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3717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 题 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 学 院 教育学院 姓 名 专 业 小学教育 学 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指导教师签名:目 录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2(一) 有效课堂教学界定2(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的特征31、课堂教学的开放性32、教师的反思性33

2、、小学生的个体适应性4二、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4(一)小学教师教学的盲目性4(二)小学生欠缺参与的主动性5(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5 三、小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6(一)小学教师因素分析61、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62、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腐,教学能力低73、教师的提问、多媒体运用和评价的低效性7(二)小学生因素分析71、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72、小学生的起点能力不同8 3、小学生参与活动不积极8五、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8(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9(二)结合小学生特性,适度拓展9(三)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10(四)以新课改理念优化小学课堂教学10参考文献12致谢1

3、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摘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探讨的主要策略,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本论文通过深入剖析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挖掘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教学的盲目性、主动参与学习的人数太少和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针对以上问题试图寻找教学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部分原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教师和学生因素进行分析,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最终提高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效果,让教师在课堂乐教、能教、善教,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愿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学习富有实效、高效与长效,

4、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关键词 新课改 有效教学 策略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becomes the main strategy to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ake it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analyzing the basis requirements o

5、f effective teaching, this paper is devot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such as the blind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lacking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the monotonicity of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shortage of students interests. Being aimed at above prob

6、lems, I find several reasons and analyze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which are mainly analyzed 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ng directly against above trouble, I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

7、er the new reform teaching. On the base of these strategies. I hope that teachers like to teach, can teach and are willing to learn, who can study in depth effectively .And finally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get mutual development and benefits. 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Reform Effective-Teaching S

8、trategy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就是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国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哪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关注课堂有效教学更为重要的了。选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这个题目,是对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判断,从而改善当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一)有效课堂教学界说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导向,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它与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有很大出入,尤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三维

9、教学目标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然而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不同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完成一个目标而忽略另一个教学目标,应当注意三者之间的统一性。因此,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教育意识,从多方面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性”,是指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强化学生评价过程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1新课改下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学的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老师起主导作用

10、,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有学者将学生比作“驾驶员”,将老师形象地比作“路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高速公路”不走“弯曲路”,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教学”在教育学中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的活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即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二是指明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内容以及能够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三是采用简易的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即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独特、新颖、有魅力。”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

11、展”。因此,有效教学观念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指标。它并不是将学生的问题变为无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即在实际教学中,注意通过教学活动的最优化调控课堂教学时间,通过反思改进教学设计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在课堂上要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尽量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是否高效,不仅指教师传授给学生多少内容,而且指学生理解的程度如何和学得是否有效。因此,课堂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教学质量。同时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制定一个全面、有效的教学目标。大多数课堂教学仅仅关注学生认知性目

12、标,而没有从全面的角度出发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看不到他们潜在的能力和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往往只是以知识、智力和学习成绩为核心,而忽视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友好合作交往的发展与培养,严重压抑了小学生的个性潜能。因此教师一定要考虑三维的教学目标,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的特征 1、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对待学生的“奇怪思想”上。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略

13、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针对不符合课本的观点进行压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人类创造性的体现主要由不同一般的想法引起。正因为在学校中不同一般的想法的出现而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识到学生奇怪想法价值的重要性,以正确地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2、教师的反思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反思。按照教学内容,判断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判断是否能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判断是否考虑到青少年的情感需要。根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我国正处于倡导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的阶段,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他们通过不断反思

14、,将研究纳入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小学生的个体适应性 由于儿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与合作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认为“由少数教师通过统一的教材、讲解和作业提高教育效率”。5在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出现,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出现了人的相似性的弊端。三千多年前,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为了改变教育中不顾及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应该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及适应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15、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适当安排不同难度的任务,以达到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小学教师教学的盲目性笔者在卓尼县藏族小学实习期间,该校部分老师是退伍军人,还有一部分是高中毕业以后就从事教学,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把握不到位,不会按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师资问题上,教师的数量不足、教师的素质不高、师资来源渠道不畅、教师职业懈怠,中老年教师占大多数。大部分老教师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他们大多数学历较低,对整堂课把握不到位、考虑不周全,备课不全面,教学设计松散,教学环节零乱,根本无法胜任小学课

