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4159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艺术学院 03国画班学生 郭英霞 毕业论文 第 8 页 共 8页中国画线条的艺术魅力摘要线条作为中国画重要的艺术语言,是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基本段,线条也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内涵,又有极强的装饰性,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美学境界。长期的艺术实践,使线条形式变得极为丰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关键词:中国画线条艺术魅力,艺术特征Abstract Chinese painting lines as a major language of art, the artists expression phenomena, the basic expression of emotion,

2、Lines also have prof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with a strong decorative, It full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aesthetic realm. Long-term arts practice, the form lines become very rich, have emotional artistic charm.Keywords:Chinese painting lines art

3、istic charm, arts features 引言中国画线条有立象传神和抒情达意之功能,也有相对独立的笔墨情趣之美,它体现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审美差异,中国画线的本身意义还在于它所独有的直观美感、哲理内涵、抒情意味和装饰风格。中国画之线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去认识、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传统,系统地从线条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发生发展去深入研究推动线条的不断发展传其艺术魅力。并不断吸取中外绘画和各种艺术门类的精华,创造出更多有时代特色的笔墨和艺术精品。一 线条的形成和发展 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有强烈民族特色和形式美感,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色的表现形式,是博大精神的中华文明

4、的伟大创造,艺术家注重线的传统艺术底蕴,讲究线的质地力度、内涵、等深层美感的表现,把主观感受及精神情感注入线的表现之中,线在中国画中已超出了简单的造型功能,它渗透着历代画家的情感,是艺术家个性的显现,是情、境、意的有机结合。 纵观线条发展脉络,它是历代画家在探索以线造型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线条的阶段,以“法”作为线条成熟的标志进行研究,对线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线条的初级阶段人类起初不约而同的选择用线条作为表现客观物象的手段,中国的象形文字,彩陶绘画可以为证,战国以前的线条“划”和“刻”是主要的表现手段,还没有“写”“画”的概念,当时人们比较注重客观物象化的临摹而不是太讲究线条

5、的技巧,这段时期为线条的萌芽状态的朴拙阶段。 毛笔的使用使线条有了质的飞跃。从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幕出土的帛画上规整劲利的用线可以看出线的勾描已完全成熟有粗细浓淡虚实各种变化。线条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虽构图讲究对称均衡,未脱离图案意味,但流畅的线条开始体现所用线条流利挺拔随意率真,一种对力的追求。 (二) 线条的发展阶段随着书写的增多,前人以均衡匀称为美的线条观念向颇带剑拔弩张的尚力之势突变。卫夫人提出“多力丰筋者圣”强调线条力度的美。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意味着绘画脱离古拙简略阶段上升至精深描绘阶段,晋代绘画线条的表现力更丰富、精密。到唐代绘画追求人物画的韵味,对线条强调笔“势”。在当

6、时脍炙人口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里,其线条自由婉转而有节奏感的质感、运动感也都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这些线条讲究取势,各种形式的线条都统一于一定的严谨的法度组成完整生动的画面,极富韵味。(三) 线条的成熟阶段“无法”指线条的解放与发展,强化它的玩赏意趣和主观情感的抒发。绘画发展到宋代,逐步形成了细/粗笔两大派,北宋画家李公麟在吸收晋唐传统技法基础上,把方折挺劲的线描有机结合进去,使单线白描表现力更丰富,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增多,山水画尤为突出,五代荆浩由勾线染色演变为“皴法”,它的匡庐图通过笔墨运动,不必刻意追求客体形状,如书法般进入“写”的创作意境,自然表现胸

7、中丘壑,形成了与往昔风格迥异的艺术语言。元人绘画着重表现心灵,用笔风流倜傥,将笔墨的变化推向极致。因造型手法的符号化,笔墨的表现也更为“尚意”而轻松,线条应用在文人画中得到进一步的纯化。明清之际,线条的自由发展进入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阶段。石涛提出“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指出了用笔要达到自由与法则的统一。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都是以书入画的佼佼者,他们在线的运用方面无疑是个空前的解放和自由时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无法”是对“法”的以娴熟掌握后的“有法”的解放而已。二 线条的艺术特征线是中国画的基本表达方式,中国画是线条韵律的乐章,富于节奏和装饰,具有一种流动的、富有气韵和表

