下的为最少,仅占8.97%,从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来看,个人锻炼的占40.12%(首位),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28.93%(以中学生,女

5、性,机关事业单位的为主),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占16.38%,参加单位体育活动的为8.21%(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在健身房,体育俱乐部的占7.23%(以公务员、白领阶层为主)。说明市市民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还局限于个人健身行为,对体育的理性消费,健康意识的投资意识不强,须进一步加以引导。从参加体育活动项目上看,表(3),市民对体育爱好的项目依次为散步(跑步)、乒乓球、羽毛球、气功太极拳、交谊舞、棋类活动、游泳。从表(3)中可以发现,市市民普通把散步作为健身的首选项目,其比例高达29.6%,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篮球、羽毛球活动占16.68%和乒乓球占15.21%,以上三类活动项目,都属于有氧运动

6、项目,有广泛群众基础,普及面广,是参与体育活动人数最多的的主要原因。表(1)参加体育活动频度比例次数3次以上/周1-2次/周1-3次/月1-3次/季小于10次/年从不参加%17.9237.4811.025.6711.2726.02表(2)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单位:分钟)时间20分钟以下20-30分钟30-40分钟40-50分钟50-60分钟60分钟以上%8.9720.931.215.0113.989.94表(3)市市民参加体育活动项目调查体育活动项目%散步、跑步29.6气功太极拳5.36舞蹈8.98篮球、排球、足球16.68羽毛球15.21游泳4.29网球1.31保龄球、台球3.05球2.

7、38健身器械活动5.01武术2.02棋牌4.8其他1.312.2市市民体育消费现状2.2.1市市民体育消费情况体育消费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消费者体育需求的行为和过程,它包括了物质性消费和非物质性消费,调查表明2007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62.6%,从消费的费用来源来看,自费的比例较大占82.9%。从这点上看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在被调查中居大多数。他们已不再把体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从体育消费的结构来看,按比例依次是:第1是体育服装、鞋、帽(泳衣)费用;其次是家庭健身器材费和场地器械租用费;第3是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费用和小型体育器材(球、球拍)等;第4是体育书刊、录像带;最后果

8、是体育健康咨询及体育医疗方面,它的消费较少,这说明在这方面未得到普及和认可,但可预见今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务必会在这方面产生更大的需求。2.2.2市市民体育消费水平与特征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量。大量研究证明,与恩格尔系数达到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性消费,当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这类消费可呈现稳定,持续增长。近些年来,市市民消费观念已逐渐发生改变,已由实物消费为主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2006年市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23元,远远高于全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的全国平均水平,但就恩格尔系数而言,市

9、民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调查表明,2006年市市民体育消费主额为176.1元,可见整体水平不太高,这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表(4)、表(5)。表(4)市市民消费开支情况类别无开支50元50-100元100-200元200-300元300-400元400-500元50元人数80063168167115113815835比例%7.882120.8814.3814.1310.137.254.352.2.2.1实物型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实物型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通过支付贷币购买各种和体育健身活动有关的实物性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通过调查,市市民主要以购买运动健身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饮料等。这种消费方式

10、比较符合我国传统的大众消费心理与习惯。它是消费人数最多,消费水平最高,贯穿不同性别的各个年龄阶层,各种职业群体,但它同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不协调。2.2.2.2参加性产品的消费即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包括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裁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活动。如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旅游、健身,训练与竞赛,咨询等各种体验性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其消费形式主要是满足个体对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及成功体验的需求。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水平,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体育竞赛市场的发达与否,体育氛围的程度等),其消费的人群集中在高学历、高收入职业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参与性消费的产品定位与定价较高,只能满足

11、一部分消费群体,与大多数人的消费意识与消费能力尚有较大距离。2.2.2.3观赏性产品体育消费指与观看,欣赏有关的体育消费。如观看体育表演与竞赛的门票支出,购买用于阅读或欣赏的体育书报、杂志、音像制品、付费的体育节目等等。它主要集中在高学历的院校学生,服务与管理人员,教科文卫体工作者和各阶层的体育运动爱好者组成男性占多数。尽管女性在体育人口的总数上可能还赶不上男性,观赏体育运动项目也不如男性多,但女性的力量绝对不容忽视,它已呈上升趋势,从一个侧面证明在体育消费上女性比男性更舍得花钱。表(5)市市民体育消费结构类别实物性体育消费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其他项目运动 体育 运动服装 器材 食品健

12、身 健康 体育指导 咨询 彩票体育 体育报门票 刊杂志比例%40.01 19.3 6.410.8 5.6 5.75.9 3.32.92.2.3不同年龄层次市民体育消费的动机消费动机是诱发和维持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以达到个人对体育需求目的的内在动力,体育消费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但由于兴趣爱好不同,所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于体育的需要也应是多方面的,需要的动机和消费内在行为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各年龄段居民有关体育消费目的的调查,发现居民体育消费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增强体质是所有被调查对象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之一,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增强

