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3571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 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从周易看先秦两汉反义词系统的发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周易除内容广博、思想深刻外,语言也很经典,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难得的重要语料。通过对周易经传中反义形容词所占比例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先秦两汉其它经典著作中的相关情况

2、,可以看出形容词反义词所占比例存在由小到大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的变化过程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关键词周易形容词反义词系统目前,学者们对先秦大部分著作都进行了专书反义词研究,但由于周易卜书具有组成复杂、时代跨度较大等特点,还没有学者对周易进行专书反义词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周易专书反义词系统特点的相关探讨,进一步探求先秦两汉时代反义词系统发展的特点。在义位归纳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周易中共有单音节实词反义词137组,共出现463次。其中,同时出现于易经和易传中的反义词11组,统计周易反义词总数时每组只计1次。易经反义词共47组,共出现89次。其中形容词8组,约占17;动词24组,约占5

3、1;名词15组。约占32。易传反义词共98组,共出现371次。其中形容词30组。约占31;动词32组,约占33;名词34组。约占33;数词2组。约占2。经传间反义词共3组,共出现3次,都为形容词。通过比较易经和易传的反义词,我们发现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形容词反义词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变化,在易经中约占17,在易传中约占31。在易经中形容词反义词的比例不及动词和名词,而到了易传中,形容词反义词的比例已经与动词和名词基本相当。从易经到易传,形容词反义词所占比例有明显的上升。一般认为,在反义词中形容词最多,动词、名词及其它类词依次减少。但这种状况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形容词所占比例是逐渐上升的,最后占据了

4、主要地位。探讨形容词、动词、名词在反义词中所占比例的发展变化时,我们可以比较各部专书的统计情况。下面是按大致时代所列的一些专书的情况战国以前:黄运明对甲骨卜辞反义词统计的结果是:反义词38组。形容词11组,占29;动词12组。占32;名词15组,占47。易经反义词共47组。形容词8组,占17;动词23组,占51;名词16组,占32。战国时期:易传反义词共98组。形容词30组,占31;动词32组,占33;名词34组,占33;数词2组,占2。廖扬敏对老子反义词统计的结果是:反义词105组。形容词33组,占31;动词46组,占44;名词有38组,占36。孙占林对老子、孟子、论语三部经典反义词统计的结

5、果是:反义词189组。形容词67组,占35;动词72组,占38;名词50组,占27。李占平对庄子单音节实词反义词统计的结果是:反义词347组。形容词128组,占37;动词126组,占36;名词93组,占27。李永芳对荀子单音节反义词统计的结果是:反义词327组。形容词125组。占38;动词121组,占37;名词70组,占21;副词7组,占2;代词4组,占1。西汉时期:刘绽霞对淮南子反义词统计的结果是:反义词语502组。形容词212组,占42;动词201组。占40;名词85组。占17;副词2组,占0.3;代词2组,占0.3。东汉时期:王冰对论衡单音节反义词统计的结果是:反义词371组。形容词16

6、8组,占45;动词133组,占36;名词70组,占19。我们通过对这一系列专书的反义词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反义词运用的一些变化。在春秋、战国以前,形容词反义词在形容词、动词、名词三种反义词中比例最低。战国至西汉时期形容词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尤其到了战国晚期和西汉时期,形容所占比例已经超过动词,略占优势。到了东汉时期,形容词所占比例已经占有明显的优势。另外,相对应的,名词反义词所占比例则明显下降,到两汉时期,降到了20以下。形容词反义词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形容词本身的特点以及语言的发展。首先,形容词是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的,这些性质、状态往往容易形成对立、矛盾关系,因而形容词也就

7、容易构成反义关系。张永言在词汇学简论中认为:“因为形容词多半是表示性质的,所以在这个词类里反义词特别丰富。”其次。在语言发展中,名词和动词反应的大都是客观的事物和行为。因此相对增幅不大。而形容词主要反映人类的思想、情感,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感情日益缜密、精致、丰富,词汇系统大量增加的是这类形容词。随着形容词在人类语言中相对数量的增加,反映到反义词系统中,形容词反义词的比例当然就会有明显的上升。语言越丰富和精密,这个特点就越突出,形容词反义词在整个反义词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8、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

9、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0、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