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2991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现状、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以煤炭城市华蓥为例一、前言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而又特殊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针对旧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弊端和危害而提出来的, “高消耗” 、“高投入” 、 “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从最终效果来看,它要么就是以一部分地区的落后或贫穷来换取另一部分地区的发达,要么是以对未来发展潜力的破坏而换来当前短暂的繁荣。总之,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资源型城市是随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曾为国家提供了主要生产资料、

2、巨额利润和税金的资源型城市面对世纪之交资源短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的新态势,其生存与发展不仅面临新挑战,而且直接关系到城市体系乃至区域和国家的持续发展大局。因此,及时研讨资源型城市要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二、环境现状四川省华蓥市是煤炭、石灰石等重要能源矿产富集区,这些矿产资源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无序和过度开发,造成矿区地面塌陷、良田被迫撂荒、废矿渣石随处堆放等问题,曾经绿色的山体变成了满目疮痍的荒坡,并衍生出产业工人下岗失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基础设施严重损坏、地方财力难以为继等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为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维护群众生命财

3、产安全,促进矿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2010年,华蓥市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并得到了国土资源部项目资金支持,成为四川省唯一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县。恢复生态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弃渣、煤灰沿江冲下来堆积使河床抬高,一遇到下暴雨,清溪河沿岸村民就担惊受怕。”华蓥市双河街道办事处双桥村村主任刘寿念说,前几年暴雨过后发大水,沿河10余户居民房屋被淹,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对浅层煤和石灰石进行无序开采,华蓥市矿区及矿损流域滑坡、危岩、不稳定堆积体等地质灾害点超过200个,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就好比治病疗伤,抚平全体市民赖以生存

4、的大地母亲身上的创伤,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华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承彦介绍说。按照关闭矿山先行整治、分期分批推进的整治工作思路,华蓥市于2010年启动了第一期工程“城区石林天池”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独立矿山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对矿损流域采取清渣、拦渣、护堤、固土等措施实施矿区矿渣流失河道治理;对因采矿造成地下水疏干危及群众生产生活饮用水的区域,采取建引水渠、池、沟、管等措施实施矿区地下水疏干治理。天池镇老屋嘴村是华蓥市众多煤炭采空区之一,全村现已发现多处地质沉陷点,沉陷区地表水随着地面裂缝下渗,部分地下水也面临枯竭,不仅导致了居民生活用水

5、困难,而且原本应该种上高产水稻的良田,也只能改种玉米和红苕。“自从建起了提灌站,长期困扰村民的饮水难和灌溉难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今年我们就可以在田里种上水稻了。”天池镇老屋嘴村党支部书记阳圣武说。在政府的支持下,老屋嘴村恢复了年久失修的提灌站,建起了供居民饮水的蓄水池,解决了村里15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预计在2015年,华蓥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将达到100%。规范开发秩序,筑牢发展根基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华蓥市积极探索着如何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确保矿产资源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去年以来,华蓥市对新办矿山企业和采矿许

6、可证到期延续的矿山企业,把生产规模必须达到5万吨/年作为市场准入的一个基本条件,并相继关停了8家环境污染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中、小型立窑水泥厂,为矿产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属于不可再生战略资源的耐火黏土矿,实行开采和生产双重总量控制,并决定今后不再设置和批准新的耐火黏土采矿权,使耐火黏土矿开采量和生产量逐年减少。按照“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新建和生产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土地得到复垦利用、地质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而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打造地质公园相结合,挖掘矿业遗迹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来发展旅游业,是华蓥市矿

7、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另一亮点。2006年,华蓥山石林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地质环境条件,而且提升了地质遗迹的观赏性,“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品牌,以石林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业已成为华蓥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三、成因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1)经济危困原有单一的城市产业结构适应不了资源渐于枯竭的局面,经济增长和效益大滑坡,资源生产量难以维系甚至大幅度下调,销售收入锐减,留利减少,但固定成本逐年增加,后续产业与多元经济脆弱,就业岗位不足,待业青年和部分老职工退休,逐年增加社会负担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工业就业压力沉重,产业单一化,增长缓慢就业压力过重,

8、城市产业结构过重,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总体发展仍然停留在计划产品经济阶段上,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素质差,经济效益差(2)生态危机空气污染严重,废弃物污染严重,植被破坏,噪音污染也较严重,某些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偏高,地表层损坏严重,林地、草地退化、沙化、碱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污染加重,草原退化、碱化、沙化加剧煤炭开采后,水源受损,建筑物构筑遭到破坏,城市环境受煤矿石、粉煤灰污染,郊区农田大面积塌陷森林过度采伐,年降水日数减少,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大风天数增加,火险等级上升,旱、水灾年份增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附近地区农业失去了绿色屏障(3)低层次产业结构之下的城市布

