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2522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目 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引言一、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一)内容1传统节日2传统民居3民间曲艺4特色食品(二)评价1内容齐全,种类多样2观赏、科学研究价值大3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4开发模式多样多样二、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开发现状1以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呈深度开发趋势2旅游功能停留在“认识型”阶段3. 海外市场带动国内市场发展(二)存在的问题1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旅游产品文化主题缺失3客家民俗旅游形象模糊4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破坏现象突出5文化资源“商品化”过度,文化景观仿袭和滥造倾向突出三、客家

2、民俗旅游开发对策与措施(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二)针对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形式(三)加强规划,强调环保旅游(四)加强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分类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四、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摘要:客家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有着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拟通过对客家中心闽粤赣边区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观察,了解其民俗资源的特点,认为客家民俗旅游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当前闽粤赣边区的客家民俗旅游出现了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客家文化旅游形象模糊等种种问题,根据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出开展与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塑造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形象,针对不同客

3、源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形式和提出环保旅游;并且在旅游保护方面,提倡分类保护,根据民俗资源的类型来区别保护。只要政府与开发商加以适当的重视,并且与当地居民一起合作保护,客家民俗旅游一定会有长远的发展。关键词:民俗旅游;客家民俗;开发模式;保护模式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he Hakka Folk Tourism Abstract:The Hakka region has abundant colorful folk cultural resources, having the advantage of the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of the

4、 tour development. Oneself draw up to pass the observation which travels to the Hakka folk culture of the center Fujian province yue gan side area,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resources, with current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Hakka folk tour and various problems existed for

5、 founda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many ways and inquiry into,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tour which has the Hakka folk cultural special features and develop a principle, emphasize in the development to protect, develop in the protection, strengthen a district tour to cooperate, put

6、forward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ur; Combine to adopt appropriate protection mode according to its folk cultural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Folk custom traveling;Hakka Folk Customs;development mode;Protection mode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世代传承, 引人入胜,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在世界民俗文化宝库中,

7、 占有重要的一席。当世界各国将自然风光旅游推向人文生态旅游的高层次旅游经济趋势时,我国则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 结合丰富而广阔的自然生态资源, 进行全面的系统规划, 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经济,而且我国民俗旅游开展时间短但经济效益显著。客家是汉族中一个特殊性的支系,她因独特的文化特征、复杂的形成过程以及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而为世人所关注。有人说:“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客家人,就不了解中国,从而也就不了解世界” 1。这话虽然不免有夸张溢美之嫌,但却点明了客家文化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客家民俗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具体体现,她独具魅力,颇具开发价值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客

8、家地区旅游的最大卖点。因此,客家旅游应该大张旗鼓地倡导“客家民俗游”。一、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一)内容1传统节日客家民俗节日主要有三类:首先,民间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次,岁时农事节日,如立春、清明、立秋、冬至等;第三,神灵生日,如观音生日、四月八、惭愧祖师生日、八月初三等。这些民俗节日,有的名称和内容与全国其他地区大体相同,有的则完全具有地方特色;另外还有特定的活动,是客家民俗的深刻反映。如客家地区的元宵节,有特色的是“灯节”活动;又如过去客家地区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有山歌醮会以及中秋节晚上的“敬月华”、“游月宫”、“拜月姐”等游戏活动,十分热闹。2传统民

9、居客家传统民居多种多样,结构别致,造型奇特,各具功能,内涵丰富。常见的客家民居有土楼、围龙屋、围屋、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中西合璧式大屋、上下堂方形屋等客家传统民居,以土楼、围龙屋最有特色,是客家文化的象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蒂汶斯安德烈先生说“客家土楼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神话般的山村建筑”。3民间曲艺客家地区广泛流行着山歌、五句板、采茶戏、汉剧、木偶戏、花朝戏、花灯、茶灯、马灯等许多民间艺文戏曲,这些客家民间曲艺有的音调高扬绵长,有的古朴大方、儒雅舒缓,有的形象生动、人物惟妙惟肖,有的活泼生动、诙谐机智,其中不少还是客家人的绝活,是民间艺术瑰宝,如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的客家艺人可以表演“七盏

