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4087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毕 业 论 文(本科生)论文题目(中文):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英文):Uyghur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of lanzhou university,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2、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本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可以公开不宜公开,已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时 间:

3、 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少数民族新生在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殊的心理与文化特征,在进入大学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之后,表现出文化上的差异与冲突,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适应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给予关注,既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维吾尔族大学生作为当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不仅和学习成绩、学校的教育成果有关,还关系着维吾尔族大学生能否顺利的融入社会。本研究以兰州大学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深

4、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同时以性别、年级、父母文化水平、父母工作、宗教信仰、家庭居住地、家庭所在地等多个变量检测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性。关键词:维吾尔族学生, 学习适应UYGHUR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OF LANZHOU UNIVERSITY,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Abstract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new school are a special group,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5、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after entering university strange life, learning environment, show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and some adaptive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ttention for their study, not only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tudent individual healthy growth,

6、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gions, but also to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verall level.uyghur college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ontemporary human resources of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maintai

7、n national uni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uyghu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school education not only results, als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yghur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smoothly integrated into society.In uyghur college students in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8、(LZU), this study is as investigation object,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depth interview, analyzing the Uighur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of LZU, at the same time by gender, grade, parents cultural level, parents work, religion, family residence, family, home to multiple variables, such as de

9、tection of LZU, the differences of uyghu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Key words:uyghur students,learning adaptability目 录中文摘要4第一章 引言1一、选题缘由11、维吾尔族学生学习不适应现象严重12、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对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是否有重大意义23、完成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研究的可行性2二、核心概念界定31. 学习适应32.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3三、研究内容与方法41.研究内容42.研究思路43.研究方法4四、研究目的和意义51.研

10、究目的52.研究意义53.理论意义54.实践意义5第二章 兰州大学维族大学生学习的适应的现状与问题6(一)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背景概述61.来自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62.民族地区的教育制度与内地有所不同73.特殊的少数民族家庭背景74.特殊的语言文化背景7(二)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现状7第三章 兰州大学维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归因10一、地区经济因素的制约10二、民族教育因素的影响10三、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11第四章 提高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的对策11一、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的原则11二、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原则12三、实践策略121.对于学校122.对于教师143.对于学生

11、14结语15附件16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维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 第一章 引言一、选题缘由维族大学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新疆地区甚至全国的跨越发展的重要的人才资源。维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如何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来的发展。由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维族大学生与其他民族的大学生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因为其民族身份的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与化特征,因而成为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文化背景的改变,导致他们在大学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特别是学习的不

12、适应,则会像多米诺骨牌似地发生连锁反应而带来一系列不适应。然而,他们这个特殊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生活,教育成果,教育质量的影响不可忽略。影响到民族地区发展后备人才的提供及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变成了学校、教师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少数民族新生作为剧烈文化背景变化的直接受体,以及新生阶段对整个大学学业的重大影响,由此使得少数民族新生的适应问题尤其值得研究。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其具体原有如下:1、维吾尔族学生学习不适应现象严重维吾尔族大学生作为当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13、用。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不仅和学习成绩、学校的教育成果有关,还关系着维吾尔族大学生能否顺利的融入社会。由于他们进入大学之前,曾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具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行为习惯。一旦进入大学,这一切都会与居于汉族文化为主要氛围的大学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撞击,显得在学习、日常生活、交往等众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尤其突出在学习方面:不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中途休学,退学现象严重。在期末考试中,少数民族学生补考的占补考人数的很大比例,拿奖学金的也寥寥无几,即使在四年以后进一步深造的更是屈指可数,同时,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且它们都

14、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2、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对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是否有重大意义进入大学是人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它意味着你将成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人,学习仍是这一阶段的首要内容和任务。现在我们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网络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知本家的时代,总之,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代替资本和能源成为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崭新时代。而大学生作为这一时代及未来的主人和开创者,在大学阶段所学得的知识,获得的信息和培养的能力将会成为个体未来发展的一笔巨大财富。但是由于进入大学以后,面对的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如何能在这样的情中很快适应,不仅关系到个体当前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他们

