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919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规划课程论文-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得分:_南 京 林 业 大 学研究生课程论文20142015学年 第 2 学期 课 程 号:13603课程名称:城市规划理论论文题目: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学科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 号:姓 名:任课教师:二一五年五月目录0引言31背景42概念解读42.1新市镇概念和内涵42.1.1新市镇概念的提出42.1.2新市镇的内涵52.2TOD的概念和内涵62.2.1TOD的概念62.2.2TOD的内涵63新加坡新市镇设计74淡滨尼新市镇的发展建设84.1公共交通体系94.2人性化住宅区规划114.3道路层级分明134.4绿化144.5管理有方、执行有力15

2、5新加坡新城建设对我国城镇发展的启示15参考文献:1618TOD模式引导新市镇建设从淡滨尼的建设来看新加坡新市镇的发展徐兰花(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新加坡是当今世界上公共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结合得最为有效的国家,使新加坡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新加坡地狭人稠,为了达到住者有其屋的目标。自1959年人民行动党获得执政权以来,把公屋政策作为第一优先政策,广建有良好公共设施的国民住宅,建立了公共设施配套完整的17个新市镇,它们沿着地铁线分布,如同被地铁线串成的珍珠项链。从新加坡新城建设的实践以及大量的学术研究证明,通过快速交通系统引导新城镇的建设是一种可行的方

3、法。关键字:TOD;新市镇;新加坡Abstract:Singapore is the country whose public transport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in combinatio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e word,so that Singapore is called a Garden City reputation.Land area is small and the living population is large in Singapore . Singapore government sets the

4、 target that every resident has their own housing. Since 1959, the ruling Peoples Action Party has been in power .They have seen the public housing policy as the first priority policy ,widespread construction with good public facilities.They have built 17 towns whos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ubway ,

5、as a Pearl Necklace strung by subway line.Singapores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a lot of academic research have proved that rapid transit system guides new towns construction is a feasible method.Keywords:TOD;new town;Republic of Singapore0引言新加坡是一个东南亚的岛屿国家,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廖内群岛都有轮

6、渡联系。新加坡的总土地面积为716.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7,257人/平方千米(2011年),可以说是地狭人稠。在几乎没有土地和资源的情况下,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执政下,依靠其所处的战略位置,低成本的劳动力,在短短的四十年里,新加坡有一个百废待举的英殖民地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国民所得超过三万美元的亚洲营运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使自己迅速跻身于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之列,其生活水平目前可以和日本及西欧国家相比美。新加坡经济转换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建立了一个综合高效的交通系统。今天新加坡拥有世界第二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场,一家一流的航空公司,一条相当规模的国内水运线,一个超级高速公路网,和一个新的

7、、现代化的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其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发展纳入了该国高度集中的基建与经济计划体系框架内。集中规划的另外一个成果是约17个有整体规划的新市镇的出现,它们沿着地铁线分布,如同被地铁线串成的珍珠项链。图1 新加坡新市镇分布图1背景在人民行动党执政下,短短的四十年里,新加坡有一个百废待举的英殖民地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国民所得超过三万美元的亚洲营运中心,而且获得“花园城市”的美称。这其中宝贵的经验只有八个字“坚持远见,整体规划”。1959年人民行动党获得执政权时的决议是以公屋政策作为第一优先政策,这个决议没有任何人反对,并且持续数十年,广建有良好公共设施的国民住宅,建立了公共设施配套完整的

8、17个新市镇。图2 在“住者有其屋”的政策下的建筑热潮2概念解读2.1新市镇概念和内涵2.1.1新市镇概念的提出新市镇的概念根源于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的思想。1902年,英国学者霍华德在其所著的明日的田园城市 一书中指出,要解决伦敦等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首先通过在郊区建设“田园城市”来减少市区中的人口。霍华德指出田园城市是一个有完整社会和功能结构的城市,有足够的就业岗位维持自给自足,空间合理布局能保障阳光、空气和高尚的生活,绿带环境,既可以提供农产品,又有助于城市的更新和复苏。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设想深深影响了战后英国政府的新城规划。1940年“巴罗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巴罗报告”,提