10、灯”、“倒弹扬琴”等绝技,值得开发。4特色食品吃也是一种文化,客家饮食也应该成为客家民俗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客家饮食特色概而言之,说是咸、肥、陈、熟、烧、香这六个字,而且旅游本来是吃、住、行、玩等多项服务一体的经营行为,因此,大力发展、开发客家特色食品,不仅有利于客家旅游本身的发展,而且可以拉动其他产业,提高就业率,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二)评价1内容齐全,种类多样客家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内容齐全,种类丰富多样,色彩斑斓,有各种传统节日,传统活动,传统民居,民间曲艺,特色食品,是一座亟待开发的旅游宝库,这些民俗节日活动对丰富和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了解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加强了客

11、家地区的旅游吸引力。2观赏、科学研究价值大客家土楼的形状多种多样,除了有最为常见的圆形和方形以外,还有综合形以及不规则形等,特别是圆形土楼被众多的外国专家所交口称赞,被誉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罗马的城堡,直指云天”,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客家民居具有突出的防御功能、多元的生活功能、明显的防震、防火等功能,强烈的家族聚居功能、典型的风水庇护功能,高超的审美功能等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于客家地区民俗资源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从而提高该地区的旅游品位和旅游价值。3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客家地区的山歌、五句板、采茶戏、汉剧、木偶戏等民间曲艺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参与性

12、,是一种适应面广、游客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具有浓厚的客家民俗风情;同时,客家特色食品能真正体现客家的地域文化,体现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客家人生态的社会环境,充分体现客家地区的特色,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4开发模式多种多样由于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因此在开发过程可以选择多种开发模式,使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是客家民俗资源的优势。对于客家民俗而言,原生自然式是较好的选择,即在客家聚居地区选择一个交通较为便利、围屋完整、集中、多样,山歌艺术、风土人情和饮食、土特产等均有客家特征的村落,加以适当修整,大力宣传,推向旅游市场,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

13、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另外,主题附生模式也可以充分利用,即在设置宾馆、餐厅时,可考虑采用主题酒店形式,即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在建造餐厅时,从建筑外型、内部装磺、员工服饰、饮食风味、歌舞表演均要反映客家民俗文化特征,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主题餐厅”;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原生浓缩模式等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2。二、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开发现状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闽粤赣边区客家的民俗旅游开始得到重视和开发,开发投入有较快的增长,景区建设初具规模,而且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接待人数和收入逐年稳步上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

14、场需求日益旺盛,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客家三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和主题3。但是,从整体上看,客家民俗旅游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1以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呈深度开发趋势粤闽赣边客家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赋存以传统的蓝布唐装为代表的衣饰文化;以东江菜系为代表的客家饮食文化;特色鲜明的喜庆婚丧习俗等。目前,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于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仍在探索之中。名人故居、名寺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及民居作为客家民俗文化可视化载体,首先得到开发,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赣南土围子开发成为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博物馆作为物化依据,随着客家人寻根谒

15、祖的意识和活动的加强而受到重视。随着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呈深度开发趋势,开始注重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客家民俗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开始受到重视,已有零星开发。2旅游功能停留在“认识型”阶段 以“认识型”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休闲体验型专题旅游线路出现,旅游商品开发几乎空白。目前,客家民俗旅游产品开发门类较为单一旅游活动的层次较低,旅游服务功能大多停留在“认识型”阶段,以寻根祭祖和观光旅游活动为主,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2000年以来,休闲度假、品尝客家美食、体验客家文化旅游等专题旅游线路开始出现,“客家美食节”、“客家山歌节”、“客家风情游”成为民俗旅游新亮点,旅游商品仅停

16、留在美食类客家土特产,缺乏具有文化内涵和意义的旅游纪念商品。也就是说尚未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并没有充分突出客家民俗旅游的优势。3. 海外市场带动国内市场发展与常规的由国内游向国际游发展规律相反,客家文化旅游是由海外客属华侨,华人寻根问祖和探亲旅游带动发展起来,呈现出由海外游向国内游发展的显著特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客属华侨、华人,在国内非客家人客源群体中也形成一定的影响,近距离外地客源市场开始形成,珠三角、闽三角和潮汕经济区成为外地非客家人主要客源市场4。由于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不突出,知名度较低,产品竞争力有限,旅游市场吸引范围小,对国内中长距离的非客家人吸引

