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4293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摘要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建设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既要以和谐的理念设计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也要以和谐的行为实施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还要以和谐的绩效检验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良好的法治环境,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然成为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最有效的途径和内在要求。关键词:公共管理制度 和谐理念 和谐行为 和谐绩效 政府 市场 公共服务目录一 前言-4二 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5(一)构建和谐社会为公共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5(二)构建和谐社会公共管理建设的核心问题-5三 以全新

2、的理念思维设计制定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6(一)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服务大众-6(二) 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6(三) 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核心-6(四)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遵守的原则-6(五) 公共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61 公共管理制度设计者要具有社会角色的超脱性-72 公共管理制度的设计原点要具有充分的理性-73 公共管理制度设计程序的公正性-7四 以和谐的行为实施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7(一) 以和谐的行为动机实施公共管理制度-8(二) 以和谐的行为需要实施公共管理制度-9五 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9(一) 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9(二) 政府实现和谐治理

3、的保证-10(三) 政府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11(四) 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真正体现公平和正义-11(五)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规范-11(六)解决制度缺失的问题-12(七)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提供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12六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和职能-13七 构建公共管理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4八 结论-17参考文献-18前 言 当前,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新世纪、新时期所要达到的社会目标,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一定要能够代表公共利益,即以服务为理念,以公众为导向,

4、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服务公众和社会为核心。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制度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人和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都体现在公共管理制度是否和谐。政府的公共管理政策及其他制度是否和谐,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此所带来的种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激荡,特别是利益格局的重构使社会处于一个较长时期的动态均衡之中,社会和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使社会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不致演变为

5、社会冲突?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构建一套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来避免全社会潜在风险的外在化。鉴于此,以下笔者将试论: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二 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和谐社会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严峻挑战,对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更是新势下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要求。 (一)构建和谐社会为公共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改革、发展和稳定都面临着新的任务,社会经济生活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按

6、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使政府工作和政府职能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真正履行好政府担负的各项职责,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任务。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管理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公共管理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和政府与各个发展领域的密切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实现,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否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公共管理建设是否取得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准。三 以全新的理念思维设计制定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公共管理以服务民众、维护秩序、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于良性的

7、公共政策设计和合理的制度运行规范。由此,作为建构公共秩序的公共政策必须坚持渐进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整合各方利益、减少摩擦且尽可能消除政策障碍和隐患,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进社会效益和达成公共利益。(一)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服务大众即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二)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在合理制度规范下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三)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核心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核心是加强对公共物品合理而有效的管理。 (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遵守的原则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遵守渐进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五)公共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公

8、共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因而其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整合各方利益,减少摩擦,尽可能消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和隐患,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价值效应。公共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法律、法规。所以,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其最主要的体现是社会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即法律法规本身的和谐性。怎样做到法律法规的和谐?最根本的是要突破法律法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样一种传统思维定势,真正站在公共的立场上,以和谐的理念公正地设计作为公共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共管理制度制定过程存在着明显的部门、行业、领域、阶层或利益集团垄断的现象,这导致了一些公共制度不能真正代表公共利益,造成了制度本身的不和

9、谐。譬如,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起草,然后由立法机构或政府批准,故许多法律法规在设定之初就深深地打上了某些部门或利益主体的印记。面对失衡的制度,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民众为了争取到合法权益而采取拼斗自杀等过激的抗争表达方式。由此可见,制度设计理念的不和谐埋下了社会不同群体产生矛盾冲突的隐患。 如何以以全新的理念思维设计制定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呢?1.公共管理制度设计者要具有社会角色的超脱性。公共管理制度的设计人一定要能够代表公共利益,即制度的制定者要超脱于部门、行业、领域、阶层和社会利益群体之外,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设计制度。2.公共管理制度的设计原点要具有充分的理性。公共管理

10、制度的设计出发点应当是社会的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阶层、群体、利益集团或一部分人。国家中的公民整体代表了社会公正、正义的公民意志或公民理性,这种公民理性就是公共管理制度设计原点的充分理性。3.公共管理制度设计程序的公正性。即制度的制定应当有一套公正、科学的过程和次序。制度设计的理念和原点正义需要制度论证程序的公正加以保证,否则,制度设计的结果可能与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投票悖论已经证明了程序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性。四 以和谐的行为实施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社会公共管理制度的实施主体是公共管理机构,即国家和政府。这表明,国家和政府不是暴力统治的工具,而应当是社会公民意志的体现,是国民授权