8、现力的美,既状物又抒情。(1) 线的直观美感画面的组合全靠韵律。运笔过程就像音乐演奏一样,“疾而不速”“留而不滞”,既富韵律美。书画中的“行中有留”“屋漏痕”式的线条,“行留”辩证的结合贯穿于画面。国画流动的笔锋,走势成龙。其运动是符合美的规律的,笔势是线条语汇的基调,是组合线条的潜在基础,有其多变性。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线条流畅、紧劲连绵、行笔迅捷,展现出的是如歌如梦般的线条的律动,是线的表现功能于主观创造意念融为一体,成功创造出“密体”。吴道子进一步发展了线的表现力,其笔法流畅洗练,注重表现运动感、节奏感,风格大气磅礴,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势,线条所特有的韵律美得到充分体现。(2

9、) 线的抒情意味达芬奇说过“最初的画,只有一条线”。线是人们最初表达某种思想的一种方式,20世纪瑞士画家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说明线是生命的,不仅表现形体且是画家的自我,是客观与主观的巧妙结合,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折射。先是艺术家心灵的琴弦,感情地震波,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不仅有造型上的美,还需有一定的感情容量,富有情趣的线条是对作者某种情绪、感受的特别纪录,作者的感情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画迹就是情感活动的时序性遗迹。同样是以书入画的近代画家,吴昌硕用金石般的线条表现作品的力度美,潘天寿以富有哲理的线条表现画面的静气,而黄宾虹以乱中求奇的线条写出山水画的浑厚志气。南宋梁

10、楷太白行吟图,衣褶只是大笔挥洒几下,简之无可再简,而大诗人满怀事情的姿态及高洁简傲的气质勾画的惟妙惟肖,这洗炼简约的线条,即使画家笔力的表现,又是画家激情的宣泄。可见,线不仅是轮廓和空间,是自然和可观,而且使主观和客观的巧妙结合,是画家感受的反映,情感的表达,心灵的倾诉(3) 线的装饰风格中国画线的装饰性的最大特征是超越自然、强调表现,重意象、重“似与不似”。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描绘了龙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的五个形象,这些形象是客观物象的变形、夸张,是经过艺术家的概括、提炼、抽象出来的形象,是更典型、更具形式感、更有装饰意味形象。当看到清明上河图那众多的人物,繁杂的结构,壮观的场面,博

11、大的气势,这正是用繁而不乱,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有浓郁装饰意味的线条而营造的。再如:“传统十八描”利用线的抑扬、顿挫、翻转起伏等变化获得节奏和韵律的装饰美。像“连珠描”其形象就似二方连续纹样,形成宽窄相连,无限连绵的极富节奏的装饰效果;“射线描”类似工艺图案中放射性图案一样,有绚丽奇幻的美感,其装饰特征就不言自明了。因而说,中国画的线的装饰性是强烈的、明显的,包含在每笔每划的线条中。(4) 线的哲理内涵中国画线条的哲理意味首先表现在中国画中的线与气的一脉相承。如果没有“气”线条就没有生命力。刘勰提出“写气图貌”,就是说艺术作品不仅要描绘各种物象,且要灌注作为宇宙事物的本体和生命的“气”。由于“

12、气”和“理”的结合,才使线条有了韵味,落实到书画用笔中就有了行留、逆露、刚柔、虚实等,才有了启示。在笔与力的结合中,十分注意运气,要“握笔既定、凝神息气”。一气合成,线条运用的成功首先在于和“气”的结合,“气”造就线条韵味的生成,也造就整个作品的气韵气脉的贯通。其次,中国画线条也有阴阳之说,书画线条本身也应阴阳兼具、辩证得之。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画有阴阳”,线条讲究刚柔互含互用,互济互成,表现一种丰富的弹力,刚柔美妙的配合。而刚柔、虚实、动静也正是中国哲学探讨中相反相成关系的重要课题。 中国画线条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其美学意义的发展自然不会脱离中国哲学,且同中国哲学相结合,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三 线