15、未来的成长。3、完成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我们知道,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我将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学习适应问题的研究。对于所选样本的存在背景,我的考虑的是选取有典型特征的维吾尔族学生。因此我将选取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作为研究抽样的对象,并且将其与汉族学生,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问题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具体而言,笔者将以兰州大学为例进行分析,因为兰州大学地处西部,对少数民族学生有相当的优惠政策。加之它又是一所211、985工程重点建设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所以吸引了周边不少少数民族的学生。因此,在每年的新生入学中,维吾尔族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在新生阶段表现出与汉

16、族学生不同的诸多方面的特点。在笔者和一些任课教师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和我们长期以来为了应付考试而形成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很不相同,也不太适应我们的教育方式,无论在平时的上课表现还是考试答卷中都明显的表现出来,而且在学期的补考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相当的比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仅是一个补考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态度端止与否的问题,而是关涉到维吾尔族学生在进入与白己民族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时的一种适应状态。表现出维吾尔族学生特有的不适应感,致使在具体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上述缘由,我认为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新生的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尤其是

17、在影响他们未来发展的学习方面的适应问题。二、核心概念界定适应:适应(adaptation)源自于拉丁文“adaptare”,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心理学中的适应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一般指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协调关系,关于适应的概念,国内有多种解释,许峰(2000)从社会心理角度,提出适应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社会生活适应过程形成的心理行为模式的能力,贾晓波(2001)认为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张栓云.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C. 重庆

18、:西南大学, 2006. 46-48。1. 学习适应所谓适应就是主体对外部变化所做出的一系列自我调节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心理适应包括生活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 工作适应等,其中,学习适应是青少年心理适应 的重要内容。学习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性行为变化。能够使动物的行为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所有过程,或者说是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训练或实践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心理变化。按J.皮亚杰

19、的理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主体将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由此看来,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学习适应有其内在的心理结构、理条件和实现过程,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学习适应就是这样一个由主体不断调整自我与环境的关系,进而试图达到平衡的过。2.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本文主要指进入大学的每一个维吾尔族学生,包括内地新疆高中班毕业的、从新疆考过来的民考民学生,也包括从小接受汉语教育的民考汉维吾尔族学生。他们进入与以前学习背景完全不同

20、的学习情境时,在学习方面,如学习方法,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教学制度等表现出与环境的不协调状态与程度。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以兰州大学各个年级维吾尔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他们学习适应的因素如:语言环境,文化习惯,交流方式,饮食习惯,自身因素等七个方面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三个方面。同时对兰州大学已经毕业的维吾尔族学生进行访谈,从多个角度了解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适应状况。2.研究思路本研究以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研究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材料的了解与分析,了解少数民族新生的基本身心特点及其进入大学前后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尤其注重充分认识少数

21、民族大学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调查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方面的具体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有针对性的寻求对策,首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也要有利于学校的发雇,既要尊重学生的民族个性也要促进他们共性的发展等,在诸如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再探讨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的具体策略。其中,重点在于对维吾尔族族学生身心特点及其所处文化背景差异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学习适应状况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有针对性又确实可行的对策。3.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搜集和查阅有关国内大学生学习适应文献资料,归纳整理有关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的

22、学习适应进行研究。本文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网站和数据库,认真研读和分析了相关文献资料,概括并总结了相关理论,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方面研究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中的文献资料法主要运用于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相关研究的综述和概念部分。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的调查问卷,关于少数民族大学学习适应问卷,然后再通过qq群,微信群了解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将学习适应问卷进行修改,进行预测,然后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最后对于兰州大学全

23、部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实测,了解他们具体的学习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四、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第一、在兰州大学调查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以其对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适应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第二、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影响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第三、根据寻找到的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结合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提出一些提高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性能力的可操作性策略。2.研究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日益变得多元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作为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入学人数

