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2998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以毕节市为例 目 录第一章 绪论.61.1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61.1.1前言.6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1.2国内外研究现状.61.2.1国内研究现状.61.2.2国外研究现状.71.3主要研究内容.81.4研究分析方法.81.4.1共性分析和个性分析.81.4.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8第二章 毕节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分析.92.1毕节市农业概况.92.2毕节市农民收入的变化及特征.92.2.1低水平快速增长阶段.92.2.2高速增长阶段.92.2.3平稳增长阶段.102.2.4下滑回落阶段.102.2.5滞涨性恢复性增长阶段.102.3毕节市城乡居民收

2、入水平变化分析.112.3.1城市居民收入高速增长.112.3.2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巨大.112.3.3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扩大.112.3.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偏小.122.4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结构考察.122.4.1传统农业收入比重有所回升.122.4.2劳务收入比重快速上升.12第三章 影响毕节市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133.1结构性因素.143.2素质性因素.143.3市场性因素.143.4灾害性因素.153.5闲置性因素.15第四章 毕节市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154.1农业区域结构调整.16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64.2.1种植业结构调整.174.2.2畜牧业结构调整.174

3、.2.3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184.3增强农业科技含量.184.4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9第五章 结论.20参考文献.21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以毕节市为例 内容摘要: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综合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说,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论文主要采用了共性分析和个性分析、定量

4、分析和定性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的研究方法。针对影响毕节市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农民增收难的对策及建议。关键词:农民收入 变化态势 增收对策The farmers improve income difficult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Peasant is the critical problem of“Three Rural Issues”which connected with Peasants Agriculture and the countryside,and the key of peasant problem is to

5、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which is an important symbol to integrated reflect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ment,and a main mark to scale farmers living level.The issue of incom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our policy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urse of our industri

6、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directly related to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and directly related to rural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Income increase is therefore become our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ending result to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

7、t. W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income changes of Bijie peasants deeply,searched the main reasons of affecting the increase of rural income and gave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income of Bijie peasa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arching right dir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8、 and rural areas in Bijie and further for the increase of rural income in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 In this paper we combine methodologies of common analysis and personality analysis,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main facto

9、rs which affect the increase of peasantsincome,we give several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Peasant Income; Changes in Posture; Countermeasures前言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综合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

10、治久安。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2003年以后,在6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影响下,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毕节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的深入分析,找寻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探求如何在根本上解决毕节市农民收入增长难的问题,为未来毕节市农业和农村发展找准方向,进而为边远贫穷地区的农民增收提供参考。1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内研究现状农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98年“三农”问题提出之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人们对如何从根

11、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要解决现在的“三农”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林毅夫,2005)。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困难这一问题呢?有学者认为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问题,也非“三农”问题所能涵盖,而是一个越来越多地和非农就业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张车伟等,2004)。一些学者认为国家要通过政策、金融等手段把资金引导到农村,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第四条渠道(徐祥临,2001)。还有学者认为调整农业组织结构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

12、路(王乃学,200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2005年9月22日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村劳动力人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众多学者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的研究当中,有人强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人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对目前农产品总体上供过于求的局面,国内市场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并不是增加农民收入。有的把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总结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宋洪远等,2000)。有研究表明,农业结构调整在微观层面上对农民收入产生效应,但在宏观层面则没有效应(王萍萍,200

13、1)。也有学者将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用归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而对整个国家的农业总量扩大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张明林等,2002)。还有学者认为,中国行政体制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发挥(谭秋成,2003)。另有学者认为,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始终保持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李国祥,2005)。1.2国外研究现状在发达国家也存在着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现象。以美国为例,1820年时,农业占美国GDP的70%,随着工业革命

14、的进展,到1890年该比率降到38%,到2002年农业仅占美国GDP的不到2%。2002年美国农民平均收入为20 220美元,而同年的所有就业者(包括农业与非农)的平均收入是35 560美元,为农民收入的1.76倍(陈志武,2003)。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与服务业的收益率大大高于农业,致使农业失去了比较优势。在发达国家把转移富余劳动力、建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等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国外对于非农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不少经典的理论。其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为系统、最富有应用价值的理论为:“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创立

15、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模型”(即无限富余劳动力发展模型),费景汉、拉尼斯和乔根森对二元结构模型做了进一步发展。后来托达罗又补充了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发展了二元经济配置的理论。斯塔克提出了相对贫困假说,对二元经济理论作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人口转移理论的发展也为解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如雷文斯坦的转移规律、博格的推拉理论都对人口在地区间的转移动因作了深入的研究(李德洗,2005)。1.3主要研究内容为探讨边远贫穷地区农民增收问题,论文依据贵州省统计资料和毕节市统计资料,深入分析毕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找寻其中的规律,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实现农民增收提出

