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3826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定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论文.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一个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是在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这些条件可以归纳为自然地理条件与经济地理条件,也可归结为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我将它们合并称之为区位因素。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一定的区位因素的影响,它为什么会形成,为什么会在某一个地点形成,它是怎样发展的,是什么区位因素限制或者促进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在此将武汉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通过全方位的视角,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解析影响武汉这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因素。此外本文还将根据每种因素对于武汉市发展所起的的影响力上的差别,在论文结尾给出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价,权重打分。关键词:城市区位 影响因素 武

2、汉发展AbstractFor a city,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are common in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to achiev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can be summed up as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it can be attributed to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location factors, I will be merged into their

3、location factors . For a city,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subject to certain factors, why it formed, why the formation of a certain place, it is how to develop and what factors limit the location or the promotion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I will be in Wuhan City as a research object,

4、through a full range of perspectives, the use of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Wuhan to resolve the impact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In addition, I will be in accordance with each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the influence f

5、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papers given at the end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ll factors, the weight of points.Keywords: Urban position influencing factor Wuhan develops 目录摘要1Abstract21 绪论5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51.2国内外研究现状5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51.4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61.5文章主要研究因素62 区位的基础理论 72.1 区位、区位理论的概念72.1.1区位72.1.2区

6、位理论72.2区位选择,区位条件的概念72.3区位因子的概念83 武汉市城市的概况93.1武汉市地理概况93.2武汉市城市简介94 武汉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104.1 武汉市的位置104.1.1武汉市的大中小位置104.1.2武汉市的门户位置114.2自然地理因素114.2.1气候因素的影响114.2.2地形因素134.2.3 河流因素154.2.4 植被绿化因素184.3 社会经济地理因素204.3.1自然资源204.3.2 交通因素254.3.3劳动力因素324.3.4科技,教育,人才因素344.3.5 旅游资源364.3.6政策因素394.3.7其他因素39 5 城市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

7、评价405.1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405.1.1全面性原则405.1.2客观性原则405.1.3定性与定量原则405.2 评价体系建立的方式与方法405.3 评价结果40 6 总结与建议456.1总结456.2 建议45致谢47参考文献481 绪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我们都知道所谓区位因素,一个方面是指该事物的地理位置,另一个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它具体事物的空间联系。区位因素里面一般都有两个部分,一是自然环境因素,二是社会经济因素。表面上来看他们是单独存在的,但他们有内在的联系。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也会影响自然环境的转变。具体研究区位因素对于一个城市起源发展的影响,应该从历

8、史的客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了解了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充分的利用好当前的区位因素来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另外也可以指引我们新的城市的建设。1.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各国都在进行城市区位因素或者地区的区位因素研究,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由于很早就形成了大的都市带,他们的研究多着眼于整个都市带的区位因素研究,了解和研究这些都市带的起源和发展状况,找出它们得以发展的区位因素,为另外区域的发展做指引。相比国外,我国对于区位因素的的研究发展较慢,在改革开发过后,一批又一批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的兴起成为了我国城市区位因素研究的好契机,二十多年来,国内有很多综合类高校及研究机构

9、涉足这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描摹和探索。尤其是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京地区,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走在前面,所以这些地方对于城市区位因素的研究也更早更有开拓性和前瞻性。至今为止已经出版了多部学科专著。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阐明什么是区位因素,了解区位因素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研究区位因素对于城市发展进化的影响。为城市建设,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点做出某些指引。1.4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本文在这里采用分类的研究方法,将城市区位因素概括化分成,自然地理因素,包含河流、地形、气候等因素;社会经济地理因素,包含资源、交通、劳动力、科技、旅游等因素。最终我还将对这些因素

10、进行综合评分,给出影响武汉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的综合评价。1.5文章主要研究因素表1.1罗列了将要阐明的影响武汉城市区位的各种因素。表1.1影响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各种因素一览表武汉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类别详细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河流因素植被绿化因素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劳动力因素科技,教育因素旅游资源政策因素其他因素2 区位的基础理论2.1 区位、区位理论的概念2.1.1区位区位主要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也包含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多方面的意义。在区位理论研究中,由于限定了对于人类为其生存与发展活动进行研究的研究范围,在此意义上,区位用来表示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本文讨