9、局建设城市布局与建设受到城市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政策的影响,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使资源型城市布局呈现过于分散的特征,并对城市建设造成很大因难,城市布局迫切需要进一步更新和优化组合。(4)过于分散的城市布局造成了聚集效益较差资源型城市的布局一般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不利局面。即使是相对集中的地域也由于条块分割等原因存在各单位划地为牢,各自为政的问题,使相对集中区域也形成松散的结构。这不仅增加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费用,而且浪费了土地,增加了经营费用,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均是弊大于利、无生命力的。(5)城镇体系建设尚未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与辐射力的地域中心当前资源型城市市域尚未形成具有较高综

10、合功能和综合效益的核心地域,尤其是作为生活服务中心生产科研商服的生长点和辐射源的“技工贸”中心尚未形成,严重影响着矿区向城市过渡的进程。(6) 不适当的经营方式: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中,往往只从部门、地方的短期行为和经济利益出发,对区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重建认识不够,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索取,加剧了土地石漠化。(7)综合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优化组合空间资源型城市建设的封闭性、高度指令性、内性仍很突出;条块分割现象仍很突出;综合经济的起步和发展仍然很分散,未能形成较好的聚集效益和规模经济;城市现代化建设还氙乏发展综合经济的人才及其引入的良好环境;城市发展格局还不适应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变的迫切需要。(

11、8)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开发,矿区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资源型城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城市布局随资源开发就近建设而过于分散等特点。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产出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特征,而且资源型城市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都占绝对优势。近年来,由于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缺乏足够弹性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日益显示出其不合理性,资源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经济危困和生态危机。资源型城市“三危”现象的产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的产、供、销几乎完全

12、在计划体制的控制下运行,资源产品的绝大部分被国家几十年一贯制地以指令性计划调拨的方式拿走,进入市场的自主权极小。资源无价、原料低价、制品高价的价格体系使资源型城市缺乏足够的再生产及产品结构更新换代能力,同时也迫使资源型城市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所以一旦自资源开采进入后期,资源型城市必然出现“三危”现象。可见,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所走的是一条既“不持续”也“难发展”的粗放式的发展之路。(9)城市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更新、完善和提高资源型城市是长期按“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及基本建设“三边”政策的影响,各类建设普遍存在千楼一面、标准低、投资大、效果差的问题,城市整体风貌缺乏建筑、绿化、道路、色

13、彩的整体搭配和协调整合比例,更缺乏特色和文化口味,这与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极不相适应。四、可持续发展对策1.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和原中央所属矿业、森工企业,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

14、偿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欠账。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型城市要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各级人民政府要施行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解决资源枯竭矿山(森工)企业破产引发的经济衰退、职工失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要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资源性

15、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防止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私人成本社会化。2.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协助资源型城市寻求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对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的城市,要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采收率,发展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对资源开采开始衰减的城市,要加强资

16、源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好各种共伴生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拓宽资源开发领域,重视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为本地资源型企业寻找后备基地,同时抓紧培育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要选择好产业转型方向,重点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有关部门在规划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时,要适当向资源枯竭城市倾斜,帮助其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有条件的资源型城市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流通业,支持将具备条件的资源型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3着力解

17、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努力为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资源型城市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认真执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要向资源型城市适当倾斜,中央和地方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要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必要的倾斜支持。大力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先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鼓励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以及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享受

18、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大中型资源开采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渠道,妥善分流安置职工。鼓励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企业整体或部分搬迁到其他地区开发新资源,带动本企业职工异地就业。鼓励承载现有人口确实困难的资源枯竭城市的居民易地就业或迁移到其他地区,迁出、迁入地人民政府要积极为移民的搬迁、生活和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资源枯竭城市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对资源枯竭城市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保证各项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支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按规定及时给予救助

19、。防止在企业破产、改制过程中发生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抓紧改造棚户区。继续支持东北地区加快完成棚户区改造,同时研究解决其他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对难以实现商业开发的棚户区改造,中央政府给予适当支持,主要用于新建小区内部和连接市政公共设施的供排水、供暖、供气、供电、道路的外部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学校、医院的建设。棚户区的拆迁安置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考虑低收入居民的实际困难,地方人民政府及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切实加强改造后住宅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巩固改造成果。4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大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创造宜居环境。对政策规定的

20、环境补偿和整治资金,企业要足额提取和安排,政府要足额征收和安排,并确保专款专用,管好用好。做好土地复垦规划,从征收的土地复垦费中拨出一部分资金,加大矿山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科学编制水资源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有关部门在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时,适当向资源型城市倾斜。加强深部采空区、特大型矿坑对地质结构、地下水文造成危害的基础性研究,制定治理办法。继续做好采煤沉陷区治理,抓紧组织治理废弃的露天矿坑、矸石山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有效预防矸石山自燃和坍塌等事件发生。加大对石油开采造成的水位沉降漏斗、土地盐碱化