11、的结果。因此,基于公民意志的公共管理制度的执行也该当是一个和谐的过程。但是,我国公共管理制度的实施行为在许多方面却很难体现这种和谐,官本民末的思想仍然主导着公共管理者的施政行为,从而致使许多制度的执行过程充满着官民对立。这种对立不仅仅表现在各种个案上,而且表现在普通百姓对政府行为的各种逆反心理。如国企改革中所发生的多起群体性事件就是例证。各种迹象表明,我国这公共管理制度的执行行为还不是和谐的,这些不和谐不仅 影响了制度的效率,而且从根本上制约了制度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如何以和谐的行为实施公共管理制度呢?(一)以和谐的行为动机实施公共管理制度。人的社会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国家和

12、政府的行为同样也是受动机的驱使。传统的专制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动机是维护自身的政权地位和对人民的统治,所以,它必须基于强权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专制社会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其制度也服务于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和谐地施行制度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代 社会应当是一个民主社会,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动机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所以,它必须基于和谐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民主社会是公民选出公务人员进行社会的自我管理,其制度也是服务于公民自身。正是如此,公共管理制度的实施者就应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动机来确立和谐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依据人民授予的权力去压榨百姓。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有一个普遍感受,即随着公

13、民法律制度意识的增强,政府的行政行为难度越来越大,政府的权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不是公务人员的执政能力不强问题。其实,问题的原因不是执政能力不强,而是执政动机不正确。如果我们的官员抱着为民服务的行为动机,就不会将公民抛向对立面。(二)以和谐的行为需要实施公共管理制度。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行为受动机的支配,动机的背后,则是人的需要;同样,受行为动机驱使的公共管理制度实施行为也是人的行为需要在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公共管理制度的实施行为之所以要基于公务人员的为人民服务的动机,其原因就是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即人们对社会公共品的需要。如果我们把社会公共管理制度的制定看着是社会公共品的生产过程的话,

14、那么,公共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即政府则是公共品的经销商或送达者,公民就是公共品的消费者。一种高质量的产品生产出来了,如果不能通过优质的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中,其满足人们欲求的功能同样难以实施。好的公共管理制度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地满足公民的需要,它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在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实施行为的走样已是一个常态,所谓政策执行效果的边际递减效应就是如此。究其原因,就是公共管理制度实施者缺乏制度执行的需要行为意识,他们总是站在上级或领导者的位置去实施制度行为,而不是站在一个制度供货商或制度产品送达者的位置去满足公民的需求;他们不懂得公民对公共制度的需求就是自己的行为使命。所以,公共管理制度实施者应当以和谐

15、的行为需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 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一)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逐步制定和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共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法律法规。所以,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其最主要的体现是社会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即法律法规本身的和谐性。怎样做到法律法规的和谐?最根本的是要突破法律法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样一种传统思维定势,真正站在公共的立场上,完善我国的公共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如从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财产管理制度 、公共物品管理制度、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公司管理制度、我国公务员管理制

16、度、我国传染病管理制度、中国集体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共管理制度制定过程存在着明显的部门、行业、领域、阶层或利益集团垄断的现象,这导致了一些公共制度不能真正代表公共利益,造成了制度本身的不和谐。 (二) 政府实现和谐治理的保证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政府实现和谐治理的保证。一个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政府实现和谐治理的保证。这中间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的:一类是公共部门、一类是企业,一类是非营利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社会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譬如,由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

17、快速地配制各类社会资源,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市场注重的是效率,但解决不了公平,重视效率就可能制造很多社会的不和谐,引发冲突;但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则正好是要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通过公正性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同样,作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系统,它既可以弥补市场的某些缺陷,也可以弥补政府的某些不足,是对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二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社会有没有正常的表达机制、表达的途径,公民有没有参与公共治理的机会,这个社会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这是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18、三是社会公平以及政府管理所必须体现出的正义。如果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公共管理制度治理的和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三)政府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政府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分不开的。经过30年发展,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朝着多元社会方向在发展,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政府如果继续追求单一的GDP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那么,目前我国社会阶层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激

19、增。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落实的基础上,这样定位政府的战略,更符合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可持续发展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城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真正体现公平和正义。这是政府诞生以来,必须坚持的属性,如果政府背离了公正、公平与正义,就是公共政策失败的表现。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应该成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抓手,以此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五)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有效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规范。从政府职能的实

20、现形式来讲,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有效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规范。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从发展的视觉看,我们的政府整体上确实面临历史性的转变,也就是我们这两年提出的应该由一个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或者说由一个单一型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我认为政府职能实现形式上转变,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六)解决制度缺失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能较好地解决制度缺失的问题。从政府体制、制度安排的角度来讲,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能较好地解决制度缺失的问题。目前最为迫切的是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如果制度不合理,将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羁绊,

21、甚至可以继续制造某些不和谐。所以,制度安排是公共管理制度治理和谐的核心。(七)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提供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不仅给“公共服务”下了一个权威性定义,而且深刻地阐述了公共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确,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需求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化、结构复杂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需求比重大幅上升,公共需求结构正逐步由消费型

