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3728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号学校代码密级 公 开分类号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On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in the Tang Dynasty题 目(中、英文) 作者姓名历史学专业名称学科门类二一五年五月成绩评定提交论文日期指导教师 摘 要据研究,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复杂多样的。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始终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然而在唐代这个社会风气开放、政治经济发达的时代中,妇女们的社会地位是不是也有所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是她们在社会中的所有地位都提高了呢?还是由她们所处的阶层不同而决定地位的不同呢?本文旨在研究唐代上层、中层、下层妇女在参政、社交、受教育状况和婚姻状况

2、上的不同表现,来讨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关键词:唐代妇女;参政;社交;受教育;婚姻状况AbstractStud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is complex and diverse. Women are always regarded as mens accessories is ruler. However, in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open atmosphere, developed economy era, Womens social status increases? The ans

3、wer is yes。Them in society all have improved the status? Or by their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position?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upper, middle, lower class women in the Tang DynastyIn the political, social, educational and marital autonomy Specific performance, Discusses the social status

4、of women.Keywords: Women in the Tang Dynast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ocial contact; Education; Marriag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前 言1一、唐代妇女的参政2(一)上层妇女的参政2(二)中层妇女的参政2(三)下层妇女的参政3二、唐代妇女的社会交往4(一)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的社交4(二)下层妇女的社交4三、唐代妇女的受教育状况5(一)上层妇女的受教育状况5(二)中层妇女的受教育状况6(三)下层妇女的受教育状况6四、唐代妇女的婚姻状况7(一)上层妇女的婚姻状况7(二)中层

5、妇女的婚姻状况8(三)下层妇女的婚姻状况8结 语9参考文献11谢 辞 12III咸阳师范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前 言我国现阶段,对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研究,从内容方面来讲是复杂多样的,研究的成果也非常丰富。我国学者们对唐代妇女的研究观点普遍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其二就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于在有些方面地位反而降低了,当然每个观点都是有理可依的。我的这篇论文是讨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的,究其本质,是研究唐代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权利,我从妇女们的参政、社交、受教育状况和婚姻状况这四个方面来论述妇女们的社会地位。我们知道的一点是,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很多,有宫妃、公主、

6、官家夫人、平民百姓、女婢等等。所以我从上层妇女、中层妇女、下层妇女这三个方面具体的论述她们在参政、社交、受教育状况和婚姻状况上的表现,从而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唐代妇女们的社会地位。从我发现的这些情况中,不难发现不同的阶层在不同领域中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限制是不同的。在我们的观念中上层和中层妇女应该是地位最高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有些方面她们的社会地位会更低。所以我们应该全方位的了解史实,从而对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在阶层上的差别分析的更清楚。而本文就是以这样的阶层性来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的。一、唐代妇女的参政在我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观念中,参政是男子的特权,对于低位地下、依附于男人生存

7、的女性来说,参政的大门永远不会向其打开。而儒家经典尚书牧誓中更明确规定:“牝鸡不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更有一些女性教科书里为了迎合男性封建统治的需要大力宣传男尊女卑的思想,反对女子参政议政,把女性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家庭之中。1但是在唐代,因为它的封建经济政治文化都非常的发达,同时它的社会风气也是非常的开放,女子参政就变得格外的活跃和普遍。就拿当时参政者的身份和地位来看,包括了宫廷内的后妃、公主、女官,还有一些就是官员的母亲和妻子,而这些女子的参政的行为就构成成了当时唐朝特有的女性参政行为。她们的参政目的、参政的方法、参政的内涵也是各不相同,所谓是各有千秋。(一)上层妇女的参政 唐代初期以来,

8、随着日渐开放的社会风气和一些比较开放的礼教制度影响之下,上层妇女的活动不再仅仅局限在宫廷内室,一些宫廷后妃和公主逐渐的走向朝堂参政议政,而她们的参政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比如唐太宗徐贤妃,“贞观未,数调讨定四夷,百姓劳怨。惠上疏极谏帝善其言,伏赐之”。2这是皇帝后妃参政的代表之一,而她的方式则是上疏,她的行为体现出积极的参政态度,和博学的知识才能,从某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唐代宫廷后妃是非常有学问的,她们大多都心怀大志想要更大的表现平台。到了唐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参政议政的行为已然是唐朝妇女参政的典范,也是众多后妃公主效仿的对象。她的参政行为记载颇多,如:“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

