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2930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目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系 别 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1 年 4 月 15 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XXX学号XXX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XXX职称XXX单 位 毕业论文题目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主要内容: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逐步下降的现实,对投资环境以及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投资环境的相关问题与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概况与分布特征,旨在说明投资环境的优劣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起着直接的作用。其次针对外国

2、直接投资对区位投资环境的要求,从自然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进行展开说明,并且运用数据模型进行了证明。最后分别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角度为我国有效地吸引FDI提出可行对策。要求:论文撰写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通顺。撰写论文前应首先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相关理论著作要很好的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根据开题报告和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确定大纲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结束后要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反复的修改论文,并按照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论文进度安排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的格式、字数

3、等撰写方面的要求参照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参考资料:1 熊俊.析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2000,(03):112-114.2 张洛民.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研究演进J.生产力研究,2007,(16):148-150.3 张望.FDI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以福建省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05):85-92.4 黄杰彦,肖尉阳,王旭光.我国东西部FDI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4-6.5 郭晶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中国政策改进分析J.经济师,2008,(02):102.6 曾之明,黄小花.FDI流入我国东

4、部地区的效应及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1):57-61.7 姜昊清.关于开发区创新投资环境的理论J.区域经济,2008,(03):14-16.8 程呈.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08):113-117.9 孙旭.我国FDI东部区域集聚和向西部转移的粘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09):146-152.10 张英婕.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01):144-145.11 Sachs, Jeffrey and Sara Sievers (1998).“FDI in Africa”, in Worl

5、d Economic, Africa Competitiveness Report 1998:39.12 David M.Marchick、Matthew J.Slaughter. Global FDI Policy:Correcting a Protectionist Drift. CSR, JUNE 2008,(NO.3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1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2 与实习相关的选题要注意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收集相关的数据;要做实证方面的论文要多方面搜

6、集相关的地区及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3 撰写开题报告之前要写出论文的大纲,并根据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4 确定大纲之后认真的撰写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5 论文定稿之后,按照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备注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2009-7-6至2009-8-10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2009-8-11至2009-9-103实习期间进行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2009-9-11至2009-11-104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2009-11

7、-11至2009-11-30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09-12-1至2009-12-316修改论文,完成第2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1-1至2010-1-10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0-1-11至2010-2-108修改论文,完成第3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2-11至2010-3-10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2010-3-11至2010-4-1510专家评阅。2010-4-16至2010-4-3011毕业论文答辩。2010-5-1至2010-5-1512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2010-5-16至2010-5-31课题信息:课题性质: 设

8、计 论文 课题来源: 教学 科研 生产 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 学生签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XXX学号XXX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XXX职称XXX单 位 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生产 其它毕业论文题目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1、研究目的: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成为2009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自此,我国

9、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已连续10个月负增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把外资作为我国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的国家而言,亟待于改善目前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逐步下降的现状。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环境的要求,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为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提出有用建议,以增强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改善目前状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久的增长。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外国直接投资对区位投资环境的选择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相关理论。但是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吸引FDI逐步下降的情况提出的具体解决途径为数尚少。论文通过对FDI对区位选择方面的研究,总结前人理论,并通过结合我

10、国当前国情搜集数据,进行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旨在对改善我国吸引FDI下降的情况做出更有效的推动作用。(2)现实意义:研究证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可以使我国在内部经济与国际贸易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当前我国吸引FDI逐步下降的形式下,我国政府应当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增强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论文中对FDI对投资环境的自然环境要求、社会文化要求、经济要求、政治要求和法律要求等方面的分析与数据模型的验证证明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FDI的流入,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使我国减少危机的影响,促进经济快速进入正轨,具有

11、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经济学者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对于FDI对区位选择方面提出了诸多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都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与本国存在一定产业梯度的区位进行投资,这些区位处于本国产业的下游梯度。同时,内部化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就是公司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化市场,当内部化市场超越一个国家的界限的时,便产生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而OLI模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决定因素。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者提出把成本最小化作为区位选择的标准,还有学者认为接近

12、市场同样对直接投资具有较大吸引力。之后制度学派则着重分析了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甚至转型体制对吸引FDI的影响。与此同时集聚经济理论提出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会带来产业的自然优势而且会带来技术溢出等外在优势,也对FDI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FDI对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总结外国直接投资研究的成果,借以剖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FDI与中国宏观经济总量增长的联动关系始终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对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也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国内学者的早期研究侧重于从理论上探讨FDI对我国的影响。而进入90年代,我国不断扩大的外资规模促使国内学者对FDI的