11、论的武汉城市区位是指武汉市所在空间的各种空间条件。2.1.2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如人类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内容或者实体都为主体。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涵义,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即在空间主体已知的情况下,从区位主体本身的固有条件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选择最佳区位,即:确定区位主体的固有特征分析适合主体的可能空间确定最优区位第二层与第一层恰恰相反,已知空间区位,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

12、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即:已知空间区位分析空间区位各种要素确定适合该空间区位的人类活动组合在这篇论文中主要是就第二层基本涵义进行分析,是对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2区位选择,区位条件的概念区位选择是建立在区位的基础之上的。在经济地理学中,通常情况下把区位描述为: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备一定条件的某个地理位置。然而,人类活动却不是均质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而是在某些特定的地点进行的,这就是不同地点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即区位条件是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人类对活动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的选择也随之不同。在选择不同的区位时可

13、以反映出差别,在选择农业区位时,水热条件、光照、土壤劳动力、交通市场条件构成主要区位。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则偏重原料,能源,交通运输等区位条件。城市区位是各种区位因素的综合体,论文中会有探讨。2.3区位因子的概念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初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发生而不在其他地点发生所获得的优势,可以理解为某种产品在此处生产较之在彼处生产的较低费用的可能性。在这篇论文中将讨论影响武汉发展与布局的相关区位因子,如河流因素,交通因素等。3 武汉市城市的概况3.1武汉市地理概况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

14、纬2958-3122。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全市现辖13个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8万人。武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全市常住人口897万人。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3.2武汉市城市简介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 3500 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武汉是中国

15、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历来被称之为“九省通衢”,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武汉市是商贸金融中心,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历史上流传着“货到汉口活”的说法。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上个世纪初,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52 所普通高校, 70 万在校大学生。各类科研机构 106 所,在汉两院院院士 47 名。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

16、中国光谷”所在地东湖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武汉市还是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4 武汉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本章中,将对影响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的分析,初步分析各个因素在武汉市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对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本文将该章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武汉的位置进行一番分析,其次将研究影响武汉市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最后将分析社会经济因素。通过这三节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武汉市城市区位各种因素的大致情况。4.1 武汉市的位置位置是指某一个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换句话说,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

17、客观事物在空间相结合的特点。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所以说地理位置是一个城市绝对个性化的特点。本文将具体分析武汉市的地理位置,以下将进行相关的论述。4.1.1武汉市的大中小位置大中小位置,是从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来考察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是纯自然的。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一般在小比例尺上进行分析。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其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分析的。在这二者之间,我们还可以划分出一个中位置。对武汉市来说,大位置是其位于我国南北交界处,长江中游及长江流域中心,大致位居中国的中心位置,是华中重中之重。对北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18、,对南是江南丘陵,对东是开阔的长江下游,对西是通向华东的门户。武汉的中位置是其位于江汉平原之东,洞庭湖之北,鄱阳湖之西,深处各流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优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于长江交汇于武汉,这是武汉市的小位置。4.1.2武汉市的门户位置门户位置是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划分的。武汉是位于华中之中,与全国四面八方的城市联系较为便捷,可以汇集众多交通线,也有利于城市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以此来带动城市的发展。4.2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条件诸如气候,河流,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以下将详细说明 4.2.1气候因素的影响

19、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武汉市处于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

20、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结武汉市的气候条件,可以归纳为降水适宜,气温适中,极端气候罕见。这种气候条件对于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城市气候适宜人类居住,便于城市的农业与工业建设。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的居住选择来影响城市区域的分布,不过这仅是建立在自然生活的角度,下面我将从土地利用角度和日常供水角度说明分析气候对于武汉市经济活动与城市建设的影响。4.2.1.1武汉气候对于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的气候是一个城市的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居民用地与工业建设用地选择和功能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气候对城市用地选