13、的艺术功能阐述线在中国画中所起作用的最早论述,当是南朝画家谢赫的“骨法用笔”一说,论述了线条不仅要表现物体的结构、质感,还应体现超越技法之外的东西,如画家的情思、气质、骨气等。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指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讲出了用笔对画面的重要影响。发挥线条的各种风格,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实现中国画作品中高的艺术境界,是各种各样线条的艺术功能的体现。可见,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内涵,“骨气“气韵”使作品传达出的最高境界,也是国画的笔墨线条能无拘无束发挥其抽象作用的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特色。(1)写形传神中国画的线条与物象内部结构形态有直接联系,同时中国画尚有自成体系的笔墨表现形式,这应就不必

14、为描绘客观形象的功能所限制,可以以艺术化的手段揭示各种物象的性情状态。 线与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艺术家与线条自身品格特征的沟通。石涛说:“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艺术家用笔中使线条具有千变万化的姿态,使抽象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态美的一种间接反映,而引起人们共鸣的艺术作品,也正是艺术家在运笔时个人感情、意趣的灌注,使线条产生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达到写意、抒情、畅神,进而表现人的审美心灵、人格、气质。 中国画用线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线的语言在国画中远远超出了造型本身,还担负了写形和传神的重任,无形则神亡,无神形亦不能活。因为线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物象的结构中,因此形与神的关系自然孕

15、育其中。(2)审美价值中国画的线是有效传达作者情感的外在形式,它侧重于自身变化的美感韵味,负载和蕴含着古典美的文化基因,线的表现体现在笔法变化上,笔法的不同表现构成国画特有的形式美感,使线具有了独立于物象之外审美价值。首先,线条本身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如直线的挺拔、结实、静穆之美,曲线有流畅、柔和、抒情的动感;线的粗细有轻重的份量感;线的疏密交织产生韵律美。其次,线的意趣和韵味可在运笔的轻重徐疾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行笔过程中的顿挫抑扬能表现出线的神采气势,线的连绵是画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再次,线条的质感与用墨密切相关。用墨淡而润,可以造成一种明丽柔媚之美;用墨浓而枯可以产生苍劲浑厚之美;用墨枯润相兼

16、,可以形成刚柔相济的气韵美。总论综上所述,线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探索中国画艺术风格的基础。国画线条作为艺术形式美对艺术创作起重大作用,十分显著地表现了民族的绘画特点和审美意识的特征。现代艺术观念一赋予线条更多的美感和当代感,当代画家将以更多的热情和思考关注线条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图式,在中国画用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回归心灵,借助古人的样式,现代人的眼光,学会用线条意识去审视世界并赋予线条新的生命,才能激活我们潜在创造力,把“线”在绘画造型中的作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审美价值上去,那么线条将焕发出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魅力。致 谢在论文即将完成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任敬彬教授,在毕业论文撰写

17、期间从研究方向的确定、论文的选题、研究的开展一直到论文的最后完成,都得到了周老师耐心细致地教导,指出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并最终顺利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任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积极创新的意识和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使我受益匪浅,也将促使我用这种科学工作者的优秀素质来要求自己,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还要对在大学中曾给予我关心和指导的老师和教授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要感谢我的同学,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他们的建议为我论文的开展和思路的开阔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在我大学学习期间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王世法 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 ,1986年版李福顺 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张仃 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北京美术杂志出版社1999年版沈鹏 美术论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宗白华 美学散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王方雄 古代仕女画法,浙江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李泽厚 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贾德江 当代名家线描人物精品,赵华出版社2000年版王宏建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济南大学毕业论文用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