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795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毕 业 设 计(论 文)(2013届)题 目: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 学 号: 18092319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授 填写日期: 2012年12月23日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教务处 制目录摘 要 1Abstract 11.绪论2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 1.2 国际劳工标准简介22.我国劳工标准现状32.1 我国有关劳工标准的法律和法规 32.2 劳工标准在中国实施的情况 3 2.2.1我国外资企业的实施情况3 2.2.2 我国独资企业的实施情况 43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43.1对我国对外贸易

2、的短期影响 4 3.2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影响 54我国应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对策6 4.1政府层面的努力 6 4.1.1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大力促进就业6 4.1.2倡导就业平等,加强就业保护6 4.1.3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加大管制制度6 4.2企业层面的努力 7 4.2.1充分认识到国际劳工标准的存在及重要性 7 4.2.2提高工人待遇的同时完善相关制度 7 4.2.3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75研究结论8参考文献 9致 谢 10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工标准问题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被提起,并且将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意图将两者挂钩,以此来指责

3、某些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严重违反了国际劳工标准的规定,进而影响了国际贸易额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又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国家的指责。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一趋势,本文针对国际劳工标准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带来和即将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一趋势,本文针对国际劳工标准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影响;对策;政府;企业AbstractSince the mid-1980s, the issue

4、of labor standards began to be filed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issue of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intent to link the two accused some countries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erious violation of the provi

5、sions of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in the process, thereby affect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 as a trading power, has abundant cheap labor, export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by other countries accused inevitable. Linked to internationa

6、l labor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in the face of this trend,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to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rought and the coming impac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International labor

7、 standards; The impac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Countermeasure; Enterprise; Government1.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劳资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劳资关系问题出现了全球化趋势。而国际劳工标准问题则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在官方层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在民间层面,一些组织在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公约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第三方劳工标准。且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些标准认证的趋势正在加强。从国际上看,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劳工

8、标准问题对中国的影响最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国际劳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中心。且在中国的GDP中,制造业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第二,国际劳工标准的发起国大都是发达国家,也大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贸易顺差地以及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第三,中国在全球劳动力价格市场上具有大国效应,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不仅在中国国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带来一系列的震动。从国内上看,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国际劳工标准给我国带来的一系列问

9、题。其次,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研究并实施国际劳工标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绩效。最后,劳工标准问题的出现及演变能引起政府的重视,并最终推动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国际劳工标准的发起国大都是发达国家,也大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贸易顺差地以及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第三,中国在全球劳动力价格市场上具有大国效应,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不仅在中国国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带来一系列的震动。1.2 国际劳工标准简介国际主要劳工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代表性的最低国际劳工标准,二是具有社会责任

10、条款的SA800。前者的“国际劳工标准”(ILS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又称国际劳动标准,一般是指国际劳工大会(ILO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的原则、规则。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性和经济性的劳工标准。国际劳工标准是由ILO确定的国际劳工权益的最低标准,该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待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因此该标准至今没有被列入WTO多边贸易体系中,但是这却为发达国

11、家推行其本国劳工标准打开了方便之门。后者的“社会条款”(social clause),是指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一直以来主张在贸易与投资协议里写入关于保护劳动权的条款。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SA8000)最初是由美国的一家社团组织所制定的国际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它是全球第一个关于社会责任的标准,也是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国际责任标准。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强迫劳动,童工问题,健康问题,结社自由以及和集体谈判等的权利,他的本质内容其实即为劳工标准。他的优点是在考虑到企业持续发展经营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人权问题,体现了对人权较高的关注。但是,他的

12、弊端也显而易见,因为SA8000实际上是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将其自身的标准强制在发展中国家里运行,并把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壁垒。而在实践中,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常常与人权组织联手,以SA800的名义,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成品的出口进行限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状况1.3.2国内研究状况2 我国劳工标准现状2.1 我国有关劳工标准的法律和政府政策我国的劳动法里面所规定的关于劳工标准的规定大都符合国际劳工标准的相关准则和规定。在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生产安全法里的相关规定甚至

13、高过国际劳工标准。全国人大常委历年来的立法计划中都可以看到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和相关政策。近年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相继通过并实施,并且每年都会对相关细节进行修改和完善。而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个人所得税和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了修改。个人所得税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二是将工薪所得税率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并将第一级税率由5%降至3%。这次修改进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适当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税负。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则是增强了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一是明确

14、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所需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部门的责任。二是完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机制,进一步简化劳动仲裁程序,重点解决职业病诊断难的问题。三是规定用人单位应该确保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待遇,用人单位已不存在或是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患者,可以依法向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医疗及生活方面的救助。以上都说明在劳工标准和劳工权益保障的方面,我国的法律和政策都是相对完整的,也是为广大劳工的切实利益考虑的。而我国以宪法为依据,以劳动法为龙头,以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决定为主体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也大致形成。2.2 国际劳工标准在中国实施的情况2.2.1我国外资企业的实施情况外资企业

