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368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实施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明确角色定位,实现角色转化,由过去的独裁者、管理者、指挥者,向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转化,由教学的工作者向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创造者转化。对此,本文主要从新课程实施对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及新课程实施环境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策略等方面作了阐述。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角色 角色转换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曾经做出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随着

2、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应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找准角色定位,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换呢? (一)基于新课程的教师角色转换1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建构者转换过去,由于课程管理的中央集权性和课程的明显确定性,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机械执行者,丧失了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也掩盖了教师之间的不同的专业水平、从教能力、育人本领。现在,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如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考试不再起支配作用,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这样一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就有了多样性、灵活性与独创

3、性,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学的决策者和建构者,而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条件、需要和发展来创设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营造新环境,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2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换在传统的课程结构中,一直是学科课程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学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课程形态。它便于学生系统、高效地接受文化遗产和发展智力。对教师来说,只要简单按照一套模式便可组织教学,用考试这个杠杆便可评价学生。这种传统的课程结构呈示给学生的知识,重记忆、轻理解,脱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忽视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偏重

4、被动的学习方式和统一僵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传播的工具,而无法发挥其创造力。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在学科课程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建立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的现代课程宏观结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转换,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对待他们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切实给学生以帮助,促进其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和能力的持续发展,而不只是教给学生死信息、死知识,让学生淹没在题海

5、中。现在“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将不再只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他们一起寻找真理,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3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转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班级的领导者,担任着“严格管理者”的角色,对学生能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否遵守学生守则,能否完成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等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样极易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人格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

6、为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引导学生善于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思路;善于动手,寻求与众不同的实践操作方式。4由教学工作者向教育科学研究者转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要主动地向“这条幸福的道路”上靠近,要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铭记在心。每

7、一位教师都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教师如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照搬理论则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也很难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而传统的“教书匠”显然已不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当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就会更愿意去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就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其教学有效性。那么,怎样才

8、能有效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呢?(二)、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主要策略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主要策略就是更新观念,走下“神坛”,放下架子,认真学习,终身学习,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到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教师要找准角色定位实现角色转换,首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实现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1)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新的课程观包括: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由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转变,课程结构由分科结构向体现适应性、均衡性和综合性的结构转变,课程评价由结果取向向发

9、展取向转变。新的课程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一是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索的中心,教室是学生的实验室。新的课程改革使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显著,学校对课程、教学、教师的发展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校长有较大的权力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来选择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等,学校不再只是传递知识的场地,更是科学探究、教改科研的摇篮,教室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站讲台,学生排排坐”的场所,还是学生探究知识,发现问题,合作研究的实验室。二是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在新的课程观下,学科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现象等都将是课程资源的策源地,为课程的编制提供足够的素材。学生不仅是课程知识的接

10、受者,也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教材不再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而应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会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材中的知识也不一定是学生必须全部接受的知识。三是教学是平等对话。教学过程是人际互动的平等过程,教师是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伙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按自己的性格趋向得到充分发展。(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的价值取向,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活动中自主的学习者、发展者,而

11、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选择、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要改变分数唯一的教学质量观。改变过去以学生分数的高低及升学率的高低为主要指标评价教育优劣、办学水平高低和教师工作好坏的做法。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既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注意开发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了适应人类知识的快速增长与更新,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

12、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学生的潜能唤醒起来,激发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3)树立全新的人才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坚信人才是多样化的,人人都是才,人人都能成才。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要注意对差生的培养教育,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2、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从教能力北师大教授赵世瑜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 与教材相比,有了好教材,不合格的教师仍会把课讲坏;没有好教材,优秀的教师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教好。”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力求上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从教

13、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吸收和积累、质疑与观察、猜想和分析、发散与集中、发现与识忆、迁移与应用、实践与创造、总结与评价等八个方面的统一;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千方百计地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合作或独立地探索、分析信息资源,加强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吸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只有把“知识化”了的东西化为“生活化”,“人性化”的东西,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深入人心。并且作为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要加强专业知识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能力。3、建立科学、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兴趣是在情感的作用下产

14、生的,师生间若没有情感,学生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那么教学目标就只能落实在备课上,而不能得以完全的实现。因此,师生之间要努力建立起科学、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好学、乐学。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境,进入课堂两眼顾盼有神,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其次,教师的语言交流,手势、眼神传递的信息,要准确而富有感情,要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三,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并加深印象;第四,师生间应建立朋友、伙伴关系,教师不应用指责、训斥、挖苦的语言来刺伤学生;第五,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总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21世纪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

15、必须转换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学习,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明确角色定位,实现角色转化,由过去的独裁者、管理者、指挥者,向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转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1 田慧生. 新世纪课程发展展望J,中小学教育,2001,(2)2 吕 达. 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教育,2001,(10)3 韩四清.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课改中角色和教育行为转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4 傅道春. 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J,人民教育,2001,(12)5 冯 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教育科学,200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