13、体质的目的越突出。休闲娱乐是所有被调查者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重要目的,青壮年对这一功能较为重视。由此可见,现阶段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第一需求仍然是强身健体型。但同时应注意到,已有部分人认为进行体育消费是一种消遣娱乐,这种消费动机相对于其他动机而言层次性较高,它显示了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市市民(不同年龄层)体育消费的动机。表(6)消费内容1419岁2030岁3145岁 4655岁5670岁70岁以上增强体质40.232.333.140.245.760.9健美10.911.210.87.21.60.4防治疾病0.61.23.65.720.422.3休闲娱

14、乐32.333.736.730.319.515.1社交14.219.915.415.511.31.2其他1.81.70.41.11.50.12.3市市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表(7)影响市市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类别工作,家庭繁忙经济收入消费场所少不懂体育技术对体育的兴趣比赛缺乏观赏消费种类少消费品质量差H=800比重%19624.515319.1316120.13799.88577.13607.5536.63415.12.3.1以表(7)可看出,市市民对体育消费还是持肯定的态度,绝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终身体育的观念逐步形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价值和体育消费观念将会发

15、生更大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体育消费需求的扩大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到。只有有了消费的动机,才会付诸消费的行动,它宽广的体育内涵与丰富的活动内容,恰好能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和多彩多姿的生活方式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了广泛的体育消费的选择,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消费方式。2.3.2经济水平和经费支出对市民体育消费的影响是浙东之滨,2006年人均GDP达到21623元,位于浙江乃至全国前列,又是私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市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从调查中可知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似乎同整体的经济发展不相符。的经济水平是市市民辛勤劳动的积累,对财富的积蓄甚为珍贵,他们在意识上还未达到真正休闲

16、娱乐的程度,尽管还未看到市民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到体育消费上,但我们更应看到,逐渐富裕起来的市民有着更为巨大的体育消费潜能,同时在对体育经费上,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人员管理人员的体育消费经费,其公费与自费的比例相近,这一群体有能力进行高的消费。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体的体育经费支出以自费支出为主,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低保人员则以免费进行体育消费者占大部分。因此,体育产品或体育经营场所的定位开放度及定价应与大部分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相近匹配,不能脱离于大众水平。3结论(1) 有73.98%以上的居民在06年参加了一次体育活动,有20%的人达到了体育人口的标准,有37.48%的人每周至少参加了

17、一次体育活动,有9212%的人参加过体育消费。(2) 市民进行体育消费的第一需求仍是强身健体,但同时也发现有一部分人认为进行体育消费是一种消遣娱乐,这种消费动机层次性较高,它暗示了市民在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追求着更高的精神享受。(3) 从体育消费结构上存在着不同的体育消费倾向,它们间相互补充,构成了市市民的体育消费行为。4对策和建议 4.1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经济实力去享受体育消费,才能提高市民的体育消费水平。 4.2引导市民的体育消费理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倡导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享受体育带来的喜悦心情。 4.3加大外向型体育消费,受各方面的影响

18、,只靠本市市民的消费满足不了体育市场,也无力带动本市的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市场的发展。我们应依据本市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别具特色的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以次吸引外资,特别是本市的私营企业经济投资本市的体育产业来建立和健全自己的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以次带动市的体育消费。 4.4转变观念,增强体育健身意识,达到从体育实物消费观念向体育劳物消费观念转变,同时加大体育市场开发的力度,开发不同层次体育劳物消费品的生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从体育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提升体育产品的层次及服务质量。 4.5广开渠道,鼓励多元化经营。多多利用本市的自然资源及体育休闲模式,多建一

19、些适用的健身路径及综合性强的小型体育场馆,把握好他们对体育的专注和情感,延续其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为大众提供多元性的,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积极发掘和创新各种与体育息息相关的,新颖的,富有特色的产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如经过消费者的“球迷认同”,“忠诚效应”等一些特殊情感和体育独特的消费冲动现象,来发展相关的明星服装,纪念品,餐饮,俱乐部等市场。 4.6关注弱势群体,加大体育经营投入。对体育产业投资应放在市民需求,经济能力能承受的中低档项目上,加大福利性的体育投入,关注工人,农民,学生,中老年人,失业人员以及残障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消费现状,使低收入群体也能将体育和体育消费融入自己的

20、生活,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园,真正让市民对体育消费观念达成共识,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促进市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5参考文献 5.1于振锋等,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体育科学 2001(1) 5.2于振锋等,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 体育科学 1999(9) 5.3李卫平等,山东省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体育科学 2001(1) 5.4黄静珊等,陕西省农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体育科学 2004(4) 5.5林建君,从湖平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 体育与科学 2001(2) 5.6赵书详等,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5.7王爱丰等,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 体育与科学 20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