17、力不大,外地非客家人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二)存在的问题1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闽粤赣边区各县市无处不体现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而且闽粤赣边区地处相对贫困落后地区,旅游开发投资有限,未能形成规模,对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整合开发严重不足,客家民俗旅游中“小、低、散、差”问题突出:规模小、档次低、景区景点分散、管理服务水平差,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线路设计不合理,旅游者的游览活动大都停留在散点的旅游观光,文化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存在明显的不足5。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旅游产品主题缺失一方面,由于理论研究滞后,对客家民俗价值认识不足,客家民俗文化内涵在旅游产品中没

18、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展示,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多数停留于静态展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另一方面,为迎合客家热的发展,出现民俗旅游概念泛化现象,为了吸引游客,将各类旅游项目均冠名以“客家民俗旅游”,忽视民俗旅游的内涵,产品主题不够明朗,旅游产品主题缺失6。3客家民俗旅游形象模糊闽粤赣边区具有同质的客家民俗且文化资源离散,景区开发规模与市场整合力度不够,景区景点雷同现象突出,对外宣传缺乏统一的口号,区域同质旅游竞争激烈。闽粤赣边区各县市在旅游开发中均以客家文化的主体和中心自居,龙岩有“客家摇篮”和“客家祖地”之谓,赣州与龙岩有“客家摇篮”之争,汀州既为“客家首府”,梅州又为“世界客都”,宣传口号的混乱

19、弱化了客家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7。4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破坏现象突出闽粤赣边区客家地区保存有大量的客家名人故居、名寺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及客家民居等民俗旅游资源,却因年久失修或缺乏严格的保护而失去了旅游开发价值,现存的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文化景观也因低水平的修补而导致隐性破坏,出现不可逆转的文化环境的破坏和退化;对于客家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则由于物随岁移和交流同化,对客家文化的主题和内涵缺乏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也在逐渐消失、消亡。另外,客家地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因为缺乏管理而遭到破坏,已经影响到客家民俗旅游的整体形象。5文化资源“商品化”过度,文化景观仿袭和滥造倾向突出随着

20、文化资源“商品化”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开发受主题公园热和微缩景观热的影响,崇尚“孤岛式”开发,抱守“假景观、真文化”理论推崇人造景观,盲目仿建客家人文景观,移植客家文化,忽视客家文化的历史和原貌,将客家文化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环境,置于戏剧化、仪式化的场景之中,人造文化掠夺原生文化现象突出,典型表现是在城区或风景区仿袭客家民居,滥造客家民俗文化村(风情村)或客家大观园8。三、客家民俗旅游开发对策与措施(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闽粤赣边区的客家文化由于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景区雷同与重复建设而导致的区域同质旅游竞争,弱化了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危及客家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9。因此,从大区域大旅

21、游出发,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将成为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和趋势,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区域旅游合作的方略如下:1旅游企业间的合作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首先,就要与相同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如不同地区的旅行社的合作、饭店与住宿业的合作;其次,加强不同行业的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旅行社与餐饮业的合作,与交通业的合作等等,共同设计专题旅游线路的开辟。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客家民俗风情专线,举办客家旅游文化节等形式进行。2旅游行政单位间的合作闽粤赣三省边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该区域间的各旅游行政单位要加强合作,除了及时、快速地互通旅游信息,还要承担起举办大规模的

22、旅游文化节、旅游推介会,协调各地旅游企业之间关系,进行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和旅游企业间不正当竞争等,并逐步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旅游市场开发上的合作该区域内的旅游企业应加强促销上的合作,共同打造“客家民俗文化”牌,开拓更加广阔的旅游客源地。中国现在定居海外的客家人约有2500万人,寻根问祖是客家人传统美德。我们要利用好客家联谊会等组织作宣传,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文化旅游的宣传。在宣传上的合作,还要注意利用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共打“客家民俗文化”牌,使客家民俗及其名胜旅游形成气候。对

