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3001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构建的研究胡汉生摘要:深入研究强制隔离戒毒的方法,构建科学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对于提高戒治效果,促使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分类分期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是比较有效的,基本方法就是把毒品和瘾君子分别分为传统型与新兴型和吸食传统型毒品与吸食新型毒品并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是符合戒毒的客观规律的,也是符合世界戒毒趋势的。 关键词: 分类分期 强制隔离戒毒 戒毒模式 跟踪帮教 美沙酮 目前,我国政府正式公布的吸毒人数约54万。但是真实的人数应该是54的数倍,而且流行趋势还在上升,并逐步由沿海省份向内地蔓延。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吸毒的年龄越来越小,毒品

2、毒性的强度越来越烈,毒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吸毒的方式越来越向静脉注射发展。因此,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探索吸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矫治模式,创新所内教育矫治模式,实现我国戒毒模式的顺利转型成为我们现阶段工作的重点所在。分类分期戒毒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了。一、当前主要的强制隔离戒毒的管理模式(一)外国的主流戒毒模式迄今为止,戒毒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吸毒预防、戒断毒瘾、防止复吸,帮助成瘾者正常回归社会一直是世界各国禁吸毒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世界各国的戒毒模式有较大差异,戒毒模式的构建也存在着各种形态。国外主要有医学康复模式和社会心理康复模式。采取医学康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为吸毒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的,易反复的

3、脑疾病具有严重的药物依赖性,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应通过医学方法给以治疗,使吸毒者生理机能得到改善。主要方法是多元药物维持疗法,如自然戒断法,又叫“冷火鸡疗法”,强行中断吸毒者的药物供应,使其的戒断症状随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退 房红.国外禁吸毒模式述评.J.昆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又如“TC模式”和“福音模式”其中用得最广泛的是“美沙酮维持疗法(MMTP)”。社会心理康复模式侧重点在矫正吸毒者的毒品心理依赖,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认知矫治、心理矫治、行为矫治。其中以“治疗集体(TC)”模式最具代表性,它通过营造一种居住环境,让吸毒者自助和互助来矫正自己的人格问题,改善人际关系,树立自

4、己负责的观念。(二)国内主要的戒毒模式目前,我国的戒毒模式是:自愿戒毒、公安的强制隔离戒毒、劳教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三位一体的戒毒管理模式,分别由卫生、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管理。1、自愿戒毒自愿戒毒医疗机构由医疗卫生部门主管,公安机关监督。自愿戒毒机构目前主要是由医疗卫生系统、军队系统的医院开办,一般为15-20天。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有自愿戒毒医疗机构148个,戒毒治疗床位近一万张。2、公安强制戒毒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的规定,对吸毒成瘾者予以强制解除。对吸毒人员实施强制戒毒,由县级公安机关决定。公安强制戒毒机构由公安部门主管,对象主要是第一次吸毒成瘾者。3、劳

5、教戒毒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规定:“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戒毒劳教所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对吸食人员进行劳动教养,由地(市、州)劳动教养委员会决定。劳教戒毒的对象主要是经过公安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者。劳教戒毒的期限为1-3年。目前全国共有戒毒劳教所41所,2002年劳教戒毒13.3万人次。二、我国当前主流戒毒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戒毒模式是:自愿戒毒、公安的强制隔离戒毒、劳教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三位一体的戒毒管理模式,分别由卫生、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但这三种戒毒模式的设置和侧重点是不完善的,存在问题有:职能交叉、交流不足、资源利用率

6、低等 北京市劳教局管理处.强制隔离戒毒体制及管理模式的研究.,而根本原因应该是没有深入了解解毒的整个过程链条和戒毒各个阶段吸毒人员的各种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进行相对应的治疗矫正,相反当前国内有很多一部分很多戒毒效果长期不理想。(一)自愿戒毒的缺点:1、吸毒者动机不纯。很多人进戒毒所是为了得到一个“避风港”或逃避禁毒斗争的打击,或缺少了毒品来源等等。因为自愿进入了戒毒中心,既可以逃避拘留、罚款,又可以免除被强制戒毒或送劳教1-3年的危险。2、存在管理难题。自愿戒毒中心本质上应说为是一种医疗机构,医生对病人是一种医患关系,一种平等关系。可是对于那些瘾君子来说,附在身上的不只是毒瘾,更多的是

