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080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论文评选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了“比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分别在初二年级两个教学班开展200米跑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比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都有教学效果,都能提高200米跑的教学成绩。(2)“比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学生提高成绩有很显著性的差异 P0.0380.05。特别对女生来说显著性差异P=0.0090.05更加明显,表明了“比赛教学法”在女子200米跑教学中更具有优势。(3)理论分析表明“比赛教学法”在200米跑的训练中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可以借鉴,相信效果也会明显体现。本实验研

2、究目的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200米跑的最佳教学方法,使到体育中考200米跑的成绩更科学、更有效的提高。关键词:比赛教学法;传统教学法;200米跑;实验研究1.研究目的200米跑是初中体育中考必考项目之一;200米跑的成绩好坏会直影响到每个学生的中考成绩。200米跑是速度与耐力并存的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项目。如何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近些年来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体育中考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而且逐年都在增高。中考体育成绩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200米跑的成绩,本人提出了“比赛教学法”,并在初二学生200

3、米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也可以在200米跑的项目中寻找最有效、最科学的教学方法。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分析两个参与实验两个班的情况,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比赛教学法”,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2.2调查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口头问答调查,为本研究提供了直观上的支撑。2.3实验研究法2.3.1实验时间:2013年2月20日至2013年5月17日2.3.2实验环境:石碣中学室外400米塑胶跑道2.3.3研究对象:200米跑的实验对象如下表1。表1 200米跑实验对象表组别班别人数与性别实验组(n1)初二(8)班53

4、人(男:28人,女:25人。)对照组(n2)初二(5)班53人(男:28人,女:25人。)2.3.4实验的方法与操作(1) 前测成绩:学校体育科组的体育教师为测试员(7人),对每个级的学生都进行200米跑摸底测试。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测试成绩,选定好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结果见表2和表3)进行研究。(2) 引入自变量:实验组采用“比赛教学法”(教师运用比赛或近似比赛的形式与负荷进行教学与训练方法,组织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人数为标准的个人比赛、小组比赛、不同组别不同成绩的比赛。)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讲解与示范方法,传授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主要体

5、现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动作技能和运动负荷,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和规律性练习,让学生渐渐地掌握动作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3) 实验操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实验时间为4个月,3次/周,45分钟/次)(4) 后测成绩:测试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200米跑成绩(测试员同前测)。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实验前两组差异分析表2和表3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的200米跑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200米跑的原始成绩水平相当,根据实验研究法的有关原理,可以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表 2 实验前两组男生200米跑成绩的差异

6、分析表实验组(n1=28)对照组(n2=28)差值t概率P(sig)31.282.4031.462.450.3440.732表3 实验前两组女生200米跑成绩的差异分析表实验组(n1=25)对照组(n2=25)差值t概率P(sig)37.281.4937.472.490.3240.7483.2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异分析表4和表5的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能显著提高200米跑的教学成绩。这可能就这么多年来一直引用到现在的原因吧。(学生随着身体发展各项身体素质都会提高,所以成绩都会随着提高。)表4 对照组实验前后男生200

7、米跑成绩的差异分析表实验前实验后差值t概率P(sig)31.462.4530.681.954.9800.000表5 对照组实验前后女生200米跑成绩的差异分析表实验前实验后差值t概率P(sig)37.472.4936.031.726.1170.0003.3实验组实验前后差异分析运用新的“比赛教学法”效果到底会是什么样呢?从表6和表7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比赛教学法”在200米跑教学中也有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能非常显著提高教学成绩。下面我们再看看两种方法相比较,到底哪种教学方法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吧。表6 实验组实验前后男生200米跑成绩的差异分析表实验

8、前实验后差值t概率P(sig)31.682.4029.482.2313.0910.000表7 实验组实验前后女生200米跑成绩的差异分析表实验前实验后差值t概率P(sig)37.291.4934.661.8612.9540.0003.4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下面(见表8和表9)两组在实验后成绩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比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了“比赛教学法”有效,具有很好的实效性,从表8和表9的数据可以看得出,女生在200米跑中用“比赛教学法”更加具有优势,成绩提高更多,效果更加明显。表8 实验后两组男生200米跑成绩的差异分析表 实验组(n1=28)

