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创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2737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创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教学论文创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创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创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跟着高效课堂一起成长 小学教学论文创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也许是巧合吧,在我开始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时正是我区各科大力开展高效课堂创建的时候。以前,作为一个品德与社会课的兼职老师,只是象征性的完成教学任务,生硬的告诉学生一些道德规范,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只是水过地皮湿而已,根本没有留下深刻的认识,更别说让学生将道德教育内化,并指导他们的行为了!随着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我积极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并亲自试着去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公开课、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与实践探索中,我不断加深了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认识到这门课

2、程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高效的上好这门课摸索出一些自己的方法:一、正确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听很多老师的课及自己的亲身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拿到教材,首先要认真研读,从教材文字、提示文和插图来认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其次多翻多看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再次就是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接受能力深思熟滤定位教学目标,不宜定的过高、过多。而确定了目标之后,教师要带领、引导学生将目标落实到位。教学目标的实施靠教学活动,怎样设计活动呢?必须在目标的调控下来设计活动、组织活动,重点还得考虑到活动能否收到实效。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还得设计学生感兴趣、肯投入的活动,设计学生能亲身参与、实践的活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是

3、课堂高效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在设计课时一定要首先做到这一点。 二、立足儿童生活,寓道德传授于无形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进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育必须从他们的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课堂的活动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真正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要想上好这门课,我们必须抓住“儿童生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上、课后都必须始终贯穿这一基本条件,否则,你的课设计的再形式多样、再新颖独特,都激发不出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也无法真正激发出学

4、生的兴趣,更无法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一点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交通带来的问题这一主题时深有体会,一开始设计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回家搜集交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学生回家搜集了一大堆的资料,把交通给海、陆、空各个领域带来的问题都搜的是面面俱到,但当我问道:“听到这些问题,你的感受如何?你今后打算怎么做?”时,我发现学生开始说空话、大话,而且可以明显的感觉出这些问题并没有深刻地触动到孩子们的心灵,所以他们仅仅是在课堂上发表一下自己那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豪言壮语而已。在认真思考后,我换了让学生搜集资料的内容,让孩子们搜集自己所在学校门前那条路的交通问题,这次当我问到孩子们这些交通问题给我们

5、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时,学生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诉起苦来,而这时再让学生谈感受、谈今后打算怎样从自身做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说的就比较深刻、比较有针对性,更可以深刻地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后自觉地去践行课上所形成的道德认识了。能够把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去,能够于无形中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不就是高效吗?重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时期是其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即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又要为他们参与社会、走向社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一堂课,我们仅仅停留在关注儿童的生活而没有进行社会性方面的提升,那这也许仅仅是一堂让孩子

6、们开心的课而已,达不到帮助孩子们提升认识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是一节不完整的品德与社会课,更何谈高效。当然,如果能够将这种社会性发展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有不露痕迹,便更能够体现出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刘立平老师在执教六年级地理知识的主题时将让学生感受地球之美、培养学生的节约资源、关注贫困儿童的意识等情感目标不露痕迹地寓于课堂之中,让人一下子感觉到这不再是一节枯燥无味的地理课,而是一节带着浓浓的人情味、让人感动的课,同时这节课最根本的道德目标也于无形中传授给学生了,这样的课才是真正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把课堂交给孩子 在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语言已经不

7、再新鲜,但真正做到的老师却并不多,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讲台的中间,用我们事先设计好的一句又句的所谓的“引导语言”来过多地“引导着学生。而事实上学生根本就不需要也不会认真地听你这些所谓的引导语,他们更希望的也许是在你把任务交给他们的时候就站在一边看他们展示自己的魅力,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一节课最终的效果如何最主要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而要想让学生表现的精彩,我们就必须让孩子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把四十分钟中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充分地说、充分的活动。其实,这样的课堂不但高效,而且还让老师更加轻松了,不必再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了,而是在轻松中欣赏了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真是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要想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的达到高效,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他更需要我们老师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才可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创造更加高效的课堂。参考文献: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丛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