7、伴随有一种劣根品质,这就往往造成医护人员常被殴打,戒毒人员严重违反规定的事情屡屡发生,也就造成了戒毒的预期目标常常不达标。 谷迎春.重构我国现行三种戒毒模式.J.杭州.2004(二)强制隔离戒毒的缺点:1、重生理戒断轻心理戒断。公安的强制隔离戒毒最根本问题是在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戒毒过程,存在着戒毒的科学流程的缺位。目前大多数公安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工作仅停留在脱毒阶段,缺乏必要的因人施教的心理康复治疗。2、后续帮教难以后续。实践中强制隔离戒毒在所内的戒毒工作就难以招架,若再把警力向社会延伸,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致使送戒与戒断出所的衔接有脱节或断层现象。(三)劳教戒毒体制缺点:10多年以来全国各地劳教

8、单位在戒毒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多种成形的工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归纳起来成熟的主要有广东省的“3+1戒毒矫治康复模式” 张小兵.劳教戒毒模式研究兼论广东3+1戒毒矫治康复模式.J.、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的“L-C模式”、上海“三个港湾工程”,但是这些探索都是初步的,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在实践中缺乏对戒毒劳教人员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矫治的方法;二是对戒毒劳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与其他类型的劳教人员不能有效区别;三是缺乏科学、规范的劳教戒毒工作评估体系。还有因为戒毒劳教所缺乏急性脱毒之后的综合性康复措施,在戒毒人员送进劳教场所后,促进吸毒者心理和行为康复的科学、有效的手段不能及时跟

9、上;戒毒人员回到社会后又缺少有效防止复吸的医学、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是目前劳教戒毒工作没有取得理想戒毒效果的一个原因。三、构建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一)构建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意义吸毒成瘾的形成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从法学与社会学角度来看,吸毒者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而从医学角度看他们又是一群病人。这就决定了戒毒矫治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入手,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科学矫治,既要实行生理的脱毒,也要实行心理的脱瘾还要做到社会支持,并予以适当的后续照顾。现阶段人们吸食毒品有以下特点:毒品的多样性、毒性的趋强性、吸食的年龄趋轻性、地域的扩展性

10、、吸毒人员的复杂性、阶段反应的明显性,但不幸的是,目前许多戒毒所聚集的是各式各样的人,吸毒人群本身存在特殊的吸毒亚文化环境,吸毒者的意志素质良莠不齐,参差较大。有的人吸的是传统型的毒品如鸦片等,有的人吸的是新型的毒品如病毒等,这是不同性质的毒品,对人身心的影响固然是不同的,而吸食同一毒品的对众人的影响产生的反应在各阶段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构建分类分期的戒毒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戒毒人员进行矫治。 分类指按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的种类,可分为传统型毒品(阿片类药物)和新型毒品(主要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并对不同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措施。分期是指按照戒毒工作的一般的规律,将强制隔离戒毒

11、分为生理脱毒期、康复期、适应期、考察期,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二)构建分类分期戒毒工作的客观需要 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客观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戒毒规律的客观需要。禁毒法第43条第一款指出“强制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的康复训练”。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脱毒期、康复期、适应期、考察期四个阶段。我们根据不同类型吸毒人员,在不同阶段设定不同工作目标,不同矫治内容,进而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逐步开展戒毒治疗工作。戒毒理念尤其是需要引入分类分期的戒毒模式创新我国的戒毒方法和戒毒手段,只要是

12、以康复教育为重点,以分类分期戒治为手段,以流程管理为运行特征,以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最终目的的戒毒康复模式。国际和国内戒毒工作的实践表明,对于毒品成瘾者,完整的戒毒过程包括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适应和重返社会三个必不可少又相互衔接的环节。相应地戒毒工作也应分为生理脱毒期、身心康复和适应期和回归社会适应期和后续考察期。1、毒品种类性质不同传统毒品分为鸦片、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被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列入管制的麻醉药物,主要由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而成,属半成品类毒品。新毒品指冰毒、摇头丸、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等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列入管制的致幻剂、兴奋剂、抑制剂等主要通过人工合

13、成的,属化学合成类毒品(精神药物)。 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成瘾者区别明显:一是症状不同。前者更多表现为生理和精神的依赖性由于长期的吸毒,吸毒者常表现为精神颓废、瘦弱不堪,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免疫力下降和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受损,尤其是人体胃功能及肝功能和生育功能。有些毒品如吗啡(源于鸦片)用药过度会出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深度抑制,有可能死于呼吸衰竭。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出现紊乱,出现流汗、焦虑、发抖、流涕、呕吐、痉挛等一系列所谓戒毒反应,同时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后者主要变现为慢性中毒。如冰毒特点就是一次便上瘾,毫无办法解脱,因此它又称“毒品之王”滥用时会出现精神兴奋和出现狂躁