9、思表奏,皆委天后详决”3由此可知,武则天不仅仅只是参与聆听政事,更多的是她对政事能独自做出决断,而且从“殿中垂帘”、“生杀赏罚性所命”这些词句中更能看出在唐高宗还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是大权在握,并且代理高宗处理政事。如上所说,自武则天称帝后受她影响而参政的后妃公主人数是不断地增加。这首先表现为中宗朝“太平、长宁、安乐、宣城、新者、安定、金城公主并开府,制官署”。4这些充分可以看出公主们积极地参政意识和参政热情。当然,从这些后宫女子参政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上层妇女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后宫,她们萌生了参政的意识,并且付诸于行动。(二)中层妇女的参政中层妇女专指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她们也是中国古代妇女

10、构成的一部分,受上层妇女参政的影响,中层妇女们也很快的投入到了参政的行列之中。因为参政的主体还是以男性为主,因此官员的母亲及妻子参政的方式就显得很局限。显然她们还是不能出入朝堂之上,所以她们的参政行为就表现在劝诫和提醒自己的儿子或者丈夫在朝堂上的决策和行为。如德宗时,潘梦阳初拜户部侍郎,其母刘夫人却整日为儿子担忧,其中的原因,正如刘夫人自己说的话:“以尔人材,而在丞相之位,吾惧祸之至也”。他的儿子再三向母亲解释,刘夫人仍放不下心。不得已,母亲只好用招待儿子同僚做客的方式借机观察儿子同僚中的水平。当看到儿子与同列水平匹敌时,刘夫人这才如释重负的说道:“皆而俦也,不足忧矣!”5这位官员母亲的参政行

11、为,实际上是站在儿子的角度,为儿子的政事和前途感到担忧而做出的一系列事情。许多官员的妻子也参与到丈夫的政事之中,如资治通鉴卷二0九,睿宗景云元年条记载:睿宗景云初,苑总监钟绍京曾参谋李隆基诛讨韦氏集团的宫廷政变,事将发,钟绍京忽然有些反悔,打算拒绝这件事。他的妻子许氏却激励丈夫说:“忘身殉国,神必助之。且同谋素定,仅虽不行庸的免乎!”钟绍京于是“乃趋出拜揭,帅丁将二百余人,执斧锯以从”【6】,都是他夫人的建议让他促成了这场政变。从这俩个例子可以看出唐代官员的母妻也是唐代妇女参政议政的代表之一。细看唐代母妻参政的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她们都是以直接或间接的行动来参政的,并且都得到了丈夫或儿子的赞同。

12、(三)下层妇女的参政下层妇女指的是普通家庭劳动妇女、商贾妇女、婢女等,在唐代的开放之风影响下,下层妇女参政也是存在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之中,下层的劳动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大都是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肩负着传宗接代的任务。当然,普通妇女和商贾妇女远离朝堂在市井之中很难参政,但是官员或者宫中的婢女就能近距离的接触到政事。而这样的例子也是非常的多,如:太平广记卷二七五上清条引异闻集记载说:德宗贞元年间,丞相窦参因得罪朝廷,被贬于远恶之地。其家有一宠婢叫上清,在主人家被籍没之后,依例配入掖庭后宫。数年之后,上清乃以“善应对,能箭茶”得幸于帝左右。因言窦参之蒙冤,德宗令人查之,皆与上清所言符合。于是,帝“乃