16、堂教学。众所周知,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而“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有自身的,也有外在的),他们观念陈旧,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多,而且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无视“人”的存在,体罚、打骂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老师连教案都不写,大部分用的都是以前用过的,对新教材和课程规范的进行没有认真的研读,甚至有些老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不到位,对本节课堂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能力的了解不够准确,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心中无底,致使知识、情感、技能、价值观得不到联系和拓展。片面追求学生的自学能力,导

17、致课堂一片混乱,上小学三年级英语课“Look at me ”时,一开始老师就指着自己的嘴巴说:“Look,this is my mouth”,紧接着说:“mouth,mouth”绝大多数学生在听完老师的发音后,会把手举得老高,甚至有的同学站起来,一直喊着:“call me,call me ”请求自己读单词。然而第一、二、三位同学发音都不到位,有的读成汉语里的“冒失”,经过老师的纠正后,可这样的错误仍然在延续。这是老师再不会叫第四位、五位同学来读,可能已经预知其他的同学也会读错。大部分同学只在意自己的发言,能否得到老师的鼓励。课堂会再次回到下一个单词的发音,最后,一节课匆匆而过。 (二)小学生欠

18、缺参与的主动性据调查在笔者实习的卓尼县藏族小学生中有70%甚至80%是由于课堂上听不懂、学不会而引发的。一个听不懂课的学生长期坐在教室里,肯定是件非常苦恼的事情。这些小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在课堂发言,思想不集中,不乐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一般在36人为一组时,每个人都说话,710人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话,安静一些的人少一些,可能有一两个人不说,1118人时,可能五六个人说的多,其他的几乎若无所思。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沉闷,同学参与面小,考虑问题、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平均缺乏全班人数30,仍有70以上的同学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不关注回答问题者,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也不能及时做出补充评

19、价,学习状况松散、缓慢,缺少相互促进,一起达成目标的氛围。(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一般在授课过程中,只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直接按照教案宣读,没有一点创新。他们仅仅依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不敢越雷池半步。如在上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认识角这节课时,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联,让他们设计自己某一次外出旅行的情景路线,并出示相关交通实物标志,如进出口指示牌、转弯指示牌和限速警示牌,让他们比较图的形状有哪些异同,接着学生争论起来,教学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

20、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很少设计出较新颖的方法,不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 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挫伤了小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学生的兴趣受到很大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要接受新的挑战,帮助他们开发学习的潜能,使他们在实践中完成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6三、小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课程标准的了解,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教龄段、不同层次教师的课堂教

21、学,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因素很多,如不能有机结合三维目标,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能与学生形成多项互动,不能有机结合传统与创新。7教师因片面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目标设计模糊、笼统、片面。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为主,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小学教师因素分析1、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书育人,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长此以往,就很容易“画地为牢”。8 教师一般缺乏时间观念,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没有进行深入地反思,对教学设计不够全面准确,一味

22、地强调学生要刻苦学习,致使许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学习任务重、效率低。教师如何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国家教育方针贯彻到他的日常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更需要具备改革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同时还要看他们是否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信心,着眼学生的未来,是否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等等。这一切都影响到他的教育教学行为,因为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得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以达到教师教学的高效性。2、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腐,教学能力低在教育教学过程

23、中一些教师一贯主张,只要学生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从而限制了他们“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同时一些教师直接凭经验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师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教学习惯。3、教师的提问、多媒体运用和评价的低效性笔者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习,发现大多数教师提问方式过于繁琐,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难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等等。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解决教师难以讲解的问题,而是仅仅把它当作公开课上的一种华丽的“摆设”,课件缺乏交互性,不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

24、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够,对于学生回答了预设之外的答案或电脑出现的暂时故障无法灵活解决,需要专职电脑老师介入等。同时评价泛滥,无论回答体现的思维层次如何,一律给予肯定,对错误的答案不敢否定,评价方式缺乏创造性,只形式化给予了简单的肯定与否定,没有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各种答案的来龙去脉。实践证明,教师所教的知识必须大大超过学生学的,你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和“一条河”的储备。9那些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教师,每堂课都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效益,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达到最大化。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教学,使教学达到