24、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学习,不仅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且还肩负着发展家乡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重任。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将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发所展所需人才的培养以及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所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由于维吾尔族是少数民族里面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一个民族,有特殊文化历史,特殊的风俗习惯。本研究只针对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适应进行研究3.理论意义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性能力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学校各层次学生的状况、

25、更好的开展学校教育活动,还可以为中国的教育情况作为研究基础,便于更好的做好教育工程。4.实践意义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新疆社会正发生着亘古未有的变迁,母语学校逐渐消失、汉语学校逐渐增多,大学生也逐渐增加、多元文化的并存,教育体制的改变,国家政策与往日不同,使维吾尔族大学生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适应问题。本研究在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的现状基础上,寻找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而在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维吾尔族大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维吾尔族大学生自觉创造条件以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势,从而顺利就

26、业、健康成才。第二章 兰州大学维族大学生学习的适应的现状与问题一、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背景概述本文以兰州大学的维吾尔族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人部分来自西部民族地区(新疆)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己经在河南郑黄河科技大学的预科班补习了两年的基础文化课程,而有的在内阁各个地区上了高中再和汉族生一样直接通过高考考取的,他们分散在学校的各个院系,和汉族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尽管每个在校的维吾尔族学生的求学背景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来看,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1.来自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里经济比较落后,很大一部分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靠天吃饭,大

27、自然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依托。少数民族儿童从出生时起,生存与发展就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着关系,因此他们形成了本民族特殊的民族个性和特点,同时由于边远、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接触新事物少,所以,相对来说,学生知识面窄,眼界不宽,思想封闭,缺乏竞争意识,进步比较慢。2.民族地区的教育制度与内地有所不同与内地的教育制度相比,新疆地区的教育制度有很大的不同。新疆地区采用双语教育制度,在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加上英语,对学生的压力更加增多。而且在学习母语的基础上大量增加其他外语言,使学生特别尴尬。3.特殊的少数民族家庭背景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对孩子们教育重视度不高、对教育的热情很低,有很少人让孩子上

28、大学,大多数家庭以为上大学和没上大学其实没什么区别,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富有家庭的孩子们上大学才能找到工作,一般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找工作很苦难,因此很少有家长同意孩子上大学4.特殊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国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这些形成了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个性和特点。但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他们除了学习本民族的语言之外,还必须学习汉语和外国语,必须修习与汉族学生同样的课程才能与他们一起参与高考的竞争。与汉族学生相比,他们的负担和压力要大得多。二、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现状本文以兰州大学各个年级维吾尔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他们学习适应的因素如:语言环境

29、,文化习惯,交流方式,饮食习惯,自身因素等七个方面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三个方面。同时对兰州大学已经毕业的维吾尔族学生进行访谈,从多个角度了解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适应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对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在兰州大学上学的维吾尔族学生大概有一百多个,因为兰州大学除了从从内高班考过来的学生之外,还有预科生。因预科生和内高班的学生的教育背景,语言能力不一样,因此我从他们里面选了40名内高班的学生和40名预科班的学生作为比较,调查了不同背景下影响学生学习适应的问题。首先分别对内高班和预科班的学生是否适应的问

30、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差异的划分表(内高班)觉得还可以适应的人数25觉得不太适应的人数15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差异的划分表(预科班)觉得还可以适应的人数15觉得不太适应的人数25从数据上来看,内高班的学生和预科班的学生的适应程度不一样,因此我再分别对内高班和预科班的学习适应方面调查了研究,其结果如下:出现不适应的方面是(预科班) A:语言环境 19(人) B:课程学习 10(人) C:饮食习惯15(人) D:文化习俗 17(人) E:交流方式 12(人) F:衣服穿着 5(人) G:其他2(人)出现不适应的方面是(内高班) A:语言环境 10(人) B