13、下诏雪窦参冤”。而关于婢女参政的案例还有很多,她们均反映出唐代处于社会卑贱地位的婢女,也受到了时代开放的影响,也敢于涉足于政治这个令人敏感的禁区并有所作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代女性不管是身处怎样的环境之中都拥有同样强大的内心,她们作为古代封建社会备受压迫的一个群体,她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唐代妇女形象,更是我国古代传统女性的形象。二、唐代妇女的社会交往自古以来妇女就被“三从四德”所限制在内室之中,足不出户也是她们贤良淑德的体现,所以在我国封建男权文化统治之下,妇女们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在政治上通常被剥夺应享有的权利,而且在社会交往的方面也被各种制度剥夺了她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因此,对妇女而言,能否

14、获得社交权,是衡量女性家庭和社会中有无地位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展现女性生活能力的一个体现。从查看唐代各类史料来看唐代妇女在家庭之外与社会交往的实例随处可见。而按其阶层来分可以从上层妇女的社交,中层妇女的社交,还有下层妇女的社交这三个方面。(一)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的社交在我国古代传统社会之中,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基本上没有社交可言,仅有的社交活动也是在某些特殊的节日如年节、帝后圣诞日等喜庆节日,才可以参加。所以这里把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的社交一起论述,在唐代这种盛大的社交集会通常会很频繁的举行,而且由于参加人员特殊,集会规模颇大,所以在固定的时间会定期的举行。唐代诗人元稹在他的处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

15、韵晓之的诗中写到了他的妻子作为命妇在兴庆宫朝见太后的事情,诗中提到光是进宫朝拜的人数就有千人,场面可以说是非常的壮观7。唐代的这种上层和中层妇女的社交大集会,在今天看来就是她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但实际上对当时的妇女来说就是“社交”的一次机会,对妇女们接触外界,进行交往的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毋庸置疑的是,上面所说的的这些后妃官场夫人母妻的社交活动,首先要征得她们丈夫和儿子的同意,才能去参加。这也在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出了唐代的社会风气虽然变得开放了,丈夫在特定的时候妻子比较宽容,但论其本质还是无法脱离“男尊女卑”的传统思维。再者说,我们看到的参加宫廷的集会,妇女们的身份都是母亲或者是妻子,显然

16、这些所谓的社交活动同时也就带着“母以子贵”、“夫贵为荣”的意味,而不仅仅是妇女们自己的单独的社会交往活动。(二)下层妇女的社交在唐代下层妇女的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下层民间妇女社交活动完全是独立于男性的社交活动,其中没有一点附属和依靠男性的成分存在,这么独立的社交活动也是开创了一种妇女社交活动的先例。这主要原因是受到唐代开放之风和胡人文化的影响,使得下层妇女的社交活动变得更加的随意,首先它没有上层的一些规章礼仪制度的约束,其次下层妇女所在生活的环境也方便社交。所以综合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社交活动毋庸置疑就比较多而且很自由。例如:敦煌遗书中保存了两件唐末五代时期“女人社”的社约文书。8文书的内容

17、就是关于“女人社”,其有两个含义,其一“女人社”顾名思义就是民间妇女彼此结成的只有女子参加的一个社交组织,她们的结社宗旨是诚实、真诚,她们认为每个成员之间都是相互平等的,彼此都以姐妹相称,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而且只要其中的一个成员有困难大家都会力所能及的来帮助其度过难关。其二,从这些社约文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加入“女人社”的成员大都是同村的或邻村的妇女,从这些参加者我们可以看出,“女人社”并没有打破地域的限制,所以它的影响相对而言也是很小的。然而,它毕竟是民间妇女在无外界势力的干预下,依据自主自愿的原则组成的民间社团,拥有很大的自主性,没有依附性,让下层妇女的生活增加了一丝生气。三、唐代妇女的受

18、教育状况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在唐代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科举制的兴起,可以说是为我国古代教育文化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次,门阀制度的衰落,给封建贵族垄断政治教育文化带来一定打击。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使得传统封建教育文化的等级制度突破了以往的严格要求,变得更加的开放,使更多的百姓接触到。所以唐代的教育文化迅速普及,大到帝王,王宫贵族,小到平民百姓,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妇女学习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目的都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也体现了妇女们对知识对自由的渴望。而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中男性也希望给予妇女学习知识文化的机会,虽然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妇女通过受教育学会守妇道,知道三从四德,

