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从做“严师”到做“益友”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289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从做“严师”到做“益友”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从做“严师”到做“益友”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从做“严师”到做“益友”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从做“严师”到做“益友”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从做“严师”到做“益友”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做“严师”到做“益友”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摘要:教学模式能否顺利推进,教育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与每位教师的角色转变息息相关。了解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要求,是新时期下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应对教学工作的需要作出角色转换,掌握不同角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关键词:转变 热爱 表达 鼓励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只能惟命是从。然而,班级管理和教育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师生之间经常出现“老鼠戏猫”的场面,经常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班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而且带来的师生之间的隔阂不利于教师展开

2、教育工作,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抗情绪。这样产生的恶性循环会导致教师没心情教,学生没兴趣学的局面。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如何由教育学生的主体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如何由传统“师道尊严”、“上尊下卑”的师徒关系,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敬“良师”、亲情“父母”、亲密“朋友”的角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需要及时转变的一种现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教育如何由过去传统的严教管理模式,逐渐向现在和谐的人本管理模式转化。我在这里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一、热爱学生,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完成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

3、就是热爱儿童。”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教师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对学生要友好、和善和亲切,要平等、民主地对待他们,不能粗暴、压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动不动训斥、辱骂、讽刺学生。不能对学生专横跋、发号施令。教师要信任学生,因为信任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它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激励人的心灵、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热爱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人的塑造,人的进步都有一个反复过程。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分优劣,不分好坏,不分美丑

4、,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品德、成绩、不足、优点、缺点等都要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肯定,切不可感情用事,有失公平,出现偏颇。学生对教师最反感的是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当个别教师一旦出现不公正的问题时,往往会带来不良的结果:一是造成部分学生受歧视、爱冷落、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师就会在他们心目中失去威信,他们就会与教师对着干;二是造成一部分学生自卑、闭锁心理,干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上进目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三是造成班里受教师重视和不受重视的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形成班中派系的明争暗斗,同学间不团结、班风不正,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 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学生自有学生自己的世

5、界,学生自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要做学生的朋友,需要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平视,才能知道学生在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试着以孩子的视觉看发生在身边的事。看他们的世界,才能理解他们,才能看懂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被他们所接受,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走近学生,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赢得他们的依赖,继而演化为学生内心认定的先决条件。从而,学生也就愿意和你交朋友了三、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言传身教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表达着自己,这些在学生眼里都是被模仿学习的对象,所以说没有哪种职业能比当教师的更需要讲究表达艺术的了。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要求是讲课要自然、口语化,除了个别

6、情况要求慷慨激昂,来点抒情,带点“文学色彩”以外,多数情况下是娓娓道来。这样,学生听起来会感到亲切,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的提示与批评、表扬与激励等手段会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在这方面不知要说多少话。批评与表扬也要讲究艺术。一位学生答错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如果说:“你错了,他对了。”这样就太直白,说错的学生会有些难堪。如果说:“他对了,但要是没听你发言,他的答案不会这么快就出来。”这样讲,说错的人肯定心里会舒服一些。第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是很有道理的。学生需要激励,激励是要讲究艺术的。 而这种艺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

7、修养。四、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且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动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对学生赞赏的话是常挂在嘴边的,红星、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对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得到老师奇特的奖励,如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称他为“说话小能手”等。同时,我还十分重视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如鼓掌法如果同学说得好就为他鼓掌。这样,发言的学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五、去和学生做

8、朋友过去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上尊下卑”、“师道尊言”的说法。也正是由于有了“上尊下卑”、“师道尊言”之说,才极大地阻碍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现在我们理应转变“上尊下卑”、“师道尊言”的观点,变换老师的角色,以其真挚的感情和深情的爱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真正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这样才容易融入学生群体,和学生打成一片。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参加学生们的活动,通过以“朋友”的角色与同学们开展活动,这样不仅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加深了师生间的美好情感。教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教师,从而更加激发同学们热爱自己的学习,有爱而激发学习兴趣,有兴趣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总之,

9、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工作,面对着这些活泼可爱,正需要老师老给他们的人生道路做指引的孩子们,我们要善于动脑,适应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孩子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如果我们把他们当做朋友,平等的对待他们,把微笑带给他们,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他们,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去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构建起和谐的情感的背景层面,真正成为学生的严师和益友。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我们还有用得着怀疑么?参考文献:1 冯克诚一般发展理论与教育论著选读,外国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第三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2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 王振宇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宝鸡文理 专科 语文教育 霍瑞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