31、:课程学习 5(人) C:饮食习惯9(人) D:文化习俗 9(人) E:交流方式 4(人) F:衣服穿着 3(人)G:其他1(人)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比起内高班的学生预科班的学生不适应的情况比较严重。根据总人数算出其影响因素的比例分别为如下影响预科班的学生出现不适应情况因素 A:语言环境 76.00% B:课程学习 40.00% C:饮食习惯60.00% D:文化习俗 68.00% E:交流方式 48.00% F:衣服穿着 20.00% G:其他8.00%影响内高班的学生出现不适应情况因素 A:语言环境 66.67% B:课程学习 33.33% C:饮食习惯60.00% D:文化习俗 60.00

32、% E:交流方式 26.67% F:衣服穿着 20.00%G:其他6.67%由此可以得出,语言环境对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影响比较大,仅此是文化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有饮食习惯,交流方式等方面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也不可忽略。除此之外,我通过qq、微信群交流的方式还了解到觉得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认为,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就是影响学习适应的因素。他们认为学习适应是个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自觉、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动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使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取得良好学习成就的能力。即使有外界

33、的因素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平常的生活,但我们得学会去面对,得学会从自身出发,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减少外界因素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因素。第三章 兰州大学维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归因一、地区经济因素的制约经济是基础,由于新疆比较偏僻,地理环境不是很好,新疆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的不发达是造成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根源。由于历史的原因,也由于一些天然的语言、地理障碍,致使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教育、生活环境也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经济条件的差异对民族性格及素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相对落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的

34、受教育制度与汉族也存在差距,所以,当他们进入大学以后,以前的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容易造成学生难以适应较高水平的学习环境。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经济基础,首先会影响他们家庭环境,而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农村家庭中,父母文化层次低,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很低,教养方式也不理想。有的则是因为家庭中多子女、经济能力有限父母无法考虑每个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而有的家庭则根本没有能力为子女提供上学的机会。二、民族教育因素的影响民族教育:指的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

35、一方面帮助少数民族成员提高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以求得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栓云.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C. 重庆:西南大学, 2006. 46-48。”少数民族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实施的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民族地区地区经济的相对落后,影响了民族教育质量和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解决但又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各个民族的教育各有差异和特点,其特点又是由教育对象的民族特点决定的。三、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新生在进入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背景中学习,首先面临着一个对他文化的认同与适应

36、的问题。这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文化与民族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我们谈到少数民族,最主要的是关涉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生存的特殊地理、人文环境构成了各个民族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个性。民族个性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特点,反映着这个民族生物的、地理的、文化与社会历史的整个面貌,也是民族群体的成员在共同的社会化过程中,将民族的文化价值内化的结果。作为个体的人,受生活环境、民族传统文化、宗教、家庭等的直接影响,又是这一切的直接体现者。因此,当个体进入新的环境,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文化适应问题,进而影响其它方面的适应。第四章 提高兰州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学习适应的对策少数民族学生

37、在进入大学之后出现的一些适应问题,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学习中出现的干扰和困难给予正确的方法和态度,以尽快让学生进入适应状态。这首先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一、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的原则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是独特的,即使各个少数民族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且他们与汉族为主体的主流文化差异比较大。当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面临两种不同文化的遭遇时,我们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用我们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多的情况是适得其反。因此,无论是在正常的教育教学还是日常的生活,都要能从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因素考虑,尊重其文化,发挥其特

38、长。这也是促进学生在学习适应的首要环节。二、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原则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教育及教育工作者培养对象,既要让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注重智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社会的适应能力等。而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要从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而不是把课程和考试作为教育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教育,同样,学生质量的高低和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利益。所以,一定程度上讲,对学生的有效培

39、养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高校中的特殊性,因此,在对待少数民族学生问题上,要求学校和教师在了解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能更多投入、更多关心。三、实践策略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受着本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形成了特殊的个性和特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价值观各不相同。这一切全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小就伴随的文化烙印。它有自己的不同点和优势,但是,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在这一切改变依然甚微的情况下,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下,走进了高校的大门。这样我们就要从高校自身出发,以基于学生,