13、影响进行了很多实证研究和分析。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在FDI区位选择中的重要作用。三、研究内容1前言2有关投资环境的一般问题2.1投资环境的涵义2.1.1投资环境的基本概念2.1.2投资环境的特点2.1.3投资环境的一般研究方法2.2投资环境基本理论2.2.1国际贸易理论2.2.2国际直接投资理论2.2.3区域经济学理论3FD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与分布特征3.1 FD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3.2 FDI在中国的分布特征分析4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的关系4.1投资环境因素分析4.1.1自然环境要素4.1.2社会文化要素4.1.3经济要素4.1.4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4.2投资环境因素与FDI

14、流入关系实证研究4.2.1假设的提出4.2.2模型的描述4.2.3影响我国FDI分布的投资环境因素实证分析 5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对策5.1对中央政府的建议5.2对地方政府的建议5.2.1对东部地区以及开发区政府的建议5.2.2对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政府的建议6结论四、研究方案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2.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撰写了此文,得出FDI对区位投资环境的要求,并结合具体数据对理论进行了证实。五、进度安排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

15、2009-7-6至2009-8-10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2009-8-11至2009-9-103.实习期间进行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2009-9-11至2009-11-104.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2009-11-11至2009-11-30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09-12-1至2009-12-316.修改论文,完成第2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1-1至2010-1-10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0-1-11至2010-2-108.修改论文,完成第3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2-11至2010-3-10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

16、交指导教师。2010-3-11至2010-4-1510.专家评阅。2010-4-16至2010-4-3011.毕业论文答辩。2010-5-1至2010-5-1512.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2010-5-16至2010-5-31六、预期结果通过撰写这篇论文,充分应用平时所学的相关理论,使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提高理论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当前中国吸引FDI逐步下降的情况下,为我国解决此问题提出建议,为改善我国吸引FDI下降的情况做出更有效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七、参考文献1 熊俊.析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2000,(03):112-114.2 张

17、洛民.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研究演进J.生产力研究,2007,(16):148-150.3 张望.FDI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以福建省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05):85-92.4 黄杰彦,肖尉阳,王旭光.我国东西部FDI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4-6.5 郭晶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中国政策改进分析J.经济师,2008,(02):102.6 曾之明,黄小花.FDI流入我国东部地区的效应及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1):57-61.7 姜昊清.关于开发区创新投资环境的理论J.区域经济,2008,(03):14-16.8 程呈.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

18、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08):113-117.9 孙旭.我国FDI东部区域集聚和向西部转移的粘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09):146-152.10 张英婕.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01):144-145.11 Sachs, Jeffrey and Sara Sievers (1998).“FDI in Africa”, in World Economic, Africa Competitiveness Report 1998:39.12 David M.Marchick、Matthew J.Slaughter. Gl

19、obal FDI Policy:Correcting a Protectionist Drift. CSR, JUNE 2008,(NO.34).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审查结果: 同 意 不 同 意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系 别: 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 学 号: 2011 年 4 月 15 日伊尔A利特法克(Isiah A.Litvak)和彼得班廷(Peter M.Banting)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了评价投资环境的“冷热”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罗伯特B斯托伯(Robert B.Stobaugh)在如何分析

20、国外投资气候文章中提出了评价投资环境的等级尺度评分法。熊俊在析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一文中提出国际投资环境有综合性、系统性、空间层次性、相对性、不等性和动态性六方面特点。张望在FDI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提出区位理论学派认为FDI倾向于流入那些靠近原材料产地、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丰富和产业集聚的区域。并指出,生产要素组合成本最小、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都低、以出口替代为目的的区位更能吸引外资进入。黄杰彦,肖尉阳,王旭光在我国东西部FDI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一文中提出造成东西部外商投资水平差异的原因包括政策性因素、地理位置因素、聚集效应因素与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因素。在促进西部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议方

21、面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引资竞争力。西部的农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在吸引外资上要有重点地将对农牧业引资放在首位,积极发展高新农牧业,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并延长农牧业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牧业的产业化。而作为基础性产业的能源矿产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高,合理、经济、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矿藏资源,拓展加工产业链也将成为西部利用外资的重点。郭晶晶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中国政策改进分析一文中提出我国FDI的政策方向:从优惠政策转向规则政策。主要财政措施有减免所得税,减免进口货物税和进口退税,加速折旧补贴,投资或对投资补贴,对所得税的专项抵扣等。曾之明,黄小花在FDI流入我国东部地区的效应