9、出了新市镇规划建设的理论。1946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新市镇法,第一次以官方立法的形式提出了新市镇的概念,新市镇法指出,在大都市郊区兴建新市镇是为了吸收大都市人口,解决战后住宅紧缺的问题;在衰退地区兴建新市镇则是为了实现产业振兴,导入新产业。新市镇法还提出新市镇应具有就业自足性,要注重人口职业、年龄、收入结构的平衡,人口规模为2-6万人。现代大英百科全书将新市镇界定为一种规划形式,即通过集中兴建住宅、医院和企业,设置文化、休闲和商业中心,形成全新的、相对独立的社区,从而达到将人口迁出大城市的目的。2.1.2新市镇的内涵新市镇的内涵与其建设目标密切相关,也就是要建设一个“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和

10、独立自足的新城”。这里的“平衡”有三层含义:第一,总人口要有相当数量的本地就业人员;第二,新城的工作岗位不能是单一的,以防止经济上的过分依赖性和单一企业造成垄断;第三,新城的阶级和阶层应该是混合型的,要有不同层次的人员来居住和工作。“独立自足”的含义是新城应该有学校、商业、影院、公交、教堂等生活设施,要能给居民提供工作岗位。新城能否“独立自足”和能否达到“平衡”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的“平衡”是“独立自足”不可或缺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因此,在新城开发建设中,吸引工业相对于提供足够的住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2.2TOD的概念和内涵2.2.1TOD的概念TOD指以公共交通为

11、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以TOD的理念来建造,TOD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简而言之:主张城市规划应布置紧凑,以公共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支持系统,以公共交通节点作为城市用地布局的基础,围绕着公共交通站点布置

12、城市服务设施。2.2.2TOD的内涵TOD是在不排斥小汽车使用的前提下,以培育客流为着眼点,以提高土地价值为核心目的,在主要轨道交通枢纽沿线及站点适度进行高密度的土地开发,并应伴随着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用地的混合使用设计,同时宏观上兼顾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作用。我国TOD内涵有以下4点:1)TOD是一种土地利用模式,通过混合用地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实现高效率土地利用;2)TOD是一种城市设计模式,营造有步行亲和力的街道、建筑物及公共空间;3)TOD是一种交通规划模式,道路规划、交通设施规划、交通组织倾向于为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4)TOD是一种城市增

13、长模式,通过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组团式城市形态,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居民可支付的城市生活方式3新加坡新市镇设计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历了由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的过程,得益于良好的规划及强有力的政府执行力。新加坡于70年代末发展了新市镇结构规划模型,用以指导新市镇的发展建设。这个模型是一个以土地综合利用与道路网络相结合的综合规划,包含三个主要目标:土地开发与交通规划相联系;优化利用土地;促进环境的改善及生活素质的提高。在土地使用分配上,30-40%的土地用于居住或与居住相关的配套设施,三分之一用于商业与工业发展,其余的则用作道路、公共设施、绿地、学校、体育场馆等。 形成整体规

14、划思路的新加坡政府共建设了17个新市镇,新市镇建设规划详细、公共设施配套完整。 新加坡政府对新市镇的规划非常细致,每一个新市镇长宽各2.5公里,四周同快速路连接,包括有5万户人家,约20万人口。建造之前,有关部门就仔细推测出这20万人口所需要的公共设施的项目和数量,如公园、小学、车站、停车场等,然后配置在适当的位置。每一个新市镇的规划大体一致:首先是紧紧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的商业中心,其与轻轨互相支持保证各自的客流,并解决新市镇居民的休闲、娱乐、消费等各式各样的需求。商业中心通常有1-4个大型的旗舰百货公司,再搭配相当数量的小型商店,服务能力与20万的人口规划是相对应的。再往外围一些,就是办公

15、区和无污染的工业区。其余地区,就是纯粹的住宅区。 图3 新加坡新市镇用地分布模式4淡滨尼新市镇的发展建设淡滨尼是位于新加坡主岛的东部地区,淡滨尼新市镇占地20.61平方,建成部分约1 078亩,坐落于离新加坡CBD约14的东部狭长地带上。全镇规划人口为26.5万人,2008年约有22.8万居民,是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中最大的一片居民区,也是新加坡由轨道交通服务最成功的新市镇之一。最初淡滨尼是一块荒地,在过去的20年中变成新加坡东部主要的地区性枢纽。这个位于中部的城镇中心包含了一个地铁站,一个巴士换乘站,还有新加坡发展银行淡滨尼中心和嘉华淡滨尼影城。后者是通过政府的土地出售计划建造的。该城镇中心有