40、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发展作为基本原则之一,从学校多方面的努力来促进少数民族新生的尽快适应。文化资本理论认为:能力与才能本身就是在时间上与文化上投资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资本投入是儿童学业成败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因此,从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和教师两方面要增加对本校少数民族新生文化资本的投入,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作为少数民族新生,自己也要在各方面的下功夫,积极主动地了解、感、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主流文化,在保留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能尽快融入集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1.对于学校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为了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而在对待本校少数民族

41、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上,学校做出的各种努力和各种优惠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更大程度上还是要看学生自己的努力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为了学校这一核心原则首先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创造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发挥,提高自身的学习适应能力。只有学生的充分发挥,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由多民族多文化组成的国家中,维护和尊重各个民族文化是理所当然,因此高等学校面对特殊的少数民族群体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他们成长发展。作为培养他们的学校,理应为了他们发展,采取更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快速适应。首先,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

42、中逐步形成的,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素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学作用是关键,领导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办学行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校园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精神,它影响着学校每一位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 兰梢梅. 试析建国以来我国民族教育的反落后对策J. 理论导刊, 2004,

43、30(15): 15-19。其次,建设融洽的班级集体:少数民族的数量比较少,而且比较零散,分布到学校各个院系当中,每个院系各年级两三个左右,有的院系更少。所以学校各院按照自身的情况,鼓励他们参加院组织的各个活动,针对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来展开活动,帮助他们顺利的融入到班集体当中。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展示他们的民族风情,给他们创造与汉族学生直接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而不仅仅是通过书来了解。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友谊,另一方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再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具有针对性:由于新疆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而且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教育质量也并不理想。虽说

44、是开展了双语教育,但是教双语的老师们的水平也不怎么好,教学质量、环境也不是很好,随之学生的汉语水平一直提高不上来。少数民族学生在来到大学之前,大部分是受了母语教育,从小就开始用母语授课,已经养成了用母语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不是汉语。所以一旦来到了普通高校,面对新的同学、新的环境、新的教学制度,一下子适应下来相当困难。即使上了两年的预科,但两年学习出来的水平远不够于像汉族学生一样无障碍的去理解各个课程。他们不但有语言障碍,想说的表达不出来,还有适应的问题。所以学校针对他们的情况,得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可以给少数民族新生开设一个学习汉语课堂,在学习汉语的基础上再安排一个英语课堂。因为他们学习英语

45、有的才两年,有的三年,这水平根本考不过英语四级,所以学校针对他们自身的情况来相当的增多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基础水平。针对于汉语水平极差的学生可以采取与汉族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这样不仅可以给他们制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让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加友好。学校还可以为他们安排各种文化节日,通过文化活动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民族文化,这样让他们可以互相平等的欣赏和认同各民族的文化特征。最后,给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安排有关考试:对于汉族生来讲,过英语四级是对他们最低的要求。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英语是重要,但汉语也不可以忽略。根据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在新疆地区英语暂时还不是很重要。新疆地区招聘主要看的还是汉语水平,由

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一安排的HSK、MHK(少数民族汉语水平测试)很重要,是找工作的必要条件,还有就是普通话成绩。目前来看兰州大学的教学领导们并不太熟悉这些考试,甚至不知道。所以学校可以根据他们的情况,严格要求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争取让他们全部在大学期间通过MHK四级,普通话二级。2.对于教师众所周知,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与高中的有所不同。高中是为了升学,为了考好更好的大学为目的,但大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升学,而是能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是要他们发挥独特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大学期间社交范围比较广,不像小学、中学一样有固定的教室,没有老师像之前那样天天呆在学生身边陪伴他们。大学是个很独立的场所,宽大的教室,老师只管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交流很少,课时也很少,老师很难做到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