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357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学论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教学论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教学论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教学论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教学论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论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 去年,由于本人所教的八年级内容频率与机会中又开始接触实验,又正好我的同事在区域内要上关于钉尖触地的机会有多大这节公开课,大家坐在一起互相探讨交流。通过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听课交流的感受,对抛掷图钉和本章涉及到的众多数学实验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下面我从几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用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已越来越普遍。中学阶段的概率学习,不仅仅要掌握概率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随机观念。抓好随机概念的教学,对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形成对数学的全面认识,进而形成辨证科学的世界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而数学实验的出现,不仅仅给数学课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这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随机环境中,尤其在随机活动中去处理随机问题,充分体验蕴涵在情境中的随机思想,这样才有利于随机概念的建立。而且数学实验,作为操作灵活的益智型游戏方式,进入课堂,其欢迎程度远远超出我们教师的想象,如本章教材内容设计的游戏:“硬币抛掷”,“骰子抛掷”,“转盘游戏”“抛掷图钉”,“模拟实验”他们呈现的整体动感效果,多角度的刺激感官一起走进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给我们滞后的课堂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实验课还是很重要的,还得端正我们自己的思想,认认真真去投入才行。二、课堂实验的特点 对

3、于频率和机会这章内容,数学实验课也显现出了一些自己的特点。明确体现了实验的验证性或探索性。如何用已学的数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去联系实际问题进行验证;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数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主要是检验已学的东西;后者是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实验的方法和内容之宗旨所在。前一节课的三个实验,即使不做实验,许多学生也可以推测出事件发生的机会,如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机会和出现反面朝上的机会都是1/2。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反复进行同一种实验,当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时,可以用这个频率的稳定值近似地估计事件发生的大

4、小,做实验的目的最主要的是验证,去体会这个结论。但有的实验根本无法从理性的角度预测出机会的大小,就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象图钉是不均匀材料,钉尖触地的机会有多大就是无法用公式计算解决或主观臆断的,只能借助于实验,教材整体安排上也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之后,学生由此也真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体现了动手实践,互相合作的数学学习方式。用平稳时的事件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的发生的机会的大小,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如果安排每个学生或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后,把全班的实验数据累加

5、,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在实验之前,为了保证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如在做图钉实验前,要求学生都以什么样的方式抛掷,大约抛多高,落点在哪,地面还是桌面等等,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1、 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判断分组实验总结规律练习应用”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产生的数据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得到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观察结果,迅速,直观,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类触地的机

6、会有多大?你能不能正确预测出来?这个问题摆出来后,这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他们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显然他们这时就渴望用实验来找到正确的结果,才产生实验的要求。其中实验需要做的次数是大量的,数据的人工累加,对比,处理会相当繁复,所以说这样的数学实验课也恰恰是适应了社会科技发展而必然形成的。三、实验课中应注意的问题重视实验前后的工作。数学实验课,并不是光做个实验就完了,其实实验结果怎么样,还需要在实验前后做一些事情。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方法和步骤统计图表的设计学生如何分工合作应持怎样的实验态度实验后的工作:充

7、分讨论,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实验所得进行总结,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提出新问题。妥善保存数据,以备今后查找。而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始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判断错了,也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障碍作适当的调控,使课堂呈现合作和谐的气氛,发展学生初步的探究精神。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协调上课氛围。这样的课,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头痛,因为对于平时上课就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来说,简直太自由了。所以这也是许多老师怕上这样课的一个原因。教师在管理好整个班级的纪律的同时,通过

8、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游离在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小组的讨论中,促进小组合作有效进行。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是他们讨论小组中的一分子。重视实验过程的评价。新课标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而在这样的数学实验课中是最适合考察他们的。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观察每个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能力,活动表现包括积极参加活动,活动热情、兴趣高,克服困难坚持活动。活动能力包括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动脑能力。

9、帮助个别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对这堂课的学习之后,许多学生都清楚了课本中关于图钉实验中钉尖触地的机会是46.3%左右有很大的局限性的。钉尖触地的机会应该与图钉的材料、图钉的长短、抛掷的方法、桌面的硬度、甚至是每次抛掷的数量等有关,实验条件不同,结论就会不一样,所以做实验必须在相同条件下。 总之,数学实验课的某些功能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替代的,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更重要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实他们更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枯燥的结论,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对问题全过程的参与与自我尝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品质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真正提高。最后引用皮亚杰的一句话作为总结: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手开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