15、是一个总的概念,他包括所有含有外资成份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也大都作为国际劳工标准的积极支持者以及SA8000的积极倡导者,而他们对待国际劳工标准的态度及实施情况也不都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外资企业,另一类是在中国有代工工厂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外资企业,大都是由于我国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而这类企业大都不会违反我国的相关法律以及国际劳工标准。根据2011年的一项关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工资、最低工资、财富的统计报告显示,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值世界平均为58,韩国为37,日本为32,印度为106,菲律宾为59,孟加拉61,中国为25,在世界上排第158位

16、。而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率是用于解释国家劳动力的价值。由此可见,中国的劳动力价值非常低,这种情况不仅可以吸引国外的企业到中国设厂,而且也让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多增加一点利润再去违反国际劳工标准和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与我国境内的独资企业相比,这些企业更能为我国的工人提供相对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在中国拥有代工工厂的外资企业则在劳资关系以及生产守则运动中扮演了非常特殊的角色,也是间接违反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因素。这些企业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为了母公司的品牌形象以及道德形象,积极地要尊守国际劳工标准和工厂开设地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求他的代工工厂遵守他们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处

17、于供应链的上游,且在制定贸易条件是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因此,他们尽力压低提供给代工工厂的价格,使得处于供应链下端的中国代工企业未来赚取微薄的利润而从工人身上下手,想尽办法压低工资,增加劳动时间,提供较差的劳动环境等。这样,这些拥有代工工厂的外资企业顺理成章的将违法国际劳工标准的罪名转嫁给了中国的代工企业。表1 XXXXXX资料来源:XXXX2.2.2我国独资企业的实施情况 独资企业,是指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由个人承担经营风险和享有全部经营收益的企业。而我国的独资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他们中不乏一些大型知名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一般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利润来源,因此也不会以损害自身的企业道德

18、和企业形象来违反国际劳工标准和我国的法律法规。但是,就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则因利润来源不稳定等各种因素而没有遵守国际劳工标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关于国际劳工标准的问题不容乐观,更有不少企业只看得到眼前的经济利益,漠视国际劳工标准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逃避我国对于劳工标准的相关法律。同时,像拖欠农民工工资、假冒伪劣产品、使用童工等现象比比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工人工资、劳动时间、劳动环境等情况都令人担忧。图1 XXX中国官方从未公布过过童工的具体数字,而国内的学者也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超过1100万的未成年人从事全时间的

19、体力劳动,占同一年龄层总人数的11.55。3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3.1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短期影响在短时期内,由于我国违反国际劳工标准的相关企业,不可能迅速并且有效的调整自己的竞争优势及发展方向,以此来适应有关的国际标准。所以,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的短期影响主要是负面的。首先,国际劳工标准成为我国出口行业的新的贸易壁垒。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日渐增强。许多传统的贸易壁垒,例如贸易配额,许可证制度等对中国已经不再适用了,许多国家也因此担心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会大量涌入他们本国的市场,并影响他们经济的发展,甚至于政

20、治的稳定,因此,他们积极寻找新的贸易壁垒,想要抑制中国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当他们发现有些中国的企业存在违反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时,就在这方面大作文章,把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借口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的出口,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能力。甚至有些国家公然指责中国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了国际劳工标准,例如,童工就业、 工人工资水平低、劳动时间长等。而这些指控也越来越严重。 其次,现行的国际劳工标准在中国实行的话,会增加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很显然,劳工标准的提高对中国对外贸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使生产成本提高的具体项目有: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劳动安全保护设施

21、及防护用品投入、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社会福利的投入、劳动安全专业培训费、认证费和维护费。最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我国出口的产品占较大比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是我国重要的比较优势。据统计分析,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平均比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要低17左右,是欧美发达国家的145。 而目前受国际劳工标准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实施现有的国际劳工标准必将使中国的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为了使占我国GDP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被指责和攻击,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如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劳动环境等。事实也证明,在短期内,中国的外贸企业在

22、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会受到国际劳工标准的负面影响。再次,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容易使我国外贸企业盲目依赖于国际劳工标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让一些国际知名公司都参与其中,随后这些公司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宣称自己的企业完全符合国际劳工标准,在执行国际劳工标准之余,还使用媒体等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已经被认证的产品,这种趋势使得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纷纷跟风,并依赖于国际劳工标准,想要盲目的追求并得到国际劳工标准的认证。但是,在认证的过程中,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难以满足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更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花费高价实施暗箱操作。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在社会上促成了不良之

23、风,也不能使企业内部的实际劳工标准得到有效实质的改善。这完全不利于中国外贸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不良影响。简而言之,在近几年来我国的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关于劳工标准的指责,也由此证明,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负面的影响。3.2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影响从短期来看,虽然中国的外贸企业无可避免的会受到国际劳工标准的负面影响,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成本和费用大大增加的挑战。但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全面推行并实施国际劳工标准,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中国的外贸企业也会不断地做出调整,以此来适应和调