14、症、自杀、自毁行为暴力倾向等中毒反应,一旦停药会出现好睡、精神萎靡等中枢抑制症状,用药过量则可能出现精神幻觉、错乱、躁狂甚至精神分裂。二是治疗方法不同。对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成瘾者的治疗方法也是大不相同的,无论是生理脱毒还是心理治疗。因此,国家卫生部分别发布了阿片类药物成瘾常用解毒疗法的指导原则和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及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对两种毒品成瘾者的戒毒工作进行指导。2、毒情发展的现实需要 从全国来看,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在2009年05月05日发布的2005年-2009年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传统毒品滥用趋势稳中有降,2005-2008年海洛因滥用人员中新发生人员比重从6.4

15、%下降到4.6%,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而新型毒品滥用流行趋势呈快速增长,2005-2008年新型毒品滥用比例由5.3%上升到14.2%,增长了8.9个百分点,其中病毒的比例由2.4%上升到22.1%增长了8.2倍,病毒成为目前主要流行滥用毒品之一。兰翠河. 构建分期分类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设想.J. 因此,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并存,如2008年2月,公安部禁毒局与美国司法部缉毒署合作开展跨国控制下交付行动,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可卡因779克、大麻276克、其它毒品600余克,一举打掉了一个长期在华从事贩毒活动的非洲籍跨国贩毒犯罪团伙。吸食传统毒品与吸食新型毒品同

16、时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也是现实的需要。(三)构建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设想1、分类分期戒毒模式各个时期的目标一般的戒毒矫治总体上包括脱毒康复和适应帮教其回归社会3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戒断毒瘾后的康复和戒断监控。因此实施有效、恰当的身心护理,以改变心理或行为上的异常,促进人格成熟,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及增强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是戒毒成功的重要保证。 (1)所内生理戒毒期 所内教育矫治期的戒毒矫治时间为戒毒人员进行社会回归矫治期前的在所时间。该阶段将戒毒人员进行分类,分成下面三个类别:一类:分类吸食传统型和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二类:同一类戒毒人员要进行分期矫治并进行毒品替代

17、治疗的;三类:代谢性地减少吸毒频次和吸毒量,并据此进行分班教育(进行必修课的学习)。也可以针对戒毒人员的罪错类型、文化程度进行二次分类教育(进行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该时期的分类分期矫治,旨在于使戒毒人员适应场所的生活环境,实现身心机能的基本恢复,增强意志力,矫治恶习,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寻求心理帮助、社会支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2)康复期和社会回归适应期 在该阶段的戒毒矫治,是所内戒毒矫治的最后阶段,主要对每一个戒毒人员进行责任心的培养,家庭观念的加强,职业技术技能的习得,回归社会的心理调适,与家庭关系的重建,学会积极寻求帮助,帮助戒毒人员建立一个健康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坐标

18、。同时,在该阶段对每一个戒毒人员进行戒毒效果预测,对每一名戒毒人员设立一个期望的戒毒目标,既作为该阶段的矫治主旨,也为下一阶段的社区继续教育期提供监测、评估借鉴。 (3)社区继续考察期 该阶段的戒毒矫治主要是指戒毒人员解教后在社区中的继续教育阶段,该阶段的戒毒矫治以社区的教育、家庭教育为主,戒毒所为辅,合力开展戒毒教育。2、构建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具体措施按照分类分期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禁毒形势的实际,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构建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生理脱毒阶段:生理戒毒是戒毒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戒毒康复的第一基础,即解除对毒品的生理依赖,脱毒的英文词源(detoxification),在诊断

19、学大辞典中,脱毒是指“使个人从精神活性物质的作用中摆脱出来的过程”。诊断学大辞典. M.华夏出版社,2004我们认为,生理脱毒是指在戒毒过程中,使戒毒者停止使用毒品,并给予戒毒者药物治疗或其他帮助,控制和减轻吸毒者停掉毒品后出现的戒断反应的过程。这个阶段主要进行急性脱毒工作,以医疗戒毒为主,同时辅以心理疏导不参加园艺劳动。脱毒期需要2个月时间,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与外界的联系,防止毒品、毒具流入所内,使戒毒人员适应所内的生活的环境与生活节奏。 依靠入所大队进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根据各场所区收容的传统吸毒人员和新型吸毒人员的数量,选取一定数量的管教民警与戒毒医务人员,组建入所大队,并