16、8个邻里社区(如图4),每个都拥有5000-6000套中层或高层住宅。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商业中心解决日常需求,诸如干洗店、便利店。住宅都是距邻里中心步行10分钟范围内,学校、公园和娱乐中心一般来说搭乘短途公交即可到达。淡滨尼是新加坡第一个采用“绿色连接”的城镇,住宅区中间的一系列相互连接的人行道和公共绿地将活动区和景观区的绿色延伸到居民的门口。淡滨尼的建造模式因为具有模范性并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而获得2002年的世界人居奖。图4 淡滨尼邻里组团规划示意图4.1公共交通体系 从1983年开始修建地铁以来,轨道交通工程不断扩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的时机是幸运的,因为当时新加坡的城市发展速度正处于世界最

17、快的阶段,这意味着当时轨道交通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能引导和加强城市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展。巴士是轨道交通的补充,既有与地铁线平行的线路,又有在地铁服务不足的地方提高服务的线路;既有服务全岛的长距离线路,又有往返于市中心与停车场之间的短程线路。在大多数新市镇,三分之一的轨道交通乘客进行巴士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基本所有新市镇居民居住在距巴士站5分钟步行圈内。在1994年,平均一位新加坡居民要利用公共交通进行427次出行。在新加坡公共交通受到青睐的原因是由很多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如高效的服务,高密度发展(每平方公里超过一万人),社会经济以及对小汽车限制的政策等。表1显示了居住密度以及职业与公共

18、交通的运输量的关连性。在新加坡的就业人员有三分之二通过公共交通进行通勤,其中12%使用地铁,54.4%使用巴士。在高层住宅居住的人口中72.3%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然而住在低密度及私人住宅的人只有37%的人使用地铁或巴士出行,一半以上的人是使用小汽车出行。这些数据显示出行方式选择的差异反映在出土地利用和收入方面,即住在公共住宅的人更方便使用公共交通设施,也更难负担起小汽车的使用费用。表1 1990年新加坡出行方式划分居住类型职业所有职业公营高层住宅私人独立洋房私人公寓、住宅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办事员/销售/服务制造业/其他公共汽车54.459.030.328.838.614.357.666.4

19、地铁12.012.27.97.918.36.218.76.9小汽车18.513.950.152.133.868.511.96.6摩托车/电动车5.66.51.51.33.21.24.87.9其他9.58.410.29.96.19.87.012.2总共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来源:新加坡统计局新加坡人口普查办公室,199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交通和地理分布(新加坡:1994年新加坡国家简报) 根据新加坡规划专家的思路,人口超过150万的地区,应以轨道交通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新加坡最早作总体规划时就确定了这个规划思路。新加坡的各个新市镇,都是与

20、轨道交通系统相辅相成,没有一个新市镇没有轨道交通,新加坡90的百姓住在有轨道交通系统的新市镇中。每条轨道交通周围都是高密度住宅区,通过各个车站的设置引导人流。进入新市镇后,车站设在新市镇的中心商业区。出了车站下到地面层,人行道宽敞平坦,人车分离。更人性化的设计是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的车站不只是在附近而是连通在一起。公交车站的设计也是通透明亮,宽敞大方,尤其是站牌指标系统,字体大,而且简单明了。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系统像是一体设计,基本都具备国际水准。公交车可以抵达各个新市镇的住宅区,所以完全不需要市民自备汽车。 图5 捷运系统与公交无缝衔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直是各大中城市所倡导的交通理念,但如何实

21、施在规划中,如何行之有效,执之有力,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具备人性化思维及缜密细致设计。只有无缝衔接、畅通无阻的公共交通,才是被推崇及有效的公共交通,才是解决城市拥堵的出路。 4.2人性化住宅区规划 新加坡的商业设施规模与人口的数量是相对应的,而且每个新市镇都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市民们不必都挤到城中心工作,因此减低了道路的交通负荷。新加坡的每个新市镇几乎都是用同一个模子盖出来的。一个新市镇是2.5公里见方,四周用快速道路环绕。新市镇规划最重要的工作,是仔细推测这居住人口所需要的公共设施的项目跟数量,如停车场、公园、车站、小学等等,然后配置在适当的位置,这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一方面避免一边实施一边改

22、造的情况,另一方面,大大减少因规划不周、建设不科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新加坡的住宅社区都规划了大量的开放空间。公园、建筑物等周边的绿地,以开阔的绿树与草皮为主,儿童与青少年绝对不愁没有空间游戏玩耍。 图6 社区内的开敞空间社区内设置立体停车场,早期新市镇的停车空间都规划在地面,后来则设立体停车场,让原来的停车格改造规划成开放空间。在新市镇中,一切都经过仔细的估算, 每一部车子都有停车位,所以几乎看不到违章的路边停车现象。图7 社区内的立体停车场新加坡的午后常有阵雨,所以各住宅大楼之间,都设有长廊相联系。新加坡住宅的一大亮点,就是一 楼挑空设计。一楼挑空可以使地面层视野开阔,而且保证通风,同时确