21、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以风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是指风向与风速。武汉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的城市。在现行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免产生污染,这必然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工人上班的时间消耗,工厂又不能远离市区,远离居住区。为了尽量争取新鲜空气,居住区就应该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而工业区尽量布置于最小风频的上风。武汉市的常年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建筑物的朝向为南偏西15度,南偏东15度。4.2.1.2武汉市气候对于对于城市日常供水的影响研究表明,武汉市平均日供水量8月份最大, 2、3月份最小。从一年12个月来看,4月份开始逐渐增多, 8月份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2、3月份达到最低

22、。从与月均供水量的偏差来看,武汉市平均日供水量5月11月的偏差为正 , 12月4月的偏差为负。正好说明了随着温度的增高,日供水量增大。分析认为: 8月份平均日供水量最大的原因是武汉夏季天气炎热,防暑降温用水较多。2、3月份平均日供水量最小,一是天气寒冷,用水较少。另外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及空气相对湿度也对武汉市的供水量有所影响。4.2.1.3武汉市气候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这儿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指气温。气温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热岛效应”和逆温现象方面。 “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和建筑物密集而引起的一种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并随距市中心的远近,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形成以市中心为“

23、岛峰”的岛状气温曲线分布。“热岛效应”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有密切的关系。城市越大、人口密度愈高,热岛效应愈显著。因此,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合理地布置城市用地和设施,控制建筑密度,增加空地面积,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区,应充分发挥绿地和水面对气温的调节作用。逆温是城市特殊的气温现象之一。城市由于人工形成的下垫面在夜间冷却幅射快于上部的大气,使地面气温迅速下降,造成近地面气流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在局部地形条件下,这种现象更为突出。逆温层的存在阻止着有害烟气的扩散,从而加剧了大气污染程度;而静风状况和谷地山坡冷气流的下沉,更加剧了逆温层的形成,对城市环境为尤不利。武汉市的城市城市规划需要按照气温变化规

24、律,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局,包括工业项目的合理布点,在城市结构上扩大用地间距,增加绿地面积以减少幅射。4.2.2地形因素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武汉总体地势低平,北部小片山丘最高海拔87.3米,其余95%以上的面积均属江汉平原东部的地域,是浅丘性的河湖冲击平原。以下是武汉的地形详细表表4.1 武汉市地形分布图类别分布情况百分比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39.25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42.56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12

25、.32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5.854.2.2.1地形坡度对城市土地利用及建设的影响地形对一个城市建设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区组织到道路,工程管网,绿地布局以及城市景观的组织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就城市的工程建设而言,对于城市影响最广的是地面坡度。从建设角度来讲,平原是最有利的地形,丘陵次之,山地则要经过一定的改造。但是过于平坦也有不利的方面,当坡度小于0.3%时,不利于地面水的汇集与排除。不同建筑物对坡度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坡度可以适应不同的活动,不同建设,从而形成不同的城市空

26、间结构。上面的图标显示,武汉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平原总计占到城市总面积的81.7%,坡度总体在5%以下,丘陵占到12.3%,坡度间于5%-10%,低山有5.8%,坡度在10%以上,所占总面积不到6%。表4.2可以反映地形坡度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表4.2 地形坡度与城市建设关系表坡度土地利用建筑形态活动类型道路设施车速(Km.h-1)水土保持一般汽车公共汽车、火车5%以下适宜各种土地利用适宜各种建筑形态适宜各种大型活动适宜各种道路60-7050-60不需要5%-10%只适宜住宅小规模建设适宜各种建筑和高级住宅只适宜非正式活动适宜建主要和次要公路25-6025-50不需要10%-15%不适

27、宜大规模建筑高级住宅适宜自由活动与山地活动小段坡道不适宜不适宜不需要15%以上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可建设阶梯式式住宅,高级住宅不适宜不适宜不适宜不适宜不需要4.2.2.2地形对道路建设的影响由于武汉市自然地形的多样性,武汉城市道路形成各种平、竖曲线,为城市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空间构图基础。可以根据武汉市不同的地形类型置不同类型的道路,在山区地带设置盘山公路,利用河流岸线设置沿河线;利用丘陵设置步行台阶或者缆车线路;利用低洼设置水路特色交通等,结合地形与文化设置突出城市特色道路。4.2.2.3地形差异与城市建设布局的影响武汉市大体上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城市,但境内不乏丘陵低山地带,所以在设计城市建设布局的