22、及启示一文中提出要规范税收,对中部应给予外资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对税收优惠进行整顿,清理违法优惠,调整过度优惠,规范合理优惠,切实避免地方和部门间的恶性税收优惠竞争,鼓励地方依靠各自的地区区位和要素禀赋来吸引外资。姜昊清在关于开发区创新投资环境的理论一文中提出开发区要继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应做到:第一,建设新颖高效的管理体制;第二,完善市场体系;第三,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程呈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要实现我国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平衡发展,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来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基础条件

23、,要把硬环境的建设作为重要工程来完成,应有长远眼光,做好全面发展规划。孙旭在我国FDI东部区域集聚和向西部转移的粘性分析一文中针对我国吸引FDI提出:第一,大力发展一些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培养出一些“增长极”。其科技实力、产业潜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对国内外投资者将产生较大的吸引力。第二,服务业优先对外资开放。由于服务业市场的分割性以及服务产品的不可流动性,商业、旅游业、物流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会成为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一个重点。张英婕在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综述一文中提出据研究发现许多产业园区都建立在边远的农村地区,没有中心城区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跨国公

24、司可能会被吸引到这些园区建立他们的分支机构,这样他们就能从这样的投资中获得好处。自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吸引FDI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对吸引FDI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FDI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吸引FDI逐步减少,我认为要使我国更好地吸引FDI必须多管齐下,从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到针对影响投资环境的各因素分别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吸引FDI的状况,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地发展。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与我国对策摘 要当代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产生了变化,主要

25、是更多地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等,应对这些新特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关键词:贸易保护;经济全球化;新特征;对外贸易ABSTRACTContemporary trade protectionism mainly refers to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ince the 1990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

26、emporary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more to seek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a renewed emphasis on the import protection, protection from the obvious protection of non-tariff measures towards concealment from simple trade policy to the economy, competition polic

27、y, to respond to these new feature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Key words:trade protec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ew features; foreign trade目 录1前言12当代贸易保护的新特征12.1当代贸易保护发展现状12.2当代贸易保护的定义与类型32.3当代贸易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33我国遇到贸易保护的原因43.1表层原因分析53.2深层原因分析64贸易

28、保护主义对我国产生的影响74.1贸易保护对企业的影响74.2贸易保护对国家的影响85我国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时的对策115.1政府的对策115.2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对策125.2企业的对策126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前 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正迅速发展起来。这种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及表面上的合理性等特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保护的有效手段。本文围绕“绿色贸易壁垒”这一中心问题,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主要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近年来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探讨了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时的措施。 2当代贸易保护的新特征当代贸易发展的所遇到的贸易

29、壁垒是各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新贸易保护主义一般是指二战以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延续至今的各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政策措施,主要以非关税手段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产生了变化,考察这种变化的表现及其理论依据,对分析目前盛行的各种贸易保护现象,研究与把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2.1当代贸易保护发展现状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时起,关于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的不同观点就相伴而生并相互争论了,虽然连最坚定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家也承认自由贸易可以使世界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不同的各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先后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贸易保护措施,自由化贸易从来就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施过,出现了

30、一种“既承认自由贸易的利益又纷纷推行贸易保护的奇怪现象”。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一)贸易保护波及全球,存在连锁和示范效应。2008年年底以来,美、欧有意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采取一系列针对中国产品的惩罚性关税;法国甚至限制本国汽车公司到欧盟成员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设厂;马来西亚2(X)9年年内遣返10万名印尼劳工。这些保护措施的“跟风”现象直接导致保护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二)贸易保护目的多样化,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贸易保护主要以保护本国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幼稚产业为主,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目的趋于多样化。2口)9年9月fl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主

31、要目的就是保护美国的夕阳产业。“中美轮胎特保案”让我们看到了贸易保护目的的多样性。范围也不断扩大,从传统货物与农产品扩大到新兴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三)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加软化和具有隐蔽性。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当前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加软化。如美国对本土三大汽车巨头的巨额注资,欧盟增加奶制品出口补贴,印尼、巴西等多个国家纷纷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帮助本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变相削弱了中国等其他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2.2当代贸易保护的定义与类型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