9、 对照组(n2=28)差值t概率P(sig)29.482.2330.681.952.1300.038表9 实验后两组女生200米跑成绩的差异分析表 实验组(n1=25) 对照组(n2=28)差值t概率P(sig)34.661.8636.031.722.7160.009表10数据表明,实验后实验组男生200米跑的成绩优秀率达39.28,而对照组的优秀率只为21.42;实验组的合格率为82.14,而对照组合格率只为64.28。表11数据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女生200米跑的成绩优秀率达56,而对照组仅为28,实验组的合格率达92,对照组的合格率为76。进一步验证:在200米跑的教学中,“比赛教学法”比

10、“传统教学法”更加具有优势。(合格60分、优秀80分)表10 两组男生(n=28)200米跑实验后等级评价比较表组别合格人数优秀人数合格率优秀率实验组231182.1439.28对照组18664.2821.42表11 两组女生(n=25)200米跑实验后等级评价比较表组别合格人数优秀人数合格率优秀率实验组23149256对照组19776283.5比赛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调查分析通过对我校初二(8)班学生进行了比赛教学法的效果口头问答调查,主要是针对实验组学生在比赛教学法下的感受与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有效回答率为100。通过调查,所有学生都喜欢与同层次间的同学竞争,从生理、心理学角度看,这也是完全符合

11、这个年龄段学生争强好胜心的特点。因此,采用比赛教学法就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往往能达到在传统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不了的任务。比赛教学法的运用不受教学环境的影响,据调查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赛教学法能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度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自己会进步,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使优等生觉得会成功的愿望。3.5.1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比赛教学法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只需教给学生基本技术和比赛办法就可以了。合理地运用比赛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有效地给学生带来动作定型,提高动作的技术

12、与技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3.5.2比赛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比赛教学法顾名思义,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最终需分出胜负。在这种练习情境中,学生为了本组的胜利会全力以赴去努力,而且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渴望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以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和信任。使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跳得高,有的跑得快,通过教学比赛,学生的这些优点就会一一展现出来。因而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会在其中得到激发和强化,甚至为了获得比赛的优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可能会从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 3.5.3比赛教学法有利

13、于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赛中,各种情况变化无常,为了获取胜利,需要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及时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心理,调整自己的行动,根据比赛中的即时变化,要及时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并随时准备调整和改变战略战术,力求使之更为合理。因而,比赛教学法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常运用会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5.4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强化身体练习对学生和机体作用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完成同样的练习,比赛时机体的机能变化要比非比赛时大得多。因为比赛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竞争性和挑战性,获取欲望强烈,在这种心理活动的驱使下,他们会倾尽所能,很容易使机体出现最大限

14、度的承受能力,从而强化了身体练习对机体作用的时效性。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教学法”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比赛教学法”的效果更加显著。4.1.2比赛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和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拼搏意识的增强,形成良性的竞争互相提高体育成绩。4.1.3比赛教学法能被学生积极地接受并融入到课堂中,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4.2建议4.2.1从上面的结果表明,“比赛教学法”的确有很多的优点,而且效果也很明显。在体育教学中比赛教学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使之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普及“比赛教学法”这种新形的教学方式。4.2.2我们

15、在使用比赛教学法这一教学手段时应注意比赛方法的选择、比赛中的强度和难度、比赛前的准备和合理的分组、剧烈的比赛后的放松活动等。运用“比赛教学法”应尽量避免以上不合理现象,以免给我们的体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参考文献:1.李重彬.教学比赛中的六注意J.中国学校体育,2008,(5).49. 2.邵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3.杨立国,用竞赛为学校体育搭建一个阳光舞台J.中国学校体育,2008,(3).4.柳剑,新课改下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实践课中的利与弊探析.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第22期5.周红梅,比赛训练法在体育教学及课余训练中的应用,体育世界:学术