20、在大队内设戒毒一区、戒毒二区等。分别对吸食传统型毒品和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进行为期2个月的生理戒毒期戒毒。(1)一分区主要以以美沙酮递减替代疗法对吸食传统毒品人员进行戒毒。美沙酮(MMTP)维持疗法,又叫阿片受体激动剂维持治疗。目前被一些国家的戒毒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戒毒模式,可以在戒毒场所内设立若干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平时的工作是对吸毒者提供合适的美沙酮剂量,足以控制症状又不产生欣快感,降低甚至丧失吸毒或注射海洛因产生的强烈快感体验。减弱吸毒者对海洛因的渴求感,一定意义上,美沙酮维持治疗既是脱毒方法也被作为戒毒措施。美沙酮替代递减使用原则是:单一用药,逐日递减,先快后慢,只减不加,停药时

21、应坚决。给药方法是每天一次,监督成瘾者当面服下。美沙酮替代递减的前一阶段比较容易完成,可以逐日减量20%或更多并无不适。但在后一阶段,当剂量减到100mg左右时,戒毒者可能会出现失眠、不安、骨关节疼痛、胃肠不适,全身难受等,这时则应该暂缓减药,在某一剂量上维持1-2天后再慢减。停药后戒断症状会有所反复,2-3天可达到高峰,7日后基本消失。此时要多做鼓励和解释工作,切不可恢复用药。一般而言,海洛因每日用量在1g以上者,美沙酮替代剂量为30-50mg左右,最多不超过60mg,依赖病程长者可酌情加大剂量。用香烟吸或用“追龙”法,日用量0.5g左右者,10-20mg美沙酮便可替代。如果在服用首次剂量后

22、,又出现戒断综合征,可视症状的轻重情况再给美沙酮5-10mg。如首次剂量过大,服药后戒断者可能出现过度镇静、出汗、欣快感。如果发现美沙酮剂量过大,需认真确认吸毒者海洛因的真实用量,第二天大幅度减药。比如,一次减10-20mg,每日递减药量的20%左右,减至10mg时改为每1-3天减1mg。大多数的戒毒者可以在15-20天内停药。要注意的是应该遵循卫生部阿片类药物成瘾常用解毒疗法的指导原则结合戒毒人员的体质,吸食的具体品种、成瘾程度、戒断症状,以美沙酮递减替代疗法为主的生理脱毒,同时门诊还相应地开设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服务,艾滋病毒预防教育等服务项目。(2)二分区主要以以药物治疗和精神障碍治疗相结

23、合对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进行生理脱毒。我们可以遵循卫生部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及相关障碍的诊断指导原则同时结合吸毒人员吸食的具体品种、体质、精神症状,用药史、治疗史等,采取药物治疗和精神障碍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理脱毒。对待吸食新型毒品如病毒、摇头丸等戒毒人员我们常用纳曲酮(naltrexone)等麻醉药拮抗剂进行治疗,纳曲酮是一种非成瘾性抗冰毒类药物。可以阻断精神类药物的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阻断阿片受体,甚至反转由静脉注射海洛因等毒品所产生的作用,并不产生类精神病反应,可以保持不复吸、巩固戒毒成果。 在吸食传统毒品人员躯体戒断症状和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躯体和精神阶段症状基本消失后。入所大队还应

24、该根据上述人员身体状况给予必要的调整与营养补充,生活上以予照顾使戒毒人员平安度过急性戒毒期,消除强烈的生理依赖,体能逐步恢复,为下一步康复打下基础。康复期戒毒 着眼戒毒人员生理机能恢复,稽延性戒断症状治疗和综合性教育矫治使戒毒人员再社会化,在戒毒场所可以导入TC(thereapeutic community治疗社区或集体)的理念,建立戒毒社区,即为戒毒者建立的一个以集体居住为前提,在集体居住的过程中通过自助和互助的方式学习生活规则,辅之以工作者心理疏导,职业技能训练,矫正自我人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应急能力,塑造正常心理机制和社会行为,最终实现戒断毒瘾,重新社会化的一种集体居住、生

