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2932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论文: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的画会发声 浅谈指南背景下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探索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的的系列改革和实践做法。从分析传统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四方面的改革主张:一、丢掉范画,让“不一样”看得见;二、弱化涂色,让作画不为涂色所累;三、注重体验,让孩子的画“有感而发”;四、用“话”说画,让孩子的画作闪光。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和反思,提炼了画话相融的美术教育实践中独特做法。【关键词】画话相融 美术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前课程变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强调整合的教育观。整合追求的是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科之间统一联系。近年新颁布的3-6

2、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着重指出,“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开始了画话相融的绘画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所谓画话相融,就是画与话的跨领域整合,是把分属于不同领域的“绘画”与“说话”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影响。从宏观层面上说,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途径,为孩子搭建起绘画与说话之间的桥梁,加强左右脑之间的交互转换,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多通道参与,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的语言加工运用者和审美创造者。从活动层面上说,画话相融表现为先让幼儿用绘画把自己的内心想法画下来,然后再

3、讲述绘画内容,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画与话融合的过程中,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成为了绘画活动的关键。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常常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中常常忽略孩子的内在情感体验。家长也常把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的像。随着指南的颁布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绘画中幼儿的自主表达与表现是多么重要,这对于幼儿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幼儿今后形成主动性的人格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让幼儿通过绘画更好地表达自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改革,努力把绘画

4、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的画会发声,为自己发声。一、丢掉范画,让“不一样”看得见传统美术教育注重临摹,“范画”曾经是很多幼儿教师教画画的法宝,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工作几十年间做的范画,存了足足有一柜子。然而,范画却存在很大的弊端,下面先来说说范画的三大致命伤:其一:范画给孩子的是低水平的艺术熏陶其二:范画很容易使绘画成为复制性创作其三:范画使孩子习惯于单一风格范画为何对幼儿的艺术创作会有如此大的负面影响呢?这和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有关系。那就是,“幼儿美术没有技能,教师如果想硬教,那是在浪费时间。” 李蔚宜,美术活动这样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因为“幼儿所表现的并不是他们眼前

5、事物的再现,而是他们的观察和理解。”幼儿不同时期的观察和思维水平,影响着他们的作画。成人如果运用范例和示范强加给幼儿,反而会让幼儿丧失了通过观察、理解事物,从而表现事物的机会,进而失去了主动认知世界,表达表现自我的机会。虽然用惯范画的老师想要戒掉“范画”,一开始会很不适应,但通过教师同伴间的互相监督和经验探讨,思想自然会慢慢转变,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与“范画”彻底告别也不是难事。在不用范画后,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那将会是无限的。你将会看到每一次美术活动孩子们的作品是如此的“不一样”,儿童艺术是如此的精彩纷呈。下面是某大班上学期一次日常美术活动的幼儿作品,绘画的主题是城堡。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谈论自己印

6、象中的城堡的外形构造,特别之处,城堡里住的人以及城堡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并欣赏了绘本、名画中不同的城堡。之后,幼儿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城堡。 图一:沙漠里的公主城堡 图二:老国王城堡 图三:战斗中的城堡 图四:有大滑梯的梦幻城堡 图五:古老的城堡 图六:有导弹和地道的城堡这是由“城市的风景”主题延伸出的一次绘画活动。在以往,画建筑物的美术活动是最易出现范画的。但在没有范画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画出了自己理解和观察到的城堡,每座城堡的外形都不一样,每座城堡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孩子笔下的城堡是威严的,有站岗的士兵,有装备的大炮和武器。有的孩子笔下的城堡是金碧辉煌的,充满神秘和梦幻色

7、彩的。有的孩子强调了城堡内部人物的动态故事,有的孩子描绘了城堡的外形外貌。这样的“不一样”是孩子们主动认知世界留下的印记,也是自由个性的彰。创造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生命,通俗地讲就是追求不一样的表现。“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是美术教学中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但在传统的范式教学中,孩子的想象力被禁锢,模仿成了孩子们最会做的事,老师口中的“不一样”孩子很难理解。当丢掉了范画以后,老师们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引导孩子想象、观察、思考和讨论上,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范式,孩子们的画笔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每一次作画,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精彩,“不一样”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二、弱化涂色,让作画不为涂色所累绘画是

8、形与色的艺术,涂色训练一直以来都是幼儿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小班,涂色练习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用小蜡笔把画纸上的白点点全部赶走”,是小班老师最常用的教学口诀。但是,到了中大班,最让老师头疼的也是涂色问题。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刚开始画得挺好的,等我回头看他,天啊,已经涂得乱七八糟了。”那些涂色一丝不苟的画,总能因为整洁的画面、漂亮的色彩而受到老师的青睐。而那些耐心不足,涂色马虎的孩子,总免不了老师的一顿批评。每次作画,孩子构思勾画线条的时间可能只有十几分钟,而涂色的时间却要几十分钟,甚至半小时。然而花去孩子如此多时间和精力的涂色,却是让老师和孩子头疼,让很多孩子的作画倍受打击的所在

9、。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涂色练习是培养未来艺术家的必修课,涂色练习可以锻炼耐心,培养审美能力,能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好基础。但在我们的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仅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吗?指南指出,“幼儿艺术教育要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可见,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早期的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美,兴趣培养才是第一位的。其实,涂色练习在幼儿早期的练习效果也存在质疑。日本著名画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鸟居昭美就曾指出,“孩子到了五岁半、六岁左右,才开始有兴趣把自己的画分区上色。在此之前,颜色对孩子来说并不代表任何