21、等问题的治理力度。继续巩固“天保”工程成果,调减木材产量,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环境治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可研究组建专业化矿区治理公司,依托其研究制订矿山治理规划并组织实施。新建矿区要认真借鉴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界定生产和生活区。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订资源开发环评内容、标准和规范。资源开采前必须进行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专项评估,对可能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应禁止开采;经评估可以开采的,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加强对资源开采活动的环境

22、监理,切实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及劳动生产率,减少物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共伴生资源和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在油气开采与加工、煤炭采掘与转化及其他矿业开采与加工企业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各级人民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投资补贴和优惠政策支持。5.深化市场化改革。在宏观层次上,改革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管得过死,计划过多的行政体制。一是要加强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企业与社会负担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法人;政府则要从微观领域退出来,使政府的职

23、能真正转向为企业提供服务,转向城市基础建设和管理。二是要改革矿产品价格扭曲的问题,以规范市场机制,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来配置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营。在微观层次上,改革资源型城市企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现象。资源型城市中国有企业经济成份偏重,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步履艰难,导致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应积极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探索。一方面应积极应用参股、合资、上市等形式改变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另一方面,采取各项优惠措施鼓励和吸引各种经济成份的进入,鼓励创业,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为城市经济真正引入市场机制创造必要的微观基础。6.治理改良生态环境(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4、,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满足资源市场需求和城市经济综合化发展的角度出发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转化相结合,开采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关系。 (2)加大治理环境的投资力度。应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同时,制订相关的地方法规,针对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污染特点,提出治理解决的方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的方针,以确保治理环境的可靠资金来源。 (3)加速资源采掘、开发、加工业的环保技术改造,减少“三废”排放量。 对工艺落后、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矿井、小型炼油厂等应采取措施予取缔或关闭;对新建的基本建设项目,

25、从立项、设计、施工到投产都实行一票否决制,减少新污染源的产生。(4)从规划方面入手,在城市总体布局上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园林化资源型城市。(7)资源型城市一直沿袭传统的非持续发展模式,资源型城市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长期沉积的结果,而且问题是综合性的,必须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多方面进行调控才可能使之走出困境。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资源型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三个方面的迫切需要:首先,是顺应全球城市化浪潮,贯彻国际上关于可持续发展共识,并尽快实现从概念到行动的迫切需求。统观全球经济态势,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因此只

26、有城镇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必须是建立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上的。而对21世纪全球性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资源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焦点。作为集两个问题于一身的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问题亟待关注。其次,是深入贯彻落实我国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在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时十分注重人类住区持续发展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中,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

27、容。资源型城市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第三,是资源型城市自身克服“三危”困难,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进行二次创业、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迫切需要。资源型城市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体现最显著的城市类型,其自身的发展也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严重制约,所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演进,切实地从思想到实践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重振雄风的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长远眼光的发展之路总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其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进而促进其快速稳步发展,使资源型城市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应有作用,实现

28、我国区际间的公平发展。参考文献:1马民涛,卢萌萌,朱瑞娟.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1(2)2陈晓东.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辩证思考J.品牌,2010(4)3刘雯,杨爱荣.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化之路J.煤炭技术,2010(9)4韦仕川冯科,邢云峰,杨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数字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08(9)5刘吕红.我国资源型城市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城市类型数量城市名煤炭城市631唐山、2邯郸、3邢台、4武安、5大同、6阳泉、7长治、8晋城、9朔州、10古交、11霍州、12孝义、13介休、14高平、15原平、16乌海

29、、17赤峰、18满洲里、19东胜、20霍林郭勒、21抚顺、22阜新、23铁法、24北票、25辽源、26鸡西、27鹤岗、28双鸭山、29七台河、30淮南、31淮北、32永安、33萍乡、34丰城、35乐平、36高安、37枣庄、38新泰、39龙口、40滕州、41邹城、42肥城、43平顶山、44鹤壁、45焦作、46义马、47汝州、48登封、49耒阳、50资兴、51涟源、52合山、53广元、54华蓥、55达州、56绵竹、57六盘水、58宣威、59开远、60铜川、61韩城、62石嘴山、63哈密有色冶金城市1264葫芦岛、65铜陵、66德兴、67冷水江、68乐昌、69凭祥、70东川、71个旧、72白银、73金昌、74勒泰、75阜康黑色冶金城市876迁安、77本溪、78马鞍山、79漳平、80大冶、81郴州、82攀枝花、83临湘石油城市984锡林浩特、85大庆、86盘锦、87东营、88濮阳、89潜江、90玉门、91克拉玛依、92库尔勒森工城市2193牙克石、94根河、95阿尔山、96白山、97敦化、98珲春、99桦甸、100蛟河、101松原、102舒兰、103临江、104和龙、105伊春、106黑河、107五大连池、108铁力、109尚志、110海林、111宁安、112穆棱、113虎林其它城市5114莱州、115招远、116灵宝、117云浮、118福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