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4232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毕业论文: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2013-8-4 20:25:34题目: 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 学 院 公共管理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界 别 本科0级 摘 要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上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经济基础已不再强固;垄断行业长期管制下的低效率也促使各国寻求更好的管制方式,这两者成为垄断行业政府管制改革的根本动力。随着对政府管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管制理论先后经历了传统管制、放松管制和激励管制三个阶段。我国电信管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电信行业中发生的技

2、术革命已经改变了行业的成本结构和需求结构,其市场结构开始从垄断性结构向竞争性结构变迁。但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制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电信产业的垄断行为仍然存在,有效的市场竞争体系未真正形成,政府的管制效果并不乐观。本文综合运用制度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对政府管制的发展和效果的分析,就如何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构建科学的政府管制体系,以及如何实行激励性管制,建立电信产业有效的垄断竞争格局,在立法、行政和监督三方面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垄断产业;政府管制;电信产业;激励性管制Government Regulations of the Monopo

3、ly IndustriesA Case Study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ABSTRACT: Due to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changes in market demand, the economic base of natural monopoly is no longer strong. The low efficiency in the long-term regulations of monopoly industries also contributed to a variety of countri

4、es to find better patterns. As the continuously exploration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 has gon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regulations, deregulations and re-regulations in three stages, while Chinas telecommunications regulations has also developed a lot in the past

5、 several decades. Currently念,不同学者、不同机构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对政府管制最早研究并研究最为成熟的学科是经济学,在西方政府管制被誉为是经济学“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小贾尔斯•伯吉斯认为“所谓政府管制,就是政府采取干预行动,它通过修正或控制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来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 他认为政府可以决定商品的价格或者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生影响,甚至决定由谁和如何来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袁持平认为,“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者特殊行为。” 他为了将管制与法律区别开来,将其限定于那些有行

6、政机构执行的施加于市场的影响市场均衡的一般性法规和特殊行为。王俊豪对政府管制的定义是,“政府管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把它看做属于政府管理或行政管理的一类活动。可见,政府管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政治管理活动和法律现象。本文把政府管制定义为,政府凭借其法定的权利对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施加某种限制和约束,为市场运行及企业行为建立相应的规则,以弥补市场失灵,确保微观经济的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管制属于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它与旨在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一起构

7、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两种主要方式。2.政府管制理论的发展演变(1)传统管制理论现代政府管制(regulations)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时代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百年时间里,西方国家的政府管制变得细琐全面,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并逐步走向政府管制的鼎盛时期。此时,传统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是公共利益管制理论,它为政府“为什么管制”提供了完美的注释。传统的政府管制为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有形的手”的矫正作用。但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由于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引起的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管制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但

8、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存在一些弊端。如,管制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从而增加了社会成本;管制可能造成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束缚技术和商业创新;管制可能滋生腐败和寻租等。(2)放松管制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的滞涨危机,使人们对凯恩斯主义及其同根同源的管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由此,西方国家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放松管制运动。“市场和竞争就是主要的管制”成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的流行口号。放松管制(deregulations)的理论基础是政府管制俘获理论。它认为政府的资本资源是权力,实行管制的政府确实存在着寻租和创租的情况,最后成为了被管制集团利益的代言人。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管制

9、俘获理论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对政治家的分析中,将管制至于供求分析的框架中,不但在理论上突破了政府为什么要管制,从放松管制的实际效果看,企业的运营效率也确实得到了提高,技术创新得到了刺激,政府的财政负担大大减轻,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更为丰富。但是,政府管制俘获理论的假设基础是利益集团能够说政府运用自己的权力为本集团的利益服务。现实中也有大量的数据标明管制机构经常促进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被管制企业的利益。过多的放松管制,政府监管措施缺位,导致了又一轮的市场失灵,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产生金融危机就是例子。(3)重新管制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西方国家由于过度放松管制,政府监管措施缺位,导致许多

10、新问题产生。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国家又都不同程度地开始了重新管制的改革。这次的政府重新管制改革不是一味地回到以前的老路,而是对以前政府管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管制的理论基础是激励性管制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管制理论中的运用。传统的管制理论认为政府管制机构和被管制企业进行的是一种对称信息的博弈,而它以信息不对称作为理论的前提假设,打破无论是公共利益管制理论还是政府俘获理论都隐含着的把政府和市场对立起来的非此即彼的观点,引入委托代理机制,并给以受管制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的正面能量。英国电信业的RPI-X价格上限管制的成功运作就是得益于这个