10、意思。即使只有一种颜色,也会接连不断地画下去。”确实,在幼儿阶段早期对孩子进行涂色练习是既枯燥又收效甚微的。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弱化涂色练习,让孩子的作画不为涂色所累”。当然,我们所说的只是“弱化涂色”,而不是完全舍弃。色彩是绘画的一部分,有表现力的涂色也是绘画的重要部分。我们进行的改革是:不要每次作画都要求幼儿涂色,如专门的画话课上或是日常的绘画游戏、绘画日记,就不要求幼儿一定要涂色;就算有的时候要求涂色,也不会提类似“一定要涂满颜色”的要求,而是让幼儿自由上色。在没有硬性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孩子们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装饰色彩,在对色彩喜爱的天性驱使下,更发自本心地用色。弱化涂

11、色以后,我们的美术活动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孩子作画的负担轻了,心理压力小了,老师斥责乱涂乱画的声音少了,孩子更爱拿起画笔了。其次,孩子一次画画所用的时间少了,老师们组织画画的次数更多了,班级里的画画作品更多了。再次,幼儿作品中,大片的背景涂色少了,流畅的线条多了,形象的细节更多了。 图一:我和我的好朋友 图二:装睡觉的我 图三:跑步比赛 图四:超级蹦蹦床看着孩子们一幅幅线条流畅、充满童趣、内容丰富的作品,虽然脱掉了色彩的外衣,但它们仍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因而,我们更为坚定自己的选择,让孩子乐于表达自我才是“画”应该追求的目标。三、注重体验,让孩子的画“有感而发”当孩子自己说“我想画画”时,画

12、出来的大都是孩子自己觉得印象深刻的事,像是去游乐园,玩滑滑梯,吃冰激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每次画画前,老师总要用语言引发调动孩子记忆中的印象,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挖过番薯,任凭你怎样用语言引导,也很难引起他的共鸣。”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M,漓江出版社,2011.1指南指出,“教师应该带领孩子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丰富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在绘画教学中注重幼儿的内在情感体验,让孩子的画有感而发。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做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每次决定绘画的主题时,我们都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世界。从画身边熟悉的事物,

13、熟悉的人,到画自己喜欢的游戏,喜欢的表演,喜欢的故事,到画让自己感动的、难忘的、伤心的、害怕的事。绘画的主题,可以来源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来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也可以来源于故事绘本在这些熟悉的主题中,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勾画出了身边五彩斑斓的大世界。 饭后休闲,小朋友们一起折纸(大班) 体育运动自选区的爬梯大冒险(大班)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每次绘画活动前,名画欣赏、图片展示、提问启发、谈话讨论这些都是必需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动用资源,尽可能多地引起孩子的绘画兴趣,丰富他们的感受和认识。而除了间接经验的丰富外,我们也要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孩子直接感知的机会。如在画吹泡泡前,事先带

14、着孩子们在户外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画秋天的故事前,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捡落叶。让孩子们能在看过、摸过、闻过、玩过后,再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体会到的画出来。 和小朋友们一起吹泡泡(小班) 下雨了,我们去踩水(小班)最后,除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适宜的指导来体现注重体验这一点外,我们还应联合家庭的力量一起为孩子创造有趣的生活和美好的回忆。“如果想让孩子画出活生生的、充满感动、倾注真心地画,就要保证让孩子有那样的生活和体验。”(鸟居昭美)为此,我们应致力于为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幼儿充实有趣地度过在园的每一天。当孩子们在画纸上展现出一个充满欢乐、满载故事、缤纷绚烂的童真世

15、界时,你会感到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 今夜不回家,后花园寻宝(大班) 今夜一起看电影(大班) 画人物动态一直以来都是美术教学的难点,但上面这些孩子的日常作品,却将人物的动态勾画得如此生动。在我们惊叹孩子们这浑然天成的能力时,不能不说这是得益于亲身体验和切身感受。只有让孩子真正地有感而发,才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表达自我,才能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四、用“话”说画,让孩子的画作闪光用“话”说画,是让幼儿在绘画后说说自己的画,用口头语言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绘画是内心的表达,这种表达只有被人理解才有意义。但幼儿的画由于绘画水平的限制,有时很难被成人理解。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成人拿到幼儿的画

16、,看了一眼就匆匆放下,摇摇头或是加几句“乱涂乱画”之类不负责任的评语。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打击可谓是晴天霹雳。因此,我们提出让孩子用话说“画”,让成人“听画”记录的做法。“说画”不但能让孩子收获被理解的喜悦和自信,同时也给了孩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通过在集体面前说画、同伴交换说画,以及说给伙伴听、说给老师听、说给家长听等多样化的“说画”形式,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在绘画的支架作用下,幼儿说的思路更为清晰,说的内容也会更丰富。“听画”,指的是成人在看幼儿画时,不能只停留在欣赏画面上,而要听一听孩子口头语言的讲述,去理解幼儿内心想表达的东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画中之意。在“听画”的过程

17、中,成人不要去评判幼儿画的技巧,而只是做一个真心的倾听者,听一听幼儿画面的表达,听完以后还要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系列的动作,满足了幼儿被理解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被重视的需要。有人看,有人听,幼儿自然就爱画,也更爱说了,表达的积极性高了,对自己的表达自然也就更自信。成人听画记录,除了能增加幼儿的美术创作的自信外,对构建积极的亲子互动也很有裨益。借助说画,孩子能将平时不太会说或是说不明白的事,说给家长听。而借助“听画”,家长能耐心地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在画面的引小班涂鸦日记:老师带我们玩滚轮胎 导下去探寻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内心感受有了更多的理解。成人在听画的

18、同时记录下的文字,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童心,聆听童声。参考文献:1 李蔚宜,美术活动这样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2 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1.23 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M,漓江出版社,2011.14 郑娟霞,近十年我国幼儿园整合课程研究综述,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85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6-776 Claire Golomb.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6-377 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35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