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125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一)故事法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

2、。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

3、”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二)质疑法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

4、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三)图像图表法图像图表法是利用讲解课本上的图像图表导入新课。图像、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如在讲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辽阔的牧区”一节时,上课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这三种畜种都是全国有名的畜种。它们为什么会全国闻名呢?请你们用红笔把三河马涂红。”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种出乎寻常的作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老师侃侃而谈:“三河马身材高大,体形美观,全身披着枣红色的鬃毛。(学生议论千里马,“日行一千,夜走八百”)三河马跑得很快,一千米

5、的距离它只用一分二十秒的时间就能跑完,是国内名马的冠军。”学生们发出惊叹声,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注意,这样好的畜种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板书:“辽阔的牧区”,顺利地转入了新课。诸如此类,课本上的彩图和各种图表都可以利用。(四)引述法引用讲述的方法是教师或学生把有关材料(有关地理内容的诗词、散文、解说词等)在一上课时,直接引用或讲述或朗诵,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很好。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先朗诵一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利;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给我们以运输和灌溉之利;有辽阔的海疆,给我们以交通世界各

6、民族的方便”(引自毛泽东选集),然后展开“中国地形图”,激情满怀地赞颂“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为新课的学生创造了气氛,酝酿了情绪。(五)复习法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如讲“黄河”一节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提问:“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由学生回答出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通过江口入海的年径流量均为全国首位。以后,又问:“黄河的情况怎么样?”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黄

7、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教师抓住这一机会,指出“错了!(学生大吃一惊,引起注意)为什么呢?请大家把黄河的长度、流域面积和入海径流量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一下。”顺理成章,转入讲授新课。(六)地图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如:讲“亚洲”,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亚欧大陆图”或“两半球图”。教师提问:“亚洲的全称是什么?”“亚细亚洲。”“全称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学生寂然。老师边指图边讲道:“亚细亚洲的名称由来已久,有3000多年

8、的历史了。古时腓尼基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指图上位置),他们善于航海,航海定方向时就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洲。这个古老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知道亚洲的位置就是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指图)。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亚洲的概况。”利用地图解释题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或所讲知识的范围。如讲中国的“北部内陆两区一省”,一上课就提问:全国还有哪两个区一个省没有给大家介绍过?说出它们的名称来,在“中国行政图”上指明:再根据地图来分析为什么称它们是“北部”的和“内陆的”。当这些问题解决时,也就掌握了它们位置上的共同特点,为新课的展开打下了基础。(七)横向联系法横向联系,是指联系运用学生

9、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因,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平原和山区”时,教师一上课提问:“你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文章为学,谁会背?”学生们争先恐后,站起来的学生琅琅成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停!文中的南海指的是什么地方?”“指佛教名地普陀山。”“对!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还有五台山,蛾嵋山,九华山。我国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山大川,雄奇的五岳,秀丽的黄山等等,这些都是可贵的旅游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遨游神州,领略祖国山川的奇光异彩。”运用横向联系需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已经学过的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使其能及时地配合地理教学。如数学的正负数概念与地理上的绝对高度;古道丝绸之路与现在的新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宝岛台湾等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