23、于非客家人来说,客家土楼、围屋、围寨、服饰、山歌、食文化等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二)针对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形式客家文化的游客市场可分为三种人:一是外地非客家人;二是外地客家人;三是当地客家人10。第一种人主要动机是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宜组织游客开展观光旅游;第二种人主要动机是寻根和商贸,应通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大型活动和各地客家人同乡会等团体,加强联系与交流;第三种人生活在客家环境中,旅游动机不强,可利用举办客家山歌等节庆活动或组织参观相邻地区的客家名胜,以示娱乐和休闲11。(三)加强规划,强调环保旅游客家地区目前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旅游方面也还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这既是发展的劣

24、势,同时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上,一个理想的旅游地,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人感觉清新,这两个条件在客家地区都基本具备,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就必须加强旅游规划,以环境保护为大前提,不应只顾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优美的环境;另外,在破坏突出的文化资源方面,政府要加以重视,做好文化环境的规划工作,与当地居民共同保护客家旅游资源。总之,目前客家地区的旅游开发不仅要做好景点的微观保护,更应重视大环境的宏观立体保护,在保护中求得发展,坚持走环保旅游的道路12。(四)加强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分类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造成资源被破坏的主导因

25、素是不相同的,开发以后,在经营、管理、享受的过程中受到限制的程度也会不同,面向不同类型的民俗旅游资源应采取不同的保护理念和方法,形成适合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分类保护模式。1习得保护模式对客家民俗旅游资源中的优秀思想意识形态可以采取“习得”保护模式,核心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使一些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等能够在客家地区居民中得到广泛而持久的延续、传播和自觉实践13。同时,对旅游者要进行文化多样性的教育,树立他们的文化多元观,提高他们对民俗旅游地优秀传统内在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倡导社区居民的参与,在居民中引起共鸣,激发当地客家人的文化自豪感和保护意识。2

26、“三Z”聚焦保护模式客家民俗旅游资源中的优秀客家文化、艺术形式及物质载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功能,是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和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它们可以采取“聚焦式”保护法,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保持这些优秀客家文化、艺术形式的完整性、本真性和独特魅力,向保护对象进行密集型资金、知识投入,形成资金资源知识的“三Z”保护模式14。3动态参与保护模式一般性行为民俗旅游资源,如客家地区的传统节日、婚嫁礼俗、劳作方式等,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活泼,最能体现民俗文化的“活态”特征,也较容易对异地旅游者产生亲和力、向心力,对此类资源的保护最适宜在主客交往的过程中动态展开,把尽量多的游客组织、安排

27、到当地的民俗活动及旅游项目中去,是保护行为类民俗旅游资源的切实有效的方法。4开放保护模式对客家民俗资源中的一般物质类民俗旅游资源,可以采取开放保护模式,让社区居民在旅游市场中,自主决定这些物资或资源的去留及用途。物质民俗涉及到民俗地区老百姓的吃、穿、用、住、行等,是民俗文化最外显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用来渲染浓烈的文化氛围,可以满足旅游者对以往生活的想象;对于旅游购物品,被游客购买后,对它们的保护不能依靠单纯的行政手段,也不能作硬性的规定,客家地居民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要保留那些看似已经过时了的东西。四、结语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现阶段,由

28、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便捷、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带薪假日的增加,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现代人文化意识的增强、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知识水品的抬升,游客不再满足于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粗浅观光游览,通过旅游更深层次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成为游客新的目标。闽粤赣边区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故而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扬长避短,突出特点,不可盲目仿效,充分利用好闽粤赣边区的资源优势,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加大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策划不同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塑造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1 梁锦梅.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福建地理,2000(2).

29、2 周建新.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3 房学嘉,周建新,宋德剑,肖文评.客家文化导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4 张晃华.粤北客俗“月姐歌堂”考察J.客家研究辑刊,1999(2).5 郑嬗婷,陆林,杨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省师范大学学报,2004(5).6 Madri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J.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00(6).7 陈信华.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旅游经济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8 林美珍,吴建华.文化生态:民俗风

30、情旅游的开发J.福建地理,2004(2).9 葛文清.客家文化21世纪走向之照察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4).10 闫兴亚.论闽粤赣边客家区域旅游合作J.嘉应学院学报,2004(2).11 林浩.客家文化新论J.客家研究辑刊,1997(1).12 魏小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3 檀小舒.客家文化与永定土楼旅游资源的深开发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1).14 Bolision.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European Cultur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