22、向发展型升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就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与先决条件。换言之,只有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实现社会公平、稳定、快速、健康、持续性的发展。六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和职能规范的市场经济状态,是市场和政府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效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公正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状态。政府行为的规范,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的问题,需要转变政治观念,由以管理百姓为核心的“治民”转向以服务百姓为核心、限制政府权力的“治官”;需要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把属于“私人领域”的事务

23、交还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政府专心致志担负起增进社会福利职能,不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需要两只“手”:一是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二是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目的是协调和发展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但很多时候,这两只手很难协调运作。经济学家们对市场缺陷现象的研究逐渐集中在以下范围: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的外部性,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信息不完全,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周期波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机会主义行

24、为等。如今,市场缺陷的理论已被广泛接受,主张政府只充当“守夜人”角色的人已不多,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仅应保证市场的自由化和减少市场价格扭曲,而且应采取积极干预的措施,用政府职能来弥补市场缺陷,就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并不否认市场缺陷的存在。当认识到需要由政府采取行动对市场失灵进行弥补的时候,人们会把政府设想成一个维持公平正义、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代表机构,因此它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应当有权威和能力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然而,正如“市场万能”同时并存着“市场失灵”一样,“政府万能”的神话又受到了“政府缺陷”的困扰。目前,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占绝大多数,但是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并不

25、多。许多国家仍然在早期市场经济权力资本支配的陷阱中挣扎。长期推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弄不好也会掉进这种失范、失控、失信、失衡的陷阱中去。出现这种结果概率很高的原因是:在体制和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结构大调整的过程中,传统制度规范被破坏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制度新规范或者没有及时制订出来,或者没有形成自觉遵守制度规范的主体素质与氛围,导致市场主体和政府官员行为没有规矩或不守规矩。一旦失去制度和道德制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的强烈欲望,犹如脱僵的野马,在名利场上左冲右突,不惜牺牲社会利益片面发展某些有利可图的行业和产品,甚至违背市场经济基本伦理规范,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所以“

26、治民”、“治市”必须首先“治政”、“治官”,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政府自身的权力寻租性腐败问题。七 构建公共管理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公共管理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提供私人产品,不干预私人领域的活动;政府负责执行市场经济 法律 ,对市场秩序与市场运行进行平等的监管与公正执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公共政策;除了必要的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之外,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活动,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运行。它的理念包括:(一)承认公众需求的合理性、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焦点,现代公共管理不仅关注政府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更应当关注公众希望从政府那里得到什么、公众的需求如何才能

27、得到满足。 (二)诸多的社会问题虽然形式多样而且日趋复杂,但都与公众需求或切身利益相关。如果说公共行政关注“政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现代公共管理就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如何才能通过政府及非政府的途径得到解决”。(三)确保公共利益的增进和分配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公共管理主体对社会问题的回应不是即时性的和功利性的,而应该看作是 “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或者说,公共利益乃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 (四)吸收新公共管理强调有效性和结果取向的理念,现代公共管理更加关注这些基本理念,并且强调通过立法、行政、司法职能、政府与非政府等多种途径,以及绩效协议制度、市场或准市场的手段

28、,以保证实现有效性和可能性。 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管理制度,必须使政府的实际表现与公众对政府的主观评价相一致,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党所主张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GDP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2.正确处理政府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性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

29、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下谋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始终做到“活而不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制,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又要通过宏观调控,在二次分配中维护社会公平;既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保护

30、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4.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政府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目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着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制,这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坚决克服一切恩赐思想和包办代替的做法,在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的同时,善于通过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各类群众代表会议实施管理,形成

31、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 总之,公共管理制度只有从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很好地实现与人的和谐,最终才能取得社会的和谐。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也才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强有力的推动力。我国许多公共管理制度的设计出发点用心良苦,但由于未能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程序,损害了社会相当部分群体的利益,从而造成了制度路径依赖的强大后遗症。不可否认,有些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大都从维护国家政治 、经济秩序的稳定。但就目前的公共管理制度而言,多种国家、地方性的不和谐制度仍然大量存在。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全民参与,需要政府作为,更需要高效的执行力做支撑,我坚信公共管理制

32、度将助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八 结论构建政府的核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种核心作用表现在:它为其他管理主体进行公共管理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由此可以认为,公共管理主体应该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这也是与国外公共管理仅仅聚焦于公共部门相区别的一个标志。这种制度化的途径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组织基础。综上所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公共管理都应该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关注政府的公共管理,但更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体系、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早日建成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友好又快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宋林飞,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J,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2】 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视角J,党政论坛,2005/0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J,湖湘论坛,2005/0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务全书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年。【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集M,研究出版社,2005-2-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参考M,红旗出版社,2005-3-1【7】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2004年。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