19、变成男性社会所需要的贤妻(母)。他们的这种做法在客观上确实为唐代妇女们在读书受教育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机会。(一)上层妇女的受教育状况唐代由于教育文化的普及,帝王及王公贵族的文化素养逐渐增高,所以对后宫妃子和公主的才学也的重视起来。通常挑选后妃的条件第一是门第,第二是姿容,第三是才艺,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每一个都是进宫的必要条件。在很多时候后妃伴随君王和朝臣们在集会饮宴时,常常都有奉旨作诗的机会,所以此时对后宫女子的文化教育素养的要求就特别高,毋庸置疑有要求就必须有满足它的条件,所以不管在妃子入宫之前或者入宫之后都是有必要学习的。根据史书上所说,当时在宫中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教育系统,在当时的宫

20、内设有文学馆,所设的内容有经、史、子、集四类书目,选任的学士通常也是有文学才能的贤士,他们的工作就是教授后宫的人员学习书法、算数等知识。在中宗时学士苏安恒当时担任的就是习艺馆的教师。与此同时,宫中还专门设有为后宫妇女们服务的女性学士,为她们教授礼乐、文化等知识。再这样的文化教育背景下,使得德、宪、穆、宗时期时文化教育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光唐书后妃中有后妃40人,其中有著述及文学等方面成就者就达11人,占总人数27.5%。9除此的事实外,在绘画、诗文、书法这三方面擅长的人都不在少数。比如太宗女襄城公主,“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10(二)中层妇女的受教育状况官员的母亲或妻子(

21、女儿)可以说是唐代整个妇女群体之中特别的一类,因为她们享有一定的特权,不用向上层妇女一样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又较之下层妇女来说拥有很大权利与地位。中层妇女不用劳作,也不用关心生活负担,受教育和女子所必备的贤良淑德则是她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生活不仅是她们父母长辈所期望的,而且也是她们提高自我修养,提高知识文化的途径。但究其教育文化的原因就只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相夫教子,因为这个原因官宦家的女子从小就遵循家中长辈的教诲,开始学习识字,读书。而其中各家的做法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世代是文人的书香门第因为家中有很多的藏书,也有懂文化的家长,就自相传授知识。还有一种是会聘请家庭教师来传授知识。当然他们教授的内

22、容大多都是经史、书法、音乐。这样的例子也是非常的多比如说中唐时期的文学家柳宗元先生的祖母尹太夫人,七岁的时候就知道毛诗和列女传,到了她稍微长大之后“旧时及诸子书,太夫人闻而尽知之”。11还有身处山东的唐秘书郎李府君妻郑夫人,自幼“聪识明敏,由精鲁宣父之经告,善卫夫人华翰,明左氏之传,贯迁、固之书,下及诸史,无不该览”。12这些都是中层妇女的学习的实例。(三)下层妇女的受教育状况唐代下层平民在唐朝这个门阀制度衰落的年代可谓是受益良多,因为他们可以打破以往的制度,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因为当时的社会并不鄙视和排斥妇女们学习文化知识,下层女性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由此这些身份比较低的平民妇女、商贾妇

23、女、姬妾、婢女、妓女等下层女子都纷纷开始了学习文化知识。她们学习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在私人私塾讲学的地方学习,比如说唐代王恭先生教授乡里乡亲们读书,他门下就有弟子几百人。有的则是因为家中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在家中学习,比如说唐代缑氏县有裴姓女子裴玄静,小的时候比较聪敏,她的母亲就教授她诗书写字,她只要过目就不会忘记了。13不仅以上这些,唐代妓女受教育状况,也是不容小视,除长安北里的妓女们会作诗,“善词章”、“应对非次”、“良不可及”,表现出很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外,当时长安地方上的妓女们的文化修养也是极高的,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中曾收有常浩、徐月英、封妾、关盼盼等妓女的诗作,都体现出唐代妓女所受的