25、高效的境界。(二)小学生因素分析1、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两个方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变化情况。10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向往,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认知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大相径庭,教学的有效性就难以实现。总之,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如果选择不恰当,很可能造成低效、无效。2、小学生的起点能力不同学生的起点能力包括:“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和态度起点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

26、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正像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在发掘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门课的具体掌握情况,以达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目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教学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3、小学生参与活动不积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有效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发展就是个体在活动中不断同化、顺应环境,将外部活

27、动内化为内在心理结果的过程”。通过笔者在实习期间的教学与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人数虽年级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夜也减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一定要掌握互动活动的疏密程度与节奏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问题不敢提出,怕问错或者认为提问题是领头羊,认为是和老师过不去,回答老师的问题是毕恭毕敬,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难以实现。还有的认为,课堂那么多人,少了一个发言没有关系,别人不发言,我也不讲,上课只是机械地照搬,等着“馅饼从天上掉下来”的现象很突出。四、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意义、特点和组织实施方法等方

28、面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三维目标的联系和协调性,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要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实习,从课堂中发现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一般都很机械化、死板、单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以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点。 例如在小

29、学二年级教学我们一起去旅游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合理的分工,进行对话交流,并且分工非常明确,有的学生当导游、游客和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这样的教学能够使优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中等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后进生也得到了帮助,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认识和发现,而且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够很好的建立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因为这样能使学生直接将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新课改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30、(二)结合小学生的特性,适度拓展笔者认为,应该在小学三年级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课题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由发挥,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二学期中燕子这篇课文时,请学生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这篇课文的大问题:读了这篇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找到“轻快”“掠”等等。“轻快”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特点,于是在“轻快”的笼罩下,学生开始寻找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义的学习

31、是自主建立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立的。”11大家都清楚,“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准确掌握母语的过程中完成的。崔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笔者认为在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内的训练活动和动手写作量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这种传统观念,每篇课文学习完后,要腾出510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并进行相互交流背诵。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式综合考虑学生

32、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都达到统一。依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课堂书面训练,让学生相互写词语然后组成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三)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因为儿童具有强大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会随着教师富有的语言激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随着教师不断的鼓励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教师不断赞扬沉浸到积极的学习之中,在较低年级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美、清楚、简明,更要有亲和感,幽默感,具有激励性。由于小学生的心灵一般都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

33、指责和批评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削弱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过分批评和惩罚,要给它们留有改正过错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感到“老师在给我机会”,从而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环境之中。所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多数采用“你真棒!”“你真聪明”“谁有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你比老师想的还好”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四) 以新课改理念优化小学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死板、单调、乏味、机械化,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备课不扎实,一上课就是执行教案,上课形式单一,学科体系封闭, 教学内容陈旧, 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式, 脱离了

34、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要求教师以开放的教学观念来组织课堂教学, 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相互启发、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改变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中来,完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角色转换。”因此,我们应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或者就是陶行知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由过去的传授知识,变为给自学的锦囊妙计,负责为学生谋划自学的策略,创造条件

35、尽可能的让学生“有为”。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敢于面对实际、面对问题,找准自身的缺点,就能够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 孙亚玲.课程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 2 陈厚德.2000.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9. 3 永祥,臻儒教学怎样进行反思与研究M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中国教育报.2001、7、27 5 何东昌.196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N.文汇报,1962、03、16 6 冲突与和谐: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观 J . 南京社会科学, 2005

36、 7 崔允漷.钟启全,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8. 8 赵小莉.影响小学数学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J. 科技信息. 2012谷立. 9 孙亚玲,范蔚.2006.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0 布卢纳1986.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罗黎辉,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1-37.11 陈心五.2000.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致谢 岁月如梭,大学时光又一次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闫文军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论文写作中,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专业上的问题,有的是论文格式上的问题,一直得到闫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经过多次的修改以后是我的论文很快的完成,他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敏捷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他为学生营造的浓郁学术氛围,以及学习、生活上的无私帮助!同时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论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2014年5月13日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