23、保二楼以上住户的私密性。而一楼的空间,则可以提供社区活动等设施。住宅区的垃圾处理,也非常有创意,垃圾袋可以从每层楼的投入口放入,经过楼梯管道,落入一楼的垃圾收集容器后,再由垃圾车运往垃圾处理场。管道间也设有冲水设备,社区定时冲洗,以免垃圾袋损破之后带来的污染,这个收集垃圾方式对居民而言可谓非常方便。图8 楼栋之间的廊道4.3道路层级分明 新市镇内有3个层级的道路系统,最外围的是快速道路。新镇中心与各个住宅区之间的主要干道,以及住宅区内的道路,层级分明,决不相互穿越。车行速度由外而内,车速递减,车辆秩序井然。住宅区内,不建设城市主干道,只有慢车道与人行步道。 图9 新市镇不同层次的道路规划图图1

24、0 要求进入社区的车辆慢行4.4绿化淡宾尼新城新城内绿化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地貌和原有树林等自然资源,将其中绿地、林荫道和庭院绿化有机地联系成绿化系统。还有绿树覆盖的林荫道,有集中的大片绿地,有成丛的红花绿叶,还配有建筑小品、雕塑、水池喷泉,形成方便、安全、宁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增添了居民居住生活的情趣。每个邻区的大片公共绿地空间都综合了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并富含浓厚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化地域文化。同时,新加坡住区的绿地空间多与外围的城市公共绿地、公园等连成一体,共同构成了城市绿地系统。新市镇的四周被快速道路环绕,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兼备新市镇隔离带的作用。绿化带宽达30米,且呈隆起状,再

25、加上好几层茂密的乔木。在绿化带内侧的住宅区,根本听不到快速道路上的噪音。30米的绿化带也创造了快速道路与新市镇的绿化景观,同时确保了住宅区居民的安宁与安全。图11 快速路两旁分层次的绿化带4.5管理有方、执行有力 新加坡总体规划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新加坡政府敢于接受老百姓的批评,这也是新加坡政府成功的地方。新加坡政府坚持每年进行市民调查,邀请市民对政府规划建设成果进行评价,每五年进行一次大型抽样调查,从最低层市民对政府决策的成果提出意见,接受整个社会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有专业人员对抽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国家发展部对于这个报告也是非常重视,要求规划、国土相关专员学习研究,并

26、将报告内容深化于下一步规划决策中。 5新加坡新城建设对我国城镇发展的启示新加坡新市镇发展是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其通过轨道交通联系起来的新城体系,有效缓解了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过多、市内基础设施压力过大等问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快速交通对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首先,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快速交通是城市区产业和人口迁往的导向线。快速道路的发展是城镇和区域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快速道路将各类城镇迅速而便捷地联系起来,中心城和郊区之间易达性明显改善,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使人们愿意离开中心城,迁到新城和

27、郊区沿快速道路沿线居住。其次,快速交通是城镇扩展的依托线。自古以来城镇就是交通枢纽所在地。城市以交通枢纽为节点,沿交通干道作走廊式轴向发展,交通干线伸展的方向往往就是城市向外发展的轴线。城镇由于其交通枢纽的特殊地位,演化为交通节点,从而拉动城镇进一步扩展,这种交通节点的研究也是当今交通学和城市学重点研究的的前沿领域。另外,快速交通是土地开发的乘数效应起点线。快速干道的交通,改善了沿线的交通条件,带功了贫困地区的开发,加速了中心城人口郊区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沿线地价大大提升,沿线经济欣欣向荣。二十一世纪我国城镇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城市的总体环

28、境,如景观,交通,购物,文化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又如科技的发展对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要求,而最主要的挑战是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市镇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新加坡新市镇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考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二十一世纪城镇建设中,我们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为新市镇开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为人居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参考文献:1 埃比尼泽 霍华德 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M.商务印书馆,2000-1-28.2 杨裕富.各国都市计划M.台北:明文书局,1980:22-25.3 罗伯特 瑟夫洛 著.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译.公交都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4-131.4 纪立虎.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的经验及启示J.亚洲城市,2014(2):75-80.5 王媛媛,陆化普.新加坡的交通政策及启示J.海外视窗,2005(3):8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