16、对策和建议,为未来毕节市的农村、农业发展寻求方向。1.4研究分析方法1.4.1共性分析和个性分析农民收入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研究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分析农民收入变化的普遍性规律,即农民收入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又要分析它的个性特征,即毕节市的农民收入变化规律。1.4.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农民收入问题可以通过农民的收入变化来定量的进行比较,但是有些潜在的投入是不可以量化的,对这些不能量化的指标进行分析就需要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从中找出不同的规律。2 毕节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分析2.1毕节市农业概况毕节市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 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

17、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较大,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遏制。耕地中山地占86.4,中低产田占82.58,坡度15度以上的坡地占52.4,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不强,耕地破碎,不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人均耕地少,质量差。同时,以春伏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土高水低的现象,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利

18、用困难;降水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各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当前毕节市农业和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也是增收困难。农业的发展对于毕节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毕节市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毕节市国民经济的增长。2.2毕节市农民收入的变化及特征2.2.1低水平快速增长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19801992年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6元增加到576元,增幅达443%,年均增长15.1%。但

19、绝对收入水平较低,不超过600元。2.2.2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农业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农民万元户、专业户大量涌现,特别是国家两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制定农产品保护价收购政策,并在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多种经营、推进非农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31997年5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3.3%,连续登上三个台阶,1993年超过600元大关,1996年超过1 000元大关,1997年超过2 000元大关,达到2 135.5元。2.2.3平稳增长阶段经过几年农村经济的调整发展,粮食市场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粮食优化经济价格开始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薄

20、弱、遭受春旱洪涝早霜等自然灾害,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增。19982000年2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仅为3.9%。2.2.4下滑回落阶段受市场和价格因素影响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因素影响,特别是兰西、明水争取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下降。20012003年2年间年均下降6.5%,人均下降283元。2.2.5滞涨性恢复性增长阶段2004年以后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特别是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等一系列促农增收政策的出台,农民人均纯收入开始出现新的回潮和上升期。20042006年两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 024元上升到2 495元,增幅达23.3%,年均增长

21、11.0%。2006年变化尤其显著,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增长379元,增幅达17.4%,是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尽管目前农民收入增速放缓,但随着“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别是现代农业快速推进,未来35年农民收入将进入大幅度增长时期。2.3毕节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分析受毕节市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的影响,尽管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投资的倾斜度,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普遍偏低,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1.9:1,即2个农民的收入才相当于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住房、医疗等福利性收入,这个数值还会更大。2.3.1

22、城市居民收入高速增长1992-2006年,毕节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43元增至4561元,增幅513.9%,年均增速为13.8个百分点。其中,19921994年、19981999年、2006年为高速增长年份,年增长幅度在12.2%19.9%之间,年均增幅分别在15.5%、16.4%、12.4%;19951997年为超高速增长年份,年增长幅度在23.8%38.2%之间,年均增幅34.6%;20002005年为低速、中速增长年份,年增长速度在0.1%10.0%之间,年均增幅4.8%。综上,毕节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基本上是以1999年为分水岭,19921999年为高速、超高速增长年

23、份,19992005年为低速、中速增长年份,2006年略有回升。2.3.2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巨大19922006年,贵州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 211元增至7 471元,增幅516.9%,年均增速为13.9个百分点。毕节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43元增至4 561元,增幅513.9%,年均增速为13.8个百分点,比贵州省同期平均增速低0.1个百分点。由于毕节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贵州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而起始点绝对水平相差悬殊,造成近年来毕节市与贵州省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1992年毕节市与贵州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468元,到2006年差距

24、拉大到2 910元,与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比仅差200元。2.3.3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扩大19922006年,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760元增至3 010元,增幅296.1%,年均增速达10.3个百分点。毕节市同期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76元增至2 495元,增幅333.2%,年均增速达11.0个百分点,比贵州省同期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1990和2004年毕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较贵州省平均水平低,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比贵州省同期略高,但绝对水平仍低于贵州省同期水平,并且差距逐年增大。自1980年以来,除19962001年毕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贵州省同期平均水平外,其余年

25、份均低于贵州省同期水平,并且近年差距逐年增大,到2006年绝对水平差值已扩大到515元。2.3.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偏小1992-2006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在1:1.59-1:2.65之间,毕节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在1:1.04-1:1.91之间。因此,与贵州省相比,毕节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2.4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结构考察2.4.1传统农业收入比重有所回升由于中国农业生产已进入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新阶段,农民增产不一定增收,提高农产品价格也受到国际市场同类商品的制约,所以依靠家庭经营的传统农业或第一产业已不能为农民创造出更多的收入(王秀杰,2001)。毕节市的传统农业收入在

2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1980年占92%,1993年占85%,1998年占59%,2001年占60%,2004年占65%,2005年占67%,从长期发展态势看呈下降趋势,从近期发展态势看,自1998年起传统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又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种植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1980年占90%,1993年占72%,1998年占46%,2001年占44%,2004年占43%,2005年占41%,呈逐年递减趋势。但是,人均种植业收入绝对水平不断上升,26年间年均增长9.3%。畜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1980年占2%,1993年占12%,1998年占12%,2001年占15