24、整国际劳工标准。因此,从长期来看,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的长期影响是正面的。首先,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中国外贸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有助于中国外贸企业立足于全球,放眼于未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性的战略决策,将企业的目标与社会责任、短期利益和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与劳工标准密切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具有优势的出口产品,而这些产品主要集中于服装、鞋帽、玩具、纺织产品和化工原料等。劳工标准的实施必然会促使中国更多的企业从根本上重视劳工标准的问题,从而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水平等,并尊重和保护工人的基本权利。而这些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的国际信誉,形

25、成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获得更多外国企业的认可,占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最终得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力。其次,劳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建立我国的外贸信用体系。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在进行国际间贸易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商务行为和商务能力的信用这两方面。更有部分企业曾因“拖欠货款、税款、贷款”、“违约”、“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各种原因遭到相关组织的调查。随着国际贸易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我国的外贸企业如果仍不知变通,不遵守国际劳工标准,那么在面对国际上众多信用行为良好的竞争对手时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完全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因此,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全面长期的

26、推行迫使我国企业严格遵守劳工标准各项制度的同时,建立较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信用评级体系,从源头上改变长期以来其他国家形成的对我国外贸企业不信任状态。简而言之,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推行和实施是一个层层深入,不能一蹴而就的过程。它能够为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长远来看,它带来的正面影响必能抵消负面影响。所以我国应该顺应实势,紧跟劳工标准的发展步伐,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赢得长期的竞争力和国际形象。4 我国应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对策4.1政府层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出台有利于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切实把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政府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包括市场的稳定、经济的增长、

27、社会的公平和充分的就业等,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将充分就业作为宏观政策体系的重心,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就业增长,从而有效解决我国因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严重失业问题。其次,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在城镇,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化解失业风险,提高就业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应成为高中教育尤其是乡村高中教育发展的重点,就业导向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则。因此,要加强企业与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纽带。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设施的投资,使学校能真正的培养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推动教育与培

28、训的地区间合作,实现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就业岗位供给与劳动力供给的有效配置。最后,政府应建立健全全国性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市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的状况,一方面有人没事干,另一方面却有事没人干。然而,通过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城镇内部也并不能完全解决,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却能填补城镇一些没有人干的岗位。因此,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快劳动力流动很有必要。 4.1.2 倡导就业平等,加强就业保护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现象普遍存在,不管是从总体规模上还是从结构上,劳动力都处于过剩的状态,就业的“买方”市场格局使得劳动力提供方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我国在职业准入标准方面的

29、法规化程度较低,导致需求方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以用工自主权为理由,随意抬高准入门槛,甚至刁难求职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关注并提高就业质量,缩小不同人口群体间就业质量的差异,这对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持社会稳定非常重要。国家应厘清劳动者与劳动力商品属性,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这三种关系,并尽快制定劳动监察条例、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公平就业法等相关配套法规。 4.1.3 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加大劳动力市场管制制度我国应从法律源头上调整劳动关系,加快立法脚步,使得劳动立法在结合中国实情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并对我国已有法律法规进行整理。我国包括劳动法

30、在内的国内立法都要与国际相关法规协调,在原则上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完善我国的劳动立法,细化劳工标准,比如最低工资标准、收入分配政策、使用童工、工作时长等问题。在劳动执法和司法判决上,还应加强对劳工权利的保护。同时,也要出台关于促进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规范我国劳动力市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谐高效的劳资关系,健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框架。利用有效渠道,广泛宣传劳动就业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企业劳动就业的诚信评价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主体自觉守法,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4.2企业层面的努力 4.2.1 充分认识到国际劳工标准的存在

31、性及重要性国际劳工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国劳动立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政策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以及劳资关系协调等,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监督和促进作用;同时,国际劳工标准还在维护各国劳动者权益、平等竞争和社会公正以及国际公平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劳工标准有利于缓和国际矛盾,促进国际关系及整个世界的和谐与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往来中发生的各种摩擦,除了因为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劳工标准的差距引起的。国际劳工标准的确立,不仅可以让我国企业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逐步缓和,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同时,世界各国乃

32、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将更加和谐。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战使所有参与世界贸易的国家和企业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且,繁琐的反倾销调查与诉讼又费时费力,如遇到制裁,则对整个行业都可能是灭顶之灾,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而国际劳工标准的确立,将有效制止这种恶性的贸易战争 ,将使国际贸易走向和谐,实现世界各国的互利双赢。 4.2.2 提高工人待遇的同时完善企业相关制度目前在我国经济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劳动者以出卖劳力为主,工资处于较低的水平,劳工问题普遍存在。而国际劳工标准的确立及近年来中国屡遭反倾销调查都在提醒我国企业必须要正视现行以劳工标准为名的贸易壁垒。对于在劳工上的不足,我国企业要从自身来解决,在提高工人待遇的同时完善自己内部相关制度。企业要执行国家劳动法规,保护职工利益,采取措施改善劳工条件。加强对生产环境、职工生活条件、环保措施的管理及投资,确保企业持续健康运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发挥和激励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要对现行社会责任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