28、时候要依据不同的地形来布置。(1)平原区建设。在平原地带,例如汉口平原地区,在正对道路走向的适当位置,设计对景点,在很长一段距离内,能成为视线吸引中心,易使人们对城市空间获得深刻的印象。汉口火车站,位于航空路尽端,成为城市主轴线的视线吸引点和终点,从很远就能看到车站挺拔的钟塔形象。(2)低山丘陵区建设。丘陵山区地带,竖向空间丰富,山势轮廓线多变,为丰富建筑空间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建筑尽可能依山就势而建,使建筑和山体浑然一体。沿江河滩沿岸阶地布置点式建筑,山麓可建一些高层建筑,但注意不宜与山体比高,以形成滨海的多层空间。滨江建筑以低矮为主,分散开敞布置,建筑体型丰富多样,并与山水、绿化溶为一体

29、,展现出武汉滨江城市的特有风貌(3)沿江两岸区建设。滨水城市的临水建筑空间处理,建筑群体体态宜横向水平为主,空间通透,开敞布局,使水面与城市空间相互交融。建筑群体高度趋势,应从城市方向逐渐向水域降低,体现亲水特色,避免将水面与城市隔断。武汉港码头客运站,横向舒展的简洁体型与开阔的长江十分谐调,给人亲切的感受。4.2.2.4地形对武汉市的其他影响城市地形的差异导致城市下垫面的多样性,下垫面的差异会影响城市的热辐射,从而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4.2.3 河流因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对城市的

30、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河流对人类定居起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武汉市是典型的南方城市,武汉市的布局多依附长江与汉江这两条河流来布置。具体来说河流因素对武汉市城市区位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4.2.3.1河流对武汉市沿岸地带土地利用的影响 武汉市被长江与汉江两条河流分割成三块,总体呈组团式分布。沿江地带面积广阔,在河流的凹岸,由于泥沙堆积较少,武汉市在这一带建设了不少大小港口和仓库。武汉市河流沿岸的土地利用有这几个特点政府统筹规

31、划河岸土地,建设河岸公园和滨河绿地等公共空间,提高了河岸的娱乐价值。通过各种公共通道连接河岸公共空间,组成城市景观走廊。建设垂钓台、观景台、码头等,增加河岸公众活动的独特种类。控制河岸沿线建筑高度,提高河岸视觉可达性。改善了武汉长江与汉江段河岸交通类型,提高河岸安全性。图4.1 沿江岸线的土地利用示意图4.2.3.2 河流对武汉沿河岸线地带交通建筑布局的影响由于河流的作用,河流沿岸的交通建筑布局有别于陆地,武汉市在城市沿江地带是如下布置交通建筑的。1.完整的、连续的步行系统:建设河岸连续的步行道、步行桥等,联系滨水区和周边环境的行人林荫路和步行道。2.控制沿江建筑高度:沿江第一线建筑高度控制在

32、四层以下,而且必须留出河岸作散步道,第二线建筑的高度允许达到十层,离岸越远可建的高度越高,最高可达35层。3.人车分离:两岸基本为步行道,没有车辆干扰。城市干道与河岸有一定的距离。控制沿江建筑高度4.2.3.3河流优势造就的武汉沿江水运 长江作为中国最大河流,在中国水运交通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在此,加之武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使武汉成为中国内地数一数二的大港口。武汉港一直承担着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地区的煤炭、钢铁、矿产和粮食的进出口和中转,以及通往亚洲的外贸运输任务。目前武汉已经成为长江上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集装箱城市。集装箱产业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