24、文化教育水平。14四、唐代妇女的婚姻状况我国传统的封建观念之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历史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家庭之中起到家长作用的始终是男性,理所当然的家中女子的婚姻自然就由女子的父亲或哥哥来决定,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在我国封建社会传统婚姻当中,婚姻的目的只有两个,第一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和每代人要供奉自己家中的祖先,第二是为了“合二姓之好”。显然从这两个目的就可以看出来作为子女的男女只要负责传宗接代,服从家长的安排就行,不需要有什么个人的意见。关于这一点,我国古籍中也有明确反映。在东汉时期班固在白虎通嫁娶中说的话,男子和女子不可以自己定下终

25、身大事,必须要由父母请媒人来做中介人介绍,这样就可以防止淫佚的事情发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对于未婚男女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不让他们自相见面和自我决定婚姻大事也是为了防止发生“淫佚”的事。但是,在唐代这种由父母之命,媒人介绍的一些规矩并不是很盛行,而男女的婚姻自主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很多时候她们拥有了婚姻自主的权利,比如说唐律疏议唐代长孙无忌主编的关于唐代法律刑法的一部书籍,里面就记载了许多的关于男女婚姻的条例。而且在唐代很多的奇人异事的小说杂文之中也有很多描写唐代男女婚姻自主的事实,唐代妇女拥有了婚姻自主,这为她们在其后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一)上层妇女的婚姻状况公主及一

26、些贵族女子的婚姻在唐朝开放的这个朝代并不是能自主的,这与她们所在的地位和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第一作为皇室和贵族的女子你的出生就注定着要为整个家族做贡献,而身为古代的女子文才武治肯定是不行的,因为社会是不允许女子抛头露面的。所以作为女子的她们只能是用自身的婚姻来为家族谋利益的。第二上层女子从小的文化教育培养也只是作为将来相夫教子的附加而已。基本上可以说上层妇女是没有婚姻自主的权利的。平阳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等一些公主她们的婚姻都是在皇帝的政治利益之下产生的,没有一丝的个人意愿。而显然在史料中描写了许多公主离婚在嫁的事实,但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也是别的人强加给这些公主的,没有她们自主的想法

27、。所以说上层的女子在婚姻方面是没有一点自由,这也是她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与政治联系太密切的缘故。(二)中层妇女的婚姻状况在中层女子的择偶问题上来说,在传统的婚嫁观念影响之下,一般情况之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随着唐代社会风气开放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可以说是比较宽松的,使一些遵循传统思想观念的官门观念开始发生改变,所以随着这种转变,中层妇女婚姻状况相对于上层妇女的婚姻状况来说,可以说是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利。因为唐代官宦贵族都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的女儿自幼普遍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或女子三从四德的教育,思想比较开放,也渴望拥有自由。在白居易诗中也描写了婚姻自主的事情,他在

28、议婚中写到:“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15这恰好就是女子婚姻自主的充分表现。还有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李林甫大人就让自己的女儿自己选择配偶,李大人有六个女儿,各有姿色好多人家都像其求婚,都被李林甫回绝了,李林甫想了个办法让自己的女儿在窗子里边玩耍嬉戏,如果有男子经过就打开窗户,就让自己的女儿选择。16从这件事可以充分反映唐代官门女子择偶是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自行选择的,从而拥有自主选择配偶的权利。(三)下层妇女的婚姻状况唐代下层女子择偶也是比较开放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女子生活的环境受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少,使得一些女子的思想观念比较自由和

29、开放,而且在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更加为这些生长在民间的平民女子们,提供了巨大的外在环境。第二是因为妇女们的劳动场所基本上都是在室外,场所都比较宽敞,而交际的人也是非常的多,因而使得她们拥有了很大的结识异性的机会。再这样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之下,她们在自己的婚姻自主方面是比较宽松自由的而且也拥有很大的权利。而这样例子在唐代也非常普遍的,比如在唐朝诗人徐颜伯采莲曲中“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的采莲女,和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17中描写的平民女子,她们勇敢的追求爱情,自主的选择配偶。总的来说,下层妇女的婚