16、版.2010年.第10期.附录初二学生200米跑实验研究测试成绩表实验组:初二(8)班实验(前)实验(后)序号性别姓名成绩分数成绩分数1男刘俊华32.455230.67672男梁河清35.332831.87573男朱学林36.491933.08474男吴锋明35.212931.06645男叶剑文36.362033.54436男袁炜鹏34.453633.41447男赵杰32.235430.78668男刘兆基33.064729.89749男刘浩泉33.244631.276210男陈浩东31.066429.447811男郑俊杰32.785030.666712男叶泰新33.324532.035613男

17、刘嘉辉31.815829.537714男刘林30.636829.587615男梁福泽30.996530.426916男杨星杰30.546828.088917男何承宸29.977327.19518男刘俊星30.76728.568519男陈汝迪31.995629.587620男刘晴朗31.276229.367821男姚奇智29.567727.139522男陈原野29.977328.268723男钟梓龙30.436926.979624男袁浩良29.877428.428625男翟泳祥29.767526.669826男袁俊伟28.328725.5610027男李锦添27.829126.2910028男吴

18、子俊27.479326.3510029女毛婉玲39.094437.835430女郑怡君38.974536.676431女胡礼君37.475736.36732女张盈38.664737.156033女庄丽娜38.345035.127734女葛子君39.623937.955335女黄红媚37.285935.367536女唐晓君37.315934.058637女瞿欢38.325036.456638女邓捷35.837133.239239女陈浩婷36.866235.077740女袁换仪39.034436.086941女刘静筠38.265134.688142女刘雪晶36.336733.189243女袁艳娴3

19、6.766334.128544女陈丽蓬36.016933.78945女叶婉霞38.454936.16946女唐影明36.426634.448347女陈金兰37.016133.838848女郑云37.375834.458249女廖凯茵34.468232.429750女游金凤33.98730.9910051女李怡芹35.27632.389752女林泳欣36.556531.8410053女黄素婷38.674733.0793对照组:初二(5)班实验(前)实验(后)序号性别姓名成绩分数成绩分数1男刘浩铭33.454433.14472男熊少秋34.083932.24543男胡锦聪35.822435314男

20、刘志勤32.65131.88575男梁兆嘉33.064732566男谭熙缙32.854931.94577男薛永聪32.994831.56608男陈子鹏32.864931.6609男袁嘉成31.336230.097210男何振星35.063132.585111男杨泽钜35.422833.064712男杨忠棋31.785830.886613男申勋成31.985632.085614男杨子彬31.865732.145515男庄炜韬30.816629.467716男林安灿31.326230.087217男刘佳成30.496930.986618男刘贤燊31.436130.586819男骆军林30.8566

21、307320男李清烽31.236330.137221男陈晓炜31.436130.337022男叶嘉诚307329.258023男袁永祥31.436130.257124男陈何荣28.158827.939025男袁颂平26.989627.089526男卢宇康27.629228.118927男刘焕荣25.6310026.779728男杨仕杰28.338727.839129女刘明晖39.494038.215130女李彦莹37.825437.215931女叶永珊45.08040.243432女朱翠珊38.464936.666433女黄欣38.315036.636434女徐婉冰39.833838.5848

22、35女邓永惠38.794637.186036女梁敏健37.775536.986137女袁淇瑛36.166835.067738女叶慧欣37.215935.397539女巫婷婷40.23537.325940女张倩倩39.923736.36741女唐銮恩40.183538.434942女刘紫媚36.136835.337543女罗颖36.776335.267644女陈丽萍35.787134.987845女林晓怡36.786334.828046女谢雅婷36.136834.668147女吴永欣36.096934.498248女陈佩华34.148533.079349女李加敏34.268434.448350女陈美玲34.358335.87151女刘敏捷34.428333.219252女邱泽苗37.545735.897053女张丽萍35.257634.7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