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352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取”与“舍” 孙 永 忠初中思想品德是属于德育学科教育,它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它重在“德”上,以“德”为美,以“德”感人,与时俱进。思想品德新课程构建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这样一个逐步扩展的生活主题,把相关的思想品德规范寓于形式多样的现实生活之中,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正是抱着这种理念,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取”与“舍”的摸索和偿试实践。一、多用“案例”,少用“举例”案例教学

2、,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

3、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在维护消费权教学中,我采用了“三鹿奶粉事件”案例作为导入,在坚守诚信的绿洲教学中,我再次采用此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不诚信行为不是主流,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凭着自己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市场经济中独占鳌头”。学生感觉真切、可信。我想关键还要看老师对案例的选取,以及据“案”析理,最终达到德育效果。在违法犯罪教学中,我用了“马加爵杀人案”和“上海青年袭警案”,传授了基本知识、概念,重在引导了学生要树立法制意识,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引导了学生怎样运用合法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引导了学生如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还教育了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

4、理等等。“一案”得“多理”,一举多得,触类旁通,老师讲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然而,我要说:举一个某某例子,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可信之态,不信其真实性,怀疑其是不是对学生有针对性,甚至反感老师举了他们自己的例子,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了。因此,我在思品课教学中,宁可取“案例”,也尽量舍“举例”。二、宁要“辩论”、“争论”,不要“无目标讨论”我们经常说的讨论法,也就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已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基本形式。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生,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交

5、流合作这一能力上略显不足。老师布置下讨论话题,往往激不起波澜,或显得无所适从,或内向腼腆,不敢提出观点,也由于不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他们往往表现不出多大热情。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这种观点上的矛盾冲突就是设置“争辩”问题情境的有效材料。教师借用这种材料创设争论性、辩论性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表更多更好的见解,在争论中创新。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次学生辩论:情绪这节教学,关于“喜怒哀乐虽然是个人情感,但还是应该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和“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情,何必管周围的人”的辩论;青少年违法犯罪这节内容,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

6、弊”的辩论;诚实守信教学中,设置诚实的两难,关于“应该诚实地表露自己的真实面貌”和“应该保持良好形象给人留下好印象”的辩论。对这些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我让同学们提前作一些准备,按不同观点推选出善辩者4-6名,组成对立面的正反双方。我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辅导或提供必要的资料。他们自己又准备了一些故事、名言、数据资料。辩论时要联系教材,联系自己,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有理有据;辩论过程中,具有对抗赛的性质,刺激性较强,又可以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学生在辩论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多方面能力,并从中受到觉悟上的教育和提升。在后来的教学反馈中

7、,我发现,学生在辩论结束后,还在谈论,还在回味如果让我选择,我会取“激烈辩论”,舍“自由讨论”。当然,在组织辩论活动中,老师要有准备,要有引导,要有总结。三、注重“变化”,不抱“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布户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课堂不能再是教案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勿庸置

8、疑,我们在上课前,要备教材,要写教案。但是我们预设的教案,只能是“外出旅行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特别是使用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我注重以下几个“变化”:1、变化教材知识框架,进行重新构建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每单元内容,纯理论性知识不多,也没有多少深度,更多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所以,需要我们在教学计划时,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构建。对每课的内容,我尽量把它设计成: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样做(How)三个问题,在这三个“问”之下,去学习、去探究、去感悟、去提高,简捷明了,学生掌握快,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由此带来的是

9、我的板书格式也发生变化,怪不得有学生问,老师的板书和别的班的政治老师板书内容怎么不一样?我反问:这样不好吗?2、变化我的情绪表现,激活课堂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早就强调:“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没有智力的热情。”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努力去融入愉快的情感体验,以情动人,以情化人,渴望认知目标能在“感动”、“感化”中得以顺利实现。不能说,每个人每天每时,没有情绪低落或不佳的时候,但我很在意改变调整我自己。我努力带着积极的情感去教,可以使我心情舒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感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可使其精神振奋,充满学习的热忱和探索的欲望,注意力集中,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从

10、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思想品德课,如果仅仅是“理”的说教,势必是枯燥的,没有吸引力的,没有了共鸣,没有了激情。因此,我老师首先要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有气势的语言,创设安全、融合的学习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3、变化教学过程,变“课堂”为“学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冒出以下情形: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甚至是学生不同意老师的观点;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出现节外生枝、突发事件这些同样需要我们去应急处理,去因势利导、及时调整。如果此时我不顾课堂变化,仍然按预设教案进行、甚至不知所措,我可能下一次再无勇气迈进这间课室。“计划”赶不上“变化”,让我做,我会注重变化,不能抱着教学“计划”和教案不放手,也因此,我们的“静态教案”是否应该变化成“动态方案”呢?我爱我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朝着理想,我愿去追求;面对现实,我愿进一步去偿试和探索。参考书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3)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