11、时期激励性管制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过政府多年来的不断改革和试错,实际上已经证明了政府管制是不可替代的。“管制的效果”已经取代了“管制的原因”成为了政府管制研究的重心。西方国家在重新管制阶段所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残存的自然垄断领域实施激励性管制。二是对自然垄断与竞争的界面或在从垄断结构向竞争结果过渡过程中实现以保护有效竞争为目的的管制。三是在充分竞争实现后健全反垄断管制。四是在推行上述经济性管制的同时,完善社会性管制(常欣,2001)。这对我国政府管制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垄断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1.垄断产业的特点垄断(monopoly)一词源于孟子

12、“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1)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性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因生产配送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成本劣加性等原因,使企业仅被限定为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概率很高,就形成了自然垄断或自然寡头垄断。在现代,自然垄断性强的产业是配电、自来水和地区内电信(市内电话)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自然垄断性的是发电、煤气生产和送气、热力供应、邮政、电信长话业务及其增值业务、有线广播、铁路和国内航空等。(2)垄断产业

13、的“不可维持性”对自然垄断产业行为有产量等于特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总量,收入等于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等,且新企业进入市场,原有的垄断企业不能改变原来的价格,并要求以原有价格满足新企业多走后的剩余价值等约束条件。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新企业企图进入市场,垄断则是可以维持的。但是如果新企业进入后,成本虽然上升,但是仍然在成本劣加范围内时,新企业只要把价格定在原有垄断企业的价格之下,就很有可能夺走垄断企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3)垄断产业的外部性垄断产业大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产业,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如在电信产业,由于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可靠、节能和高效的电子技术,一个特定规模的通信网络系统的成本

14、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因此,原有通信网络的使用者不仅会因为新的使用者的增加而支付较低的价格,还会增加用户之间更广泛的通信便利,产生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s)或需求方的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而向人口稀少的地区提供电力、通信、铁路运输等产品和服务则是另一种类型的正外部性。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较为贫瘠的市场,如果没有政府管制,就很难保证这类外部性。(4)垄断产业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的结果之一就是高额的垄断利润。垄断行业的高额利润主要并不是来自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效率的管理,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业垄断带来的垄断利润。由于垄断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基

15、本都是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消费者由于没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不得不购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在价格方面,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和消费者无法完全获取详尽的成本信息,存在被高价“绑架”的风险。2.垄断产业的发展现状(1)依法取得垄断地位的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章第十五条明文规定了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七种情形。主要为了在公用事业、农业、金融等领域避免过度竞争,减少重复投资,保障消费者得到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在国防领域,军事与国防产品也由国家垄断生产经营,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拥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保障,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许多国家都允许这些行业的经营者之间订立限制竞争的协

16、议,甚至有的国家还规定了最低保护价格,由国家给予价格补贴或者直接参与购销活动。(2)长期经营处于垄断地位的产业。现代反垄断法普遍承认和保护合法获得的垄断地位,制止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即承认所谓的“垄断本身合法,垄断行为不合法。”电信、电力、航空、铁路等都属于存在规模效应、沉淀成本而进入门槛高的自然垄断行业。但是,很多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利用已经掌握的市场份额,对新进入者采取“价格歧视”,“交叉补贴”,阻碍互联互通,打价格战排挤竞争对手等,导致其他企业无法进入市场,甚至进入了市场也只能分享市场的一份残羹。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的知识产权侵权案子以及2011年电信和联通涉嫌

17、垄断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占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为了维护其市场优势而排挤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三)政府管制垄断产业的必要性保持部分垄断行业的垄断性,有利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的稳定。但是过度的垄断则破坏了人类进步与生存的竞争机制,而且拉高了社会成本,导致有效投资的不足,滋生了寻租腐败的温床。其后果影响了市场经济作用的发挥,使政府信用遭受损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也处于尴尬甚至被绑架的境地。因此,政府在管制垄断行业中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便很值得研究。1.在“垄断性结构”的产业在自然垄断行业,由于维持垄断可在技术经济上达到更高的效率,政府有理由通过参加管制来形成和维持垄断,通过进入管制、价格管制和其他管制手段来防止垄断下的企业自由决策时所产生的不良经济后果。但是仅把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带来的市场失灵作为政府管制的必要性显然不够,政府管制垄断结构的行业还有以下根据。一、由于公益事业、电信、铁路等物品和服务在生产生活中的高度“必需性”和公共性,人们需要稳定、可信赖、无差别价格的供给。二、由于规模经济中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回收周期长,企业为了收回固定成本,很可能会激化价格战,甚至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排挤竞争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