27、%,2004年占21%,2005年占25%,呈逐年上升趋势。林渔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1980年不足1%,1993年至今均占1%,呈逐年平衡发展态势。2.4.2劳务收入比重快速上升与传统农业收入比重下降相对应的是非传统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劳务收入快速上升是主要支撑因素。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1998年占6%,2001年占4%,2004年占6%,2005年占9%,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工商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1980年占8%,1993年占11%,1998年占33%,2001年占34%,2003年占27%,2005年占22%,呈上升回落的趋势,从百分比图

28、上看呈现纺锤形变化。而其它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1993年4%,1998年占2%,2001年占2%,2004年占2%,2005年占2%,呈稳定增长趋势。3 影响毕节市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历史矛盾积累和现实问题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集中反映的结果。影响毕节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素质不高等诸多制约环节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农业结构调整缓慢,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农业效益低下。农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将持续影响农

29、民收入增长一段时期。3.1结构性因素根据风险成因和管理的理论,结构简单,产业过于集中,其风险性加大,特别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往往造成农作物减产,收入波动。毕节市的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一产比重偏高。2006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是29.5:26.2:44.3,2006年贵州省11.1:59.5:29.4,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贵州省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高于中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农村和农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产品结构看,毕节市农产品质量普遍偏低,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达到标准品标准,不但卖不上好价钱,甚至出现卖难问题。特别是绿色食品和特色产品发

30、展水平不高,据2005年统计部门测算,绿色经济收入仅为农业总收入的3%。从产业结构看,对农民增收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多,特别是高速发展的乡镇企业近年来逐渐回缩,从2001年到2005年的4年的时间里全市乡企收入由25亿元猛跌到18亿元,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50多元。3.2素质性因素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人均不到7年,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6%,还有4万人为文盲、半文盲人口。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制约了农民增收。农民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较少。从目前农村看

31、,有文化的年轻人大都经营非农产业或者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呈现出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的“三化”现象,他们一般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滞后,很少接受系统的农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培训,主要靠老辈的言传身教和生产实践获得农业技术,很难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不强。受千年来中国农民传统习惯的影响,部分农民思想禁锢、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旧的乡风民俗制约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3.3市场性因素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幅度与农业生产资料变化幅度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农产品相对成本的升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升降。在农产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的高低是由农产品成本来决

32、定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价格下降,其原因是粮食供过于求,中国粮食也供过于求,这是供求规律决定的。与此同时,生资价格加速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的升降反差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在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同时,种子、化肥、柴油、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仅2006年每公顷比2005年增加成本300多元。3.4灾害性因素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致使风雹、旱涝、虫灾、早霜、低温等灾害频繁发生,部分市县十年九灾,造成农业减产减收。从2001年到2005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发生。3.5闲置性因

33、素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劳动力剩余时间越来越多,大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浪费。据初步匡算,全市近一半的劳动力常年处于就业极不充分状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还有半年以上的空闲时间。以1998年为例,当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50万人,如果全部转移出去,按人均年收入为2 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10亿元,全市农村人均可增收265元。而实际上1998年全市农村劳务收入只有3.4亿元,两者相差6.6亿元,人均少收入175元。4 毕节市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毕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水平偏低、增长缓慢、收入来源结构变化明显。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千方百计提高种粮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34、入手,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全面带动全市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产品价格,就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就要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要延长产业链条,由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转化。还要加大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实现过腹增值,加工增值,刺激并拉动种植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毕节市农民的收入水平。从当前主要制约毕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几项主要因素来看,灾害性因素需要国家的资金、政策、公共产品的投入,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抗灾自救的能力,而在结构性因素、市场性因素和闲置性因素这三方面结构性因素占着主导地位,农民收入要想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

35、要从农业自身内部挖掘,也就是说要在农业内部进行区域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通过农业和农村结构的合理调整适应并影响市场的有益流转,从而促进劳动力转移,实现社会结构自发调整。4.1农业区域结构调整从中国来看,毕节市的区域比较优势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因此,有必要从贵州着眼,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毕节市农业的总体竞争能力。要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如玉米、马铃薯、大蒜的深加工企业,从外需上刺激农民的积极性,做大做强玉米产业、马铃薯产业和大蒜产业;而在土壤条件不好的地区、侧重养殖业的发展,种植

36、饲料作物,实现种草养畜,做强乳品产业、肉类加工产业、葵花产业;在林区、半山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在江河地带发展渔业,用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优化农产品布局,创造区域优势。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这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现有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导致农产品卖难,这主要是农业结构不合理所致。只有合理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才能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单纯是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的调整,而应当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之间量的调整,是优质高效产业和粗放低质产业之间质的转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毕节市丰富劳动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