32、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保护主义,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发

33、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简单说来,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的壁垒形式包括: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指一国或地区为了保障人类生命健康、保护动植物安全或维护生态和环境,凭借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本国制定

34、的法律法规或协定的环境保护条款,对进口的产品设置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以限制或禁止进口的一种手段。主要表现为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尽管绿色贸易壁垒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它还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贸易领域。近年来,它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特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工业发达国家以生态环保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

35、筑了一道绿色屏障,主要形式有 绿色标志。又称绿标制度或环境标志制度,是指国际间有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有关所谓绿色标准对商品进行认证并颁发标志和证书的一项制度。绿标图案多为天鹅、常绿树、蒲公英等,富有绿色寓意。凡没有取得绿标的进口商品将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而加贴了绿标的则被认为是一种“环境质量信得过”的“绿色产品”。这当中所涉及的认证标准是对包括资源利用、生产工艺及处理技术和产品循环利用、使用后处理等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管。涉及的产品大多为节能低耗品、清洁工艺品和低毒品等。绿标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价值观念的转变和防治污染能力的增强。但由于各国环境标准存在差异,发达国家更是凭

36、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制定了较高的环境标准,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客观上为发达国家的市场设置了贸易壁垒,从而有违公平贸易的基本准则。 绿色包装。各种与环保要求不符的包装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对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的包装卫生和安全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通过改进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以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包装材料;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包装;使用生物降解包装,使废弃包装在自然环境中快速腐烂。为此,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满足了包装在环境保护上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滞

37、后,而使得绿色包装成为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屏障。 环境成本。新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且应以国际环境标准为基准进行计算。如果忽视环境质量或降低环境标准,其出口产品实际上就具有了不公平的比较优势或环境补贴,形成了对高环境标准生产产品的不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贸易中未计算绿色成本,是在进行环境倾销,因而应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来均衡不同环境标准下的成本差异。可以看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筑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

38、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贸易保护主义市场准入。市场准入主要体现在制定严格的、甚至苛刻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涉及产品的适用、健康、安全或卫生等方面。比如,自1994年以来,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相继采用的印染制品含偶氮染料禁止令就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等轻工品的出口影响甚重,损失惨重。目前我国虽已攻克了此技术难关,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还有,已被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H

39、ACCP则明确规定,食品包装需标明食品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加了食品制造商的成本,对缺乏技术分析手段的食品实际上构成了禁止进口令,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贸易和生产。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则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有的国家还规定了许多涉及安全、健康项目的审查,使进口品因季节需求的变化或失去商机,或无法进口。凡此种种,均对有关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技术阻碍。 认证、认可制度。认证、认可是一种依据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有关产品进行认证或认可的制度。与贸易政策不同,它需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文思想、法律制度等。

40、认证、认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机会的均等性,具有从更高的战略(非局部的)角度去审视经济的发展,故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社会环保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此项政策所能带来的种种益处只能被那些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所享受。未经认证、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则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壁垒,因而保护主义色彩更浓,保护程度也更深,对经济的影响也更具决定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更难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贸易管理及其他贸易管理是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

41、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上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政策手段之一。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因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而为各国政府所青睐。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尚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

42、点: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 。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 贸易保护主义

43、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业。李斯特认为,在一个国家的各类产业中,工业最为重要,工业生产力提高了,会把农业的生产水平带动上去。因此他认为,农业不需要保护,不必限制农产品进口,否则

44、不能从外国取得廉价的粮食和原料,这将不利于本国工业的发展。在工业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门都需要保护。需要保护的是那些幼稚而有发展前途的工业,是那些建立时需要大量投资并且所生产的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业。 保护的期限。对国内工业的保护决不应是无限期的,否则,将会出现保护落后和保护低效率的结局。有些被保护了一定时期的工业部门,当其产品价格已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时,可以降低保护程度或完全撤除保护,让其进入国际市场自由竞争。有些被保护的工业部门,在过了一定的保护期后仍没有明显进步,离开政府给予的协助和扶植仍难以独立发展,这表明它们不适宜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政府应该撤除对它们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对工业部

45、门的保护期限最长不应超过30年,否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2.3当代贸易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我国是今年来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8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另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中国自1995年以来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由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有趋于严重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甚至出现“只买本国货”、“只载外国人”的口号。新贸易保护主义着重限制发展中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生命型产业,从而导致它们原有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