33、能够带动货运、航运、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目前,武汉有两个集装箱码头,分别位于汉阳和阳逻。其中,阳逻深水港江宽水深,可停靠万吨巨轮,是长江中上游天然深水良港。武汉港上承重庆成都,下启南京上海,长江给武汉带来了宝贵的财富。随着运输量的不断扩大,“武汉新港”应时而生。按照武汉市政府初步规划,2025年武汉新港货物年吞吐量将达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50万标箱。“武汉新港”建成后,辐射范围延伸至川渝及湖南、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市,煤炭、矿石、钢铁、水泥、化工原料等货物,均可从此“通江达海”。 目前武汉市正在针对长江与汉江的具体河道情况筹建几大港区。重点建设沌口港区(以汽车滚装为主)、左岭港区(以化工

34、、危险品装卸为主)、杨泗港区(以集装箱、散货装卸中转为主)、汉口港区(以旅游客运休闲为主)、青山港区(以钢铁、矿石为主)、阳逻港区(以集装箱、综合物流为主)以及金口港区等七个港区,带动整个武汉港形成大型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港口集群。4.2.3.4 河流影响城市沿岸工业布局水源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对于现代工业而言也格外重要。武汉市的河流广布,为武汉市工业的繁荣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河流对于工业企业的吸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1.提供工业生产用水与工人生活用水。现代工业企业对于水资源有大量的需求,靠近河流便于取水,另外出于对成本的考虑,离水源越近就可以减少水管铺设与维修管理费用。2.提供废水

35、废渣等排泄场所。武汉市内主要河流,长江与汉江的河面宽阔,水深充足,水流量大,水体自净能力很强,所以沿江地带分布有很多工厂仓库等。据有关资料通计,分布在长江与汉江沿岸的工厂占武汉市所有工业企业的总数的一半以上,远远大于城市工业企业的平均分布密度。4.2.3.5 河流对武汉市城市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河流是城市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与汉江两江河网水系是武汉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珍贵资源,同时又是武汉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在武汉市的城市规划中,两江河网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绿色生命线,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连同两江在内的武汉市大小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

36、保护、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这些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生态建设意义多种多样:包括为城市生活和生产提供就近水源,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基地,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和城市物种多样性,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亲近自然的空间。总结武汉市的河流因素,不仅河流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规模以上河流居多。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支流及小河流约有140多条。这为武汉的农业生产,工业建设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4.2.4 植被绿化因素绿化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市环境的各个要素中骑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被称作是城市环境的绿色卫

37、士。截至目前武汉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21平方米、32.1%和37.42%。按照规划,到2020年,这三项指标将分别达到16.8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5%。以后几年还会有更大发展。4.2.4.1武汉市植被的特点及分布情况武汉市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的蕨类和种子植物有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分。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类型。武汉市原有植被类型可分为木本植物群落和草本植物群落。木本植物群落及其分布包括:杂木林-分布在江夏区等地;马尾松林-

38、分布在九峰等地;小叶栎林、侧柏林、石楠林以及少量的樟林、铁稠林-分布在珞珈山等地;竹林、水杉林-分布在东湖风景区及周围等地;马尾松和小叶栎混交林-分布在磨山、珞珈山等地;果林-分布在南湖狮子山、东胡红林嘴等地。草本植物群落包括:草地-分布在全市空旷边地;沼泽草地-分布在全市低洼之处;水生草木-分布在全市池塘、湖汊等处。4.2.4.2 植被绿化对武汉市的影响(1)绿化对于武汉市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气候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城市气候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实践已经表明,树木花草叶面的遮阳和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

39、、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积极作用;而且其降温增湿效应是相当明显的。草坪屋面通过植物旺盛的生机吸收化解,保持环境的生态热平衡。据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绿化覆盖率的增加使得气温在原基础上下降的百分率几乎相同,都是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气温降低理论最高值的2.6%左右。夜间城市绿地的降温作用表现得更强烈,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可降低理论最高值的2.8%。随绿化覆盖率增加,气温的下降比率也在发生变化,当绿化覆盖率增加到50%时,可降低当时理论最高气温的13%,如果武汉市的最高气温以40计,当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可降气温4.94,武汉市的热岛强度平均在4一5之间,这样,城市热岛现