25、活工作、社会交往和戒毒治疗为一体的居住性治疗环境。按照吸食传统和新型毒品人员的多少,组织不同戒毒大队分别进行相应治疗。(1)对吸食传统型毒品戒毒人员,主要以抗复吸团体心理咨询为主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导入NA(narcotics anonymous毒品成瘾者康复匿名团体)房红.国外禁吸毒模式述评.J.昆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这是1935年于美国成立的,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戒毒模式之一,由各类毒品成瘾者自发组成,以匿名的方式存在和活动不参加任何社会公众的宣传报道,注重手册的运用,用操作手册规定NA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规定NA著名的核心康复程序“十二步戒毒法”和“十二传统”指导和约束所有成员

26、戒毒。如我国澳门地区的“福音戒毒”和“应许之家”等。以本小组成员为单位开展活动,他们同吃同住同劳作,互相约束,自助和互相帮助,开展专门小组活动,诸如发泄痛苦和愤懑,讲述吸毒史,“对质”(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举办抗复吸心理康复训练,开展心理测量,进行吸毒动因调查分析,开展心理调适技能和人际交往课程帮助戒毒者探明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减轻心理压力与困惑,减少戒毒者的孤独感,培养集体观念,促进心理依赖行为的改变。(2)对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主要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进行心理治疗。运用动机晤谈方法,不断强化其戒毒动机,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消除心理障碍重塑健

27、康人格,具体方法包括:行为矫正治疗、认知治疗、人格矫正治疗。开展戒毒激励机制,使戒毒者从事各种社会性的工作,让其从中感受到成就感,从中体会到自己的行为的社会性、效益型,让其真正认识到除了毒品我们还有很多追求。让每个戒毒者首先从最低级别工作开始,譬如说是清洁工等,经过努力,可以不断升级,获得更多权利,有例如:外出、探访、或成为管理者等,让戒毒者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和亲情的温暖,社会责任感的存在和自我的价值,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认知方法。通过认真开展认知治疗使戒毒者在理念上划清界限,坚定信念,坚持执行正确的认知,认清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人格矫正治疗,帮助戒毒者矫正人格偏差

28、,通过改变习惯,控制情绪,改变性格,恢复正常人格。 同时在康复期间要做好戒毒人员家属的工作,向他们宣传强制隔离戒毒的方针和通报戒毒人员在所内的表现,动员家属来所探望,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关心。回归社会适应期戒毒。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前3个月,除在戒毒大队对其进行常规教育和专项教育就业指导外,还应该包括拒毒训练、职业培训、社会安置衔接等内容。 (1)对吸食统毒品戒毒人员应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抗复吸的心理训练。开展出所前巩固教育和拒毒训练,增强对毒品的心理抵抗能力。训练内容包括如何与毒友及毒贩断绝来往,如何控制心理渴求,如在回归适应阶段若有思毒的倾向,所内的管理者应要引起注意了,在管理工作中可以适应

29、增加人文方向的关怀,重视吸毒人员心理的调整和思想认识上的觉醒,降低他们的自卑感,转移其的注意力做更多有益于集体的事,增强其的自强自立信心,侧重地培养集体感和荣誉感。如何摆脱不良情绪,如何应对外来压力,如何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如何预防复吸等。增强对毒品的心理的抵抗能力,对吸毒者的自我否定行为要做出积极和及时的回答,对环境的因素、个人的生活的经历、吸毒成瘾的机理等进行深刻的阐释,并要求我们和吸毒者在一起,对其的消极心理与积极心理、消极行为与积极行为作出全面的回忆和总结;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诸如角色扮演,兴趣发展等等,使吸毒者正确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充分发掘个人的闪光点,辅助开展系统科学的身心训练,逐

30、步增强其戒毒信心,注重培养戒毒人员的戒毒意志力 汪道之.心理咨询.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2)对于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应继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一步强化其新的行为模式。“吸毒人员通过在治疗社区生活一年半载逐渐恢复其自尊、自信和责任感,更多地履行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中得到强化。矫治其因长期吸毒而形成的懒散行为,为其回归主流社会做好准备 杨茂彬.云南戴托普治疗社区在中国的实践.北京禁毒在线.2004年。”积极为戒毒人员创造与社会相近的环境,使之逐渐融入到现实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可以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参加义务劳动等。可以更多地安排家庭,社会帮教活动,让戒毒者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认知,矫治和巩固

