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政法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弓I,也为新时代法治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发展新质生
2、产力需要法治创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法治是新型生产关系得以确立和运行的重要保障。法治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质生产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就必须要求法治创新,法治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新型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既可起积极作用也可起阻碍作用,这就必须要求进行法治变革,法治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法治改革的号角,我们要勇于探索实践,以法治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
3、展。以法治创新助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而成,科技创新是其核心要素。科技创新需要同法律制度创新一体推进,无论是激发创新活力,还是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转化,都需要法治保障。要深入谋划促进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重大实验室发展等方面的立法,有效催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前瞻性立法,促进和规范新技术开发应用。加强数字经济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开发及其交易、确权、共享的制度规则。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丰富保护的权利类型,完善与技术创新保护相适应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以法治创新助力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成果需要转
4、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产业驱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需要注入法治新动力。着力增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法治驱动力,研究制定保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律法规,推动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着力增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法治支掾力,建立快速立法响应机制,及时形成符合新兴产业特点的制度安排,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等新型监管措施。着力增强有序布局未来产业的法治牵引力,加强未来产业发展前瞻性立法谋划,有效参与新兴领域国际技术标准和治理规则制定。筑牢保障产业绿色发展的法治防线,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促进发展方式创新。以法治创新助力体制机制创新
5、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发展的堵点卡点。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伴而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做到先立后破,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作用。深化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法律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共同培育和驱动作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律法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动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及时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深化教育、人才体制改革,及时修订制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
6、型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的工作机制。加快对科技评价、奖励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要求的治理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通行规则的对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以下内容供阅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
7、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等“七个聚焦”改革方向勾勒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为做好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X县政法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重点,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实际,不断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X县实践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坚持在“学”中明确方向,切实把全会精神内化为锻造政法铁军的强大动力。坚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做到学用结合,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坚定捍
8、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开展政治轮训作为提升政法干警政治能力的强基之策,通过举办X县政法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示范带动全县政法机关开展政治轮训,激励政法干警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上持续发力,确保政法队伍忠诚本色。二、坚持在“行”上下功夫,切实把全会精神细化为推进政法改革的具体举措。一是提升防范能力,精准管控风险。充分发挥县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作用,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建立政法单位主要业务数据报送机制,动态掌握关键指标,超前处置倾向性问题,把防范化解风险工作紧紧抓在手中。二是提
9、升打击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始终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置于首位,依法防范打击邪教组织违法犯聚活动,以“豫筑平安”“小案快破”等专项行动为牵引,重拳打击季节性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建立“一校一律师一心理医师”工作机制,落实”重点问题少年”帮教措施,切实防范未成年人犯罪。三是提升协同能力,夯实平安底板。建强用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多元解纷阵地,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起底、大化解、大整治”,构建自下而上发现问题、上下双向联动闭环的矛盾化解实战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践行“三不五到我来管”工作法、探索“警访诉调”多源排查化解一体化运行机制,创新开展“衔接、建档、安置、帮教、回访
10、五步工作法落实安置帮教措施,真正做到抓前端、治未病。三、坚持在“改”上见实效,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一是持续改进队伍作风,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常态开展“政法大讲堂”,抓实做细政治轮训,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干警政治素质和法治素养,全面提升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二是推动法治建设创新,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有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化,把各方面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三是主动靠前服务,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重大项目、政策提前评估,应评尽评,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发生。充分发挥企业家权益保护办公室、建筑业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协调作用,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