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3305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治学最高境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博大精深而又奥妙无比,巧教乐学、少教多学、不教而学是我们应追求的高境界。 一、巧教乐学 思想政治教学贵在得法,得法之妙在于巧。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同理,无巧调动不起学生乐学的兴趣。曾国藩曾说:“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如何才能教得巧,而学生乐于学,课堂教学充满 “生气”和“灵气”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落实:“学路优先,因学巧教”。“学路优先”是相对于“教路优先”提出来的。在我们习惯的教学中,钻研教材,准备资料,制作课件,都是精心设计“教路”,以力求把自

2、己知道的、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以“教路”作为思考点和出发点的教学,往往忽视学习的主体,导致学生游离教学之外。“学路优先”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前的预设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路进行,课中的生成始终围绕学生的习得和变化展开。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始终会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概念、技能和态度?某一主题中哪一部分是学生较难懂的?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兴奋点在哪里? 从而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把学生的乐学落实在具有的教学设计中。因学巧教,是“致力于乐学的教学”,在动态的课堂中巧妙地激励、唤醒、鼓舞进入真实的学习状态。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学生

3、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导语巧设,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从而调动学生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心海的波澜,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兴趣巧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简便易记的歌谣、各式各样的活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巧提,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知识的重点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问题的卡壳处、练习错误的疑难处等选择启发点,巧提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难点巧破,如信用卡是经济生活教学中的难点,布置学生看看父母的信用卡,在超市、银行用用信用卡,比纯粹讲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活动巧排,对各类活动周密计划、科学组织,灵活安排。收尾巧收,通过提纲挈领、构建知识框架,概括

4、总结、强化重点难点,问题讨论、引发课外探究等多种方式,圆满结课,使教学做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二、少教多学初读余文森先生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精赞“少教多学” 高瞻远瞩。深入研究,才知道“少教多学”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早在300多年前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2004年在新加坡国庆大会上,总理李显龙要求全国教师教得少一点,以便使学生能够学得多一点,即“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确实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富有睿智的教学理念,也是根治应试教学顽痼的良方。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漠视学生主体地位,满堂灌的现象还是相当严重。不少

5、教师霸占讲台,擅长于滔滔不绝,点点面面都要讲。惟恐不讲学生就不知道,考试就考不好,认为不讲就是教学失误,常常感叹我都讲了,殊不知,教与学不一定成正比例,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不照单全收是一种常态。特别是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但需要学问和知识,而且更需要智慧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是学生因学养成的而不是苦口婆心“教”出来的。“少教多学”,要改变传统教育下存在的教师作用“半径”过长,侵占学生个人学习和发展时空的问题,合理勘定教师作用的边界,为学生留下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学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的保障机制。要确立“洗课”意识。一“洗”目标,精心筛选最重要的具

6、体的教学目标,一节课扎扎实实解决一两个问题。二“洗”内容,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把那些讲不清的内容删除、讲了对学生无益的内容删除。三“洗”形式,“洗”去表演的成份,重视课的实质,克服教学 “华而不实”弊病,提炼课的含金量。“简约而不简单”,只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朱熹语),通过对课程的化繁为简、深度挖掘,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还学生的操作权、猜想权、思考权、表现权、计算权等,形成学生自主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保护学生求知的天性和探究的本能。三、不教而学最好的教是不教,最好的学是自学。2009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强调,教育教学要“坚持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用心,善

7、于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奋发向上,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离开教师,才可以超过教师,才可以成为人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叶圣陶),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志向。爱因斯坦说: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然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但是如果渴望达到这个目标的信念是强烈地活跃在我们的心里,那么,我们就不会缺少干劲去寻找达到这个目标并且把它为行动的方法。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念和进取的求知态度,的前提。其次,要

8、善于“铺路搭桥”,让学生掌握“自决”、“自辨”、“自奋”、“自探”的方法 ,激励学生在自学中完成了教学目标,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要搭好合作学习的平台。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次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并表现为一种可贵合作的品格。合作学习能力不会自然而然形成,需要学校、教师的进行专门的培训,或在课堂上随时养成。合作学习能力培训到位,小组集体学习的优势才能有序发挥。同时,生活处处有学问。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是学习社会,要读自然、人生这浩如烟海的无字书,要把自己的脚印投放到生动的社会

9、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顿悟、去历练,以增进经验,取得知识,丰富人生。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说,“我相信唯一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顺应学情,铺路搭桥,导不露痕,不教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催生学习的智慧,去“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是教师大智慧的体现。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和有意义的学习,既可以避免为知识而知识的异化,为书本而读书的浪费,既保护了学生求知激情,又锻炼了自我探索能力,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工作开辟了道路。1、高效课堂是充满“诗意”的课堂特级教师景洪春说:“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性的魅力和滋养人

10、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不管素质教育怎样教,课程改革怎样改,都离不开诗意的课堂。”2、高效课堂是饱含“情意”的课堂高效的课堂里一定洋溢着情意。那里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教师引领学生去采摘一路美丽的风景和幸福的体验,学生浑身上下都淋漓酣畅、妙不可言;那里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理性的阳光,令人心驰神往、悠哉游哉;那里不再是复制的作坊,而是创造的乐园,充满温馨、生趣和美感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当喜则喜,该怒则怒,整个课堂“情意”浓浓。3、高效课堂是富有“创意”课堂细节成就课堂,智慧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听一听高效的课堂就知道了,拥有了一点又一点的成功的课堂细节,

11、师生才拥有谁也拷贝不了的独特课堂体验,这是他们智慧的体现。高效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并踊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对传统和权威进行大胆的质疑和解构,有思想的舒张和飞翔;能有丰满的个性,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能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经典拥抱、与创造撞击 4、高效课堂是彰显“写意”的课堂“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以这种观念看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精髓,领略美妙。高效的课堂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诗意的导语中,体现在学生一次又一次摇头晃脑的吟诵中,体现在对优美画卷和音乐构建的画面的津津有味的欣赏中。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开满鲜花的教室里,一位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对话中,智力在接受挑战;在交流中,激情碰撞触发;在合作中,生命相互呼唤;在互动中,心灵交流理解。在这里,孩子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性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