30、姻自主权还是很大的。结 语我们通过对唐代上层、中层、下层妇女在参政、社会交往、受教育、婚姻自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唐代女性在这几个方面都享有比较多的权利。而综合来考虑唐代妇女确实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唐代将近三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说,妇女们在社会中比较高是一个趋势。主要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减少,唐代统治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使得唐代社会呈现出了一种其他朝代少有的开放现象。它从一个方面揭示出唐代社会独有的文明与进步 。正是因为这种独有的文明,使得唐代的妇女的思想都是相对的自由和开放的,可以说在某一时刻她们的灵魂得到了解放,所以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积极参政,社交的女性。 正

31、是因为如此,使得唐代的妇女有着相对多的人身自由和一些独立的人格,他们的生活氛围就显得比较宽松,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就有了一些小小的权力。当然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妇女地位提升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妇女们的社会地位和她们所处的阶层也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上文分别就妇女们的参政、社交、受教育、婚姻。这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上层妇女、中层妇女、下层妇女的地位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在参政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上层和中层妇女的社会地位明显高于下层妇女的社会地位。但是在社交方面则恰恰相反。所以我们在看待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分层次,分方面的去剖析。妇女们社会的地位提高不是全方面的提高,而是在某

32、一点某一方面有所提高。在上面的论述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参政方面,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因其所处的环境更容易接近朝政所以她们的参政意识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她们的参政地位明显高于处于市井之中的平民妇女。在社交方面,因为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的社交除了宫中的一些节日一些规定的集会,就没有别的社交活动了,而这个时候下层妇女在她们所处的广阔的社会环境和在社交平台中就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女人社”等等一些用于下层妇女社交的小的团体的出现更加的有利于妇女们的交际活动。所以说在社交方面下层妇女就比上层和中层妇女拥有更多的自由与乐趣,这也是她们地位提高的一种表现。在受教育方面,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因为家庭经济和

33、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宫中和家中都有专门教授学问的老师,所以很明显,上层妇女和中层妇女的文化水平就有很大的提升。而作为平民家庭中的女子所受的教育就远远不如前两者了,下层妇女最多就是了解一些相夫教子,三从四德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所以说在受教育方面上层和中层妇女的受教育的多广就高于下层妇女。在婚姻状况方面,上层妇女因为她们的出生,所以决定她们婚姻状况的只能是君王或贵族家长,所以在婚姻自主方面上层妇女可以说是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都没有,而与之相反的是下层和中层妇女,因为她们不在权力的中心,她们的婚姻虽说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分在,但是再很多时候,她们还是拥有很多的自主的权利的,所以说在婚姻自主方面上层妇

34、女的自主权很明显就低于中层妇女和下层妇女。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对我们现在社会的女性的影响也是颇大,表现在唐代妇女对自由的渴望,我们从上述种种的例子可以看出,唐代女性对自由的热情,对自己地位有所提升所做的努力。参考文献1王守栋论唐代宫妇涉政J.德州学院学报2007.(3):672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 太宗贤妃徐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723刘眗等.旧唐书 则天皇后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54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 诸公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36535夏梦王涛.太平广记中关于唐代女性史料分析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9.(18):90 6申红星.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

35、研究J西北大学2005.(3):637宁可、郝春文北朝至隋唐五代间的女人结社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5):88 俞世芬 唐代女性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879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1010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诸公主传M.北京:新华书局.1975:364511 孙红唐代妇女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412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1013 夏梦 王涛 太平广记中关于唐代女性史料分析J. 黑龙江大学学报.2009.(18):9014 郑强唐代女训

36、文化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09:2315 宋军风 唐宋商人婚姻变迁探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5.(6):7116翟元梅.唐代妇女民事法律地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317张洁.唐代女性婚姻自主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9):73谢 辞本篇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修改再到定稿,每一步都得到了本专业老师的倾情帮助,尤其是我的导师梁安和老师对我帮助非常大,他的悉心指导和淳淳教诲令我受益匪浅。另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让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更丰富的内容补充,也使得文章更加具有史料的说服力。因此,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为我们服务和参考。毕业在即,本篇论文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我大学四年的一份答卷,如今完满提交,由衷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提携。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