31、自己的行为以健康的精神状态平稳步入社会。 在适应阶段要抓好的工作主要有而且重点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会正当的一技之长,积极与地方劳动就业培训部门工作,根据戒毒人员的爱好与兴趣,开办培训班,提供就业信息,开办就业指导,为之重返社会做好就业准备。依托戒毒康复中心联动当地居委会、社区做好戒毒人员出所后的考察安置工作。 戒毒人员经过康复治疗和回归适应期训练后,基本上解除了对毒品的“心瘾”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戒毒人员打后就远离毒品了,事实上我们还应该在考察期继续做好跟踪帮教工作,让他们从心理上不思毒,在生活上过的充实不愿触毒。考察期是检验前段时期的戒毒效果和及时反馈戒毒人员信息并做出相应措施的

32、阶段,是戒毒人员戒毒是否成功融入社会的观察期。主要工作包括社会工作安置衔接、后续照管、调查评估等内容。考察期间最重要的是而且是很有实际效果的防复吸的方法是解决好戒毒者戒毒后的工作安置问题,在国外,社会要求政府和戒毒机构在吸毒者脱毒后安排心理卫生医师对患者进行长期耐心的心理行为矫治,设法使患者脱离吸毒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给患者安排正当职业使其得到精神寄托,而不再思念毒品,所以建立完善的社会帮教网络,积极开展对吸毒解教人员的跟进帮教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戒毒所应将解教人员的戒毒效果、职业培训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联动当地派出所、居委会、社区和家属与解

33、教人员建立固定联系。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社区戒毒地域网络模式,又叫“整合是策略”,在除了政策外,还需要有更多的社区参与和民间力量志愿者的投入,提供辅导、毒品滥用教育、更新咨询等,协助毒品戒治者停止使用毒品,重返社会。日本的主要方法是结合警察署(暂时保护)、保健所(指导访问)、精神病医院(验尿)、福祉事务社和职业安定所(安排就业)等机构,给戒治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与辅导,以防止复吸 张伯宏.建立本土化戒毒模式之刍议J.台北.中央警察大学丛刊.民国95.7第三十七卷第一期.。比如建立跟踪回访制度,由当地政府的基层部门对戒毒回归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通过定期归所尿检等措施进行跟踪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进行

34、相应的奖惩,也可以采取随即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解教人员实行跟踪回访,采取见面了解、尿液检测与家庭、社区、街道办、派出所了解调查的方式,考察出所人员就业、社会关系等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体系,检验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的实际效果。“社区为主,主动介入”的戒毒策略以禁毒社工和相关社会资源为依托,坚持预防为主,以更专业和人性化的方式提供戒毒服务,尽管到目前为止还很难说这种模式有多高的戒断率,但这个方向是大势所趋 张锦红.跨越迷墙:药物滥用22讲c.香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1999.113。通过考察期的工作,巩固解教人员的戒毒成效,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同时可以通过检测评估,促进所内的戒毒工作

35、。通过构建分类分期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禁吸毒的态势,通过分类分期的措施分别对待吸食不同类型毒品和吸毒程度人员,进行心理和行为的矫治,强化其正确行为模式,并在强化行为模式中让戒毒人员从内心上抗拒毒品,同时在戒毒人员生理戒断毒瘾出所后持续推行跟踪帮教政策,让戒毒人员回归正常生活,戒毒人员一旦进入正常生活,真正融入社会,重新建立以前的社会联系以置换现在的偏差联系,当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圈子再产生依附,重获家人、朋友的接受,社会联系便会再次发挥约束力量阻止其的复吸行为。参考文献1. 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痛击毒魔-禁毒理论与实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2. 陈贝

36、帝.中国吸毒调查.M.新华出版社.2006.3. 劳教戒毒基本模式(试行).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 ,11 (3 ):1254. 谢仁谦.强制戒毒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 ,11 (3):1821835. 姜祖桢. 劳动教养戒毒效果评估体系与标准研究.中国司法. 2005年第06期6. 司法部劳教局课题组.劳教戒毒模式研究(上).中国司法.7. 司法部劳教局课题组.劳教戒毒模式研究(下).中国司法.8. 房红.国外禁吸毒模式述评.J.昆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9. 杨玲,崔诣晨.193例戒毒者人格类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3,26(6):35.10. 高梅. 治疗社区与我国强制戒毒相融合的实践与探讨.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年06期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