40、象可基本被消除。所以,从消除城市热岛的角度考虑,武汉市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50%才为理想。夏季大约可以使热岛强度减小3.5左右,但城市热岛现象仍然存在。为了彻底控制城市热岛,除了在市内加强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外,还应在郊区开辟森林公园,以增加整个城市大环境的植物比例。(2)净化空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些植被叶片还能减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同时还可以吸收烟尘和粉粒,保持空气新鲜。研究表明,植物的净化作用可以使城市空气中的硫更新循环一次。武汉市的绿化条件逐年改善,以后将会有针对性的布置绿化带与林间带,将会使城市的生态得到更好的改善。(3

41、)绿化对武汉市的其他效应城市植被可吸收、阻挡、分散声音能量,可以起到减噪目的;以及防火、防震、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地表径流,改善水文循环和稳定洪流范围,防止水土流失 ,对暴雨、河流泛滥、滑坡、崖崩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以及增加土壤有机质作用;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城市绿化具有美化市容景观、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的功能,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2.5其他因素(1)武汉市的水文条件。武汉为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境内河流广布,湖泊众多。加之武汉处于南方降水适度略偏多区域,又在长江中游,每年夏汛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内涝。而当长江流域降水急且量大时会遭遇大型的水灾,例如

42、1998年,2002年水灾。(2)武汉市的地质地貌条件。武汉市境内有山体、有湖区,还有大江大河组合,地下水很丰富。 4.3 社会经济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一个城市城市区位的重要方面。城市是人类聚居地,虽然有其自然属性,但城市更多的反映的是它的社会属性,包含它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社会地位。这些方面是城市整体性质的最终体现,而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分析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例如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劳动力条件等等,以下本文将试着分析影响武汉市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4.3.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一个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稳定的资源供给是一个城市各种产业发展与繁荣

43、的必备条件。武汉市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依托自身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种产业的发展都处于向上的态势。由于自然资源种类甚多,我在这里只选取几个对武汉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来分析。 4.3.1.1 武汉市自然资源条件(1)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总水域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8%。据测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静储量128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7145亿立方米,其中境内降雨径流38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10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万千瓦。全市修建水库274座,其中,

44、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总容量9.25亿立方米;有塘堰9.1万口,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有湖泊193个,其中城区内有湖泊43个。(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城市的工矿企业发展。武汉市已发现矿产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其中,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最大,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矿储量1.18多亿吨,居全国第一位。优质矿泉水、热泉已发现8处。此外,还发现金矿点11处,铜矿点9处,锰矿、磷矿点各2处,并有5处发现石油、天然气.现有矿产以建材和冶金辅助原料等非金属矿为主。全市已发现矿产40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4种、非

45、金属矿产33种、地下水及矿泉水各1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4种,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水气矿产各1种,建材和冶金辅助原料等非金属矿产21种。武汉市查明固体矿产总资源储量为8.20亿吨,其中各类建材和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的资源储量为8.15亿吨.(3)森林资源湖北省共有森林面积90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97。与1985年相比,净增森林面积18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437。武汉市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的蕨类和种子植物有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

46、的植被类型。长江、汉江以南以樟树、楠竹、杉木、叶茶油茶、女贞、柑桔为代表;长江、汉江以北以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栎、柿、栗等树种为主。(4)土地及农业资源武汉市拥有陆地面积40.25万公顷,水域面积21.85万公顷,林地6.8万公顷,草地0.69万公顷。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沼泽、盐碱地等)面积为4.35万公顷。全市土壤共8个土类、18个亚类、59个土属、32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面积占全市土壤面积的45.5%,黄棕壤占土壤面积24.8%,潮土占17.0%,红壤占11.2%,适宜森林资源的培育以及农业产业的发展。4.3.1.2武汉市自然资源与城市产业的结合(1)水资源。水资源的优势是武汉市城市运输业,工业,农业,旅游业,渔业产业等各项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汉江,长江沿线港口众多,依托的就是武汉水运资源的优势。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的迫切需求,而武汉市水资源的优势地位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武汉。农业生产更加离不开水,武汉市境内的充足的水资源为武汉市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水稻种植,棉,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很大。长江与汉江的大气磅礴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观赏,本身就是不错的旅游资源。(2)矿产资源。武汉市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